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尿激酶静脉溶栓为主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15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润生 吕沛霖 +6 位作者 张娅萍 刘安萍 雷晓琴 杜善双 郑波 王文军 雷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6-471,共6页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为主的治疗方法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的疗效。方法115例经眼底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CRAO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1例,女性54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6.7...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为主的治疗方法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的疗效。方法115例经眼底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CRAO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1例,女性54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6.7±15.2)岁。均为单眼发病,病程1~30d。静脉溶栓治疗为3000U/kg尿激酶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6~7d;地塞米松2.5mg球后注射,1次/2d,连续治疗14d。后续治疗为1.2mg/kg脑蛋白水解物、360mg曲克芦丁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4d。观察静脉溶栓治疗以及后续治疗对视力的影响以及静脉溶栓治疗对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的影响。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提高3行以上为显效;较治疗前提高2行为有效;无变化或变化在1行内或下降为无效。以FFA作为视网膜循环恢复的判定指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种情况。其中,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et)≤15S和视网膜中央动脉各分支在2S内全部充盈为显效;ARct较治疗前缩短但在15~20s,其各分支动脉充盈时间3~8S为有效;A—Rct虽较治疗前缩短但仍≥21s,其各分支动脉充盈时间≥9s为无效。分析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后续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后FFA复查的79例患者中,11例治疗前为完全阻塞,溶栓治疗后其中8只眼显示视盘表面的血管逆行充盈消失,A—Rct28~54S,视网膜动脉主下-末梢充盈时间18~55S;3只眼造影3~4min内仍显示视盘表面的血管逆行充盈。68例不完全阻塞者ARct恢复正常35例,占51.5%;有效18例,占26.5%;无效15例,占22.0%;溶栓治疗后视网膜循环时间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P〈0.05)。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前后视力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P〈0.05)。后续治疗后最终视力与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后视力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P〈O.05);其中,48只眼视力提高2行甚至2行以上,占41.7%。后续治疗后最终视力与治疗前视力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5,P〈O.05)。其中,视力改变为昆效者58只眼,占50.4%;有效者35只眼,占30.4%;无效者22只眼,占19.2%。不同年龄段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8,P〉0.05)。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P〉0.05)。病程7d内者76例,显效者43例,有效者22例,有效率85.5%;病程8--15d者25例,显效者11例,有效者8例,有效率76.0%;病程超过15d者14例,显效者4例,有效者5例,有效率64.3%。后续治疗7d者30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有效率70.0%;后续治疗8~14d者34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有效率79.4%;后续治疗15~21d者51例,显效27例,有效者18例,有效率88.2%。结论以尿激酶静脉溶栓为主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治疗CRA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动脉闭塞/药物疗法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投药和剂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