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泪腺Mikulicz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李恒 蒋士杰 +3 位作者 吕朋 陈利军 赵荧 杨立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8期11-14,51,共5页
目的探讨泪腺Mikulicz病的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泪腺Mikulicz病的15例患者,分析其CT及MRI影像特点。结果15例患者均为双侧泪腺受累,部分患者起初为单侧泪腺受累,后逐渐发展为双侧... 目的探讨泪腺Mikulicz病的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泪腺Mikulicz病的15例患者,分析其CT及MRI影像特点。结果15例患者均为双侧泪腺受累,部分患者起初为单侧泪腺受累,后逐渐发展为双侧对称肿大。大部分病变半包绕在眼球周围(眼球形态正常,未因受挤压而变形),沿外直肌长轴生长,部分病变表现为“燕尾征”,边缘光滑。CT表现为等密度,MRI表现为T1加权成像(T1WI)略低或等信号,T2加权成像(T2WI)略高或等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为等信号。10例MRI增强呈较均匀明显强化,其中1例患者有胃淋巴瘤病史,且双侧腮腺受累,腮腺体积轻微增大,弥漫性信号异常。结论泪腺Mikulicz病是一种特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眼眶CT和MRI不仅有助于判断病变的受累范围,而且对其性质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Mikulicz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血清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为最终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 MIKULICZ病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静脉性脑梗死的多模态MRI诊断价值分析
2
作者 李恒 张明 +3 位作者 牛璇 韩月东 陈利军 蒋士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性脑梗死(CVI)的多模态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以提高CVI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VI患者的多模态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MRI平扫表现为病变区皮层及皮层下脑肿胀,T_(1)加权成像(T_(1)WI)呈片状低信号或等信... 目的探讨静脉性脑梗死(CVI)的多模态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以提高CVI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VI患者的多模态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MRI平扫表现为病变区皮层及皮层下脑肿胀,T_(1)加权成像(T_(1)WI)呈片状低信号或等信号,T_(2)加权成像(T_(2)WI)呈高信号,病灶部位大多表浅,靠近皮层,位于非动脉供血区域,增强扫描其中2例急性期病变表现为条片样或脑回样强化,4例未强化;5例位于双侧丘脑、基底节区,病变较对称,增强扫描呈斑片状较显著强化;1例位于脑干及小脑半球,增强扫描呈斑片状较显著强化。12例弥散加权成像(DWI)血管源性水肿期均表现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随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细胞毒性水肿,DWI表现为高信号;4例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显示病变区有出血、静脉扩张、血栓等情况;12例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均显示病变区相应引流静脉内血栓形成。结论多模态MRI扫描可提高CVI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性脑梗死 MRI 磁共振静脉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进展关键基因的挖掘与分析
3
作者 梁金强 任松 花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3期29-33,共5页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进展关键基因及潜在致病机制进行挖掘。方法 从GEO数据库获取数据集GSE49541,limma包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后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进展关键基因及潜在致病机制进行挖掘。方法 从GEO数据库获取数据集GSE49541,limma包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后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STRING数据库对DEGs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用Cytoscape筛选关键基因,利用Gene MANIA分析关键基因的共表达网络和功能,最后基于药物特征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药物预测。结果 进展期NAFLD与轻度NAFLD比较后,DEGs有65个,表达上调的基因58个,表达下调的基因7个。GO功能分析强调了65个DEGs的分子功能集中在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KEGG通路分析显示,DEGs主要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反应等通路有关。Cytoscape筛选出的10个关键基因为COL1A1、COL3A1、COL4A1、COL1A2、COL14A1、FBN1、LUM、THBS1、THBS2、SPP1。Gene MANIA提示关键基因之间存在高度的共表达-互作网络,与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等功能相关。最后,药物预测分析发现,维甲酸和黄体酮是富集到最多关键基因的药物。结论 NAFLD纤维化进展相关的10个关键基因可能成为其生物监测标志物并为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纤维化 关键基因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患者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4
作者 王芳 黄思思 +2 位作者 张迷迷 刘伟星 康晓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8期13-16,85,共5页
目的调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患者焦虑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11月我院550例CT增强扫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共有525例患者完成问卷调查。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状态焦虑量表(S-AI)进行调... 目的调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患者焦虑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11月我院550例CT增强扫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共有525例患者完成问卷调查。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状态焦虑量表(S-AI)进行调查。结果525例患者的平均S-AI评分为(46.57±6.95)分。影响CT增强扫描患者焦虑状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学特征中的年龄、性别,疾病相关因素中的医疗支付方式、疾病类型,增强扫描相关因素中的扫描部位及担心电离辐射、使用对比剂等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因变量的54.10%。结论CT增强扫描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增强扫描 焦虑状况 相关因素
下载PDF
视网膜母细胞瘤MSCT 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5
作者 蒋士杰 王利 +2 位作者 张晖 吕朋 连鹏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354-1357,共4页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磁共振成像(MRI)检测方法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检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3年6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125例疑似Rb患者,采用MSCT、MRI进行检测,通过病理检测结果为诊断金标准,...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磁共振成像(MRI)检测方法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检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3年6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125例疑似Rb患者,采用MSCT、MRI进行检测,通过病理检测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对Rb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以及与病理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患者经MRI、MSCT、病理检测的Rb阳性率分别为44.00%(55/125)、52.80%(66/125)、45.60%(57/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比对的Kappa值为0.644,低于MSCT检测的Kappa值0.729;MRI检测的灵敏度为78.94%,低于MSCT检测的灵敏度9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测的特异度(85.29%)高于MSCT检测(80.88%),准确率(82.40%)低于MSCT检测(8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视野下Rb患者眼球壁有不规则增厚,玻璃体腔内见不规则片状软组织密度影,病灶内见斑片状钙化;MRI视野下Rb患者眼环不均匀增厚,玻璃体腔内可见不规则团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低混杂信号影,增强扫描见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与MRI检测相比,MSCT检测与病理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高,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不同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60例分析
6
作者 李恒 蒋士杰 +1 位作者 连鹏 张晖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7期2941-294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SMAI)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60例SMA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66.47±10.33)岁;其中,肠系膜动脉夹层... 目的探讨不同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SMAI)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60例SMA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66.47±10.33)岁;其中,肠系膜动脉夹层(SMAD)患者28例,肠系膜动脉栓塞(SMAE)患者18例,肠系膜动脉血栓(SMAT)患者14例。采用F检验或χ^(2)检验比较SMAD组、SMAE组、SMAT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SMA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SMAD组年龄、高血压占比、房颤占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64.37±2.20)岁、19例(67.86%)、1例(3.57%)、(77.70±3.52)%、(4.25±0.62)g/L及(4.65±0.44)mg/L,与SMAE组[(68.55±3.25)岁、17例(94.44%)、10例(55.56%)、(88.71±4.50)%、(4.86±0.80)g/L及(3.97±0.53)mg/L]、SMAT组[(64.88±2.25)岁、8例(57.14%)、1例(7.14%)、(82.59±4.38)%、(4.20±0.69)g/L及(4.15±0.42)m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R)=1.394,95%置信区间(CI)1.135~1.712]、高血压(OR=1.910,95%CI 1.127~3.236)、房颤(OR=2.140,95%CI 1.084~4.225)、中性粒细胞(OR=3.080,95%CI 1.336-7.099)、纤维蛋白原(OR=3.554,95%CI 1.167~10.819)、D二聚体(OR=3.242,95%CI 3.214~24.821)均为SMAI发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MAI好发于老年人群,常合并高血压、房颤等并发症,CT影像表现为肠壁增厚、肠腔扩张、腹腔积液等。年龄、高血压、房颤、中性粒细胞、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为SMAI发病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疾病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CT与核磁共振成像对肝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赵空军 何承勇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年第12期1469-1472,共4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间宝鸡高新医院收治的92例肝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诊断进行分组,42例肝良性肿瘤患者纳入良性组,50...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间宝鸡高新医院收治的92例肝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诊断进行分组,42例肝良性肿瘤患者纳入良性组,50例肝癌患者纳入肝癌组。所有患者都给予SPECT/CT与MRI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肝癌组的肝动脉灌注量(HAP)、总肝灌注量(TLP)与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值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门静脉灌注量(PV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肝癌组的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与标准摄取值平均值(SUVave)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肝癌组的肝病灶—肝实质的对比噪声比(CNR)值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92例患者中,SPECT/CT诊断为肝良性肿瘤44例,肝癌48例;MRI诊断为肝良性肿瘤43例,肝癌49例,SPECT/CT与MRI对肝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敏感性为95.5%和97.7%,特异性为95.8%和100.0%。结论 SPECT/CT与MRI对肝肿瘤良恶性的诊断都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清晰显示病灶的图像质量与血流特征,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核磁共振成像 肝肿瘤 肝良性肿瘤 血流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