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海拔地区高原习服后缺氧性右心重构情况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赖小今 肖欣荣 +9 位作者 郭进春 廖明松 梁燕 邓旦 陶杰 黄跃 李伟 张开强 彭燕 马宽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19-822,共4页
目的综合评价高海拔地区高原习服后的缺氧性:占心重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从内地低海拔地区空运进藏的100名志愿者列为对照组,从低海拔地区移居海拔3000m以上且对高原完全习服的100名驻藏部队官兵列为高原组。后者根据移居高原的海拔... 目的综合评价高海拔地区高原习服后的缺氧性:占心重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从内地低海拔地区空运进藏的100名志愿者列为对照组,从低海拔地区移居海拔3000m以上且对高原完全习服的100名驻藏部队官兵列为高原组。后者根据移居高原的海拔高度再分为移居高度Ⅰ组(海拔高度3000-4000m,n=67)和移居高度Ⅱ组(海拔高度4000-5500m,n=33);根据受试者移居高原时间的不同又分为移居时间Ⅰ组(进藏1-2年,n=72)和移居时间Ⅱ组(进藏2年以上,n=28)。应用便携式多功能复合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静息状态下的右心结构与功能,综合分析与评价高海拔地区高原习服后的缺氧性右心重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移居高海拔地区后右心重构主要表现为右室、右房增大,右室壁增厚,三尖瓣反流程度增加,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增宽(P〈0.01)等。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右心重构更加明显,移居海拔4000m以上受试者的右心重构程度明显高于4000m以下者(P〈0.01),4000m以上者尤甚。随着移居时间延长,右心重构亦更加明显,移居时间2年以上的受试者右心重构程度明显高于2年以下者(P〈0.01),5年以上者尤甚。结论海拔高度和时间是影响缺氧性右心重构的主要因素,高原习服仅仅是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调节性适应。应用便携式多功能超声技术能早期、及时地评价缺氧性右心重构情况,对保障移居高原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缺氧 超声心动描计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