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给药系统在眼底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鑫晨 张妍春 黄婵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03-410,共8页
眼底疾病是全球导致患者视力严重受损甚至丧失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各种生理屏障使治疗药物难以进入眼底,严重影响了眼底疾病的治疗。纳米给药系统具有纳米级尺寸、表面积/体积比值大的特点,可以负载不同理化性质的治疗药物,同时可以修饰... 眼底疾病是全球导致患者视力严重受损甚至丧失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各种生理屏障使治疗药物难以进入眼底,严重影响了眼底疾病的治疗。纳米给药系统具有纳米级尺寸、表面积/体积比值大的特点,可以负载不同理化性质的治疗药物,同时可以修饰各种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提高药物的溶解度以及生理屏障的穿透性、保护生物药物不被降解而提高药物安全性与生物利用度、并将治疗药物递送到特定的眼部靶点,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目前越来越多围绕利用纳米材料的优势治疗眼底疾病的研究已经展开并引起广泛关注,包括神经退行性病变、眼底新生血管、眼内炎及眼底肿瘤等。本综述通过分析不同给药途径在眼底疾病治疗中面临的挑战及障碍,对近年开展的相关研究中常见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理化性质、在常见眼底疾病治疗研究的进展、优势、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给药系统 眼底疾病 眼内递送
下载PDF
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圆锥角膜对角膜光密度的影响
2
作者 武志清 李勇 +2 位作者 张耀花 魏升升 李晶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圆锥角膜角膜光密度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34例(49只眼)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对其进行跨上皮的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利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术前、术后1... 目的探讨分析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圆锥角膜角膜光密度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34例(49只眼)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对其进行跨上皮的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利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的手术眼检查。测量范围选取以角膜顶点为中心,角膜前层(120μm)、中间层、后层(60μm)以及全角膜0~2 mm、2~6 mm、6~10 mm、10~12 mm、0~12 mm直径的角膜光密度平均值。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手术前后的角膜光密度对比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手术前后各时间段组间对比采用了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方法(成对比较)。结果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圆锥角膜手术后与手术前组间相比,角膜前层(120μm)、中间层、后层(60μm)、全角膜0~2 mm、2~6 mm、6~10 mm、0~12 mm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参数手术前后时间段两两比较:术后1个月,角膜后层(60μm)2~6 mm直径角膜光密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4)。术后6个月,角膜前层0~2 mm、2~6 mm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术前P=0.00、0.00;术后1个月P=0.00、0.00),6~10 mm、0~12 mm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较术后1个月降低(P=0.00、0.00);中层0~2 mm、2~6 mm、6~10 mm、0~12 mm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降低(术前P=0.00、0.00、0.00、0.00;术后1个月P=0.00、0.00、0.00、0.00);后层0~2 mm、2~6 mm、6~10 mm、10~12 mm、0~12 mm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降低(术前P=0.00、0.00、0.00、0.00、0.00;术后1个月P=0.03、0.00、0.00、0.03、0.00);全层0~2 mm、2~6 mm、6~10 mm、0~12 mm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降低(术前P=0.00、0.00、0.00、0.00;术后1个月P=0.00、0.00、0.00、0.00),10~12 mm直径角膜光密度较术前降低(P=0.02)。结论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角膜损伤小,对角膜中央光密度影响大于周边,引起较小且局限的角膜光密度改变;术后早期光密度明显降低,较短时间内恢复角膜透明性,有利于视力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角膜胶原交联 角膜光密度 角膜
下载PDF
氢溴酸樟柳碱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中国多中心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沫 宋宏鲁 +32 位作者 周欢粉 赖梦莹 徐全刚 孙明明 范珂 崔红培 王海燕 金鑫 孙传宾 肖庆 王影 赵子德 张铭连 常永业 陈梦平 申战省 杨晖 徐晓宇 李志清 邢东军 董玉 杨金润 任骞 李丽 张文芳 孙莉 张正培 李甦雁 刘丹岩 周娜磊 罗纳丽 刘亚东 魏世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6-653,共8页
目的评估口服氢溴酸樟柳碱片治疗急性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于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在中国共16所医院眼科纳入首次发病的急性期NAION患者282例282眼,按照治疗方... 目的评估口服氢溴酸樟柳碱片治疗急性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于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在中国共16所医院眼科纳入首次发病的急性期NAION患者282例282眼,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个组,其中对照组124例124眼,接受口服胞磷胆碱钠片、银杏叶提取物片/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和甲钴胺片治疗;试验组158例158眼,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口服氢溴酸樟柳碱片1 mg/次,2次/日,连续用药2~3个月。分别于入组后1、2、3和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标准小数视力表测定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750i Humphery视野计(30-2程序)检查视野获得视野指数(VFI),采用HD 4000/HD 5000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pRNFL),采用RTVue-XR OCT仪测定视盘放射状毛细血管网血管密度(RPC)。主要结局指标为随访末BCVA、VFI,次要结局指标为pRNFL、RPC,以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结果共242例242眼完成主要结局指标BCVA随访,98例98眼完成主要结局指标VFI随访。在视功能变化方面,2个组患者随时间推移BCVA和VFI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试验组在各个随访时间点BCVA均显著优于对照组,VF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结构指标方面,2个组患者pRNFL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薄,其中试验组在各个随访时间点pRNFL均显著薄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个组间最终随访R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共有2例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其中1例因药物不良反应于治疗后25 d退出研究。结论口服氢溴酸樟柳碱片可以改善NAION患者的视力和视野,加速视盘水肿消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氢溴酸樟柳碱 治疗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眼底检查方法及眼底图像特征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萌 张坚 严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3-786,共4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可预防的儿童期失明主要原因,具有筛查难、诊断难及客观评估难等特点。ROP筛查有多种方式,包括各种接触或非接触成像设备、基于智能手机的眼底照相、基于人工智能的眼底图像分析等。ROP诊断是基于对ROP整个视网...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可预防的儿童期失明主要原因,具有筛查难、诊断难及客观评估难等特点。ROP筛查有多种方式,包括各种接触或非接触成像设备、基于智能手机的眼底照相、基于人工智能的眼底图像分析等。ROP诊断是基于对ROP整个视网膜眼底的可视化和记录,也是后续筛查、治疗评估的基础。眼底筛查对早期识别非常关键,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转诊。通过分析总结ROP眼底图像特征,可能发现其潜在的特征规律,及时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人工智能可促进ROP筛查的自动化、可量化和客观诊断。本文综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ROP眼底检查方法及眼底图像特征规律,总结人工智能用于ROP自动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间接检眼镜 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 眼底图像特征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四君子汤调控线粒体凋亡保护脾气虚模型大鼠视网膜脱离复位后感光细胞的作用
5
作者 任秀瑜 康紫薇 +3 位作者 张妍春 李京珂 薛大喜 崔阳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9-226,共8页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是否通过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发挥对脾气虚型大鼠视网膜脱离(RD)复位后感光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RD自动复位组(B组)、脾气虚RD自动复位组(C组)、四君子汤组(D组)。C、D组使用破气耗...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是否通过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发挥对脾气虚型大鼠视网膜脱离(RD)复位后感光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RD自动复位组(B组)、脾气虚RD自动复位组(C组)、四君子汤组(D组)。C、D组使用破气耗气加饥饱失常法制备脾气虚证动物模型,实验开始6周后B、C、D组使用视网膜下注射0.1%透明质酸钠的方法制备RD自动复位模型,D组随后灌服四君子汤(20 g/kg)至实验结束。分别于实验开始后8、9周随机分批处死动物取材。记录大鼠进食量、体重及精神状态;比色法测定红细胞膜钠钾ATP酶(Na+-K+-ATPase)活性;JC-1荧光探针法检测视网膜组织线粒体膜电位(ΔΨm)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视网膜组织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视网膜细胞核细胞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量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AIF、细胞色素C(Cyt C)在视网膜组织中的分布。结果与A、B组比较,C、D组大鼠在实验开始后1周出现便溏、精神萎靡、毛色枯黄等脾气虚症状,6周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明显降低(P<0.05),C组上述症状持续至实验结束,D组于9周时上述症状好转,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较C组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8、9周视网膜组织ΔΨm降低(P<0.01);与B组比较,C、D组8周时ΔΨm降低(P<0.01);随着实验时间延长,至9周时D组ΔΨm较C组显著升高(P<0.05)。与A组比较,8、9周时C组视网膜组织Bax升高(P<0.05),D组则较C组显著降低(P<0.05),同时9周时C组Bax水平亦高于B组(P<0.01)。8周时C组Bcl-2/Bax较A组降低(P<0.05),9周时较A、B、D组降低(P<0.01)。8周时,与B组比较,C、D组细胞核AIF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至9周时,C组细胞核AIF蛋白表达量仍持续升高,且高于D组(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C、D组AIF及Cyt C较A组着色弥散,其中B组AIF特异性表达于少量外核层细胞核;C组AIF及Cyt C在外核层特异性着色显著;D组AIF及Cyt C在外核层部分细胞着色。结论四君子汤能稳定脾气虚RD自动复位模型大鼠视网膜线粒体内膜及外膜的通透性,抑制线粒体源凋亡信号通路,减少脾气虚RD复位后感光细胞凋亡的发生,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脾气虚证 视网膜脱离复位 线粒体膜透化 感光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2000至2021年眼眶占位性病变1913例的临床病理学构成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琳艳 邵安 +5 位作者 孟素坤 黄封博 白海霞 高涛 姚克 叶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眼眶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构成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眼眶占位性病变行切除手术的1 913例患者的1 913份组织标本资料进行病理学分析, 按照不同组织... 目的探讨眼眶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构成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眼眶占位性病变行切除手术的1 913例患者的1 913份组织标本资料进行病理学分析, 按照不同组织发生学类型、病变性质及年龄段分类, 分析其构成情况。结果 1 913例患者中, 男性913例(47.7%), 女性1 000例(52.3%);良性病变1 489例(77.8%), 恶性病变424例(22.2%)。按组织发生学类型分类:脉管性病变占首位, 为521例(27.2%), 囊肿性病变407例(21.3%), 淋巴增生性病变277例(14.5%), 泪腺来源182例(9.5%), 炎性反应病变121例(6.3%)。按病变性质分类:1 489例良性病变中, 海绵状血管瘤占首位(275例, 占全部患者14.4%), 其后依次为皮样囊肿225例(11.8%), 其他类血管瘤199例(10.4%), 表皮样囊肿136例(7.1%), 良性泪腺混合瘤134例(7.0%)。恶性病变中, 淋巴瘤210例(占全部患者11.0%), 皮脂腺癌47例(2.5%)。全部患者年龄范围0~90岁, 其中0~18岁儿童青少年247例(12.9%), 19~59岁中青年1 270例(66.4%), 60~90岁老年396例(20.7%)。结论 22年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良性眼眶占位性病变患者中, 约2/3为中青年, 男性略少于女性。在良性病变中, 海绵状血管瘤居首位, 其次是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眼眶恶性肿瘤中淋巴瘤居首位, 中老年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肿瘤 血管瘤 海绵状 皮样囊肿 淋巴瘤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充分利用影像检查新技术,进一步深入探索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关键问题
7
作者 王雨生 王海燕 张磊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5-359,共5页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发病率高,是临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尽管人们很早就认识到BRVO的眼底特征,但越来越多新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应用使人们对BRVO的传统认知提出了挑战,包括该病合理的分型和分类标准,多模式影像检查对阻塞部位血...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发病率高,是临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尽管人们很早就认识到BRVO的眼底特征,但越来越多新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应用使人们对BRVO的传统认知提出了挑战,包括该病合理的分型和分类标准,多模式影像检查对阻塞部位血管特征的显示等。对这些特征进行重新总结提炼,对传统影像评定标准的进一步完善优化,可以加深对BRVO的正确认识,并找到与视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有助于制定更好的诊疗方案。同时,目前仍需要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这些影像检查技术提供的临床特征及其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临床影像特征 卖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多模式影像 述评
原文传递
眼内淋巴瘤实验室诊断性检查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8
作者 秦碧萱 张妍春 康紫薇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73,共6页
眼内淋巴瘤(IOL)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细胞恶性肿瘤,组织细胞学病理检查是诊断IOL的金标准。但由于常用的玻璃体样本中淋巴瘤细胞较少且易变性,对标本的处理及病理学专家要求较高,容易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延误疾病的及时诊断及治疗。因此,许... 眼内淋巴瘤(IOL)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细胞恶性肿瘤,组织细胞学病理检查是诊断IOL的金标准。但由于常用的玻璃体样本中淋巴瘤细胞较少且易变性,对标本的处理及病理学专家要求较高,容易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延误疾病的及时诊断及治疗。因此,许多辅助诊断IOL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应运而生,包括流式细胞术、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和IL-6水平测定以及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等。近来基因突变分析技术也开始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VRL)的诊断,基因突变技术可能成为早期诊断IOL的方法;宏基因组深度测序技术也有助于VRL的诊断及治疗。未来有望继续推动在分子水平对IOL疾病表型的认识,并发现新的靶向目标进行治疗、监测对治疗的反应及疾病复发情况,为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淋巴瘤 诊断 眼内液 细胞因子 MYD88 宏基因组深度测序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