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纲要”课微电影实践教学中的困难与对策——基于西安理工大学2022级本科生的抽样调查与分析
1
作者 潘胜强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29,共6页
微电影实践教学法不仅与“纲要”课的教学内容十分契合,而且还有助于实现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通过对西安理工大学2022级本科生的抽样调查及其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揭示了大学生在参与“纲要”课微电影实践... 微电影实践教学法不仅与“纲要”课的教学内容十分契合,而且还有助于实现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通过对西安理工大学2022级本科生的抽样调查及其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揭示了大学生在参与“纲要”课微电影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选择主题、搜集资料和编写剧本、拍摄制作与后期加工等方面的主要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纲要”课 微电影实践教学 学生 困难 方法
下载PDF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论述近代中国的思想根基
2
作者 雷云飞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2-39,共8页
东方社会的经济结构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检验发展唯物主义历史观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稳定性是东方社会长期停滞并处于自然经济的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发生革命的基本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近代“海上丝... 东方社会的经济结构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检验发展唯物主义历史观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稳定性是东方社会长期停滞并处于自然经济的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发生革命的基本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近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开启整个亚洲新纪元的历史起点。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深刻认知近代中国的基本思想驱动力,唯物主义历史观在近代中国社会革命中得到检验发展,并且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阐明近代中国社会革命发展的必然性,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思想理论条件,更为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形成和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思想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唯物主义历史观 近代中国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下国家审计探索
3
作者 周彬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6-49,共4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同样适用于新时代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和推进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文章在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出发,分析和探讨了促进国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同样适用于新时代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和推进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文章在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出发,分析和探讨了促进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路径,从而发挥国家审计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国家审计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基于大学生独特性培育的高校学分制模式研究——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
4
作者 陈朋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22-123,共2页
以选课为核心、以教师指导为辅助的学分制与班建制、导师制并称三大教育模式。我国的学分制于1919年在北大首试,随后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也紧随其后。改革开放后,学分制在高校普遍推行。而在较落后的西部地区,西安理工大学于2004年作... 以选课为核心、以教师指导为辅助的学分制与班建制、导师制并称三大教育模式。我国的学分制于1919年在北大首试,随后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也紧随其后。改革开放后,学分制在高校普遍推行。而在较落后的西部地区,西安理工大学于2004年作为陕西省首家学分制试点开始实施,学校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理念展开了学分制改革,经过十年的发展,学分制日臻完善,并积累了一些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经验:拓展学生资源链条,实施多样化选课制;创新个性发展理念,树立多样化人才培养观;开发个性潜能,引入前沿课和实践性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发展 学分制 西安理工大学
下载PDF
政治实践: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怀平 刘吉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42,共6页
政治实践在宏观层面是连接经济实践和文化实践的纽带,在中观层面是连接政治价值和政治文明的桥梁,在微观层面是实现政治主体性与政治客体性的统一。政治实践内含着政治主体、政治客体、政治中介和政治环境四大基本要素,具有改造政治关... 政治实践在宏观层面是连接经济实践和文化实践的纽带,在中观层面是连接政治价值和政治文明的桥梁,在微观层面是实现政治主体性与政治客体性的统一。政治实践内含着政治主体、政治客体、政治中介和政治环境四大基本要素,具有改造政治关系、派生政治认识、提升政治文明和检验政治真理的重要价值,并凸显出实践主体多元共生、实践职能社会回归和实践空间全球视域等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政治实践 逻辑定位 基本要素 价值形态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自然观解读
6
作者 朱鸿亮 任峰 《普洱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7-19,共3页
基于马克思的自然观下,其与唯物主义者对自然观的理解与阐释有着极大的区别,唯物主义者是从直观或是客观的角度下对自然进行剖析与理解的,而马克思则是基于人的感性活动角度出发,以"历史"的观点对自然进行解读。因此,马克思... 基于马克思的自然观下,其与唯物主义者对自然观的理解与阐释有着极大的区别,唯物主义者是从直观或是客观的角度下对自然进行剖析与理解的,而马克思则是基于人的感性活动角度出发,以"历史"的观点对自然进行解读。因此,马克思的自然观是隶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社会历史性是马克思自然观的根本性质。为此,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下对马克思自然观进行了全面的解读,进而在揭示新世界观的意义与价值,并为解决当前全球所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 自然观 解读
下载PDF
1920-194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农村的渗透与早期中国化
7
作者 刘玲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5-6,9,共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双向互动过程,它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教条照搬,也非中国传统的现代变通。由于马克思主义最初传入中国时所需要的"领导力量"、"思想资源"、"政治条件"和"受众群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双向互动过程,它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教条照搬,也非中国传统的现代变通。由于马克思主义最初传入中国时所需要的"领导力量"、"思想资源"、"政治条件"和"受众群体"还不是很明朗,这些因素是伴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而逐渐完善起来的。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20-194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农村传播的重要阶段,当时党努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打破扎根于乡村社会中为广大农民认同的文化纽带,以提高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党为实现文化的这一转型,使马克思主义深入农村时,先以理论渗透的方式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1940年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农村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坚守与突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被引量:7
8
作者 胡雪艳 郭立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1,共6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梳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回顾党的发展观的嬗变历程,可以看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梳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回顾党的发展观的嬗变历程,可以看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国情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既是对共产党人传统发展理念的坚守,也是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重大突破。它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国内核",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气象",为全世界的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 发展观
下载PDF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被引量:9
9
作者 梁严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38,共9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重视党的建设,而且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其间特别强调文化的民族性;重视历史研究与文物保护,发掘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学校教育、干部教育中注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课程设置的结合;文学艺术注重...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重视党的建设,而且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其间特别强调文化的民族性;重视历史研究与文物保护,发掘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学校教育、干部教育中注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课程设置的结合;文学艺术注重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扬优良的文艺传统。中共在延安时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构建、形成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其历史作用与影响是深远的,它批驳与纠正了当时存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潮,树立了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推动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深入人心,增强了民众战胜敌人的底气;阐明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并奠定了共产党人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新时代论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春玲 刘东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2-67,共6页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的高度凝结。对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生成理路的梳理、理论内涵的总结、多元...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的高度凝结。对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生成理路的梳理、理论内涵的总结、多元特征的归纳和当代价值的阐释,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的新时代探求与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观
下载PDF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结晶
11
作者 杭航 杨文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8期68-69,共2页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从实践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折射和反映。本文从历史高度阐述了群众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的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发展实际,给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的必然性和客观性。
关键词 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
下载PDF
“三严三实”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创新
12
作者 杭航 杨文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9期60-61,共2页
三严三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们党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总结,是新时期党员干部修身立世的根本路线,也是干事创业的必然要求。其实质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守住做人的思想底线,保持清正廉洁,把住做事的临界点,恪守公道正派,其宗... 三严三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们党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总结,是新时期党员干部修身立世的根本路线,也是干事创业的必然要求。其实质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守住做人的思想底线,保持清正廉洁,把住做事的临界点,恪守公道正派,其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效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迈上新台阶,有力促进了党员干部思想境界的大开拓、工作作风的大转变,执政理念的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严三实”的理论内涵
下载PDF
马克思分配理论在当代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践中的创新发展
13
作者 吴婉婷 周彬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12,共7页
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历经70多年的曲折发展,收获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进入新时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初次分配领域要继续扩大按劳分配的主体作用,同时科学评... 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历经70多年的曲折发展,收获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进入新时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初次分配领域要继续扩大按劳分配的主体作用,同时科学评价各生产要素的贡献,再分配领域要完善税制改革,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的分配关系,在第三次分配领域要重视发挥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在弥补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失灵等方面的作用,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分配理论 分配制度改革 共同富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文化逻辑论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家宸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52-57,共6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身处时代的科学实践和深刻思考,对传统生态观批判、吸收、总结而来,是人类绿色精神文明的思想体现。其内含的科学性、革命性、真理性在今日之中国得到了充分的阐扬,即习近平生态...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身处时代的科学实践和深刻思考,对传统生态观批判、吸收、总结而来,是人类绿色精神文明的思想体现。其内含的科学性、革命性、真理性在今日之中国得到了充分的阐扬,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运行的整体擘画。厘清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之前生态观之间的渊源关系,透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在文化逻辑特性,有助于我们汲取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先进的文化养分,以便在现实生活中引导民众的生态道德自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观 文化逻辑
下载PDF
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理论及当代启示——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观的思考
15
作者 雷雨 朱鸿亮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9-20,共2页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同时也是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其包含自然性质的对象性关系和社会性质的对象性关系。"扩大了的生产力"的异化源于自然对人的异化,其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同时也是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其包含自然性质的对象性关系和社会性质的对象性关系。"扩大了的生产力"的异化源于自然对人的异化,其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与自然 对象性关系 启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视域下我国生态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瑞纳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第8期12-16,共5页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资料,是实现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粗放的发展方式已经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基于此...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资料,是实现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粗放的发展方式已经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基于此,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方面的思想对我国目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索,认为目前我们要从增强公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树立绿色消费观念等三个方面着手解决生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 自然规律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特点、科学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17
作者 杭航 《普洱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0-22,共3页
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在这里,马克思从社会现实出发来解释历史现象,从考察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出发,指出人是现实社会中可以观察、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得到发... 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在这里,马克思从社会现实出发来解释历史现象,从考察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出发,指出人是现实社会中可以观察、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得到发展的人,而不是离群索居、脱离现实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人民群众 科学内涵
下载PDF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的世界交往新模式
18
作者 魏铭娅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12,共4页
马克思关于交往的思想渗透于他的全部学说之中。概括为人与人的交往及人与自然的交往,无论是人与人还是人与自然,其交往方式因人的自觉能动性而有不同的选择,交往方式的不同选择也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在当今世界生态文明被加速破坏,人与... 马克思关于交往的思想渗透于他的全部学说之中。概括为人与人的交往及人与自然的交往,无论是人与人还是人与自然,其交往方式因人的自觉能动性而有不同的选择,交往方式的不同选择也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在当今世界生态文明被加速破坏,人与人交往也严重异化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交往方式才能维持生态稳定平衡,才能符合全人类的价值追求,在这方面,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交往提供了全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交往理论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的挑战及策略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继中 刘婧 《新闻传播》 2019年第21期14-16,共3页
文章探讨了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目标定位存在模糊性、传播环境具有复杂性、传播过程缺乏可控性等问题,并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精准传播提供了策略:明确交互对象定位,构建信息反馈机制;转变环境利用思维,增进网络... 文章探讨了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目标定位存在模糊性、传播环境具有复杂性、传播过程缺乏可控性等问题,并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精准传播提供了策略:明确交互对象定位,构建信息反馈机制;转变环境利用思维,增进网络优势发挥;规范控制传播过程,完善信息管理机制;构建专业人才队伍,巩固传播人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新媒体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播方式
下载PDF
全过程育人视角下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20
作者 张玲 杨雪娜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3期34-42,共9页
责任担当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青年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增强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强化其责任担当认知与本领至关重要,有利于实现个体全面健康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责任担当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青年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增强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强化其责任担当认知与本领至关重要,有利于实现个体全面健康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立足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全过程,针对其存在的主体协同性有待提升、内容全面性有待完善、载体多样性有待增强和评价科学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通过凝聚主体合力、丰富内容体系、促进载体联动及健全考评体系,构建起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新格局,促进民族复兴、强国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担当教育 全过程育人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