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封堵器经胸封堵房间隔缺损386例(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康云帆 杨光 +1 位作者 蔡振杰 俞世强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封堵器经胸关闭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设计一种新型的封堵器和传送系统:封堵器由外鞘管、内鞘管、传送杆经第4肋间和右侧房壁送出,封堵房缺。通过这种经胸方式共治疗患者386例,年龄1~79(平均11.8)岁,分析临... 目的:探讨新型封堵器经胸关闭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设计一种新型的封堵器和传送系统:封堵器由外鞘管、内鞘管、传送杆经第4肋间和右侧房壁送出,封堵房缺。通过这种经胸方式共治疗患者386例,年龄1~79(平均11.8)岁,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房缺平均直径为20.4(4~38)mm,成功植入封堵器382例,因房间隔多发缺损植入2个封堵器22例。整个手术时间为35~62(平均44±7.4)min;术后24h经胸B超证实手术成功率为98.9%;植入术中封堵器脱落1例,因此取出封堵器改用手术方法封闭房缺;另1例患者房缺成功封闭,术后当晚发生颅内出血,经神经外科治疗成功康复。结论:对于大多数房缺患者,经胸封闭房缺是有效且安全的,其操作也较为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经胸封堵 封堵器
下载PDF
改良胸部正中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2
作者 李宏 黄玲 +3 位作者 杨国洪 张文凯 张之逊 张瑶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34-1137,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胸部正中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 71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改良胸部正中小切口组(小切口组)和胸部正中切口组(正中切口组),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以及...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胸部正中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 71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改良胸部正中小切口组(小切口组)和胸部正中切口组(正中切口组),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以及某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心胸比率和畸形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小切口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切口乙级愈合率及病死率与正中切口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胸部正中小切口行先天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安全可行,较传统切口更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小切口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