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万历初粤、淮盐业利润率及盐利分配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利平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52-71,共20页
明万历初,粤盐"水客""商人"的商业利润率均远高于淮盐边商、内商和水商的商业利润率。这是二者销售成本和成本结构的差异所致,其中粤盐的单位税费成本额及其占单位总成本额的比重均远低于淮盐是主因。政府与盐商之... 明万历初,粤盐"水客""商人"的商业利润率均远高于淮盐边商、内商和水商的商业利润率。这是二者销售成本和成本结构的差异所致,其中粤盐的单位税费成本额及其占单位总成本额的比重均远低于淮盐是主因。政府与盐商之间的盐利分配结构,在粤盐约为1:4;在淮盐约为2:1。而盐税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结构,粤盐和淮盐也截然不同。在粤盐的盐税收入中,地方政府分配到的份额超过97%,而中央政府的份额不足3%。相反,在淮盐的盐税收入中,地方政府获得的份额仅为1.24%,中央政府的份额高达98.76%。粤盐与淮盐的盐业利润率及盐利分配结构的差异,反映出朝廷财政政策在腹里与边疆的区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万历初年 粤盐和淮盐 盐业利润率 盐利分配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慢城运动”及其发展理念在肇庆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光明 和飞 叶枝青 《肇庆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回顾了国际慢城运动的起源、基本要求及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慢城运动的主要发展理念。分别从总体发展策略、中心城区与下属县城、乡镇与农村地区三个层面指出这些理念对肇庆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适用性,对冷坑镇构建国际慢城的规... 回顾了国际慢城运动的起源、基本要求及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慢城运动的主要发展理念。分别从总体发展策略、中心城区与下属县城、乡镇与农村地区三个层面指出这些理念对肇庆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适用性,对冷坑镇构建国际慢城的规划内容进行了解读。文章指出,慢城运动中注重生活品质、保持城市个性、塑造优美空间、追求绿色发展等理念对肇庆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切实指导意义,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城运动 发展理念 冷坑国际慢城规划 肇庆市
下载PDF
以端砚为中心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平台构建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意柳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3-46,共4页
端砚文化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决定了端砚特色文化对肇庆市经济、社会、文化与民间信仰、民俗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针对端砚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需要,从文化建设的维度提出了端砚特色文化资源平台建设的举措,并提出了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 端砚文化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决定了端砚特色文化对肇庆市经济、社会、文化与民间信仰、民俗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针对端砚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需要,从文化建设的维度提出了端砚特色文化资源平台建设的举措,并提出了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模式,突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与地方发展的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发展 端砚文化 特色资源
下载PDF
从乐舞走向信仰——桂东南传统乐舞文化与民间信仰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意柳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9-33,共5页
桂东南乐舞文化包含形式多样的山歌、戏曲、舞蹈、器乐等艺术形式,是当地民间信仰有形传承的重要体现。桂东南民间信仰是乐舞文化的精神核心,又为乐舞文化增添了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并成为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形式。乐舞活动中的... 桂东南乐舞文化包含形式多样的山歌、戏曲、舞蹈、器乐等艺术形式,是当地民间信仰有形传承的重要体现。桂东南民间信仰是乐舞文化的精神核心,又为乐舞文化增添了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并成为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形式。乐舞活动中的民间信仰不仅具有乡村社会的教化作用和民众精神支撑作用,而且具有族群社会的凝聚和维系作用,同时具有传统伦理与道德的传承、教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东南 乐舞文化 民间信仰 社会作用
下载PDF
元代礼失百年与明初礼制变革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恩荣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109,共9页
朱元璋一改历代因袭前朝礼制的传统,开国之初即弃元礼不用,而另谋擘划一代礼制,有其特定的历史情境。元明之际"华风沦没、彝道倾颓"的礼俗现状使传统社会的伦理秩序受到严重挑战,不仅为朱元璋的礼治宏图提供了反面借鉴,也使... 朱元璋一改历代因袭前朝礼制的传统,开国之初即弃元礼不用,而另谋擘划一代礼制,有其特定的历史情境。元明之际"华风沦没、彝道倾颓"的礼俗现状使传统社会的伦理秩序受到严重挑战,不仅为朱元璋的礼治宏图提供了反面借鉴,也使他深刻地认识到礼治的治政作用,从而将礼治推到"国之纪纲"的政治高度,并且属意于创立一代礼制。朱元璋的制礼思路主要是因袭前代之制,稍加损益以合时宜,但元代五礼皆以"国俗"行之,带有浓厚的蒙古特色,严重偏离了历代相承的"礼统",不堪新诞生的汉族政权袭用,构成明初礼制变革的根本原因。自元礼观之,明初礼制变革是种断裂,但以周汉唐宋以来的"礼统"观之,明初礼制变革是对元代礼失百年的一种反正,又是一种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礼仪制度 国俗 五礼
下载PDF
明代两京官署志体例的演变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恩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9-355,共7页
明代两京官署志众多,是古代史学史上显著的现象,其体例既有对前代官署志体例的袭用与改进,如在史志体中引入传记与图式,在笔记体中杂用传记与编年;又有新创,如黄佐的《南廱志》,仿《史记》体例,分为事纪、职官表、六考与列传四部分,首... 明代两京官署志众多,是古代史学史上显著的现象,其体例既有对前代官署志体例的袭用与改进,如在史志体中引入传记与图式,在笔记体中杂用传记与编年;又有新创,如黄佐的《南廱志》,仿《史记》体例,分为事纪、职官表、六考与列传四部分,首用纪传体。后"事纪"被代之以"圣训"为代表的皇帝敕谕,诏命等内容,其它三部分实质不变,演进为训传体,契合了官署志的内容特点,最具史学创新价值。两京官署志不乏续修之举,续志又多能对旧志体例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两京 官署志 体例
下载PDF
童蒙教育与朱子学的下移——明清时期儿童的《小学》阅读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克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朱子《小学》是明清时期儿童教育的经典读本,阅读《小学》成为当时儿童接受家庭教育和地方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构成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为了训子和训俗,明清士人对朱子《小学》原本进行了创造性地改编,以适应儿童的心智水平。明... 朱子《小学》是明清时期儿童教育的经典读本,阅读《小学》成为当时儿童接受家庭教育和地方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构成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为了训子和训俗,明清士人对朱子《小学》原本进行了创造性地改编,以适应儿童的心智水平。明清儿童的《小学》阅读受环境、科举政策和学术转向的影响,具有时代特征,但这种阅读活动仍然贯穿明清两代,成为朱子学"下渗"民间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儿童 《小学》 阅读
下载PDF
四库馆臣对《礼部志稿》的删改及其政治寓意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恩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8-165,共8页
《礼部志稿》是明天启年间官修礼部志书未成之稿,是明代礼部职掌与官方礼制记载的集大成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清朝将其收入《四库全书》,说明满清统治者对明代礼乐制度的认同与传承,但又不满于书中关于四夷,尤其是女直、元、蒙的&qu... 《礼部志稿》是明天启年间官修礼部志书未成之稿,是明代礼部职掌与官方礼制记载的集大成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清朝将其收入《四库全书》,说明满清统治者对明代礼乐制度的认同与传承,但又不满于书中关于四夷,尤其是女直、元、蒙的"虏夷化"记载,于是对其进行删改。其目的一是为元、蒙"去胡虏化",二是隐匿女直臣属于明朝的史迹,三是改译四夷名物称谓,为虏夷"正名"。通过上述删改,来消除以往史籍对元、蒙、西域等少数民族记载中体现的"虏夷"色彩,重塑其形象,以利于清朝统治。尤其是为四夷名物"正名"之举,不仅见于《礼部志稿》一书,亦见于四库其他著录书籍,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影响深远,堪称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空前浩大的"形象工程",但也造成了异代四夷名物称谓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部志稿 四库馆臣 华夷观 四库全书
下载PDF
丘濬教育理念与“成化时代” 被引量:4
9
作者 赵玉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87-92,共6页
"成化时代"是一个"人心"迷失的早期商业化时代。是时,救时成为时代主题。丘濬以"养民"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及"一道德"、"修学校之政"等主张是从教育途径对国家出路的探寻。传统与时代... "成化时代"是一个"人心"迷失的早期商业化时代。是时,救时成为时代主题。丘濬以"养民"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及"一道德"、"修学校之政"等主张是从教育途径对国家出路的探寻。传统与时代在思想文化上的悖论,乃丘濬政治人生困顿根源,也是其教育救时理念呈务实性与现实性取向之文化基础。丘濬教育理念是15世纪后期传统经学教育尝试着同时代与民生有机结合的风向标,富含时代讯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濬 成化时代 教育理念
下载PDF
明清时期天主教中国教区的“祭礼之争”——一种礼仪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克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祭礼之争是明清之际中西"礼仪之争"的重要内容。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及他们的中国教徒认为中国祭祖、祭孔等礼仪只具有伦理的意义,没有违反天主教义,中国教徒可以参加这样的祭祀活动。他们以《礼记》、《朱子家礼》等经... 祭礼之争是明清之际中西"礼仪之争"的重要内容。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及他们的中国教徒认为中国祭祖、祭孔等礼仪只具有伦理的意义,没有违反天主教义,中国教徒可以参加这样的祭祀活动。他们以《礼记》、《朱子家礼》等经典文本为根据,有选择地考释、申论,以期实现儒、耶之间的和合与融通。而耶稣会士龙华民、方济各会士利安当和多明我会士黎玉范等人虽参考中国经典,但主要采取观察、访问,根据明清之际中国民众的祭礼实况,得出完全不同的看法。利玛窦及其继承者在"礼仪之争"中采用了掩饰性技巧,传达给欧洲许多并不真实的中国礼仪知识,最终导致了利玛窦传教策略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中国 天主教 祭礼之争 利玛窦
下载PDF
明诗选本编纂的风雅传统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林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5-170,共6页
风雅传统历来是诗学关注的重点,那么如何系统地认识到它在诗歌创作、审美中的重要地位及传承关系,当是研究明清诗歌的重要方向,而明诗选本的编纂恰恰从多个层面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选本裁夺的主旨具有风雅标准,选录的诗歌具有风雅特性... 风雅传统历来是诗学关注的重点,那么如何系统地认识到它在诗歌创作、审美中的重要地位及传承关系,当是研究明清诗歌的重要方向,而明诗选本的编纂恰恰从多个层面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选本裁夺的主旨具有风雅标准,选录的诗歌具有风雅特性,诗学审美又以风雅为核心,这种现象究其本质当是风雅的治世教化功用形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诗选本 风雅 教化 审美
下载PDF
明代宫廷礼仪与财政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克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90,共8页
明代宫廷礼仪表现为繁复、宏大、富丽堂皇的特点。由此而引起的礼仪性开支浩大。大致而言,这些礼仪性开支主要包括:庙坛、寝陵之类的土木建设与维护之费;礼仪活动所需各种用具、首饰、袍服等造办之费;重大礼仪的赏赐之费等方面。正德、... 明代宫廷礼仪表现为繁复、宏大、富丽堂皇的特点。由此而引起的礼仪性开支浩大。大致而言,这些礼仪性开支主要包括:庙坛、寝陵之类的土木建设与维护之费;礼仪活动所需各种用具、首饰、袍服等造办之费;重大礼仪的赏赐之费等方面。正德、嘉靖、万历三朝的历史都证明了"高频度"的宫廷礼仪活动将可能导致国家财政危机,礼仪之害有时甚于兵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宫廷礼仪 财政
下载PDF
称情立文 执中为礼:吕坤礼学思想述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克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3-147,共5页
吕坤是晚明重要的思想家和礼学家。他的礼学以"真情"、"自然"为核心,折中古今,调和繁简,所撰礼仪贴近普通民众,具有"庶民化"的特征。吕坤还特别强调礼与"中"道之间的必然联系。吕坤所谓的自然... 吕坤是晚明重要的思想家和礼学家。他的礼学以"真情"、"自然"为核心,折中古今,调和繁简,所撰礼仪贴近普通民众,具有"庶民化"的特征。吕坤还特别强调礼与"中"道之间的必然联系。吕坤所谓的自然、真情之礼就是符合中道之礼,中道也是规范人处世行事的标尺。吕坤的礼学思想与他的特立独行的治学精神、治世重民的实学思想密切相关。吕坤礼学思想成为他整个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精彩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吕坤 礼学思想
下载PDF
《两广盐利疏》版本源流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利平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56-66,共11页
《明经世文编》和《粤西文载》收录的《两广盐利疏》是该疏的常见版本,然舛误较多。该疏尚存10种版本被学界忽视。12种版本源流关系大致是:原疏(现不存)撰写于正德十一年,嘉靖三十二年出现的应槚1版舛误最多,最接近原疏,但流传不广;嘉... 《明经世文编》和《粤西文载》收录的《两广盐利疏》是该疏的常见版本,然舛误较多。该疏尚存10种版本被学界忽视。12种版本源流关系大致是:原疏(现不存)撰写于正德十一年,嘉靖三十二年出现的应槚1版舛误最多,最接近原疏,但流传不广;嘉靖十四年已出现另一个讹异版(现不存),该版本在流传过程中衍生出戴璟(黄佐)、应槚2(万表)、张萱、孙旬(陈子龙、汪森)和金鉷(吴九龄、谢启昆)等5个不同支系共11个版本,广为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广盐利疏》 12种版本 源流考
下载PDF
岭南地区明诗选本编纂综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林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9-96,共8页
明代岭南诗坛风起云涌,繁荣兴盛,为此明清及民国时期编纂出大量的明诗选本。这些选本除了在体例、目的和思想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编纂特点外,在诗歌创作的批评与接受、岭南诗坛的发展等方面还体现出很高的诗学价值。因而通过宏观考察岭南... 明代岭南诗坛风起云涌,繁荣兴盛,为此明清及民国时期编纂出大量的明诗选本。这些选本除了在体例、目的和思想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编纂特点外,在诗歌创作的批评与接受、岭南诗坛的发展等方面还体现出很高的诗学价值。因而通过宏观考察岭南明诗选本,认识其编纂的特征与价值,可以为后期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明诗选本 编纂特点 诗学价值
下载PDF
论明代明诗总集的编纂特色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林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76-82,共7页
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明代明诗总集的编纂逐步繁荣,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获得长足的提升。这时期的明诗总集虽然庞杂,但是总体编纂特色则是鲜明的,其中突出表现在地域性、群体性、商业性和教化性四个方面。它既具有传统诗学编纂中所... 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明代明诗总集的编纂逐步繁荣,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获得长足的提升。这时期的明诗总集虽然庞杂,但是总体编纂特色则是鲜明的,其中突出表现在地域性、群体性、商业性和教化性四个方面。它既具有传统诗学编纂中所要求的审美特性,又具有所处时代鲜明特点,从而迎合了明代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关注明诗总集的编纂对明诗研究极具开拓意义,更是为未来的深入考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诗总集 地域 群体 雅正 商业
下载PDF
《礼部志稿》的作者、成书与版本考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恩荣 程炽玲 《肇庆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2-56,共5页
《礼部志稿》是明末官修礼部志书未成之稿,是关于明代礼部职掌与官方礼制的集大成之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该书曾长时间流传稀少,作者又声名不著,故知名度与影响皆不大。文章首次考证了《礼部志稿》的作者、成书过程、书名、成书时间... 《礼部志稿》是明末官修礼部志书未成之稿,是关于明代礼部职掌与官方礼制的集大成之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该书曾长时间流传稀少,作者又声名不著,故知名度与影响皆不大。文章首次考证了《礼部志稿》的作者、成书过程、书名、成书时间、卷数、版本流传等基本情况,以便于学界更好利用此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礼部志稿 俞汝楫 俞廷教 四库全书 文献学
下载PDF
《龙眠风雅》的诗学传统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林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6-10,共5页
桐城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造就了它悠久的文化传统,其诗歌创作受儒家及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诗学审美表现为具有风雅传统的显著特征。正是在这种审美特征的影响下,《龙眠风雅》选录的诗人、诗歌既以风雅传统为核心,又为桐城地域... 桐城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造就了它悠久的文化传统,其诗歌创作受儒家及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诗学审美表现为具有风雅传统的显著特征。正是在这种审美特征的影响下,《龙眠风雅》选录的诗人、诗歌既以风雅传统为核心,又为桐城地域诗歌的生成和持续发展指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眠风雅》 潘江 风雅传统 桐城
下载PDF
利玛窦佛教观的转变及影响
19
作者 周黄琴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87,共7页
基于入住中国之考虑,利玛窦曾通过"以僧自居"之方式获得中国官方与百姓的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却越来越感到早期所使用的佛教权设不仅毫无意义,反而成为传教途中的一大障碍,致而他果断采取了"弃僧附儒"之策略... 基于入住中国之考虑,利玛窦曾通过"以僧自居"之方式获得中国官方与百姓的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却越来越感到早期所使用的佛教权设不仅毫无意义,反而成为传教途中的一大障碍,致而他果断采取了"弃僧附儒"之策略,并公开对佛教发起攻击。然令其始料不及的是,此举虽然看似合理,但却给基督教在中国日后的传播自设了更大的障碍,乃至一度陷于被驱逐中国的危机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辟佛 传教士
下载PDF
从明诗选本看明代复古的诗学价值
20
作者 潘林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87-93,共7页
明诗选本种类丰富,其选录方式及评论要点集中体现了编纂者的诗学思想。明代复古诗学影响深远,明诗选本在编纂复古派诗歌时,将其置于整个诗学发展的过程之中,并与其他诗歌流派作直接比较,从诗学地位、诗歌接受、诗歌创作和诗学批评等几... 明诗选本种类丰富,其选录方式及评论要点集中体现了编纂者的诗学思想。明代复古诗学影响深远,明诗选本在编纂复古派诗歌时,将其置于整个诗学发展的过程之中,并与其他诗歌流派作直接比较,从诗学地位、诗歌接受、诗歌创作和诗学批评等几个方面对复古派进行归纳总结,进而阐述其存在的诗学价值,以此丰富复古派的诗学思想,拓展对复古派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诗选本 复古诗学 接受 摹拟 法度 神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