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冠平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56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黑卫可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类中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56例)服用高冠平胶囊(黄芪、红参、丹参、三七、灵芝等),对照组(52例)服用硝苯地平片。两组用药时间均为12周,治疗期间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和各...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类中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56例)服用高冠平胶囊(黄芪、红参、丹参、三七、灵芝等),对照组(52例)服用硝苯地平片。两组用药时间均为12周,治疗期间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和各种反应。结果:心绞痛的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1.4%);心电图的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9%;血流变的改善总有效率为76.1%,与对照组36.8%相比,具有显著意义(P<0.05)。控制血压远期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86.5%,但无显著差别(P>0.05)。提示:高冠平胶囊是较可靠的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有效中成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中医药疗法 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 @高冠平胶囊
下载PDF
治肾在冠心病辨证论治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邵建明 高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27期111-112,共2页
我院运用冠心克胶囊(由党参、黄芪、红花、丹参、何首乌、灵芝等20余味组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较好效果。本方中配伍的补肾中药具有重要意义,是临床取得较好远期疗效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冠心病 冠心克胶囊 治肾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浅谈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樊纪民 高琦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704-704,共1页
关键词 辨病论治 辩证论治 中医学
下载PDF
颈动脉溶栓与活血化淤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50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申长顺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02-902,共1页
关键词 颈动脉溶栓 活血化淤 静脉溶栓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复脉灵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187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黑卫可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探讨复脉灵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7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心绞痛组和心律失常组。均应用复脉灵胶囊治疗,每次4粒,3次/d口服,疗程6周。观察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复脉灵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7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心绞痛组和心律失常组。均应用复脉灵胶囊治疗,每次4粒,3次/d口服,疗程6周。观察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复脉灵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率为80.39%,改善缺血型心电图有效率为75.84%;治疗房早、房颤、室早的有效率分别为67.39%、33.33%、74.67%。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复脉灵对降低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症状发生率,改善缺血型心电图具有显著疗效;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除心房纤维颤动外,对房性及室性早搏亦具有较好疗效,且长期服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药物疗法 心律失常/药物疗法 @复脉灵
下载PDF
奥扎格雷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塞 被引量:1
6
作者 申长顺 曹永杰 《医药论坛杂志》 2005年第18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奥扎格雷 低分子肝素 脑梗塞
下载PDF
疏脉益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58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琦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疏脉益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变化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疗效、所检测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 目的探讨疏脉益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变化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疗效、所检测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疏脉益脑胶囊能降低机体高凝状态,降低血脂,增加脑血流量,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中药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疏脉益脑胶囊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疏脉益脑胶囊对脑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
8
作者 黑卫可 李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1期78-,共1页
脑血管性痴呆(VaD)是老年性常见病之一.本研究以疏脉益脑胶囊治疗脑血管性痴呆患者100例,并于治疗前后观察脑循环动力学(CVA)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益脑胶囊 脑血管性痴呆 多发性梗死性痴呆 脑循环动力学 患者
下载PDF
疏脉益脑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黑卫可 李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8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疏脉益脑胶囊对冠心病(CH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CHD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疏脉益脑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 目的探讨疏脉益脑胶囊对冠心病(CH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CHD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疏脉益脑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并利用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变化率(FM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WF、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水平和FMD均升高(p<0.05或p<0.01);疏脉益脑组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常规组无明显变化(p>0.01)。治疗后疏脉益脑组血清vWF、ET、sVCAM-1和sICAM-1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NO水平和FMD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疏脉益脑胶囊可能通过抗凝、降低血清ET和部分细胞黏附分子水平、提高舒张血管因子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脉益脑胶囊 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心炎康胶囊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研究
10
作者 黑卫可 李娟 《河北中医》 2006年第9期654-656,共3页
目的观察心炎康胶囊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VM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1例给予中药心炎康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口服。对照组57例给予维生素C片0.2 g,每日3次口服;泛癸利酮20 mg,每日3次口服。2组均治疗3个月... 目的观察心炎康胶囊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VM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1例给予中药心炎康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口服。对照组57例给予维生素C片0.2 g,每日3次口服;泛癸利酮20 mg,每日3次口服。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心电图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及安全性观测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2.0%,对照组总有效率59.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期前收缩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9.8%,对照组总有效率60.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电图改变的疗效比较,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炎康胶囊治疗VMC疗效好,且无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心炎康胶囊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疏脉益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58例临床研究
11
作者 高琦 《国医论坛》 2006年第5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疏脉益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变化以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疗效、所检测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较... 目的:探讨疏脉益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变化以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疗效、所检测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疏脉益脑胶囊能降低机体高凝状态,降低血脂,增加脑血流量,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中药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中医药疗法 疏脉益脑胶囊/治疗应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痤疮23例
12
作者 邵建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6年第9期574-574,共1页
痤疮,又名“青春痘”、“粉刺”,是一种皮肤毛囊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可发展成为慢性迁延性痤疮,有些患者可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甚至不敢参与正常社交活动。我们采用针药结合治疗痤疮23例,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针药结合治疗 痤疮 慢性炎症性疾病 治疗方法不当 慢性迁延性 皮肤毛囊 心理压力 社交活动
原文传递
李学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13
作者 邵建明 田腊群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第8期752-754,共3页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弥漫性或局限性的慢性炎症,分为萎缩性与非萎缩性2种类型,属中医“痞满”“胃脘痛~‘胃痞”等范畴。随着病情发展,胃黏膜腺体萎缩,肠化,出现不典型增生,问变,甚至发展成为胃癌。西医认为,本...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弥漫性或局限性的慢性炎症,分为萎缩性与非萎缩性2种类型,属中医“痞满”“胃脘痛~‘胃痞”等范畴。随着病情发展,胃黏膜腺体萎缩,肠化,出现不典型增生,问变,甚至发展成为胃癌。西医认为,本病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多因素有关,所采用的抗菌、抗酸、保护胃黏膜、改善胃肠动力等方法可改善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如何抑制胃黏膜的肠化和增生,减少胃癌的发病为临床难点,积极寻找既可缓解临床症状又可延缓和逆转胃黏膜病理变化的方法,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病理变化 李学武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 不典型增生 临床症状 治疗 自身免疫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