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攀西地区玉米群体密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袁继超 柯永培 +2 位作者 朱庆森 段必康 杨世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26-30,共5页
本文以正红6号和川单15号为材料,探讨了攀西地区玉米群体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群体密度之间遵循等比型产量—密度方程Y=aXe-bx,正红6号和川单15号在攀西地区的最适种植密度分别为8 95和9 86株/m2;川单15号的耐密性较正红6号... 本文以正红6号和川单15号为材料,探讨了攀西地区玉米群体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群体密度之间遵循等比型产量—密度方程Y=aXe-bx,正红6号和川单15号在攀西地区的最适种植密度分别为8 95和9 86株/m2;川单15号的耐密性较正红6号稍强。攀西地区玉米库容的增长对提高产量的作用较大,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对产量形成的贡献大于吐丝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产量 干物质积累 攀西地区
下载PDF
攀西地区优质玉米品种正红211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谢冰 柯永培 +4 位作者 袁继超 石海春 杨世民 陈增 段必康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7-109,132,共4页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优质玉米正红211在攀西地区的产量、效益与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正红211的产量、效益与4个栽培因素均呈二次凸函数关系,各栽培因素之间存在两两互作效应。通...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优质玉米正红211在攀西地区的产量、效益与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正红211的产量、效益与4个栽培因素均呈二次凸函数关系,各栽培因素之间存在两两互作效应。通过频数分析法得出了产量≥12000kg/hm2的优化栽培模式。讨论了正红211高产高效的优化栽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攀西地区 正红211 栽培模式
下载PDF
玉米健壮素和烯效唑对杂交玉米正红311的株高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增 柯永培 +4 位作者 袁继超 石海春 段必康 谢冰 杨世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4期190-192,共3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高海拔的攀西地区研究了玉米健壮素和烯效唑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正红311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喇叭口期叶面喷施玉米健壮素有显著的降高效应,株高和穗位高分别降低12.1%~24.5%和13.5%~16.0%,但产量也随之降低...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高海拔的攀西地区研究了玉米健壮素和烯效唑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正红311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喇叭口期叶面喷施玉米健壮素有显著的降高效应,株高和穗位高分别降低12.1%~24.5%和13.5%~16.0%,但产量也随之降低,降低幅度为6.7%~8.9%;株高和产量之间为二次凸函数关系,植株过高、过低均不利于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健壮素 产量 株高 正红311
下载PDF
攀西地区玉米产量构成特点及高产途径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段必康 柯永培 +3 位作者 杨世民 袁继超 谢冰 石海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620-624,共5页
本文根据1999.2006年共6年时间在攀西地区进行的249个品种(材料)的品种比较试验、3个不同类型主推品种的种植密度试验和最优回归试验结果,通过系统分析得出,品种间株高和穗位高与玉米籽粒的产量无显著相关性.穗行数对产量的贡献... 本文根据1999.2006年共6年时间在攀西地区进行的249个品种(材料)的品种比较试验、3个不同类型主推品种的种植密度试验和最优回归试验结果,通过系统分析得出,品种间株高和穗位高与玉米籽粒的产量无显著相关性.穗行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就特定品种而言,旺盛的营养体是籽粒高产的基础,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千粒重,品种间和3个主推品种的穗长和行粒数对产量的贡献均较小。本文还讨论了攀西地区玉米的高产栽培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西地区 玉米 产量构成 高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