1
|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大学生中国特色文化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
石春让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1
|
|
2
|
翻译:构建诗性语言之桥——斯奈德英译中国古诗研究 |
李林波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0 |
|
3
|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培养方略研究 |
石春让
|
《昌吉学院学报》
|
2016 |
0 |
|
4
|
巫术研究与现代认同 |
王洪琛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5
|
关联与预设 |
魏在江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2
|
|
6
|
莎剧中称呼的翻译 |
王瑞
陈国华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7
|
隐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 |
魏在江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45
|
|
8
|
莎剧中的话语标记及其翻译 |
王瑞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9
|
概念整合、语用推理与转喻认知 |
魏在江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27
|
|
10
|
中国当代散文中乡土文化元素的翻译——兼评《陈忠实散文选译》的简洁变通式翻译技巧 |
石春让
戴玉霞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6 |
2
|
|
11
|
从中西思维方式看翻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张培基先生译文评析 |
魏在江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6 |
16
|
|
12
|
中国译学发展的自我定位 |
李林波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3
|
解析术语“мента литет”和“мента льность” |
李喜长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08 |
0 |
|
14
|
日本古代对华外交中的遣隋(唐)使 |
刘建强
|
《唐都学刊》
|
2008 |
0 |
|
15
|
语块与二语口语流利性的相关性研究 |
原萍
郭粉绒
|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93
|
|
16
|
从翻译美学看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三个原则 |
党争胜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80
|
|
17
|
民族文学的经典 完美人性的塑造——歌德和席勒笔下人文主义理想的艺术表现 |
聂军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8
|
概念转喻与语篇衔接——各派分歧、理论背景及实验支持 |
魏在江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6
|
|
19
|
论创作取向的翻译——以庞德、斯奈德等人英译中国古诗为例 |
李林波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6
|
|
20
|
电子语篇中语码转换现象分析 |
魏在江
|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
2007 |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