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脉自旋标记的睡眠剥夺大脑血流灌注特点
1
作者 王潇磊 李磊磊 +6 位作者 韩博 孙泽恒 辛轲轲 林港 张蓉 朱元强 白亚妮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3-658,共6页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与正常睡眠状态下大脑血流灌注特点的差异。资料与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在西安市各高校中招募50例受试者。使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收集持续性注意力行为学数据。采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比较睡眠剥夺后与正常...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与正常睡眠状态下大脑血流灌注特点的差异。资料与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在西安市各高校中招募50例受试者。使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收集持续性注意力行为学数据。采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比较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分析两种状态下差异脑区的rCBF与PVT脱漏频次差值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睡眠后相比,睡眠剥夺后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双侧顶上小叶、左侧眶部额中回、双侧颞中回、右侧中央后回、双侧角回的血流灌注显著减低,而双侧丘脑、左侧楔前叶、右侧内侧前额叶、左侧后扣带回、左侧颞下回的血流灌注明显增高(FDR校正,P<0.05,团块大小≥20体素)。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及右侧顶上小叶的rCBF变化与PVT脱漏频次差值呈负相关(r=-0.56,P<0.001;r=-0.64,P<0.001),左侧楔前叶的rCBF变化与PVT脱漏频次差值呈正相关(r=0.72,P<0.001)。结论默认网络、额顶网络及丘脑相关脑区血流灌注异常改变可能是睡眠剥夺后持续性注意力下降的重要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默认模式网络 额顶网络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fMRI的睡眠剥夺百分比振幅动态变化研究
2
作者 李磊磊 王潇磊 +5 位作者 逯慧珍 孙泽恒 赵萌萌 王虹 郑建民 朱元强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96,131,共6页
目的基于百分比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perAF)指标探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过程中大脑自发功能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36名健康志愿者分别于22时、24时、2时、4时及6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 目的基于百分比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perAF)指标探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过程中大脑自发功能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36名健康志愿者分别于22时、24时、2时、4时及6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图像,同时利用斯坦福嗜睡量表(Stanford Sleepiness Scale,SSS)收集个体睡眠状态数据。应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多时间全脑perAF值动态变化存在差异的脑区(P<0.05,FDR校正)。同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差异脑区的perAF值动态变化与SSS分数的相关性。结果双侧丘脑、右侧中央前回、右侧顶上小叶、左内侧前额叶及右侧颞上回的perAF值存在显著的时间主效应(FDR校正,P<0.05,团块大小≥20体素),即上述脑区的perAF值在五个时间点中至少有两个时间点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发现22时与6时的右侧颞上回(r=0.36,P=0.03;r=0.37,P=0.02)及左内侧前额叶(r=0.33,P=0.05;r=0.41,P=0.01)perAF值与SSS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默认模式网络、额顶注意力网络及丘脑的异常活动可能是SD过程中个体嗜睡程度增加及注意力下降的重要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百分比振幅 斯坦福嗜睡量表 动态变化
下载PDF
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3
作者 高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132-134,共3页
观察肺结节患者应用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19年01月--2020年01月就诊于本院103例疑似肺结节患者作为探讨对象,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剂量、低剂量的螺旋CT扫描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然后参照病检结果,比较常规剂量螺旋CT与低... 观察肺结节患者应用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19年01月--2020年01月就诊于本院103例疑似肺结节患者作为探讨对象,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剂量、低剂量的螺旋CT扫描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然后参照病检结果,比较常规剂量螺旋CT与低剂量螺旋CT诊断效能。同时比较螺旋CT放射指标、肺结节CT征象检出率。结果:病检结果证实63例,占比61.17%(63/107),其中常规剂量螺旋CT检出60例肺结节,低剂量螺旋CT检出58例肺结节,结果未体现出差异(p>0.05)。常规剂量、低剂量螺旋CT诊断肺结节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与阳性预测值未体现出差异(p>0.05);在肺结节毛刺征、孔洞征、血管征、分叶征、支气管征、钙化征等征象检出率方面,常规剂量、低剂量螺旋CT未体现出差异(p>0.05)。比较最小红斑量、CT剂量指数、扫描电流时间积,低剂量螺旋CT扫描结果更低,与常规剂量螺旋CT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肺结节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螺旋CT扫描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扫描均可获得高度一致的诊断效能,但是与常规剂量扫描而言,低剂量带来的放射性损伤更轻,值得现代临床广泛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螺旋CT 肺结节 放射剂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