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主体”身份阐释
1
作者 李静 《唐都学刊》 2015年第4期87-90,共4页
从"五四"到"左翼",文学创作主体多兼有文学家和革命家的身份。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被"文艺工作者"及"革命作家"等名称各异的指称替换,突... 从"五四"到"左翼",文学创作主体多兼有文学家和革命家的身份。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被"文艺工作者"及"革命作家"等名称各异的指称替换,突出革命性和服务性。《讲话》对文艺工作者身份的指称,是文艺工作者"个人"身份的确认及他们身份魅化的合法来源。从"文艺工作者"服务的阶级、他们的职业和情感这三个方面分析,皆可见创作主体对"人民"这一接受主体的构建,目的是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构建文艺工作者和接受者之间,即创作主体/接受主体这一对联系紧密的话语范畴。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家的身份而言,服务性的减弱和个性的增强,更凸显《讲话》中的创作主体为接受者服务的当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创作主体 接受主体 身份
下载PDF
“看/被看”模式下的作家性别化创作论
2
作者 李静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1期8-12,共5页
自鲁迅始,"看/被看"模式创作呈现出类型化的趋势。从作家作为看客与"被看"的性别关系出发,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男性作家与女性作家在描写"看/被看"时,创作心理不同,男作家通常将自身的价值观和文学理念加... 自鲁迅始,"看/被看"模式创作呈现出类型化的趋势。从作家作为看客与"被看"的性别关系出发,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男性作家与女性作家在描写"看/被看"时,创作心理不同,男作家通常将自身的价值观和文学理念加载在人物身上,而女作家们在书写同性社会地位的同时,更多体现出性别认同意识。作家们在面对不同性别的"被看"时,往往书写的是想象中的异性。在消费社会中,作家的性别分类呈现出对美的消费性,注重感官和消费性的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看/被看” 类型化写作 创作心理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延安实践
3
作者 李静 《新文学评论》 2015年第4期64-70,共7页
延安时期的'工农兵'文学,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马克思主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反映生活,是'反映论'的体现。另一方面,从左翼文学始,特别是延安文艺对'党的文学'及'无产阶级立场'的强调,导致了文学主动对... 延安时期的'工农兵'文学,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马克思主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反映生活,是'反映论'的体现。另一方面,从左翼文学始,特别是延安文艺对'党的文学'及'无产阶级立场'的强调,导致了文学主动对意识形态的表达,文艺创作也走向'阶级的文学'。但经过延安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和文艺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彻底的'中国化'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 文学 文艺 马克思主义 时期 反映论 生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