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科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
1
作者 徐璐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0年第2期155-156,共2页
总结了急诊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服务需求量与处理能力差距、各项规章制度未落实到位、护理规范意识淡薄、护理记录不准确、掌握的专科急救知识不全面、片面遵照医嘱等7方面。认为执行相应的对策可有效防范纠纷,减少风险发生。
关键词 急诊 护理风险 存在问题 对策
下载PDF
高渗盐水输注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血量补充在重症胸部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磊 刘卓 李卫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4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输注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血量补充在重症胸部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重症胸部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和研究...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输注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血量补充在重症胸部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重症胸部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血量补充治疗,研究组给予高渗盐水输注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血量补充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平均输液量、输注红细胞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复苏30、60 min后,两组的乳酸水平、碱缺失程度均高于入院时,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1 h后,两组的PT、APTT较入院时延长,但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复苏起始时间、复苏治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渗盐水输注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血量补充在重症胸部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组织器官灌注、减轻代谢性酸中毒程度、维持机体凝血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胸部创伤 创伤失血性休克 高渗盐水 限制性液体复苏 血量补充
下载PDF
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与救治对策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赵磊 刘卓 李卫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探究影响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救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急救但无效死亡的46例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组)和同期抢救成功的178例急诊创伤患者(存活组)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 目的探究影响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救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急救但无效死亡的46例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组)和同期抢救成功的178例急诊创伤患者(存活组)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评估影响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总结患者的死因,分析其临床救治对策。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两组年龄、ISS评分、GCS评分、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机械通气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数量、抢救措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ISS评分、GCS评分、损伤部位、机械通气均属于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6例死亡患者中,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25例(54.35%),多器官功能衰竭12例(26.09%),失血性休克7例(15.22%),其他2例(4.35%)。结论年龄、ISS评分、GCS评分、损伤部位、机械通气均属于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引起重视,提高抢救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创伤 死亡原因 危险因素 救治对策 急救
下载PDF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短期预后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周铜 彭斌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1959-1961,共3页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短期预后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HVHF治疗...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短期预后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HVH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平均脉动压(MA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脑氧代谢[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颈内动脉-静脉血氧分压差(Da-jvO_(2))、脑氧代谢率(CERO_(2))]、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TBVI、EVLWI、SVRI、MAP水平及治疗后SVRI、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TBVI、EVLWI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对照组则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ITBVI、EVLW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jVO_(2)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Da-jvO_(2)、CERO_(2)水平则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SjV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Da-jvO_(2)、CERO_(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VHF可改善患者短期预后,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血液过滤 炎症趋化因子类/血液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观察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6
5
作者 刘卓 王倩梅 +1 位作者 尹文 黄杨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10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sever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SOPP)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sever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SOPP)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1例ASOPP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CT组)33例、HP组30例和HP联合PE(HE)组28例。3组均给予洗胃、导泻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HP组和HE组分别给予HP治疗和PE联合HP治疗。观察比较各组临床治愈率、阿托品及氯解磷定总用量、住院时间、昏迷时间,治疗前后胆碱酯酶(CHE)含量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CT组比较,HP组和HE组临床治愈率显著升高,阿托品总用量、氯解磷定总用量减少,住院时间、昏迷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HE组与HP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组内治疗前以及CT组治疗后比较,HP组和HE组治疗后CHE均显著升高(P<0.05),TNF-α、IL-1β、IL-6、IL-8水平均降低(P均<0.05);与HP组比较,HE组治疗24 h后CHE显著升高(P<0.05),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 PE联合HP治疗可提高ASOPP临床治愈率,降低阿托品和氯解磷定总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昏迷时间,加速CHE活性恢复,具体机制可能与清除血浆内炎性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农药 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大鼠结肠癌模型H-ras和KISS-1表达与其病理分期及复发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惠霞 王二伟 谢小军 《解剖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H-ras、KISS-1表达与大鼠结肠癌病理分期及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均颈背部皮下注射二甲肼,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5周,构建结肠癌大鼠模型,并给予奥沙利铂15 mg/kg,腹腔注射,每周2次,连续给药8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 目的探讨H-ras、KISS-1表达与大鼠结肠癌病理分期及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均颈背部皮下注射二甲肼,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5周,构建结肠癌大鼠模型,并给予奥沙利铂15 mg/kg,腹腔注射,每周2次,连续给药8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结肠癌组织H-ras、KISS-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和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癌组织H-ras、KISS-1蛋白含量和mRNA含量的表达;并分析H-ras、KISS-1表达与大鼠结肠癌病理分期及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大鼠结肠癌组织内H-ras平均光密度、H-ras蛋白表达及H-ras mRNA含量显著降低;KISS-1平均光密度、KISS-1蛋白表达及KISS-1 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5)。H-ras和KISS-1阳性表达和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远处转移、Dukes分期和TNM分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大鼠结肠癌组织中H-ras和KISS-1异常表达与肿瘤转移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结肠癌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生物学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H-RAS KISS-1 复发转移 大鼠
下载PDF
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氧化-抗氧化失衡、肠道黏膜屏障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风慧 王晓华 范春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634-1637,共4页
目的:观察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氧化-抗氧化失衡、肠道黏膜屏障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老年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2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补充外源... 目的:观察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氧化-抗氧化失衡、肠道黏膜屏障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老年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2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制剂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记录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氧化应激和肠黏膜屏障指标的变化;记录两组生活质量、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改良Mayo评分系统单项(排便次数、便血、内镜发现、总体评价)和总分值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AD、DAO和D-乳酸水平均显著降低,SOD水平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中的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总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可显著缓解老年UC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氧化-抗氧化平衡,保护肠道黏膜屏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治疗 维生素D/治疗应用 氧化性应激 @肠道黏膜屏障 预后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隐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沈荣 杨如武 +1 位作者 燕勇 杨谦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8年第9期803-804,共2页
关键词 膝关节隐性骨折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半月板撕裂 MRI技术 膝关节疾病 X线检查 价值 骨小梁骨折
下载PDF
保护性肺通气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卫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133-134,共2页
机械通气是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1-3]。传统的常规通气方法虽可有效地缓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但易对肺部产生急性损伤,对患者肺功能恢复及临床结局不利。作者选取本院胸外科2008年8月—2013年8月... 机械通气是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1-3]。传统的常规通气方法虽可有效地缓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但易对肺部产生急性损伤,对患者肺功能恢复及临床结局不利。作者选取本院胸外科2008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探讨保护性肺通气在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胸部创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保护性肺通气
下载PDF
玄黄膏药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损伤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程延 赵晓芸 +3 位作者 王敏娟 范俊超 杨振兴 窦群立 《陕西中医》 2019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纯中药制剂玄黄药膏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的损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理。方法:SD大鼠72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扶他林组)和C... 目的:探讨纯中药制剂玄黄药膏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的损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理。方法:SD大鼠72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扶他林组)和C组(玄黄药膏组),分别给予外敷凡士林、扶他林和玄黄药膏治疗,治疗后第1、3、7、10天处死相应组大鼠各6只,测定损伤处组织IL-1β、TNF-α含量。结果:与A组、B组相比,C组动物损伤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玄黄药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治疗机理可能与使损伤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软组织损伤 玄黄药膏 IL-1Β TNF-Α 含量 大鼠
下载PDF
盐酸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急症46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栓荣 白秀玉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11期840-841,共2页
目的 :观察盐酸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高血压急症患者 9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6例应用盐酸乌拉地尔 12 .5~ 2 5 .0mg加 0 .9%氯化钠注射液或 5 %葡萄糖注射液 10mL稀释后静脉推注 ,3~ 5min内注射完毕 ,再... 目的 :观察盐酸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高血压急症患者 9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6例应用盐酸乌拉地尔 12 .5~ 2 5 .0mg加 0 .9%氯化钠注射液或 5 %葡萄糖注射液 10mL稀释后静脉推注 ,3~ 5min内注射完毕 ,再以 2 5~ 5 0mg盐酸乌拉地尔加入 0 .9%氯化钠注射液 2 5 0mL或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中 ,以 0 .1~0 .4mg·min 1 静脉滴注 ,根据血压调节滴速。对照组 46例应用硝酸甘油注射液 10mg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静脉滴注 ,滴速 2 0~ 10 0 μg·min 1 ,根据血压调节滴速。以上两组 ,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若合并存在颅内高压 ,给予 2 0 %甘露醇 12 5~ 2 5 0mL静脉滴注 ;左心功能不全者酌情加用毛花苷丙、呋塞米。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 5 ,10 ,2 0 ,3 0 ,60min血压(BP)、心率 (HR)、伴随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后各时段收缩压和舒张压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总有效率 93 .5 %,对照组总有效率 89.1%,治疗组恶心 2例 ,心悸 1例 ,对照组明显头痛 3例 ,心悸 5例。两组HR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盐酸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急症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地尔 盐酸 硝酸甘油 高血压急症
下载PDF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清DES、MRpro-ADM、Galectin-3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磊 李卫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清锁链素(DES)、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Rpro-ADM)、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西电集团医院急诊科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AECOP... 目的探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清锁链素(DES)、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Rpro-ADM)、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西电集团医院急诊科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AECOPD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两周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和血清DES、MRpro-ADM、Galectin-3水平的变化,分析血清各指标与肺功能相关性。并比较不同疗效患者血清DES、MRpro-ADM、Galectin-3水平,评价血清各指标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两周后患者的FEV1、FVC、FEV1/FVC明显高于治疗前,而血清DES、MRpro-ADM、Galectin-3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DES、MRpro-ADM、Galectin-3水平与FEV1、FVC、FEV1/FVC呈负相关(P<0.05);治疗两周后,显效患者的血清DES、MRpro-ADM、Galectin-3水平明显低于有效和无效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ES、MRpro-ADM、Galectin-3水平与疗效显著相关(P<0.05)。结论AE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程度与血清DES、MRpro-ADM、Galectin-3水平关系密切,临床可通过监测上述血清因子水平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锁链素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 半乳糖凝集素-3 用力肺活量
下载PDF
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风慧 薛京会 白秀玉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73-373,共1页
目的探讨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特点,以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方法对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医院急诊科发生的35例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生的原因、诱因、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结果①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 目的探讨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特点,以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方法对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医院急诊科发生的35例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生的原因、诱因、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结果①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以使用过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主;②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以接触酒类为主要原因;③临床表现为颜面潮红,胸闷气短,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困难;④对症治疗后恢复较好。结论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应重视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治疗前后应特别告知患者避免饮酒和使用乙醇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菌素 乙醇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超 刘楠 +1 位作者 吴航 张新彧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294-1297,1312,共5页
目的:探究利拉鲁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无复流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STEMI患者1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各9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利拉鲁肽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究利拉鲁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无复流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STEMI患者1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各9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利拉鲁肽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利拉鲁肽。比较两组的无复流率,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根据患者PCI术后是否发生无复流,分为完全灌注组和无复流组,分析两组吸烟史、高血压、肥胖、病变血管数等资料,二元Logistic回归对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无复流率明显高于利拉鲁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下降,其中利拉鲁肽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为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利拉鲁肽治疗为保护性因素(均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有效降低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发生风险,并可促使患者心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完全灌注 无复流 心功能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清MMP-9、蛋白激酶B和Cyt-C联合检测在脑出血大鼠模型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束坤 林涛 +1 位作者 刘卓 解利平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97-302,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激酶B(AKT)和细胞色素C(Cyt-C)联合检测在脑出血大鼠模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7年1—6月在西电集团医院进行实验,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10只... 目的分析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激酶B(AKT)和细胞色素C(Cyt-C)联合检测在脑出血大鼠模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7年1—6月在西电集团医院进行实验,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10只。空白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大鼠开颅但不注血,模型组大鼠进行脑出血模型建造,在模型建造成功后的1 d、3 d和5 d对3组大鼠的行为学和神经功能分比较,并提取尾部静脉血比较1 d、3 d和5 d时间的MMP-9、AKT和Cyt-C水平,5 d后断头处死采集组织进行HE染色,并进行病理学检查,最后对MMP-9、AKT和Cyt-C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和ROC曲线下面积分析比较。结果术后1 d、3 d、5 d,模型组大鼠平衡木评分、Longa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大鼠(F_(平衡木)=4.518、11.216、13.588,P均=0.000;F_(longa)=5.286、9.812、13.925,P均=0.000;F_(神经功能)=48.891、55.165、51.599,P均=0.000);模型组大鼠MMP-9、Cyt-C表达水平在不同时间段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假手术组大鼠(P均=0.000),AKT水平低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大鼠(P均=0.000),且升高和降低趋势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明显;MMP-9及Cyt-C与脑出血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P=-0.496/0.024,0.507/0.020),AKT与脑出血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P=0.582/0.018);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单项MMP-9、AKT和Cyt-C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Youden指数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论 MMP-9、AKT和Cyt-C在脑出血的发病中均具有特异性表达,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较高,能够为临床脑出血的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细胞色素C 脑出血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与安全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贺利明 赵慧 +4 位作者 王善龙 张永升 韩胜 杜凌云 刘卓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2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路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2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路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于术后3天、1个月以造影结果为依据,观察有无结石,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3天、1个月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6.7%(25/60)和100.0%(60/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1.7%(49/60)、88.3%(53/60)](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能有效减少患者创伤,提高结石清除率,安全性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下载PDF
荆花胃康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的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二伟 李筱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34期44-46,共3页
目的评价荆花胃康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兰... 目的评价荆花胃康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治疗,试验组予以荆花胃康+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症(腹胀、嗳气、上腹痛、纳差)积分、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症积分均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升高,HAMA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荆花胃康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疗效可靠,药效发挥迅速,不良反应少,能够有效减轻疾病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 荆花胃康 PPI三联疗法
下载PDF
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成功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海娥 李卫 燕勇 《中国厂矿医学》 2008年第3期327-328,共2页
关键词 心跳呼吸骤停 心肺复苏
下载PDF
血清AMY、肾上腺髓质素前体、降钙素原与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19
作者 赵磊 李卫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24期3162-3166,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淀粉酶(AMY)、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降钙素原(PCT)与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电集团医院急诊科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02例急性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30 d,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75例和死亡组27... 目的探究血清淀粉酶(AMY)、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降钙素原(PCT)与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电集团医院急诊科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02例急性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30 d,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75例和死亡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1 d、3 d时的血清AMY、pro-ADM、PCT水平、急性健康与慢性生理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各指标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AMY、pro-ADM、PCT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并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入院1 d、3 d时的血清AMY[(265.39±52.31)mmol/L、(278.42±57.26)mmol/L]、pro-ADM[(3.52±0.44)nmol/L、(3.78±0.67)nmol/L]、PCT[(0.56±0.10)ng/mL、(1.18±0.26)ng/mL]明显高于生存组[(95.11±30.06)mmol/L、(82.21±26.54)mmol/L;(1.37±0.15)nmol/L、(1.19±0.18)nmol/L;(0.17±0.05)ng/mL、(0.25±0.0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 d、3 d,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2.24±2.87)分、(23.05±3.02)分,明显高于生存组的(19.12±2.05)分、(18.40±2.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入院1 d、3 d血清AMY(r=0.674、0.474)、pro-ADM(r=0.491、0.494)、PCT(r=0.487、0.431)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3 d血清AMY、pro-ADM、PCT联合检测预测预后AUC为0.910,敏感度为74.07%、94.33%,优于入院1 d、3 d三者单独预测价值;KM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MY、pro-ADM、PCT高表达者30 d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MY、pro-ADM、PCT与急性中毒患者病情程度、预后情况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能为预测预后、评估生存情况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毒 淀粉酶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 降钙素原 预后 生存分析
下载PDF
脑卒中的急诊抢救与防治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卫 陈风慧 《社区医学杂志》 2009年第2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 急诊抢救 防治 高死亡率 欧美国家 健康问题 死亡原因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