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室晚电位体表非创伤性检测系统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峰 董秀珍 +3 位作者 漆家学 臧益民 朱妙章 牛国保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5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研制心室晚电位体表非创伤性检测系统.方法:采用XYZ正交导联,设计了高性能的三通道模拟信号处理器,其增益60~80dB,输入阻抗>5MΩ,漏电流<0.1μA,共模抑制比>120dB,等效输入噪声<1μV,频率响... 目的:研制心室晚电位体表非创伤性检测系统.方法:采用XYZ正交导联,设计了高性能的三通道模拟信号处理器,其增益60~80dB,输入阻抗>5MΩ,漏电流<0.1μA,共模抑制比>120dB,等效输入噪声<1μV,频率响应0.05~300Hz,运用信号迭加平均技术及双线性变换(BLT)法所设计的四阶But-terworth高通滤波器分离了心室晚电位信号并克服了“振铃效应”.结果:74例心脏病及32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检测结果表明,系统灵敏度为37.5%,特异性为87.5%,总符合率为75%。结论:该系统可作为识别高危心脏病患者的辅助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晚电位 检测系统 非创伤性 信号处理 软件
下载PDF
心肌梗塞大鼠心室胶原基质生化改建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黄英 雷立权 +1 位作者 刘秉慈 高广道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大鼠心肌梗塞(MI)模型动态观察了MI后3、15及42d心室各部位胶原含量、总量及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Ⅰ/Ⅲ)的变化。结果表明:左室非梗塞区(NIA)和右室(RV)的胶原总量均随心肌肥大的发展而进行性增加,但两... 采用大鼠心肌梗塞(MI)模型动态观察了MI后3、15及42d心室各部位胶原含量、总量及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Ⅰ/Ⅲ)的变化。结果表明:左室非梗塞区(NIA)和右室(RV)的胶原总量均随心肌肥大的发展而进行性增加,但两者胶原含量的变化表现不同,RV胶原含量无明显的改变,而NIA呈双相变化;梗塞区(IA)胶原含量则随修复过程而迅速增加。MI早期NIA以Ⅲ型增加为主,中后期NIA及RV肥大心肌中均以Ⅰ型增加为主,IAⅠ/Ⅲ呈现出与NIA相反的动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生化改建 心肌梗塞 心肌肥大 病理学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梗塞后心肌细胞核酸、蛋白质合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申景平 雷立权 +1 位作者 高广道 李炯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26-328,345,共4页
通过分离、培养心肌梗塞后成年大鼠的心肌细胞(MC),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不同处理因素对照下,对MC核酸、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的AngⅡ(10-7M)作用下,MI组MC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速率均显著高于假手... 通过分离、培养心肌梗塞后成年大鼠的心肌细胞(MC),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不同处理因素对照下,对MC核酸、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的AngⅡ(10-7M)作用下,MI组MC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速率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AngⅡ的上述作用,可分别被AT1受体阻滞剂Losartan、特异性AngⅡ拮抗剂[1,3]AngⅡ和血管紧张素抗肽(Amg-AP)完全阻断。结果提示:AngⅡ可直接作用于非梗塞区心肌的MC,促进MC的RNA、蛋白质合成;介导AngⅡ对MC的作用是AT1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管紧张素Ⅱ 核酸 蛋白质
下载PDF
培养的大鼠下丘脑神经细胞衰老发展规律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卓刚 梅俊 谢雯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为研究下丘脑神经细胞衰老发展的规律,采用分散细胞培养法,以新生大鼠下丘脑细胞的胞体平均直径、突起长度、数目及电镜下所见的结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把细胞培养期分为静止期、生长期、成熟期和衰老期四个阶段。其中第1周至第6周是... 为研究下丘脑神经细胞衰老发展的规律,采用分散细胞培养法,以新生大鼠下丘脑细胞的胞体平均直径、突起长度、数目及电镜下所见的结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把细胞培养期分为静止期、生长期、成熟期和衰老期四个阶段。其中第1周至第6周是培养细胞的主要生长阶段。这期间,细胞形态丰满,突起生长活跃,网络分枝丰富。电镜观察表明培养细胞在3周左右,各种细胞器发育渐趋成熟,并有突触样结构出现。第6周后,突起出现萎缩僵硬,常有串珠样变性,同时胞体进行性增大,线粒体肿胀变性,常有颗粒空泡及电子致密斑块出现,这时细胞进入衰老期。这种分期也同样适于培养的皮层及海马细胞的发育和衰老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细胞培养 衰老 神经细胞
下载PDF
内脏躯体长轴突反射引起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 被引量:7
5
作者 杨省玲 张宗平 牛汉璋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23-26,共4页
实验用大白鼠,戍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切断L2以下背腹根,脱去L1以下全部皮毛,静脉注射Evans蓝(40mg/kg),连续电刺激左侧膀胱神经,在同侧下肢皮肤及皮下可呈现点条状分布的蓝色渗出,而对侧则无,照相记录。并测定... 实验用大白鼠,戍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切断L2以下背腹根,脱去L1以下全部皮毛,静脉注射Evans蓝(40mg/kg),连续电刺激左侧膀胱神经,在同侧下肢皮肤及皮下可呈现点条状分布的蓝色渗出,而对侧则无,照相记录。并测定其皮肤及皮下Evans蓝含量,发现其与对侧相同区域、背部及腹部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说明:刺激膀胱神经引起的同侧下肢皮肤血管扩张、血浆外渗等神经源性炎症反应是通过内脏躯体长轴突反射引起的。长轴突反射活动是穴位及经络活动的一部分,并参与牵涉痛机理的形成。为阐明经络生理实质及牵涉痛机理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轴突反射 膀胱神经 神经源性 炎症反应 炎症
下载PDF
自发高血压大鼠心脏功能及血压的增龄性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秦金 Pfet.,JM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5-8,共4页
4~18周之雄性自发高血压大鼠(SHR)与正常血压(WKY)鼠各分为5个年龄组。乙醚麻醉下测取有关心功能指标,并以短暂的主动脉阻闭所得到的左室发展压峰值(pDevP,由左室收缩压减去左室舒张末压获得)作为左室最大压力... 4~18周之雄性自发高血压大鼠(SHR)与正常血压(WKY)鼠各分为5个年龄组。乙醚麻醉下测取有关心功能指标,并以短暂的主动脉阻闭所得到的左室发展压峰值(pDevP,由左室收缩压减去左室舒张末压获得)作为左室最大压力产生能力的指标。实验结果显示:①各年龄组SHR之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左室收缩压均高于同龄组WKY鼠(P<0.05)。SHR之上述指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②各年龄组SHR之pDevP均高于同龄组WKY鼠(P<0.05)。SHR之pDevP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 年龄 高血压 大鼠 病理学
下载PDF
大鼠尾动脉血栓形成对乙酰胆碱舒张血管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丽敏 胡三觉 刘琨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5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为了了解血栓形成后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DRF)的功能是否改变,实验观察了血栓形成对乙酰胆碱(Ach)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作用的影响.方法:大鼠足底皮下局部注射0.5%角叉菜胶(carrageen... 目的:为了了解血栓形成后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DRF)的功能是否改变,实验观察了血栓形成对乙酰胆碱(Ach)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作用的影响.方法:大鼠足底皮下局部注射0.5%角叉菜胶(carrageenan),制备大鼠尾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将血栓形成部位的血管制成离体血管条,置于充满37℃Krebs液的浴槽中,以1O ̄(-7)mol/L去甲肾上腺素(NE)引起血管条收缩,观察Ach和硝酸甘油的作用。结果:血栓形成开始后6~8h,Ach(10 ̄(-8),10 ̄(-7),10 ̄(-6)mol/L)剂量依赖性地舒张尾动脉血管条(24.8±3.3%,42.1±4.7%,66.6±3.8%,P<0.05);血栓形成开始后8~16h,Ach剂量依赖性地舒张血管条作用明显减弱(9.3±1.5%,15.9±2.9%,19.7±3.4%,P<0.001);血栓形成开始16h后,血管条对10 ̄(-7)mol/LNE的反应性消失;机械法擦去尾动脉内皮后,Ach剂量依赖性地舒张血管条的作用亦明显减弱(P<0.001),与血栓形成后8~16h时的Ach作用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去内皮或血栓形成后(6~8h,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动脉 血栓形成 乙酰胆碱 血管舒张 EDRF
下载PDF
大鼠肌肉、内脏传入于脊髓背角会聚形式的类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强 江赛男 牛汉璋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90-294,共5页
在观察刺激大鼠腓肠肌神经和膀胱神经分别所诱发背角神经元放电形式的基础上,对肌肉-内脏会聚神经元(Musculo-ViscusConvergentNeuron,MVCN)进行了归类分析。发现在165个被腓肠肌神经传入激活的神经元中,有25个亦能被膀胱神经传... 在观察刺激大鼠腓肠肌神经和膀胱神经分别所诱发背角神经元放电形式的基础上,对肌肉-内脏会聚神经元(Musculo-ViscusConvergentNeuron,MVCN)进行了归类分析。发现在165个被腓肠肌神经传入激活的神经元中,有25个亦能被膀胱神经传入激活,按对肌肉、内脏传入A和C类纤维的反应,可将MVCN分为Aαβ-C·C(n=21)Aδ-C·C(n=1)C·C(n=2)Aαβδ-C·Aδ-C(n=1)四型。提示,上述多种会聚形式可能是肌肉、内脏初级传入在脊髓水平对感觉传入(特别是痛觉)进行调制的基础,在痛与牵涉痛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可能是躯体、内脏相关的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 内脏 会聚神经元 脊髓背角 电生理学
下载PDF
细初级传入纤维传出引起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房娟芝 江赛男 牛汉璋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555-557,共3页
关键词 炎症 神经源性炎症 细初级传入纤维 神经末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