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秦岭高压榴闪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传林 朱立华 +1 位作者 章扬松 杨志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56-360,共5页
在小秦岭变质核杂岩主体早前寒武纪太华群中,发现了榴闪岩包体。对其岩石学、岩相学的初步研究及主要矿物石榴石和角闪石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所发现的榴闪岩包体属高压变质岩系列。通过与华北地台产出的高压麻粒岩和超高压退变质榴辉... 在小秦岭变质核杂岩主体早前寒武纪太华群中,发现了榴闪岩包体。对其岩石学、岩相学的初步研究及主要矿物石榴石和角闪石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所发现的榴闪岩包体属高压变质岩系列。通过与华北地台产出的高压麻粒岩和超高压退变质榴辉岩的综合对比分析,认为榴闪岩是在印支期陆内 A 型俯冲造山过程中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华群 榴闪岩 小秦岭 构造意义 榴辉岩
下载PDF
南天山褶皱带北缘基性超基性杂岩带的地质学特征与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姜常义 穆艳梅 +1 位作者 赵晓宁 张虹波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6,31,共7页
沿南天山北缘的古洛萨拉 -乌瓦门 -拱拜子一带 ,分布有一条基性 -超基性杂岩带。其中 ,辉长岩墙形成于 ( 14 12± 54 )Ma ,而变质橄揽岩、玄武岩和其他一些小侵入体都形成于古生代中期。这些地质体的产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都... 沿南天山北缘的古洛萨拉 -乌瓦门 -拱拜子一带 ,分布有一条基性 -超基性杂岩带。其中 ,辉长岩墙形成于 ( 14 12± 54 )Ma ,而变质橄揽岩、玄武岩和其他一些小侵入体都形成于古生代中期。这些地质体的产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都没有提供与蛇绿岩套有关的信息。据此 ,我们认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超基性杂岩带 岩石学 在地构造 褶皱带
下载PDF
商丹地区晋宁期幔源侵入岩与板块构造体制 被引量:4
3
作者 姜常义 苏生瑞 +1 位作者 赵太平 苏春乾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6,9,共7页
商丹地区幔源侵入岩是北秦岭活动陆缘型侵入岩带的组成部分,Sm-Nd等时线年龄(973.9±85.9)Ma。岩石化学研究证明,它们分属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三个系列的岩石均不同程度地富集大离子亲石... 商丹地区幔源侵入岩是北秦岭活动陆缘型侵入岩带的组成部分,Sm-Nd等时线年龄(973.9±85.9)Ma。岩石化学研究证明,它们分属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三个系列的岩石均不同程度地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和不相容性高场强元素,不同程度地贫化相容元素、过渡族元素、相容性高场强元素和TNT组元素,显示了系统的板块会聚边缘型地球化学特征。北秦岭侵入岩带与同时代的蛇绿岩带有力地证明,北秦岭晋宁运动的构造体制是板块体制。而且,该体制下形成的基本构造格局至今仍清晰可辨。所以,晋宁运动是秦岭褶皱带漫长演化历史中的一个独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岩 地球化学 板块构造 晋宁期 商丹地区
下载PDF
峡东区晚震旦世陡山沱组宏体生物化石生态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夏嵩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9-13,共5页
通过对扬子地台北缘─-宜昌峡东黄陵背斜东西两翼若干条晚震旦世陡山沱组剖面的系统研究,发现并获得了丰富的微古植物及宏体生物化石;并依次描述了其类型特征,总结了其在垂向地层中的分布演化规律,建立了两个宏体生物化石群落。最... 通过对扬子地台北缘─-宜昌峡东黄陵背斜东西两翼若干条晚震旦世陡山沱组剖面的系统研究,发现并获得了丰富的微古植物及宏体生物化石;并依次描述了其类型特征,总结了其在垂向地层中的分布演化规律,建立了两个宏体生物化石群落。最后,初步讨论了区内软躯体动物和具骨骼等后生动物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震旦世 陡山沱组 生物化古 古生物 生态地层学
下载PDF
地籍单元与平差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新成 王旭祥 张骏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81-85,共5页
提出了地籍单元及以平行体和点作为地籍单元图形的概念,推证了平行体的主辅点函数关系,给出了地籍单元图形测量方法及平差时的条件方程、满秩及非满秩时的法方程式及解,解决了地籍单元图形平差问题。
关键词 地籍单元 平行体 主辅点 平差模型 地籍信息
下载PDF
西秦岭北带大草滩群的解体及其地质意义——兼论北秦岭加里东运动的性质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传林 朱立华 杨志华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0-223,共4页
分布于西秦岭北带的上泥盆统大草滩群 (D3dc) ,被众多研究秦岭的地质学家认为是典型的造山后的磨拉石建造 ,并将这套地层作为北秦岭加里东运动最直接、重要的证据之一。我们的工作发现 ,大草滩群是由两套不同时代、不同沉积建造的地层... 分布于西秦岭北带的上泥盆统大草滩群 (D3dc) ,被众多研究秦岭的地质学家认为是典型的造山后的磨拉石建造 ,并将这套地层作为北秦岭加里东运动最直接、重要的证据之一。我们的工作发现 ,大草滩群是由两套不同时代、不同沉积建造的地层体经逆冲—推覆构造作用形成的地层叠置系统。因此 ,原大草滩群予以解体 ,建议取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 甘肃 上古生代 大草滩群 加里东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