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刘继军 田建宁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561-1563,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系统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内镜组患者行脊柱内镜联合PLIF手术,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系统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内镜组患者行脊柱内镜联合PLIF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的疼痛缓解及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内镜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内镜组患者术后1周的腰背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内镜组患者术后1周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内镜组的骨融合率较对照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柱内镜系统辅助行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显著提高术后临床疗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内窥镜检查 脊柱融合术 疼痛 手术后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5对脊柱颈段创伤患者手术预后的评价意义分析
2
作者 孟羿彬 黄云飞 +3 位作者 贾帅军 贺欣 李帆 刘德印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857-859,共3页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15(IL-15)表达水平及其与脊柱颈段创伤手术预后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IL-15对脊柱颈段创伤的监测价值。方法2016年8月-2018年4月采用定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西安市红会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柱颈段创伤并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15(IL-15)表达水平及其与脊柱颈段创伤手术预后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IL-15对脊柱颈段创伤的监测价值。方法2016年8月-2018年4月采用定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西安市红会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柱颈段创伤并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患者,男性49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47.25±8.96)岁。分别在术前,术后24、48、96h分4次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IL-15水平,同时采用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预后状况,数据录入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IL-15水平显著低于术后24、48、96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48、96h之间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IL-15水平与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躯体和情绪功能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术后24h检测IL-15水平与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躯体功能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术后48h和96h的IL-15水平均与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情绪功能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脊柱颈段创伤患者血清IL-15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95%CI:0.748~0.916)。结论脊柱颈段创伤患者血清IL-15水平的急剧上升多发生于术前至术后24h,同时患者血清IL-15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颈段创伤 白细胞介素-15 ROC曲线 预后
下载PDF
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3
3
作者 刘海平 郝定均 +3 位作者 王晓东 郭华 赵勤鹏 董晓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38-442,共5页
目的:分析评估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病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 目的:分析评估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病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LDH病人92例,其中经PTED治疗的病人48例,MED治疗的病人44例,统计两组间围手术期参数、术前、术后腰背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评定标准来评估手术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手术时间PTED组明显高于MED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3 d,PTED组腰背痛VAS评分低于MED组(P<0.05);术后1年Nalai疗效评级、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和SF-36量表分析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治疗中,PTED和MED可取得相似的手术疗效,其远期手术效果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长期观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椎间盘镜 微创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经皮后路椎弓根钉道强化合并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重度压缩性骨折43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昌震 高文杰 +2 位作者 郭华 刘海平 胡雄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08-7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椎弓根钉道强化合并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重度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重度骨折患者43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合并伤椎椎体成形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术...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椎弓根钉道强化合并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重度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重度骨折患者43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合并伤椎椎体成形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局部后凸Cobb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50~130min,平均72min;术中出血量30~80ml。全部患者均完成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4个月(12~2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的(41.61±5.37)%恢复到术后(88.91±3.95)%和末次随访时(86.69±3.39)%。局部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31.69±6.11)°纠正到术后(11.91±2.66)°和末次随访时(13.04±2.40)°。VAS评分由术前的(6.57±0.95)分改善到术后(2.91±0.79)分和末次随访时(1.12±0.67)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无明显差异。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内固定失败及神经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后路椎弓根钉道强化合并伤椎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的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重度骨折,同时具有创伤小,高度恢复满意,远期后凸进展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学 骨折 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腰椎 胸椎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再次手术方式选择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海平 赵勤鹏 +4 位作者 王彪 何思敏 胡慧敏 王晓东 郝定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02-704,707,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融合术后邻近间隙椎间盘突出再次手术方式选择及其决定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腰椎间盘突出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突出19例首次和再手术术前病例资料。首次患者行腰椎后路融合术(PLF)13例,腰椎经椎间孔入路椎体...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融合术后邻近间隙椎间盘突出再次手术方式选择及其决定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腰椎间盘突出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突出19例首次和再手术术前病例资料。首次患者行腰椎后路融合术(PLF)13例,腰椎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TLIF)6例,再次手术时选择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5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TLIF)14例,其中包括手术前动态位失稳4例,伴腰椎管狭窄10例,应用改良Macnab法、术前及再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ODI功能评价、VAS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15~38个月);再次术前腰椎ODI功能评价(56.21±2.74)%,术后下降为(19.65±2.48)%;VAS评分术前为(7.46±0.37)分,术后下降为(2.58±0.72)分(P<0.01);术中粘连较重出现硬脊膜破裂4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无神经损伤发生,优10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4.2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突出,若未合并椎管狭窄和失稳时,可以考虑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短期疗效确切,选择再次固定融合时要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脊柱融合术 再手术 腰椎
下载PDF
脊髓病体征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诊断意义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昌震 高文杰 +1 位作者 郭华 王彪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20-322,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病体征在需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CM)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颈椎病主诉患者152例,根据是否有脊髓损伤症状分为两组,纳入标准组(CM组)78例,对照组74例,对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影像学特征、脊髓病体征及术后... 目的:探讨脊髓病体征在需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CM)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颈椎病主诉患者152例,根据是否有脊髓损伤症状分为两组,纳入标准组(CM组)78例,对照组74例,对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影像学特征、脊髓病体征及术后JOA评分进行评估分析。结果:CM组78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脊髓病体征更普遍(79%与57%;P=0.05)。脊髓病体征对于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敏感性不高,22%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没有任何的脊髓病体征。有脊髓信号改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脊髓病体征。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大多出现脊髓损害的体征,对于缺乏体征的患者,应结合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确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诊断 脊髓病压迫症 @腱反射亢进 脊髓损伤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术式选择 被引量:21
7
作者 贺西京 蔡璇 贺高乐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3期197-199,共3页
脊髓型颈椎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步态异常,下肢无力,麻木及锥体束征等,有的患者还有颈部疼痛和不适,手指麻木、灵活性下降,也可以出现行走后下肢放射性疼痛。外科治疗的临床目标是消除或减轻上述症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上述目标可通过前... 脊髓型颈椎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步态异常,下肢无力,麻木及锥体束征等,有的患者还有颈部疼痛和不适,手指麻木、灵活性下降,也可以出现行走后下肢放射性疼痛。外科治疗的临床目标是消除或减轻上述症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上述目标可通过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获得([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海平 郝定均 +2 位作者 王晓东 赵勤鹏 董晓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后经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并术后闭合式伤口灌注冲洗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腰椎间隙感染患者36例,其中女性21例,男性15例,平均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后经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并术后闭合式伤口灌注冲洗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腰椎间隙感染患者36例,其中女性21例,男性15例,平均年龄61岁(43~68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一的腰椎间隙感染,其中L_(2~3)3例,L_(3~4)11例,L_(4~5)18例,L_5S_14例;所有患者诊断明确后均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伤口闭合式灌注冲洗2~3周;术中留取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及细菌培养+药敏检测,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所有3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01±16.3)min,术中失血量180~550mL,平均(368±75)mL,细菌培养结果提示6例患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患者为铜绿假单胞杆菌,1例为大肠埃希菌,其余27例患者均提示阴性,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符合急慢性炎性反应表现。术后3周,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血清降钙素原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患者炎性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术后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无感染复发病例,椎间隙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伤口闭合式持续灌注冲洗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具有病灶清除彻底、操作简便易行、避免二次手术创伤的优点,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 植骨 融合 内固定 灌注冲洗
下载PDF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赵波 邱晓文 +3 位作者 刘仲恺 王栋 李浩鹏 贺西京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2期97-99,110,共4页
目的评价前后联合入路脊髓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9月至2013年3月应用该术式的38例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56~82岁,平均(71±8)岁。术后通过日本骨科协... 目的评价前后联合入路脊髓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9月至2013年3月应用该术式的38例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56~82岁,平均(71±8)岁。术后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部轴性症状、并发症以及影像学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38例病例获得了完整的随访,都至少随访了24个月(24~36个月)。根据术后JOA评分,术后优良率92.1%(35/38),术后急性期并发症为21%(8/38),远期并发症仅2.6%(1/38),术后颈椎正侧位片显示颈椎曲度良好,对位正常,术后MRI显示脑脊液通畅。结论前后联合入路脊髓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能够在一期同时完成脊髓的充分减压和颈椎稳定性的重建,用于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能够收获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 脊髓型颈椎病 前后联合入路 减压手术
下载PDF
Modic改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贺宪 张新亮 +2 位作者 孔畅 高文杰 黄东生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讨Modic改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因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根据手术节段终板Modic改变的类型,分为ModicⅠ型改变组(A组,13例),ModicⅡ型改变组(B组,31例)和无Modic改... 目的探讨Modic改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因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根据手术节段终板Modic改变的类型,分为ModicⅠ型改变组(A组,13例),ModicⅡ型改变组(B组,31例)和无Modic改变组(C组,45例)。分别记录各组术前、末次随访时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并评估末次随访时的Macnab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22个月,平均(12.23±4.55)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B、C组(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hs-CRP浓度无明显下降(P>0.05)。A、B组腰痛VAS评分高于C组(P<0.05),但腿痛VAS评分、ODI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s-CRP浓度仍高于B、C组。A、B组复发率高于C组(P<0.05),Macnab疗效不如C组(P<0.05),但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时,Modic改变可能是术后遗留下腰痛及复发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C改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疗效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海平 董晓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0期2981-2983,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在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脊柱外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将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接...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在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脊柱外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将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接受单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4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1 d,以及术后3 d、5 d、3个月、6个月腰背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前1 d和术后1、3、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2±2.4)个月。术后3 d观察组腰背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OD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藤黄健骨胶囊 疼痛
下载PDF
抑制CR3并阻断NF-κB通路改善轴突再生环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仲凯 郝定均 +2 位作者 贺宝荣 方向义 尹新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对抑制CR3并阻断NF-κB通路改善轴突再生环境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模型组、脊髓损伤后椎扳切除术组、脊髓损伤后SN50治疗组、脊髓损伤后SN50M治疗组、脊髓损伤后注射XVA143... 目的:对抑制CR3并阻断NF-κB通路改善轴突再生环境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模型组、脊髓损伤后椎扳切除术组、脊髓损伤后SN50治疗组、脊髓损伤后SN50M治疗组、脊髓损伤后注射XVA143组和脊髓损伤后硼替佐米治疗组七组各10只,检测并分析各组小鼠体内CR3、NF-κB因子及MEK/ERK通路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脊髓损伤小鼠血清中CR3、CR1、NF-κB、TGF-β和VEGF、IL-1β、IL-2、IL-6、MEK、ERK、Ras和Ra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经药物治疗后上述异常表达的蛋白得到明显的恢复(P<0.05)。结论:脊髓损伤小鼠存在明显的CR3和NF-κB通路异常,药物能够通过抑制上述通路改善轴突再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病理生理学 轴突 神经再生 炎症/病理生理学 白细胞介素类 @MEK/ERK信号转导通路 受体 补体
下载PDF
改进型逆行旋入钉的生物力学测试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勤鹏 张正平 郝定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5712-5717,共6页
背景:目前,对于肱骨骨折主要以顺行旋入式髓内钉和传统带锁髓内钉治疗为主,但是该方法容易引起患者肩袖损伤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逆行髓内钉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目的:分析改进型逆行旋入钉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为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提... 背景:目前,对于肱骨骨折主要以顺行旋入式髓内钉和传统带锁髓内钉治疗为主,但是该方法容易引起患者肩袖损伤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逆行髓内钉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目的:分析改进型逆行旋入钉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为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1根据人体肱骨解剖特点,对肱骨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2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骨外科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肱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改进后旋入钉组和原型钉组,各40例,分别植入改进型钉和原型钉。结果和结论:1改进后旋入钉抗轴向压缩、抗拉伸、抗扭转、抗弯曲性能显著优于原型钉(P<0.05)。2改进后旋入钉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原型钉组。两组患者植入后均未出现感染,金属断裂和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提示和传统旋入钉相比,改进型逆行旋入钉优势较多,生物力学设计更合理,且操作也更加简单,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改进型逆行旋入钉 传统旋入钉 生物力学 治疗效果 力学测试 并发症
下载PDF
CT辅助斜位透视对L5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的影响
14
作者 黎一兵 高文杰 +2 位作者 杨小卫 王晓东 郝定均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6期539-542,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术前CT扫描辅助斜位透视对L 5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行腰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 目的回顾性研究术前CT扫描辅助斜位透视对L 5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行腰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的116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以及透视方法不同分为2组。A组66例为常规正侧位透视组。B组50例为术前CT辅助斜位透视组。依据椎弓根外侧切线与横突位置关系对椎弓根形态进行分类。比较组间螺钉位置、误置钉率、神经损害情况以及透视时间差异。同时,分析不同椎弓根形态对于螺钉置入准确性的影响。结果总计置入232枚椎弓根螺钉。A组132枚螺钉中80枚为0级,4枚螺钉为3级,其中外侧穿透2例,内侧穿透合并神经根症状2例,均进行开放性翻修并行神经根减压。B组50例采用斜位透视置钉患者中0级螺钉为74枚,3级螺钉为0枚。组间螺钉置入准确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透视时间比较,A组为(1.2±0.3)min,B组为(2.7±0.3)min,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于L型椎弓根,两种透视方式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型椎弓根患者,使用斜位透视法准确性更高(P=0.001)。结论使用常规正侧位透视法进行L 5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存在较高的椎弓根螺钉穿破危险,尤其是S型椎弓根患者。参考术前CT的斜位透视法可以有效减小经皮椎弓根螺钉误置可能性,但透视时间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椎弓根螺钉 准确性 斜位透视
下载PDF
盆腔超声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中的参数特征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31
15
作者 朱利飞 汪越君 +5 位作者 陈英 闫晓妮 刘海龙 李娟 郝莉娜 刘鹏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2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盆腔超声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中的参数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31例ICPP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性发育检查正常女童31例设为对照... 目的:探讨盆腔超声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中的参数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31例ICPP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性发育检查正常女童31例设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盆腔超声检查,同时研究组接受GnRHa治疗,共治疗3个月,并于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以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_2)、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统计对比两组盆腔超声检查相关参数(子宫长径、子宫体积、卵巢面积、卵巢体积、卵泡最大直径、卵泡数目、子宫内膜厚度)、研究组治疗前后盆腔超声检查相关参数及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E_2、FSH、LH)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子宫长径、子宫体积、卵巢面积、卵巢体积、卵泡最大直径、卵泡数目、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子宫长径、子宫体积、卵巢面积、卵巢体积、卵泡最大直径、卵泡数目、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E_2、FSH、LH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超声可对ICPP进行无创性、准确诊断,且能动态监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效果,为进一步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超声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参数特征
下载PDF
陈旧性与新鲜性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郝定均 刘鹏 +3 位作者 贺宝荣 许正伟 郭华 王晓东 《脊柱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陈旧性与新鲜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s vertebra plasty,PVP)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VP治疗,将研究对象按陈旧性骨折和新鲜性骨折分为2组,分别拍摄... 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陈旧性与新鲜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s vertebra plasty,PVP)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VP治疗,将研究对象按陈旧性骨折和新鲜性骨折分为2组,分别拍摄2组术前、术后标准正侧位X线片,从而对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后凸畸形的矫正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进行研究对比。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且恢复良好,均恢复日常活动能力。但陈旧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程度均不如新鲜性骨折患者。结论 PVP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尤其对新鲜骨折效果显著,且对于缓解陈旧性骨折疼痛症状也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老年人
下载PDF
应用新型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敏 郝定均 +5 位作者 刘团江 郑永宏 许正伟 刘鹏 钱立雄 杨俊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4-490,共7页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新型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2014年7月~2014年9月应用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新型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2014年7月~2014年9月应用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患者32例,均为单节段融合,其中脊髓型14例,神经根型11例,混合型7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5.3±3.4岁(34~64岁)。采用Bazaz吞咽困难评价标准、Park邻近节段骨化分级标准分别评估术后吞咽困难和邻近节段骨化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残障指数评分(NDI)对患者术前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术后定期行颈椎X线、CT、MRI检查观察颈椎曲度、内固定状态、植骨融合等情况。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个月,平均6.5±0.7个月。手术时间平均59.0±10.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7.6±18.4ml。1例患者(3.1%)术后6h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3例患者(9.4%)术后36h逐渐出现不同程度吞咽困难,2例轻度,1例中度;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VAS评分术前为7.5±1.7分,术后6个月时改善为2.5±1.2分(P〈0.05);NDI评分术前为43.3±3.6分,术后6个月时改善为10.7±2.9分(P〈0.05);JOA评分术前为9.43±2.55分,术后6个月时改善为16.07±1.02分(P〈0.05);颈椎曲度术前为-14.30°±1.9°,术后6个月时改善为17.12°±1.4°(P〈0.05)。随访期间未见植骨不融合、融合器下沉、邻近节段骨化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的优点,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PEEK Prevail
下载PDF
旁正中微创切口与开放切口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创伤程度及脊髓功能评估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博隆 贺宝荣 +4 位作者 杨小彬 杨明 闫亮 白小帆 郝定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8期2160-2162,2166,共4页
目的:研究旁正中微创切口与开放切口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创伤程度及其对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在陕西省西安市红会医院接受TLIF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接受旁正中微创切口... 目的:研究旁正中微创切口与开放切口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创伤程度及其对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在陕西省西安市红会医院接受TLIF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接受旁正中微创切口TLIF、开放组接受开放切口TLIF。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疼痛介质含量及脊髓功能。结果:手术后1d、3d时,微创组患者血清中SOD、GSH-Px、SP的含量显著高于开放组,MDA、AOPP、NO、β-EP、PGE2、CGRP的含量显著低于开放组;手术后1周时,两组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的NCV、DL与手术前比较无差异;手术后4周、16周时,两组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的NCV均高于手术前、DL均低于手术前且微创组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的NCV显著高于开放组、DL显著低于开放组。结论:旁正中微创切口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创伤程度较小且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旁正中微创切口 氧化应激 脊髓功能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适应证的选择及并发症的评估 被引量:19
19
作者 贺宝荣 郝定均 +4 位作者 杨小彬 许正伟 刘鹏 郭华 刘团江 《脊柱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根据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来探讨其适应证的选择,并对其并发症进行评估。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3月,7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PKP治疗。所选患者均为单节段... 目的根据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来探讨其适应证的选择,并对其并发症进行评估。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3月,7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PKP治疗。所选患者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其中T1111例,T1229例,L124例,L28例。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测量X线片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及Cobb角;术后X线及CT扫描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5.8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比值由术前(45.8±9.8)%恢复至术后(21.5±5.4)%,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24.2±5.5)%,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28.1°±2.8°恢复至术后19.2°±3.2°,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21.2°±2.7°,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及ODI术前分别为8.9±0.8、37.4±4.9,术后3 d分别为2.3±0.6、28.2±4.1,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分别为2.2±0.6、27.4±4.2,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适应证主要以骨密度值及椎体压缩形态判定,注射剂量及再骨折风险为并发症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下载PDF
一期前后路手术入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海波 郝定均 +3 位作者 周劲松 吴起宁 贺宝荣 方向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07-709,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手术入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的方法。[方法]对26例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患者,进行了一期前后路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3h。出血量平均650ml。并随访6个月~5年。[结果]本组病例总有效率达90.6%,显效率...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手术入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的方法。[方法]对26例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患者,进行了一期前后路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3h。出血量平均650ml。并随访6个月~5年。[结果]本组病例总有效率达90.6%,显效率为62.5%。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及脑脊液漏,枕颈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结论]一期前后路手术入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可以在前路减压后即刻后路获得颅颈部的稳定性,避免延颈髓的继发性损伤,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患者的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陷入症 斜坡齿状突型 经口腔入路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