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及半髋关节置换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高宏伟 王宝生 +1 位作者 赵养学 刘勇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1540-1541,共2页
对2005年12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128例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28例,男56例,女72例,年龄70~91岁,平均78.3岁。致伤原因:摔伤109例,车祸1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 对2005年12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128例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28例,男56例,女72例,年龄70~91岁,平均78.3岁。致伤原因:摔伤109例,车祸1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包括髋关节的股骨上段的骨盆平片及侧位片。部分患者合并不同内科疾病,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46例,呼吸系统疾病18例,糖尿病21例,脑梗塞26例,肾功能不全5例。其中43例合并2种及2种以上基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外科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方法 对比研究 老年人
下载PDF
DHS与解剖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宏伟 赵养学 +2 位作者 刘勇军 李德成 赵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63-364,共2页
笔者对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收治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DHS与LPFP内固定,取得较好效果,其中78例取得随访,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股骨骨折/外科学 @DHS @锁定解剖钢板 老年人
下载PDF
Zina和Sextannt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健 赵养学 +3 位作者 李德成 赵江 赵宇 白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比较Zina和Sextant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在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型胸腰段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共53例无神经损害的胸腰段单节段A型骨折患者采用经皮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Zina组30例,Sextant组23例,记录并... 目的比较Zina和Sextant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在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型胸腰段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共53例无神经损害的胸腰段单节段A型骨折患者采用经皮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Zina组30例,Sextant组23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X线暴露时间、住院费用、Cobb角、目测视觉类比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住院费用.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24个月(平均16.9个月),Zi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X线暴露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Sextant组,2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及12个月测量的Cobb角度、VAS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均能有效治疗胸腰段骨折,但与Sextant系统相比,Zina系统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X线暴露和住院花费更低,是一种更为理想的胸腰椎骨折治疗微创内固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 胸腰段 骨折
下载PDF
盐霉素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健 李斌 +1 位作者 赵养学 李德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盐霉素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凋亡的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盐霉素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盐霉素对MG-63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盐霉素对MG-63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 目的探讨盐霉素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凋亡的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盐霉素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盐霉素对MG-63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盐霉素对MG-63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盐霉素可以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并呈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效应;经过盐霉素(2μM和4μM)处理的MG-63细胞,与对照组(0μM)相比,其凋亡细胞的比率明显升高(P<0.05);盐霉素(2μM和4μM)还可明显上调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等表达水平,并同时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盐霉素能有效抑制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盐霉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预防下肢骨折患者膝关节僵硬的效果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晓梅 周会菊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9期3019-3020,共2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骨科确诊并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服务。记录2组患者膝关...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骨科确诊并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服务。记录2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护理满意度及康复训练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达"优"等级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屈曲度"差"等级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及康复训练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预防下肢骨折患者膝关节僵硬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骨折 膝关节僵硬 康复 膝关节屈曲度
下载PDF
3H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护能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晓梅 周会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4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3H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护能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统计学软件编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3H护理。比较2组的自护能力以及功能康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 目的探讨3H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护能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统计学软件编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3H护理。比较2组的自护能力以及功能康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如自我责任、自我概念、自我技能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髋关节功能、生活能力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3H护理能够提供给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优质、高效、连续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能力,促进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H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自护能力 功能康复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杜斌 陈本华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排列法分为研究1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研究2组(股骨头置换术)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价...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排列法分为研究1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研究2组(股骨头置换术)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随访期为6个月。结果治疗后,研究1组髋关节功能各方面评分均高于研究2组(P<0.05)。研究1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研究2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可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置换术 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铁蛋白、同源拮抗物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洺 赵宇 +1 位作者 马丁 董炳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266-1269,共4页
目的:探究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血清铁蛋白(FER)、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同源拮抗物(Bak)表达水平及临床作用。方法:选择86例PMOP患者和同期入院体检的82例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症女性为研究对象,依据骨矿物质密度(BMD)值与同... 目的:探究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血清铁蛋白(FER)、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同源拮抗物(Bak)表达水平及临床作用。方法:选择86例PMOP患者和同期入院体检的82例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症女性为研究对象,依据骨矿物质密度(BMD)值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骨峰值标准差(t值)大小,将纳入体检者分为骨量正常组(t值≥-1.0)和骨量减少组(-2.5<t值<-1.0)。对比各组患者基线资料和血清FER、Bak、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FER、Bak与基线资料和血清β-CTX和PⅠNP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FER、Bak诊断PMOP的效能。结果:三组受试者年龄、绝经时间、体重指数(BMI)、FER、Bak、β-CTX、PⅠNP水平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MOP组年龄明显大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绝经时间长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BMI低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血清FER、Bak、β-CTX、PⅠNP高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ER、Bak均与受试者年龄、绝经时间、β-CTX、PⅠNP表达水平均显著正相关,与BMI显著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FER和Bak诊断PMO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95%CI:0.784~0.900)、0.944(95%CI:0.913~0.975),灵敏度为81.4%和96.5%,特异度为70.7%和79.3%。结论:PMOP患者血清FER、Bak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绝经时间、BMI和骨代谢指标相关,在PMOP临床诊断中具有良好灵敏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 铁蛋白 B细胞淋巴瘤因子2同源拮抗物 骨代谢 诊断
下载PDF
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通过抑制MAPK和NF-κB通路缓解脂多糖诱导的人膝骨关节软骨细胞炎症反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宇 李洺 +2 位作者 赵江 董炳辰 马丁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387-1391,共5页
目的:探究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RGS1)对脂多糖(LPS)诱导软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LPS刺激正常人关节软骨细胞体外模拟炎症损伤。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实验检测RGS1、... 目的:探究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RGS1)对脂多糖(LPS)诱导软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LPS刺激正常人关节软骨细胞体外模拟炎症损伤。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实验检测RGS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 mRNA表达水平;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RGS1、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COX-2)、p-ERK1/2、ERK1/2、p-p38、p38、p-JNK、JNK、NF-κB p-p65和NF-κB p65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NO含量、MMP-2和MMP-9蛋白水平。结果:LPS处理可抑制细胞活力,刺激炎症因子和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和释放,促进RGS1表达。敲除RGS1显著缓解LPS诱导的炎症损伤,抑制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和释放,磷酸化ERK和NF-κB。结论:RGS1沉默缓解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和金属基质蛋白酶的表达和释放,这些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了ERK和NF-κB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 软骨细胞 脂多糖 骨关节炎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德成 赵养学 +4 位作者 张健 牛明忠 高宏伟 赵江 马丁 《创伤外科杂志》 2010年第6期511-513,共3页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6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4例,42例获得随访,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Harri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44例都...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6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4例,42例获得随访,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Harri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44例都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2个月,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生活可自理,2例于出院后5个月、11个月死于其他疾病。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人工股骨头 置换术 老年
下载PDF
带线锚钉与髌骨下极切除法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马丁 赵宇 +3 位作者 刘勇军 郭旭峰 赵养学 刘晨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1340-1341,共2页
目的:比较带锚线钉与髌骨下极切除法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64例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带线锚钉及髌骨下极切除法治疗。锚钉组33例:采用带线锚钉固定治疗;髌骨下极切除组31例:采用髌骨下极切除髌韧带重建的传统... 目的:比较带锚线钉与髌骨下极切除法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64例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带线锚钉及髌骨下极切除法治疗。锚钉组33例:采用带线锚钉固定治疗;髌骨下极切除组31例:采用髌骨下极切除髌韧带重建的传统治疗方法。对两组的手术并发症、术后膝关节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0.4个月,锚钉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髌骨下极切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优于下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不需要二次手术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骨折 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方法 @带线锚钉固定 @髌骨下极切除
下载PDF
不同植骨方式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丁 佘江 +2 位作者 董炳辰 赵宇 张楠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24期3201-3204,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植骨方式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短节段固定术治疗,按照植... 目的比较两种植骨方式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短节段固定术治疗,按照植骨方式不同分为A组(椎板及横突间植骨)和B组(小关节翻转植骨),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1年时骨性融合情况,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时Cobb角及丢失情况,术前及术后1年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量分别为(151.34±14.69)min、(520.11±79.12)mL、(15.05±2.14)cm^3,B组分别为(130.93±15.07)min、(467.84±57.08)mL、(14.84±2.62)cm^3,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长于或多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植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1年时的骨性融合率分别为88.0%、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A组患者的Cobb角、矫正度丢失分别为(14.07±2.31)°、(9.78±1.95)°,B组分别为(14.51±1.79)°、(10.15±1.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1年时的ODI评分分别为(14.98±3.01)分、(15.11±2.4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内固定失败发生率均为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及横突间植骨、小关节翻转植骨均有助于促进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腰椎功能恢复,而小关节翻转植骨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后路短节段固定 椎板及横突间植骨 小关节翻转植骨 安全性
下载PDF
舒适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徐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0期2580-2582,共3页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骨折是一类好发的创伤性疾病,常见于儿童、老年患者,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则难以保证患者恢复健康。所以手术不成功或者处理的不及时,可能会引起患者终身残疾,极易留下后遗症。另外,骨折术后患者因担心可能引起后遗症,...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骨折是一类好发的创伤性疾病,常见于儿童、老年患者,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则难以保证患者恢复健康。所以手术不成功或者处理的不及时,可能会引起患者终身残疾,极易留下后遗症。另外,骨折术后患者因担心可能引起后遗症,容易有负面情绪的出现,影响到手术效果,并不利于术后的伤口恢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疾病 舒适护理 术后疼痛 负面情绪 老年患者 终身残疾 骨折术后患者 不良情绪
下载PDF
影响经皮椎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江 赵宇 +1 位作者 张健 赵养学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6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骨外科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临床效果分为优良组和可差组,对影响其术后临床效果的10种可能因素,分别采...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骨外科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临床效果分为优良组和可差组,对影响其术后临床效果的10种可能因素,分别采用单因素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做统计学处理,并确定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在性别、手术节段、Lee分区、纤维环破裂、Modic改变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病程、外伤史、临床症状、椎间盘退变分级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的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椎间盘退变IV级(OR=5.423)、腰腿痛并存(OR=4.678)、病程>12个月(OR=3.982)、有外伤史(OR=2.510)和年龄≥45岁(OR=1.525)。结论影响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危险因素为椎间盘退变IV级、腰腿痛并存、病程>12个月和年龄≥45岁,在临床治疗上高度重视,以期达到临床效果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疗效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健 王楠 +2 位作者 赵养学 李德成 白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13-116,共4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DHS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ystem,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抽选64例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DHS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ystem,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抽选64例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钢板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术后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髋关节功能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一期愈合24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二期愈合10例,对照组二期愈合7例,2组愈合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的24例,对照组患者痊愈的15例;对照组患者病情改善的7例,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的10例,2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为(90.5±6.7)分,对照组为(79.5±7.9)分,2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病情,恢复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不稳定骨折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杜斌 杨永强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1098-1099,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因髋关节疾病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微创直接前入路)和对照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各45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和...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因髋关节疾病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微创直接前入路)和对照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各45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但研究组手术时长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24,48 h,两组疼痛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关节功能恢复一致,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相比后外侧入路,微创直接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低、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MIPPO钢板与INFIX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佘江 马利 李茉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22期2921-2924,共4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与皮下前环内置外架固定(INFIX)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西安市第九医院骨科收治的72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与皮下前环内置外架固定(INFIX)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西安市第九医院骨科收治的72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应用MIPPO固定前环,对照组患者应用INFIX固定前环。比较两组患者骨折移位距离Matta评分、术后功能恢复Majeed评分、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移位距离Matta评分优良率、术后功能恢复Majeed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1.67%、83.33%,对照组分别为86.11%、77.7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9.70±21.22)min、(140.64±17.16)mL、(16.63±5.19)d、(66.17±9.46)mL、(7.95±1.13)周,对照组分别为(85.19±22.25)min、(146.72±18.19)mL、(18.21±5.22)d、(69.29±9.42)mL、(8.18±1.14)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89%,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与INFIX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相当,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并结合术者经验选择适宜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微创钢板内固定 前环内置外架内固定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艳 徐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998-1000,共3页
目的探究基于“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出院行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 目的探究基于“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出院行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互联网+”管理模式康复指导。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联网+”管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中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现况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贵政 郑婷婷 杜斌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405-1406,共2页
目的探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现况及危险因素。方法86例接受髋关节置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收治,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分为发生组20例与未发生组66例,对比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情况,将有差异项... 目的探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现况及危险因素。方法86例接受髋关节置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收治,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分为发生组20例与未发生组66例,对比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情况,将有差异项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调查抽取的8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有20例发生术后谵妄,占23.26%。术后是否谵妄患者在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后疼痛感、术后周围环境是否安静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方程表明上述情况均为术后是否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后周围环境是否安静、术后疼痛感、合并基础疾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年龄均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管理和护理,减少谵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对下肢骨折后肿胀和疼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小丽 《现代临床护理》 2012年第5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对下肢骨折后肿胀和疼痛的疗效,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1年9月本科室收治的86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术前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 目的观察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对下肢骨折后肿胀和疼痛的疗效,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1年9月本科室收治的86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术前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对患肢持续冷敷48h,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不同时段患肢的肿胀和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冷敷后不同时段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入院后24h,两组患者肿胀程度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h后比较,观察组肿胀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均能在入院后48h顺利手术,镇静止痛剂的使用少于对照组。结论 对下肢骨折患处采取持续冷敷,具有良好的消肿和止痛效果,可降低患者对镇静止痛剂的依赖性,为按时手术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肿胀 疼痛 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 冷敷 镇静剂 止痛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