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形外科技术在糖尿病足截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伍锦华 韩悦 茹战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911-91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整形外科技术行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截肢术的优越性。方法:改进传统截肢术,在合理确定截肢平面的前提下,应用整形外科基本原则实施截肢术:①严格无菌操作,无创面遗留,适度张力缝合,合理设计皮瓣;②减少组织损伤:不... 目的:探讨应用整形外科技术行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截肢术的优越性。方法:改进传统截肢术,在合理确定截肢平面的前提下,应用整形外科基本原则实施截肢术:①严格无菌操作,无创面遗留,适度张力缝合,合理设计皮瓣;②减少组织损伤:不使用止血带,少缝扎肌肉断端;③于残端创腔留置负压引流管以消灭死腔,防止血肿。结果:6例常规截肢组1例发生皮瓣下血肿,2例发生局部感染,经局部换药引流后愈合;1例残端出现皮瓣坏死,伤口裂开,保守治疗无效后再次手术抬高截肢平面。5例应用整形外科方法截肢者除1例伤口渗液,经再次放置负压引流管,伤口换药1周后愈合外其余4例伤口皆Ⅰ期愈合,术后顺利佩戴假肢。结论:应用整形外科技术进行截肢较常规方法在保证DF残端一期愈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再次手术,提高安装假肢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截肢术 整形外科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深度烧伤后瘢痕畸形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长安 郝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0期2892-2892,共1页
对38例手部烧伤后瘢痕及瘢痕挛缩畸形进行整形外科手术及术后综合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手深度烧伤 瘢痕畸形 并发症 整形外科手术 康复治疗
下载PDF
阶梯式压力治疗在婴幼儿深度烧伤后瘢痕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魏亚利 潘燕 +3 位作者 高艳 曹鹏 齐曦 张巧玲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9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阶梯式压力治疗在婴幼儿深度烧伤后瘢痕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创面治疗中心治疗的86例深度烧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瘢痕治疗,... 目的探讨阶梯式压力治疗在婴幼儿深度烧伤后瘢痕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创面治疗中心治疗的86例深度烧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瘢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阶梯式压力治疗。比较两组的瘢痕严重程度、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家属满意度及依从性。结果治疗3、6、12个月后,试验组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创面愈合后3个月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愈合后4~6个月、7~12个月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12个月后,试验组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遵医嘱治疗、按时复诊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压力治疗对婴幼儿深度烧伤后瘢痕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减轻瘢痕严重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庭满意度及患儿依从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式压力治疗 深度烧伤 婴幼儿 瘢痕
下载PDF
电接触烧伤的治疗体会(附110例分析)
4
作者 任永安 赵爱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12期720-721,共2页
报告110例电接触烧伤的治疗体会,认为电接触烧伤休克复苏的补液量比一般烧伤计算公式补液量要多,且应补给全血和碱性液体;创面累及肢体呈现环形者宜早期切开焦痴减压,4~7d 后手术探查,必要时截肢;累及颅骨、腹壁及肠管、阴茎阴囊、口... 报告110例电接触烧伤的治疗体会,认为电接触烧伤休克复苏的补液量比一般烧伤计算公式补液量要多,且应补给全血和碱性液体;创面累及肢体呈现环形者宜早期切开焦痴减压,4~7d 后手术探查,必要时截肢;累及颅骨、腹壁及肠管、阴茎阴囊、口腔者均应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灼伤 并发症
下载PDF
中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郝剑 易成刚 +5 位作者 陶谏 刘宾 郭树忠 茹战锋 陈长安 钟德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775-777,共3页
关键词 慢性难愈性创面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白细胞介素8(IL-8) 中药治疗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促进创面愈合 外源性生长因子 内源性生长因子 金属蛋白酶 临床试用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中不同负压模式对疗效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郝剑 刘宾 +2 位作者 汪阳 陶谏 田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456-145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负压治疗模式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慢性创面时的疗效差异。方法:分别利用持续负压吸引、间断负压吸引以及变压负压吸引三种不同的负压治疗模式处理兔耳慢性创面模型,通过对处理后创面各项生化指标检测,探讨不同负压治... 目的:探讨不同负压治疗模式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慢性创面时的疗效差异。方法:分别利用持续负压吸引、间断负压吸引以及变压负压吸引三种不同的负压治疗模式处理兔耳慢性创面模型,通过对处理后创面各项生化指标检测,探讨不同负压治疗模式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慢性创面时的疗效差异。结果:变压负压吸引及间断负压吸引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收缩的效果早于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结论: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慢性创面时,间断负压和变压负压这两种模式可以作为治疗中的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治疗 皮肤 负压伤口疗法 封闭疗法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对减轻额部术后瘢痕增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陶谏 刘宾 +2 位作者 汪阳 崔鑫 韩悦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肉毒素A局部注射对降低额部瘢痕增生的效果。方法:40例需要行额部肿物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术后72h内注射或不注射肉毒素A(BTXA)。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使用患者瘢痕评估量表(PSAS)、温哥华瘢痕量表(VSS)以... 目的:观察早期肉毒素A局部注射对降低额部瘢痕增生的效果。方法:40例需要行额部肿物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术后72h内注射或不注射肉毒素A(BTXA)。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使用患者瘢痕评估量表(PSAS)、温哥华瘢痕量表(VSS)以及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术后切口瘢痕进行评估打分。结果:在1年的随访中,36例患者被复查,4例患者失访。两组之间在PSAS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肉毒素A治疗组的VSS及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术后肉毒素A注射有降低瘢痕增生的作用。结论:由于可以抑制肌肉收缩而降低伤口局部张力,因此注射肉毒素A可以降低瘢痕增生的程度从而改善额部伤口缝合后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肉毒杆菌毒素类 A型
下载PDF
聚羟基丁酸酯可吸收缝线生物相容性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伍锦华 刘宾 +2 位作者 艾玉峰 杨清芳 董兆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531-533,共3页
目的:研究聚羟基丁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PHB)可吸收缝线的生物相容性。方法:①将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后与PHB可吸收缝线复合培养,设与经聚氰基丙烯酸酯处理过的PHB可吸收缝线复合培养为对照组,观察细胞生长情况;②行扫描... 目的:研究聚羟基丁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PHB)可吸收缝线的生物相容性。方法:①将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后与PHB可吸收缝线复合培养,设与经聚氰基丙烯酸酯处理过的PHB可吸收缝线复合培养为对照组,观察细胞生长情况;②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细胞在丝线上的生长情况;③以MTT法检测复合培养后的细胞活性。结果:①实验组细胞生长良好,对照组细胞漂浮,收缩成团;②扫描电镜下见细胞在丝线上贴附生长良好;③MTT法检测实验组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PHB可吸收缝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缝线 聚羟基丁酸酯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对兔耳瘢痕增生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陶谏 刘宾 +2 位作者 汪阳 崔鑫 韩悦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518-1521,共4页
目的:观察肉毒素A(BTXA)局部注射对于兔耳瘢痕形态以及瘢痕内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1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的120处兔耳瘢痕模型分为肉毒素A治疗组(T组)和对照瘢痕组(S组)各60个创面。术后28d时,收集两组瘢痕组织,分别进行H... 目的:观察肉毒素A(BTXA)局部注射对于兔耳瘢痕形态以及瘢痕内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1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的120处兔耳瘢痕模型分为肉毒素A治疗组(T组)和对照瘢痕组(S组)各60个创面。术后28d时,收集两组瘢痕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MT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和电泳法测定TGF-β1表达。结果:组织学检查及瘢痕增生指数结果提示BTXA局部注射可抑制瘢痕内成纤维细胞的过度无序增殖;MTT法检测结果提示BTXA作用后的成纤维细胞活性明显较未治疗组降低(P<0.05);TGF-β1表达测定,治疗组(T组)TGF-β1条带明显小于对照组(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瘢痕中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BTXA可以降低成纤维细胞对于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以及下调细胞因子TGF-β1表达,起到抑制瘢痕增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病理生理学 肉毒杆菌毒素类 A型 增生 注射 肌肉内 耳部
下载PDF
生肌散拆方丹参素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郝剑 陈长安 +4 位作者 张琳西 易成刚 张旭东 茹战锋 郭树忠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14-16,i001,共4页
目的:研究生肌散中化瘀药丹参素对肉芽创面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丹参素,采用 CCK-8、台盼蓝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丹参素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丹参素对肉芽组织中... 目的:研究生肌散中化瘀药丹参素对肉芽创面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丹参素,采用 CCK-8、台盼蓝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丹参素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丹参素对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有抑制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散中的单方丹参素对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有抑制作用,可防止创面的过度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肉芽组织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中不同材质敷料治疗慢性创面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剑 刘宾 +2 位作者 陶谏 崔鑫 刘顺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287-1289,共3页
目的:探讨普通无菌海绵敷料与专业藻酸盐负压敷料治疗慢性创面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普通无菌海绵敷料与专业藻酸盐敷料作为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的创面覆盖材料,通过对处理后创面大体外观及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和对比,比较两种材料对于创面... 目的:探讨普通无菌海绵敷料与专业藻酸盐负压敷料治疗慢性创面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普通无菌海绵敷料与专业藻酸盐敷料作为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的创面覆盖材料,通过对处理后创面大体外观及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和对比,比较两种材料对于创面负压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普通无菌海绵与藻酸酸盐负压专用敷料在创面治疗的早期(48h以内)疗效接近,但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无菌医用海绵的引流通畅率明显降低,其治疗效果明显劣于藻酸盐负压专用敷料。结论:对于创面污染不严重,渗出物不多的慢性创面,通过提高敷料的更换频率(48h),无菌医用海绵可以作为专用藻酸盐负压敷料的临时替代,亦可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 疮疡 负压伤口疗法 封闭敷料 藻酸盐敷料 无菌海绵敷料
下载PDF
磷脂酰胆碱及胆汁酸盐动物溶脂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剑 刘宾 +2 位作者 李菲 韩悦 陶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840-843,共4页
目的:通过选用保脂妥(Lipostabil)、磷脂酰胆碱(PC)以及不同浓度脱氧胆酸盐(DC)在动物体内溶脂对照观察,以探讨其溶脂效果。方法:分别将1ml的Lipostabil、5%PC以及不同浓度DC注射到豚鼠皮下脂肪层,观察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各组注射区皮肤... 目的:通过选用保脂妥(Lipostabil)、磷脂酰胆碱(PC)以及不同浓度脱氧胆酸盐(DC)在动物体内溶脂对照观察,以探讨其溶脂效果。方法:分别将1ml的Lipostabil、5%PC以及不同浓度DC注射到豚鼠皮下脂肪层,观察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各组注射区皮肤外观、皮下脂肪厚度、皮下脂肪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血清相关生化指标改变。结果:Lipostabil、5%PC以及1%~5%DC在动物体内对于脂肪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溶解破坏作用,且DC浓度越高,组织的炎性反应越强。结论:在合适的注射层次,1%浓度脱氧胆酸盐在动物体内具有较好的溶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胆碱类/药物动力学 脱氧胆酸/药物动力学 @溶脂 豚鼠
下载PDF
磷脂酰胆碱及胆汁酸盐体外溶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郝剑 刘宾 +2 位作者 李菲 韩悦 陶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943-946,共4页
目的:通过对保脂妥(Lipostabil)、磷脂酰胆碱(PC)以及脱氧胆酸盐(DC)的体外对照观察试验,对其溶脂效果进行初步观察及探讨。方法:分别将Lipostabil组、5%PC组、不同浓度DC组分别与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共培养,观察脂肪细胞的形态、细胞活... 目的:通过对保脂妥(Lipostabil)、磷脂酰胆碱(PC)以及脱氧胆酸盐(DC)的体外对照观察试验,对其溶脂效果进行初步观察及探讨。方法:分别将Lipostabil组、5%PC组、不同浓度DC组分别与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共培养,观察脂肪细胞的形态、细胞活性以及脂溶度。结果:PC由于必须溶解于溶剂中,故其独立于DC以及其它溶剂对脂肪组织的破解作用在本实验中无法得到证实;DC对于脂肪细胞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且与其一定范围的浓度无明显正相关性;Lipostabil具明显的脂肪细胞破坏作用。结论:DC及Lipostabil组均具有明确的脂肪细胞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胆碱类 胆酸盐(酯)类 @注射溶脂
下载PDF
聚羟基丁酸酯可吸收缝线灭菌方法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伍锦华 艾玉峰 +2 位作者 韩悦 杨清芳 董兆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242-124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灭菌方法对聚羟基丁酸酯(PHB)可吸收缝线的降解性和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聚羟基丁酸酯(PHB)可吸收缝线进行酒精浸泡、环氧乙烷、紫外线照射三种方法进行灭菌处理后,用细菌培养检测灭菌效果,用粘度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 目的:研究不同的灭菌方法对聚羟基丁酸酯(PHB)可吸收缝线的降解性和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聚羟基丁酸酯(PHB)可吸收缝线进行酒精浸泡、环氧乙烷、紫外线照射三种方法进行灭菌处理后,用细菌培养检测灭菌效果,用粘度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从而观察缝线的降解性,用拉伸试验测定缝线的力学特性。结果:①酒精浸泡灭菌组有10%检出细菌,环氧乙烷及紫外线灭菌组未检出细菌;②紫外线照射灭菌和酒精浸泡灭菌组可使缝线黏度下降并具有显著性差异,环氧乙烷对缝线黏度下降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③经酒精和紫外线灭菌后缝线的断裂强度降低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经环氧乙烷灭菌后缝线的断裂强度降低无显著性差异。经紫外线灭菌后缝线的断裂伸长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经酒精和环氧乙烷灭菌后缝线的断裂伸长率无明显降低。结论:环氧乙烷灭菌对PHB可吸收缝线的降解性和力学特性影响较小,是PHB可吸收缝线较理想的灭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缝线 聚羟基丁酸酯 灭菌 降解 力学特性
下载PDF
专科护士介入结合PDCA循环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敏 潘艳 齐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1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介入结合PDCA循环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护理部于2016年1月引入伤口治疗专科护士进入压疮管理小组,同时实施PDCA循环法。比较实施专科护士介入结合PDCA循环管理前、后住院患者非预期压疮发生率及压疮质量管...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介入结合PDCA循环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护理部于2016年1月引入伤口治疗专科护士进入压疮管理小组,同时实施PDCA循环法。比较实施专科护士介入结合PDCA循环管理前、后住院患者非预期压疮发生率及压疮质量管理指标。结果实施后,非预期压疮发生率由2015年的0.088%下降至2018年的0.067%,且压疮愈合率逐年上升。实施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专科护士介入结合PDCA循环可显著提高压疮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士 PDCA循环 压疮
下载PDF
多学科医护协作分级防治压疮的效果
16
作者 潘艳 王敏 刘义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3期160-161,共2页
目的根据压疮的不同分期,利用综合三级医院外科医疗平台,探讨多学科医护协作分级防治压疮的效果。方法护理压疮管理小组联合外科换药中心、整形外科医疗团队,对住院患者进行医护协作分级防治,全程监控防治效果。结果实施压疮多学科医护... 目的根据压疮的不同分期,利用综合三级医院外科医疗平台,探讨多学科医护协作分级防治压疮的效果。方法护理压疮管理小组联合外科换药中心、整形外科医疗团队,对住院患者进行医护协作分级防治,全程监控防治效果。结果实施压疮多学科医护协作分级防治管理后,难免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压疮治愈率明显升高,≥3期压疮部位换药次数明显少于管理前,创面愈合时间短于管理前(P<0.05)。结论多学科医护协作分级防治压疮能够明显降低难免压疮发生率,提高压疮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多学科医护协作 分级防治
下载PDF
术前注射和术中瘢痕核心切除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耳部瘢痕疙瘩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晶 马红兵 +10 位作者 王娟 姚聪 张园园 梁宝宝 王静 任静 史君丽 闫瑾 王亚晨 花蕾 付红啸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61-963,共3页
目的观察耳部瘢痕疙瘩术前注射和核心切除术联合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40例耳部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术前2个月和术前1个月时分别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及得宝松各1次,以使瘢痕疙瘩呈萎缩趋势。... 目的观察耳部瘢痕疙瘩术前注射和核心切除术联合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40例耳部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术前2个月和术前1个月时分别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及得宝松各1次,以使瘢痕疙瘩呈萎缩趋势。术中行瘢痕疙瘩核心切除术,以保留部分瘢痕皮肤形成组织瓣来修复缺损皮肤,术后18h时予6Mev电子线照射(400cGy/次,1次/d,连续4天,总剂量1600cGy)。对照组:不行术前注射,余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随访6—30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有效2例;对照组:治愈11例,有效7例,复发2例,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5)。随访期内患者均未见皮肤萎缩或恶性肿瘤等并发症。结论术前注射和术中瘢痕核心切除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耳部瘢痕疙瘩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医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注射 放射 瘢痕疙瘩
下载PDF
阴囊双蒂袋状皮瓣套入法一期修复阴茎皮肤缺损一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陶谏 任永安 柏龙文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阴茎皮肤缺损 阴囊双蒂袋状皮瓣套入法 修复术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过氧乙酸对脱细胞血管支架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宾 李菲 +3 位作者 张蔓菁 夏炜 郭树忠 鲁开化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567-570,共4页
目的 探讨使用体积分数为0.1%过氧乙酸处理脱细胞血管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特征,观察其作为生物材料消毒剂对于脱细胞血管支架材料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 -2.5 kg大耳白兔10只,在无菌条件下切取新鲜的兔股动脉,经反复冻融... 目的 探讨使用体积分数为0.1%过氧乙酸处理脱细胞血管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特征,观察其作为生物材料消毒剂对于脱细胞血管支架材料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 -2.5 kg大耳白兔10只,在无菌条件下切取新鲜的兔股动脉,经反复冻融与超高压处理后,以15μg/mlR-Nase A,150 μg/ml D-Nase Ⅰ核酸酶进行脱细胞处理,室温下放置于体积分数为0.1%过氧乙酸溶液中3h,对其进行组织学评估,观察其超微结构、生物力学,以及细胞毒性的测定.结果 经体积分数为0.1%过氧乙酸处理后的脱细胞血管支架,在组织结构、生物力学及细胞毒性方面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体积分数为0.1%过氧乙酸处理脱细胞血管支架,对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特性无明显影响,或许可以作为脱细胞组织工程血管生物支架消毒剂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血管 过氧乙酸 脱细胞血管支架 消毒
原文传递
超声空化法制备脱细胞血管支架生物学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宾 李菲 +1 位作者 张蔓菁 鲁开化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499-502,共4页
目的检测经强度为300 W超声处理后的脱细胞血管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无菌条件下,采取新鲜兔股动脉反复冻溶+超高压处理后,利用核酸酶进行消化,脱去残留细胞碎片形成脱细胞血管支架。将强度为300 W的超声作用于脱细胞血管支架,并对处... 目的检测经强度为300 W超声处理后的脱细胞血管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无菌条件下,采取新鲜兔股动脉反复冻溶+超高压处理后,利用核酸酶进行消化,脱去残留细胞碎片形成脱细胞血管支架。将强度为300 W的超声作用于脱细胞血管支架,并对处理后支架材料的生物学相容性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经强度为300 W超声处理后的支架材料,其疏松化程度在明显提高的同时未发现明显的细胞毒性,且种子细胞可以长人材料内部。结论超声空化法处理后的脱细胞血管支架材料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以为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血管 脱细胞血管支架 超声 生物相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