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G-Ⅲ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肝病3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欣 田长印 +5 位作者 吴凤萍 李梅 翟嵩 王媛 潘国英 邱岭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419-1421,共3页
目的:评估DSG-Ⅲ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BILT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肝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29)以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n=31)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LT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治疗时间... 目的:评估DSG-Ⅲ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BILT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肝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29)以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n=31)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LT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治疗时间为30 min,2次/d),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乏力、纳差、腹胀、肝区不适)及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DBIL、IBIL、γ-GT、ALP、ALB、GLB)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肝功能ALT、AST、DBIL、IBIL、ALP、γ-GT均显著降低(P<0.05),但ALB、GLB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中ALT、AST、DBIL、IBIL亦下降明显,但γ-GT、ALP、ALB、GLB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ALT比较有统计学差异[(42±28)IU/L与(86±71)IU/L(P<0.01)],治疗组ALT较对照组恢复更加明显。从临床症状,如乏力、纳差、肝区不适等来看,治疗组改善的例数和比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胀缓解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LT肝病治疗仪配合药物较单纯药物治疗慢性肝病可提高疗效,缓解患者部分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治疗 谷胱甘肽/治疗应用 @BILT肝病治疗仪
下载PDF
拇趾近节趾骨截骨术联合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治疗重度拇外翻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思桥 顾始伟 +4 位作者 马顺前 高战鳌 贾晓龙 夏涛 周文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98-502,共5页
目的介绍拇趾近节趾骨截骨术联合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在重度拇外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17年6月所行拇外翻病例2123例(3865足);其中女性2082例,男性41例;年龄22~84岁,平均56.39岁。重度拇外翻病人207例(253... 目的介绍拇趾近节趾骨截骨术联合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在重度拇外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17年6月所行拇外翻病例2123例(3865足);其中女性2082例,男性41例;年龄22~84岁,平均56.39岁。重度拇外翻病人207例(253足),其中124例(163足)采用拇趾近节趾骨截骨术联合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治疗;83例(90足)采用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病人1916例(3612足),采用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联合手术组术后第1跖趾关节外翻角(HVA)(2.80±1.11)°,第1、2跖骨间角(5.68±1.62)°,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联合手术组与仅采用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的重度拇外翻组术后HVA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4)。术后疗效评定:联合手术组优84.67%,良14.52%,差0.81%。仅采用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的重度拇外翻组中,优79.52%,良19.82%,差1.20%。仅采用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的轻、中度拇外翻组中,优82.83%;良17.07%,差0.10%。结论对于重度拇外翻病例,采用拇趾近节趾骨截骨术联合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对HVA的改善要优于仅采用单一手术,且术后并发症更少,病人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小切口 联合手术
下载PDF
微创治疗拇趾外翻手术时机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高战鳌 马顺前 +2 位作者 贾晓龙 雷为民 赵思桥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5期410-41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拇趾外翻手术时机与疗效关系。方法对采用微创治疗的200例患者(375足)术前和术后8周外翻角(HVA)和第1、2跖骨间角(IMA)进行分组比较。结果随着年龄增大,拇趾外翻逐渐加重。不同程度拇外翻患者微创手术疗效不一。结论40...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拇趾外翻手术时机与疗效关系。方法对采用微创治疗的200例患者(375足)术前和术后8周外翻角(HVA)和第1、2跖骨间角(IMA)进行分组比较。结果随着年龄增大,拇趾外翻逐渐加重。不同程度拇外翻患者微创手术疗效不一。结论40岁以后年龄对本微创手术疗效影响不大,而与拇趾外翻严重程度关系密切。中重度拇趾外翻且年龄在50~60岁者为较好的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微创性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微创治疗锤状趾畸形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思桥 马顺前 +4 位作者 高战鳌 顾始伟 周文 贾晓龙 夏涛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989-991,共3页
目的评价微创手术治疗锤状趾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西安市第一医院骨科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所行218例(344趾)使用微创手术技术治疗锤状趾畸形病例,其中男性8例(16趾),女性210例(328趾);平均年龄59.80岁;第2趾发病215... 目的评价微创手术治疗锤状趾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西安市第一医院骨科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所行218例(344趾)使用微创手术技术治疗锤状趾畸形病例,其中男性8例(16趾),女性210例(328趾);平均年龄59.80岁;第2趾发病215例(309趾),第3趾发病29例(31趾),第4趾发病4例(4趾);合并拇外翻畸形215例(338趾)。这些病例均采用微创手术技术治疗。术前美国足踝外科医生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foot and ankle surgeons,ACFAS)前足评分平均为(41.3±10.71)分。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术后ACFAS前足评分平均为(88.6±5.29)分,进行两样本t检验发现术前术后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疗效评价:优198例(318趾),占90.83%;良17例(21趾),占7.79%;差3例(5趾),占1.38%;优良率达98.62%。结论通过灵活采用不同的微创手术方式,锤状趾畸形术后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锤状趾 畸形 微创 手术
下载PDF
拇外翻截骨矫形绷带外固定的疗效 被引量:6
5
作者 高战鳌 张云 +1 位作者 赵思桥 马顺前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目的分析微创截骨矫形后绷带外固定拇外翻治疗的效果。方法对519例(961足)拇外翻患者微创截骨矫形术后采用"8"字绷带缠绕外固定。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截骨均愈合,时间为12~20周。无骨折不愈合或假关节形成者。结论绷... 目的分析微创截骨矫形后绷带外固定拇外翻治疗的效果。方法对519例(961足)拇外翻患者微创截骨矫形术后采用"8"字绷带缠绕外固定。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截骨均愈合,时间为12~20周。无骨折不愈合或假关节形成者。结论绷带外固定可以达到维持复位后的固定要求,使骨折愈合;与传统固定方法比较该方法具有方便、灵活、痛苦小且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在一些特殊部位骨折固定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截骨矫形 绷带外固定
下载PDF
微创治疗中重度拇趾外翻临床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高战鳌 马顺前 +3 位作者 程斌 田粉娥 贾晓龙 王立杰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拇趾外翻的疗效。方法对504例中重度拇趾外翻患者(942足)采用小磨钻专用器械截骨、手法复位、绷带外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疗效评定:优847足,良90足,差5足,优良率达99%以上。无术后畸形或疼痛...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拇趾外翻的疗效。方法对504例中重度拇趾外翻患者(942足)采用小磨钻专用器械截骨、手法复位、绷带外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疗效评定:优847足,良90足,差5足,优良率达99%以上。无术后畸形或疼痛加重发生,无一例出现骨髓炎或骨不愈合。结论此方法创伤小,不用缝合及拆线,外表美观,可早期下床活动。无明显并发症及复发,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趾外翻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女性拇外翻55例微创手术舒适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彩玲 陈玲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639-640,共2页
拇趾外翻是临床骨科最常见的脚部畸形之一,发病率约在10%~15%,其中女性占90%以上。我院骨科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拇趾外翻55例,对其采用舒适护理,并与2010年3~9月采用常规护理的55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分... 拇趾外翻是临床骨科最常见的脚部畸形之一,发病率约在10%~15%,其中女性占90%以上。我院骨科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拇趾外翻55例,对其采用舒适护理,并与2010年3~9月采用常规护理的55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趾外翻/外科学 拇趾外翻/护理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女(雌)性 @舒适护理
下载PDF
经后路一期前路减压重建后路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贾晓龙 李浩鹏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2期42-44,4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一期前路减压重建后路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06年~2009年经后路一期前路减压重建后路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12例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4~56岁,AO分型B,型7例,C,型5例,脊髓损... 目的探讨经后路一期前路减压重建后路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06年~2009年经后路一期前路减压重建后路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12例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4~56岁,AO分型B,型7例,C,型5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5例,C级4例。经后路一期手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经椎弓根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钛网融合器前柱重建。术后随访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和植骨融合情况,术前和术后Coob角度比较评估手术效果。结果1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4年。术后神经损伤症状无加重,神经功能均有好转,椎体高度无丢失,无钉棒松动断裂发生。结论经后路一期前路减压重建后路固定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效果可靠、安全,可做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手术治疗 内固定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8
9
作者 陈翔 王伟卓 +4 位作者 薛建利 夏立峰 李涛 邱岭 宋焕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5期4007-4013,共7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改善早期股骨头坏死区微循环。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1)体外实验:利用Transwell系统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成骨细胞共培... 背景: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改善早期股骨头坏死区微循环。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1)体外实验:利用Transwell系统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成骨细胞共培养为实验组,正常成骨细胞培养为空白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成骨细胞为对照组,培养3 d后MTT检测成骨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成骨细胞凋亡率,ELISA检测各组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水平;(2)体内实验: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正常股骨头),对照组(髓芯减压术+生理盐水),实验组(髓芯减压术+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7 d后获取股骨头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实验组成骨细胞增殖活力增强,成骨细胞凋亡减少,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水平增高(P均<0.05);(2)对照组股骨头区骨小梁断裂,脂肪细胞坏死明显,出现大量空骨陷窝;实验组成骨细胞较对照组增多,毛细血管较对照组增多;实验组早期股骨头坏死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促进股骨头坏死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增加,达到改善早期股骨头坏死区微循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髓芯减压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股骨头坏死 干细胞 骨髓 间质干细胞移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股骨头坏死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重症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策略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红 刘红娟 +1 位作者 刘巧 刘丹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315-1318,1323,共5页
目的探索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策略。方法共纳入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试验组38例。所有患者在气管内机械通气开始后24 h内开始肠内营养。如果PaO2/FiO2<150(FiO2<0.6和PEE... 目的探索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策略。方法共纳入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试验组38例。所有患者在气管内机械通气开始后24 h内开始肠内营养。如果PaO2/FiO2<150(FiO2<0.6和PEEP<10 cmH2O)保持4 h,则开始转为俯卧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通过鼻胃管输注肠内营养液,试验组根据每天肠内营养剂总量,计算平均输注速度,增加营养液输送速率。在开始肠内营养时即给予红霉素、床头抬高45°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每日肠内营养液摄入量、胃残留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对EN的不耐受患者(呕吐和/或胃残留量>250 mL)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每日肠内营养液摄入量从第2天开始就有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3天开始,试验组患者的每日胃残留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EN不耐受对照组发生24例(70.5%),试验组17例(4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对照组10例(29.4%)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试验组9例(23.6%),两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包括俯卧位头部抬高,增加营养液输送速率和预防性使用红霉素的策略,可以在不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的情况下提高患者对EN的耐受性,输送足量的营养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缝匠肌骨瓣植入治疗儿童、青壮年股骨颈骨折28例
11
作者 叶宜玮 鹿军 吴永涛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3年第7期547-548,共2页
关键词 缝匠肌骨瓣植入 治疗 儿童 青壮年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治疗外翻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思桥 马顺前 +4 位作者 高战鳌 贾晓龙 夏涛 顾始伟 周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介绍传统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的改良方法,并探讨这种改良在外翻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西安市第一医院骨科2002年1月~2015年1月2 105例(3 924足)行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治疗外翻病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2 060例;... [目的]介绍传统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的改良方法,并探讨这种改良在外翻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西安市第一医院骨科2002年1月~2015年1月2 105例(3 924足)行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治疗外翻病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2 060例;平均年龄53.72岁;双足发病1 819例,单足发病286例(左足147例,右足139例)。这些病例中,采用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病例共560例(1 044足),其中男12例,女548例;平均年龄53.97岁;双足发病484例,单足发病76例(左足39例,右足37例)。未改良组术前HVA(34.39±8.94)°,IMA(15.57±2.19)°,第1跖骨长度(62.01±2.24)mm。改良组术前HVA(33.90±9.46)°,IMA(15.49±1.97)°,第1跖骨长度(61.83±1.97)mm。手术改良包括:(1)将截骨方向改为水平面自近端内侧向远端外侧、矢状位自近端跖侧向远端背侧;(2)改变传统的第1跖骨斜行截骨模式,将截骨分为角度不同的两个阶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未改良组术后HVA(8.91±1.77)°;IMA(8.57±1.41)°;第1跖骨长度(54.67±2.91)mm;第1跖骨长度较术前短缩(6.76±3.42)mm。改良组术后HVA(8.85±1.68)°;IMA(8.41±1.53)°;第1跖骨长度(59.33±1.39)mm;第1跖骨长度较术前短缩(2.58±1.99)mm。术后IMA、术后第1跖骨长度及第1跖骨短缩长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 7、0.000、0.000)。术后疗效评定:未改良组优76.05%,良23.82%,差0.13%;改良组优80.18%,良19.82%,差0例。[结论]通过对手术方法的改良,术后第1跖骨短缩明显减少,截骨端稳定性更加牢靠,畸形矫正更加充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外形更加美观,功能恢复更加完善,优良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改良小切口 第1跖骨 截骨术
原文传递
微创手术治疗足拇外翻合并第2趾锤状趾畸形 被引量:4
13
作者 师寅 赵思桥 +2 位作者 高战鳌 顾始伟 邱岭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0期1106-1107,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足拇外翻畸形合并第2趾锤状趾畸形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5—2019-05采用微创截骨矫形术治疗的144例足拇外翻畸形合并第2趾锤状趾畸形。比较手术前后HVA角、IMA角、足踝功能AOFAS评分。末次随访...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足拇外翻畸形合并第2趾锤状趾畸形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5—2019-05采用微创截骨矫形术治疗的144例足拇外翻畸形合并第2趾锤状趾畸形。比较手术前后HVA角、IMA角、足踝功能AOFAS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温建民等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44例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7(3~14)个月。末次随访时HVA角为(9.6±1.8)°,较术前(32.3±4.2)°明显减小;末次随访时IMA角为(8.9±2.2)°,较术前(15.7±2.5)°明显减小;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83.3±3.0)分,较术前(46.1±6.2)分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温建明等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31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98.6%。结论足拇外翻畸形合并第2趾锤状趾畸形采用微创截骨矫形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具有创伤小、术后下床时间早、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拇外翻畸形 锤状趾畸形 微创手术 截骨矫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