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丹参滴丸、明目地黄丸、羟苯磺酸钙联合治疗Ⅲ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胡小莉 李曼红 车红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9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明目地黄丸、羟苯磺酸钙联合治疗Ⅲ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76眼)Ⅲ期DR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羟苯磺酸钙片治疗,研究组(n=41)在服用羟苯磺酸钙片的同时加...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明目地黄丸、羟苯磺酸钙联合治疗Ⅲ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76眼)Ⅲ期DR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羟苯磺酸钙片治疗,研究组(n=41)在服用羟苯磺酸钙片的同时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明目地黄丸。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出血斑面积、视觉灰度值、血管瘤体积、黄斑厚度。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出血斑面积、血管瘤体积和黄斑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视觉灰度值及log MAR视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3个月时,2组血清VEGF、RBP4、IGF-1水平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JP明目地黄丸及羟苯磺酸钙联合治疗Ⅲ期DR疗效确切,能有效抑制视网膜内各类细胞因子介导的血管新生过程,改善患者眼底症状,提高患者视力。J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复方丹参滴丸 明目地黄丸 羟苯磺酸钙 视黄醇结合蛋白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胰岛素生长因子-1
下载PDF
益气滋阴补血方结合二甲双胍治疗Ⅲ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小莉 李曼红 车红芳 《陕西中医》 2019年第10期1383-1385,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滋阴补血方结合二甲双胍治疗Ⅲ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Ⅲ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66),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 目的:探讨益气滋阴补血方结合二甲双胍治疗Ⅲ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Ⅲ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66),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滋阴补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胰岛素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生长因子、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清蛋白(UAL)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42%高于对照组的7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生长因子、血管内生长因子(135.48±16.68)ng/ml、(96.15±33.66)p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45.47±15.55)ng/ml、(115.45±24.26)pg/m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r、BUN、UAL(90.15±11.77)μmol/L、(4.16±0.73)mmol/L、(62.95±5.54)m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cr、BUN、UAL(98.38±15.37)μmol/L、(4.92±0.99)mmol/L、(79.86±7.26)mg/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滋阴补血方结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Ⅲ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中西医结合 益气滋阴补血方 二甲双胍 视力 胰岛素生长因子 血肌肝 尿素氮
下载PDF
葛根素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对眼底出血患者止血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小莉 李曼红 车红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究葛根素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对眼底出血患者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4/2017-03在我院就诊的眼底出血患者66例100眼,使用完全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3例50眼。A组给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B组使用葛根素联合卵... 目的:探究葛根素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对眼底出血患者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4/2017-03在我院就诊的眼底出血患者66例100眼,使用完全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3例50眼。A组给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B组使用葛根素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两组均接受3个疗程的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浆黏度指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变化,统计两组患者眼底出血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血清Hcy、TC和TG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Hcy、TC和TG均低于治疗前(P<0.001);与A组比较,B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Hcy、TC和TG均降低(P<0.05)。B组患者较A组治疗总有效率增高(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变化、胃肠道反应、精神兴奋和腹胀,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眼底出血患者疗效显著,与改善患者血浆黏度、降低血清Hcy、TC和TG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卵磷脂络合碘片 眼底出血 止血 血浆黏度 同型半胱氨酸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PPV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李秀婷 张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0期3025-3028,共4页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PPV)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126例(126眼)R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PPV治疗,根据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将126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02例...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PPV)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126例(126眼)R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PPV治疗,根据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将126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02例)和预后欠佳组(2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分析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126例患者首次复位率为94.44%;7例患者伴有术后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取得良好的解剖复位。预后良好组病程短于预后欠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术前视力≥0.4、视网膜脱离象限数≤2个、气体填充占比均高于预后欠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预后欠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患眼数、眼轴长度、术前眼压、屈光状态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视力<0.4(OR=3.284,95%CI:1.011~10.662)、填充方式为硅油填充(OR=4.253,95%CI:1.449~12.48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OR=8.723,95%CI:1.325~57.431)为视功能恢复欠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PV对RRD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首次复位率较高,但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可受填充方式、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且术前视力与视功能改善之间存在关联,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视功能恢复 影响因素 填充方式 并发症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微结构改变对临床结局的评估价值
5
作者 李秀婷 张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4期2075-2078,共4页
目的 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PPV)的临床价值,探讨黄斑微结构改变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84例R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好转组(59... 目的 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PPV)的临床价值,探讨黄斑微结构改变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84例R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好转组(59例)和未好转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RRD波及黄斑情况、眼轴长度、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中采用造放液孔情况、视网膜椭圆体带(EZ)缺损≥200μm、EZ完整性、外界膜(ELM)完整性患者占比及外核层厚度。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好转组患者发病时间及术前眼轴长度均短于未好转组,术后早期EZ缺损≥200μm占比低于未好转组,术中采用造放液孔、EZ完整、ELM完整占比均高于未好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时间≥21 d、眼轴长度≥26.0 mm、术后早期EZ缺损≥200μm占比较高为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术中采用造放液孔占比较高为不良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RRD患者采用PPV治疗的整体疗效较好,但术后结局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病时间≥21 d、术前眼轴长度≥26.0 mm、术后早期EZ缺损≥200μm可能提示不良预后,诊治期间应高度重视黄斑微结构改变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黄斑微结构改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