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学关系刍议
1
作者 刘缙 康蕾 《西部学刊》 2015年第2期19-21,共3页
历史地理学和环境史学是两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且存在共同之处,很多情况下都有概念混用的现象。有必要从其学科属性、理论背景和研究体系等相关内容进行界定,以明确两个独立的研究方向。历史地理学属于二级学科,交叉性、综合性极强,它... 历史地理学和环境史学是两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且存在共同之处,很多情况下都有概念混用的现象。有必要从其学科属性、理论背景和研究体系等相关内容进行界定,以明确两个独立的研究方向。历史地理学属于二级学科,交叉性、综合性极强,它以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环境史学则由于引入了生态学概念和理论,以其成为分析历史上生态系统的状况和发展变化轨迹的学科,其核心概念是"人类生态系统"。这样的区分不仅有一种美学的意义,更多的可以避免学术资源重复和浪费,进而更好的促进两个学科研究的有效性和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学 环境史学 学科属性
下载PDF
文本书写与北宋关中雷氏家族历史形象的重建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缙 张柯 《宋史研究论丛》 2020年第2期410-422,共13页
根据陕西出土的北宋时期雷有终和雷孝孙叔侄二人的墓志,再结合有关史料,可以判定宋初的关中合阳雷有终家族实质上是十六国时期自边地迁居关中东部地区的羌人之后。此外,传世史料对雷有终之父雷德骧及其兄雷有邻的评价颇低,然而据《雷孝... 根据陕西出土的北宋时期雷有终和雷孝孙叔侄二人的墓志,再结合有关史料,可以判定宋初的关中合阳雷有终家族实质上是十六国时期自边地迁居关中东部地区的羌人之后。此外,传世史料对雷有终之父雷德骧及其兄雷有邻的评价颇低,然而据《雷孝孙墓志铭》,雷氏家族与李谦溥家族结成姻亲关系,间接属于北宋皇亲,这在《雷有终墓志铭》也得到证实。所以雷氏父子的恶评,很有可能是因为二人属于赵普的政敌阵营,这导致了传统史料书写存在一种贬低倾向,塑造了雷氏父子或“无文采”,或“险侧”的历史形象。通过对这两篇墓志铭的解读,可以得到不少传世文献未能记述的有关史事,也对研究宋代关中地区的文官家族提供了更多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关中 墓志
下载PDF
北宋华山信仰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缙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71-78,共8页
华山自西汉之后就享受国家祭祀的礼遇。五代以后,中国政治中心东移,曾经在隋唐两代影响广泛的华山信仰发生较大变化。北宋建立之后,随着中央政府重建国家礼制,华山保持了五岳祭祀体系的"西岳"之位,并且在宋真宗东封西祀的举... 华山自西汉之后就享受国家祭祀的礼遇。五代以后,中国政治中心东移,曾经在隋唐两代影响广泛的华山信仰发生较大变化。北宋建立之后,随着中央政府重建国家礼制,华山保持了五岳祭祀体系的"西岳"之位,并且在宋真宗东封西祀的举动中发挥了比较重要作用。北宋后期的两次华山山崩事件,又成为新旧两党政治斗争的导火索,彰显出作为"西岳"的华山在国家祭祀与政治生活中的不可替代性。而在社会信仰层面,华山逐渐褪去了隋唐时期的神秘色彩,与世俗社会需求的联系更加紧密。首先,华山信仰与宋代重科举的社会现实相适应,产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其次,与唐代盛极一时的士人隐于华山求仙问道之举不同,北宋时的华山隐逸经常夹杂着个人政治目的,以隐居而求出仕;最后,失去了在唐代"掌管鬼神"职能的华山,逐渐向自然信仰靠拢,开始向农业保护神的角色转化,这一转变正是宋代以后民间信仰功利化加强的必然结果。北宋时有关华山信仰的种种史实,既凸显了中国人信仰的实用主义色彩,也体现出唐宋变革视野之下有关世俗宗教的重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西岳 华山 信仰
下载PDF
唐代丝绸之路东中段交通线路数据集(618-907年) 被引量:3
4
作者 徐雪强 张萍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8年第3期20-26,共7页
丝绸之路交通线路是研究丝绸之路的重要基础,唐代丝绸之路交通路线奠定了历史丝绸之路交通的基本框架。本文以唐代(618-907年)丝绸之路东中段交通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历史文献、考古成果,以及历史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建立交通线路... 丝绸之路交通线路是研究丝绸之路的重要基础,唐代丝绸之路交通路线奠定了历史丝绸之路交通的基本框架。本文以唐代(618-907年)丝绸之路东中段交通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历史文献、考古成果,以及历史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建立交通线路数据集,尽可能客观地反映唐代丝绸之路东中段交通面貌。本数据集不仅可直接用于表征唐代丝绸之路东中段交通线路的整体状况,也可检索某年份的交通情况,是开展唐代丝绸之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交通路线 唐代
下载PDF
马钰《洞玄金玉集》校札
5
作者 邹贺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51,共9页
马钰,本名从义,字宜甫,生于宋徽宗宣和五年(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祖籍陕西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市),祖上于唐末避乱迁往山东登州牟平(金代改名宁海州,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金世宗大定八年(1168)七月,全真道创立者王嘉来到山东宁海传教... 马钰,本名从义,字宜甫,生于宋徽宗宣和五年(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祖籍陕西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市),祖上于唐末避乱迁往山东登州牟平(金代改名宁海州,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金世宗大定八年(1168)七月,全真道创立者王嘉来到山东宁海传教。马钰与他一见投契,在自家后园搭建全真庵。下一年二月,马钰拜入王嘉门下,改名钰,字玄宝、山侗,号丹阳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钰 全真道 陕西扶风 金太宗 宋徽宗 兴平市 宁海州
原文传递
绫纸考 被引量:1
6
作者 邹贺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0-159,共10页
作为一种书画装裱形式,以绫为裱料做成的纸张,即名"绫纸"。除了书画用途之外,中国古代政府的公文也选用以"绫"裱褙的纸作为书写载体。包括官员告身的官告绫纸、太学生的监牒绫纸、僧道的度牒绫纸等。这三种绫纸的功... 作为一种书画装裱形式,以绫为裱料做成的纸张,即名"绫纸"。除了书画用途之外,中国古代政府的公文也选用以"绫"裱褙的纸作为书写载体。包括官员告身的官告绫纸、太学生的监牒绫纸、僧道的度牒绫纸等。这三种绫纸的功能,除了标识持有者的身份,具有荣宠尊贵的意义外,另一方面,朝廷也通过售卖绫纸,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绫纸 官告绫纸 监牒绫纸 度牒绫纸
原文传递
《<四朝闻见录>记事纠谬》补
7
作者 邹贺 李英花 《碑林集刊》 2014年第1期190-198,共9页
南宋叶绍翁撰写的史料笔记《四朝闻见录》,记述南宋高、孝、光、宁四朝史事(也含有宋理宗朝事),全书分甲、乙、丙、丁、戊五集,共二○九条,各条自有题目,其中丁集独记宁宗一朝事。该书是研究南宋史的必备书目,尤其是书中宋宁宗时期史事... 南宋叶绍翁撰写的史料笔记《四朝闻见录》,记述南宋高、孝、光、宁四朝史事(也含有宋理宗朝事),全书分甲、乙、丙、丁、戊五集,共二○九条,各条自有题目,其中丁集独记宁宗一朝事。该书是研究南宋史的必备书目,尤其是书中宋宁宗时期史事的记载,很多是无可替代的现存一手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谬 记事 分甲 史事 时期 朝事 史料
原文传递
《四朝闻见录》两种南宋版本研考 被引量:2
8
作者 邹贺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7,共11页
叶绍翁撰《四朝闻见录》在南宋出现过两种刻本:第一版《闻见录》二册,成书于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到淳祐元年(1241)间;第二版《四朝闻见录》,成书于淳祐元年到宝祐四、五年(1256-1257)间。第二版《四朝闻见录》只是对第一版《闻见录》... 叶绍翁撰《四朝闻见录》在南宋出现过两种刻本:第一版《闻见录》二册,成书于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到淳祐元年(1241)间;第二版《四朝闻见录》,成书于淳祐元年到宝祐四、五年(1256-1257)间。第二版《四朝闻见录》只是对第一版《闻见录》部分条目、字词的增补、修订,小字原注作者可能是陈起,而且,宋本原书没有条目标题。在潜说友《咸淳临安志》中,保留了宋本原书部分条目的原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朝闻见录 南宋 成书 版本
原文传递
南宋《吴忠嗣墓志》新释
9
作者 董永强 邹贺 王兴成 《碑林集刊》 2020年第1期-,共11页
1973年2月,陕西汉中南郑县新集公社农旺大队二小队社员整修金华岗下马鞍水库(在今石马湾村)时,发现南宋《吴忠嗣墓志》(图一)。该墓志高93厘米、宽46厘米、厚5厘米,篆书题额"皇宋洋州察推吴君志铭",2行、行5字。志文楷书,28... 1973年2月,陕西汉中南郑县新集公社农旺大队二小队社员整修金华岗下马鞍水库(在今石马湾村)时,发现南宋《吴忠嗣墓志》(图一)。该墓志高93厘米、宽46厘米、厚5厘米,篆书题额"皇宋洋州察推吴君志铭",2行、行5字。志文楷书,28行、满行53字,现藏南郑区圣水寺石刻陈列馆。志主为南宋名将吴瞞之孙,墓志既可补充南宋吴氏世将第二代、三代相关人物的行迹,也可完善吴曦叛变等历史事件的部分细节,具有相当重要的证史、补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志 吴曦 陕西汉中 陈列馆 南宋
原文传递
《飲膳正要》作者忽思慧、常普蘭奚新考訂
10
作者 鄒賀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20年第1期189-203,共15页
元文宗天曆三年三月(1330年,當年五月改元至順),飲膳太醫忽思慧進上我國第一部營養學專著《飲膳正要》,摘選蒙古、元朝及前代"聚珍異饌"九十四種、"諸般湯煎"五十六種、"神仙服食"三十五種、"食療諸... 元文宗天曆三年三月(1330年,當年五月改元至順),飲膳太醫忽思慧進上我國第一部營養學專著《飲膳正要》,摘選蒙古、元朝及前代"聚珍異饌"九十四種、"諸般湯煎"五十六種、"神仙服食"三十五種、"食療諸病"六十一種,還有各種食療藥材二百多種,含括飲食營養、食材品種、衛生保健、妊娠育嬰、疾病治療等諸多内容。是書徵引古籍四十多種,附插圖一百九十多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文宗 忽思慧 元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