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城市建筑文化现象研究
1
作者 樊娟 祁嘉华 《中国名城》 2010年第10期46-52,共7页
西安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创伤。树立古城西安的文化形象,需要从建筑与文学等交叉学科入手,即外修建筑,内修文学。外修建筑是指在生态美学的指引下,尊重历史与自然,保护与开发西安古建筑、园林,注重曲江的示范带动效应... 西安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创伤。树立古城西安的文化形象,需要从建筑与文学等交叉学科入手,即外修建筑,内修文学。外修建筑是指在生态美学的指引下,尊重历史与自然,保护与开发西安古建筑、园林,注重曲江的示范带动效应;内修文学是指从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作品中寻找旧城细节,使建筑成为有意味的形式,并通过文学影视等形式,加强对西安的宣传,使西安成为文化之都。所以要树立古城西安的文化形象,建筑文化与文学的寻根意识是可以合二为一的,这样才能使西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获得最大程度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生态美学 外修建筑 内修文学
下载PDF
我眼中的建筑评论
2
作者 祁嘉华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10期52-53,共2页
在我看来,建筑评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专业院校喜欢用建筑这个词语,民间更喜欢用房子来表述。建筑和房子肯定是两个概念,但是要说清楚两者的区别却并不容易。建筑属于一门学问,涉及到材料、结构和环境问题;房子属于... 在我看来,建筑评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专业院校喜欢用建筑这个词语,民间更喜欢用房子来表述。建筑和房子肯定是两个概念,但是要说清楚两者的区别却并不容易。建筑属于一门学问,涉及到材料、结构和环境问题;房子属于一种制成品,涉及到买卖、居住和生活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评论 非专业人士 建筑观 环境问题 专业院校 建筑设计领域 建筑设计人员 建筑市场 人文学科 艺术气质
下载PDF
历史街区保护与文化质量规范的缺失 被引量:1
3
作者 祁嘉华 李帆 《中国名城》 2013年第11期56-59,共4页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筋络"。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做到原真性保护,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文化品格。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存在许多不足,对此提出制定历史文化街区文化质量标准的观点,并将历史真实、艺术效果、科学程...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筋络"。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做到原真性保护,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文化品格。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存在许多不足,对此提出制定历史文化街区文化质量标准的观点,并将历史真实、艺术效果、科学程度作为检测保护水平高低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中外保护差异 文化质量标准
下载PDF
对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尊严的反思与正解
4
作者 祁嘉华 《中国名城》 2012年第5期12-16,共5页
在文化的语境中,城市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文化的载体。这一点在历史文化名城中表现得尤其鲜明。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极大挑战,资本经营城市的运作理念,急于求成的发展思路,技术精英的垄断模式,直接导致了城市文... 在文化的语境中,城市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文化的载体。这一点在历史文化名城中表现得尤其鲜明。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极大挑战,资本经营城市的运作理念,急于求成的发展思路,技术精英的垄断模式,直接导致了城市文化形象的整体变异,使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大中城市在《世界遗产名录》中集体缺席。针对这种情况,在分析了基本原因后,将城市尊严作为了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根本精神,并提出了三方面的措施:在历史文化名城建立专门的执行机构,对所有与历史遗迹有关的建设项目进行审批和监管;发挥文化学者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作用,打破技术精英一统天下的局面;对历史文化名城中所有与历史遗迹有关的工程实施文化质量方面的检查,杜绝粗制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尊严 现实状况 改进措施
下载PDF
诗情画意中的唐苑与汉陵
5
作者 樊娟 祁嘉华 《中国名城》 2011年第12期33-37,共5页
"桃花源"与"大观园"是国人诗意栖居的最好居所,也是中国园林文化的两种模本,都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核心理念,遵循着曲折幽深,诗情画意的美学规则,与西方园林人力中心论的理念不同。古长安城南是秦汉唐王朝兴... "桃花源"与"大观园"是国人诗意栖居的最好居所,也是中国园林文化的两种模本,都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核心理念,遵循着曲折幽深,诗情画意的美学规则,与西方园林人力中心论的理念不同。古长安城南是秦汉唐王朝兴建园林的风水宝地,作为上林苑遗址的杜陵积淀了厚实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杜陵地区的唐苑与汉陵应在生态美学的指引下,尊重原有的自然与文化,运用艺术的准则设计,使中国园林的魅力重新绽放。如果说唐苑属于工笔式的设计,精致繁复,而汉陵的设计则要疏朗与粗旷,以白描的手法写意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西安园林文化 工笔画下的唐苑 写意画下的汉陵
下载PDF
传统人居智慧对城市化建设的启示
6
作者 祁嘉华 王旭东 《中国名城》 2010年第11期4-8,共5页
中国的城市建设离不开中国的人居智慧。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传统人居智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人居智慧形成的年代久远,是中华民族从事建造活动的经验总结,不仅为祖先创造过适宜的居住空间,其中许多顺应自然的做法还可以为解决今... 中国的城市建设离不开中国的人居智慧。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传统人居智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人居智慧形成的年代久远,是中华民族从事建造活动的经验总结,不仅为祖先创造过适宜的居住空间,其中许多顺应自然的做法还可以为解决今天的城市环境问题提供思路。适度发展,生命相通,自然循环是传统人居智慧的集中表现。融入这些智慧,我们的城市建设将可能在紧凑中更加方便,在畅通中提升效率,在循环中更加环保,使城市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失自己的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人居智慧 城市化建设 现代意义
下载PDF
世博会与中国城市的美学走向
7
作者 祁嘉华 《中国名城》 2011年第5期17-21,共5页
世博会可能对未来城市走向产生哪些影响,是后世博时代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建筑文化的角度看,能源、环境、材料和信息领域的推陈出新,不仅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城市的宜居程度、景观效果和整体质量得到提升,还会改变人们... 世博会可能对未来城市走向产生哪些影响,是后世博时代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建筑文化的角度看,能源、环境、材料和信息领域的推陈出新,不仅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城市的宜居程度、景观效果和整体质量得到提升,还会改变人们旧有的城市观念,从实际效果、文化实力和人性化程度上来认定城市建设所达到的水平。可以说,世博会的贡献既有技术上的,也有美学上的。让城市化建设如何摆脱就技术谈技术的窠臼,在与美学的结合中得到升华,是世博会给当下中国城市建设者提出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博建筑 城市走向 美学思考
下载PDF
从景观生态学看城市绿地设计——以山东莱芜西海公园为例
8
作者 李冉 祁嘉华 《华中建筑》 2013年第3期53-57,共5页
城市景观的生态化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也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基本共识。景观生态学立足于自然,突显人文情怀,以塑造城市形象和高质量生活环境为目的。运用生态理念塑造城市环境,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环境、资源和发展问题,被当今... 城市景观的生态化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也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基本共识。景观生态学立足于自然,突显人文情怀,以塑造城市形象和高质量生活环境为目的。运用生态理念塑造城市环境,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环境、资源和发展问题,被当今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界视为前瞻性学科。该文以山东莱芜市西海公园为例,通过这里的设计实际,分析景观设计给当地带来的生态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城市绿地设计 莱芜西海公园
下载PDF
天际线是高水平城市规划的重要标志 被引量:1
9
作者 祁嘉华 《瞭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64-64,共1页
天际线是发达国家城市规划中的一个词汇,专指由建筑构成的城市上空的轮廓线。严格地说,从有城市的那一天起就有天际线,因为,大大小小的建筑都有体量,会在城市上空构成高低错落的基本线条,既是城市基本形象,也反映着城市的脉象。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发达国家 建筑
原文传递
生态学视野中的城市困境及其克服路径
10
作者 祁嘉华 孙敬兰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5,共4页
与传统的城市建设理论相比较,生态学思想更加看重利用科技手段系统地研究和整体地处理城市问题,保持城市人口和环境的和谐相处。绿色的自然环境和鲜明的人文色彩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构成,也是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好坏的基本指标。本着这... 与传统的城市建设理论相比较,生态学思想更加看重利用科技手段系统地研究和整体地处理城市问题,保持城市人口和环境的和谐相处。绿色的自然环境和鲜明的人文色彩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构成,也是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好坏的基本指标。本着这一原则,提出了城市资源有限、资源面前人人平等和人体潜能开发的思想,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 基本状况 思想建构
原文传递
延续古城墙的历史真实性
11
作者 祁嘉华 《瞭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4-64,共1页
在中国,城墙的重要性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的记载,不仅指出了建造城墙的规制,还奠定了“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的立国之本,为礼仪之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吴越春... 在中国,城墙的重要性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的记载,不仅指出了建造城墙的规制,还奠定了“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的立国之本,为礼仪之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吴越春秋》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文字,更将城墙的重要性提升到国家防卫的高度。深谙造城与治国关系的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的“九字真经”中也把“高筑墙”放在了首位。可以说,古城墙承栽着营造、礼制、安邦方面的深厚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墙 历史真实性 《吴越春秋》 礼仪之邦 考工记 朱元璋 明王朝 国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