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墨脱苔藓植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1
作者 马和平 司孟鑫 高智远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墨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海拔高差使得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其独特的自然地理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为苔藓植物的分布孕育了多种多样的生境,形成了多样化的苔藓植物群落。为研究西藏墨脱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生活型组成特征,采用... 墨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海拔高差使得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其独特的自然地理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为苔藓植物的分布孕育了多种多样的生境,形成了多样化的苔藓植物群落。为研究西藏墨脱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生活型组成特征,采用线路采集的方式对该地区苔藓植物进行调查和标本采集,物种鉴定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墨脱共有苔藓植物83科239属631种(含变种、亚种),其中,角苔2科2属2种,苔类植物38科68属217种,藓类植物43科169属412种。该区苔藓植物有19个优势科,26个优势属和19个优势种。(2)墨脱不同基质苔藓植物群落类型特征中,岩面薄土生群落共有苔藓植物327种,占该区苔藓植物总数的51.83%;石生群落共有苔藓植物216种,占该区苔藓植物总数的34.23%;土生群落共有苔藓植物173种,占该区苔藓植物总数的27.42%;树附生群落共有苔藓植物97种,占该区苔藓植物总数的15.37%,叶附生群落共有苔藓植物21种,占该区苔藓植物总数的3.32%。总体分析,墨脱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为丰富的苔藓植物生存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物种多样性 群落特征 生活型 墨脱
下载PDF
根系生物量及其对根际生态系统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新生 卢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39-45,共7页
根系生物量基于根系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测定,而根系生长发育不可避免会受到根际影响,因此根际必然会对根系生物量产生作用。基于当前国内外关于根系生物量的相关研究,分别从根际温度、根际水分与气体、根际营养元素以及根际微生物4个方面... 根系生物量基于根系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测定,而根系生长发育不可避免会受到根际影响,因此根际必然会对根系生物量产生作用。基于当前国内外关于根系生物量的相关研究,分别从根际温度、根际水分与气体、根际营养元素以及根际微生物4个方面综述根系生物量对根际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球变暖与CO 2浓度升高、大气氮沉降以及生态退化与恢复过程这3个全球化问题在根系生物量对根际生态系统的响应中有何影响。目前,未见根系生物量对根际生态系统响应的研究报道。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人类活动极大地影响了根际生态系统,探明根系生物量对根际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将为全球生态问题提供应对策略,并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生物量 根际生态系统 全球生态问题 响应机制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法分析2010-2020年根际生态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新生 卢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7期130-136,共7页
为促进我国根际生态学更好地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2010-2020年有关根际生态学的文献进行数据分析。以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为资料来源,通过高级检索“根际生态”为篇名,时间限制在2010年1月-2020年12月,最后检索... 为促进我国根际生态学更好地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2010-2020年有关根际生态学的文献进行数据分析。以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为资料来源,通过高级检索“根际生态”为篇名,时间限制在2010年1月-2020年12月,最后检索筛选出有关根际生态学的中文文献98篇,外文文献123篇。运用Excel、Origin等软件以及文献计量方法对检索出来的文献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根际生态学正处于学科发展期;(2)我国高发文作者人数高于外国作者人数,且论文超过20次被引用的作者有14人;(3)农学与生物学是中外文献发表的主要学科门类,且发文机构主要为农林院校,发文期刊也以农林期刊为主;(4)在研究热点中,中文文献集中在根际土壤、根际微生态以及土壤微生态等方面,而外文文献研究较为分散;(5)在98篇中文文献中,国家级基金资助论文占论文总数的50.52%。通过对根际生态学的文献计量分析,可以预测我国根际生态学主要向根际土壤、根际微生物方向发展,但是缺乏两者结合性研究。因此,在未来的根际生态学研究中,我国学者要更加注重根际土壤与微生物互作研究,不断推进我国根际生态学的发展,减小与国外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生态学 文献计量法 分类统计
下载PDF
森林水文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新生 卢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8期129-136,共8页
森林水文模型是围绕森林水文学研究内容构建的,其模型模拟的是森林水文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既可以对未来森林水文情况进行预测,也可以对历史残缺水文资料进行补充。为促进森林资源与水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本文主要以3种方法对模型的类型... 森林水文模型是围绕森林水文学研究内容构建的,其模型模拟的是森林水文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既可以对未来森林水文情况进行预测,也可以对历史残缺水文资料进行补充。为促进森林资源与水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本文主要以3种方法对模型的类型进行划分,围绕森林水文学研究的5个内容(林冠截留、流域径流量、林地土壤水分运动、林地蒸散发、水质)构建模型,并进一步探讨森林水文模型在未来研究中的发展前景。目前,森林水文模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模型检验方面缺乏精确性;二是历史水文气象资料缺乏。对此,有必要加大对森林水文模型的研究力度,确定模型分类方法,提高模型精确性,解决历史水文气象资料缺少问题,进一步促进森林水文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 水文模型 分类方法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森林小气候研究态势与热点分析
5
作者 陈文盛 丁慧慧 +2 位作者 李江荣 陈康 汪汉驹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51-64,共14页
为更深层次了解森林小气候领域的发展规律与前沿热点,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从文献基本特征(发文量、学科、期刊、作者、机构、国家)、学术版图、研究热点与前沿等角度对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中2000—2021年森林小气... 为更深层次了解森林小气候领域的发展规律与前沿热点,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从文献基本特征(发文量、学科、期刊、作者、机构、国家)、学术版图、研究热点与前沿等角度对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中2000—2021年森林小气候领域的2778篇中英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①近20 a来,国内外学者在森林小气候领域主要围绕研究对象(如冷杉林、次生林等)、研究指标(如树冠蒸腾、土壤呼吸等)、研究理论(如边缘效应、小气候效应)、研究方法(如逐步回归、旷场实验等)、气象因子(如太阳辐射、空气温湿度等)与生物因子(如树冠形态等)等6块学术版图进行研究;②第1阶段(2000—2009年)是森林小气候领域的快速发展与繁盛阶段,重点围绕森林对气象因子的改善作用等基础研究展开,第2阶段(2010—2021年)是对该领域的补充发展阶段,重点围绕森林与人的关系等应用研究展开,并与城市发展、人体健康等话题相结合;③该领域文献半衰期短(0.77—2.31 a),老化速度快,发展迅速.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发文量不少,但同时存在文献影响力较低等问题.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仍会围绕城市的发展以及与人的关系进行展开,森林康养、人体舒适度的提高、生态系统服务、森林小气候特征对“碳源”“碳汇”的影响机制以及高山林线的气候变化等研究方向可能成为热点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小气候 CITESPACE 研究现状 文献计量学 Web of Science(WOS) 中国知网(CNKI)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典型植物群落维管植物资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葛青松 屈兴乐 +1 位作者 罗大庆 方江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8期44-55,共12页
【目的】通过对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植物资源的调查,旨在为该区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样方(线)法对样地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调查,结合相关文献,对该区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维管... 【目的】通过对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植物资源的调查,旨在为该区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样方(线)法对样地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调查,结合相关文献,对该区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维管植物进行植物资源研究。【结果】该区共有维管植物34科68属96种(包括亚种、变种),分别占西藏和全国维管植物科、属、种总数的16.83%、5.48%、1.66%和11.63%、2.02%、0.31%;该区维管植物生长型以草本植物为主,植物生活型以地上芽和地面芽植物占相对优势,生态类型以中生植物分布占一定优势。该区共有药用植物48种、绿化观赏植物40种、饲用植物25种、其他经济植物(材料植物、食用植物、能源植物、种质植物、有毒植物等)23种,同时分布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结论】该区植物类群相对匮乏,但植物资源丰富,应科学开发利用植物资源,并加强对珍稀植物的保护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 典型植物群落 植物资源 植物生长型 植物生活型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与植被互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新生 卢杰 张新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期88-93,共6页
为促进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本文从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植被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联性以及土壤微生物与植被的相互反馈和调控的角度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退化、全球变暖与CO_(2)浓度升高等全球化问题对土壤微... 为促进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本文从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植被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联性以及土壤微生物与植被的相互反馈和调控的角度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退化、全球变暖与CO_(2)浓度升高等全球化问题对土壤微生物与植被的相互反馈和调控的影响。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人类活动极大的影响了土壤微生物与植被的生存环境,建议探明气候变化下土壤微生物与植被的相互反馈和调控机制,以及二者在生态恢复方面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植被 相互反馈 调控 生态安全
下载PDF
植物繁殖策略对海拔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超 卢杰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3期11-14,50,共5页
结合近年来植物繁殖策略对海拔响应方面的文献成果,总结了植物繁殖物候、叶功能性状、繁殖分配和种子数量、大小及子代特性等方面的适应策略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丰富植物... 结合近年来植物繁殖策略对海拔响应方面的文献成果,总结了植物繁殖物候、叶功能性状、繁殖分配和种子数量、大小及子代特性等方面的适应策略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丰富植物繁殖生态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繁殖策略 海拔 响应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土壤硒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吴长龙 周晨霓 王彤 《山东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96-104,共9页
硒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食物链是人体摄入硒元素的唯一途径。土壤―作物系统是整条食物链的基础,硒在土壤―作物系统的积累转化直接影响人类膳食硒摄入量,而土壤有效硒含量是决定这一动态过程的关键决定因素。因此,全面分析土壤硒... 硒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食物链是人体摄入硒元素的唯一途径。土壤―作物系统是整条食物链的基础,硒在土壤―作物系统的积累转化直接影响人类膳食硒摄入量,而土壤有效硒含量是决定这一动态过程的关键决定因素。因此,全面分析土壤硒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硒生物强化效果以至于改善人体硒营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针对土壤硒有效性影响的单因素研究较多,缺乏多因素的全面整合。本文基于当前国内外关于土壤―作物系统中硒元素迁移转化的相关研究,在阐述土壤有效性硒的组分、形态及其功能基础上,分别从土壤理化性质、农艺管理措施、气候条件3个方面综述了对土壤硒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升硒生物强化效率及深入研究土壤硒有效性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形态 有效性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新靓 卢杰 张新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97-101,共5页
桫椤是幸存于第四次冰川袭击的中生代蕨类植物,具有孑遗性,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桫椤更是科学研究的活化石,但由于桫椤自身繁殖对环境要求高,以及人类对其生境的破坏,桫椤数量日益减少,保护桫椤的工作刻不容缓。本... 桫椤是幸存于第四次冰川袭击的中生代蕨类植物,具有孑遗性,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桫椤更是科学研究的活化石,但由于桫椤自身繁殖对环境要求高,以及人类对其生境的破坏,桫椤数量日益减少,保护桫椤的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桫椤相关研究资料和文献的查阅、整理与归纳,总结出近年对桫椤的研究主要围绕其资源调查情况、桫椤种群与群落、种群结构与分布特征等研究概况,以及桫椤濒危的原因与对策等,并提出桫椤不仅外形美观,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今后应在保护的基础上更多地对其药用价值进行开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调查 桫椤种群 群落结构 保护
下载PDF
小麦农艺硒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彤 周晨霓 吴长龙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87-92,107,共7页
硒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食物链是人体膳食硒摄入的主要途径。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仍然以主粮摄入为主,因此硒强化主粮作物是提高人体膳食硒摄入和改善人体硒营养水平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开展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本文系统概述了我国小... 硒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食物链是人体膳食硒摄入的主要途径。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仍然以主粮摄入为主,因此硒强化主粮作物是提高人体膳食硒摄入和改善人体硒营养水平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开展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本文系统概述了我国小麦硒农艺生物强化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外源硒添加是麦类作物农艺强化的主要手段,外源添加硒的类型、浓度、施硒时间和微生物调控是影响麦类作物硒强化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国内富硒小麦及产业发展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落后于实践,相关经济研究成果更少,尚没有形成规模化和产业链,但极具发展前景。今后应在不超过籽粒硒强化目标值的前提下,优化麦类作物农艺硒强化措施,并在富硒小麦遗传育种、富硒小麦加工等环节加大投入,促进富硒小麦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硒 小麦 农艺强化
下载PDF
青稞与燕麦蛋白质及β-葡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彤 周晨霓 +2 位作者 栗涛 刘昌胜 王超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95-100,共6页
青稞与燕麦中蛋白质及β-葡聚糖的提取工艺主要有碱法、酶法、复合法,本文主要对碱法、酶法以及物理方法辅助其他提取方法进行论述。综合得出,虽然碱法适合提取植物蛋白质,但由于其高浓度碱会使植物蛋白产生反应,使其营养物质变性,进而... 青稞与燕麦中蛋白质及β-葡聚糖的提取工艺主要有碱法、酶法、复合法,本文主要对碱法、酶法以及物理方法辅助其他提取方法进行论述。综合得出,虽然碱法适合提取植物蛋白质,但由于其高浓度碱会使植物蛋白产生反应,使其营养物质变性,进而产生不利于肾脏功能的有毒物质。相对于碱法,酶法反应条件温和且不会产生有毒物质,但其成本较高。此外,在上述提取工艺过程中加入物理法进行辅助不仅可以降低提取成本,而且可显著提升植物蛋白提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燕麦 蛋白质 Β-葡聚糖 提取工艺
下载PDF
植物碳利用效率影响因子与测定方法研究概况
13
作者 施奇 于强 卢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101-107,共7页
植物碳利用效率(CUEa)是指净初级生产力与总初级生产力的比率,是植物光合作用利用分配的重要参数。它不但体现了植被生态系统将空气中CO_(2)转化成生物量及固碳发展潜力的能力,还反映了光合作用对植被生产力产生的影响,是植物碳源或碳... 植物碳利用效率(CUEa)是指净初级生产力与总初级生产力的比率,是植物光合作用利用分配的重要参数。它不但体现了植被生态系统将空气中CO_(2)转化成生物量及固碳发展潜力的能力,还反映了光合作用对植被生产力产生的影响,是植物碳源或碳汇的全过程。碳利用效率(CUEe)是比较不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差距的关键参数。掌握生态系统CUEe,可以更加明确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源、碳汇,生态系统CUEe预测全球变化与人类影响,并且对森林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碳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相关文献的查阅、整理、归纳,总结了植物碳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生物与非生物因素(温度、海拔、降雨量、光照、人为因素等)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影响CUEa变化。还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碳利用效率测量方法,探讨了每种测量方法的原理、技术、优点、缺点、适用范围,对未来CUEa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利用效率 影响因子 测定方法
下载PDF
察隅河流域药用种子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
14
作者 谷文乾 张淑钧 +1 位作者 杨欣欣 罗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68-1578,共11页
为揭示西藏察隅河流域药用种子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及保护现状,采用线路和典型样地、样方套、野外标本采集等方法对该区药用种子植物进行了深入调查,对植物生活型、药用部位、药性、药味、药用功效、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区系成分等进行系... 为揭示西藏察隅河流域药用种子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及保护现状,采用线路和典型样地、样方套、野外标本采集等方法对该区药用种子植物进行了深入调查,对植物生活型、药用部位、药性、药味、药用功效、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区系成分等进行系统分析,为研究区药用种子植物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结果表明,(1)察隅河流域药用种子植物共有114科427属846种(含变种),包含裸子植物4科8属14种,被子植物110科419属832种,单种科、寡种科和单种属、寡种属是研究区药用种子植物科和属水平上的主要构成部分。(2)生活型以草本类药用植物为主。(3)药用部位以全草、根及根茎类入药较多,分别占总种数的45.51%和44.21%。(4)温性药用植物占总种数的27.66%,居药性植物资源之首。(5)苦味类药用植物占总种数的61.94%,在药用植物药味中占比最高。(6)清热是察隅河流域药用种子植物的主要功效,占总种数的29.43%。(7)药用植物区系呈现热带成分向温带成分过渡的性质,分布类型复杂多样。研究表明,为提高对察隅河流域药用种子植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将草本类药用种子植物作为高原特色产业原材料开发利用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隅河流域 药用种子植物 多样性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林下地被物元素循环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新生 高郯 卢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2期130-136,共7页
为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收集查阅地被物元素循环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降水和凋落物分解的元素输入过程和影响因素,描述了基于径流和植物根系吸收的元素输出过程,探讨了全球气侯变化背景下地被物元素变化特... 为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收集查阅地被物元素循环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降水和凋落物分解的元素输入过程和影响因素,描述了基于径流和植物根系吸收的元素输出过程,探讨了全球气侯变化背景下地被物元素变化特征。但当前短期性试验、单因素方法和单向输入角度的研究并不能从根本上阐明元素循环机制,为此,今后要从技术方法、多种学科结合、模型模拟以及长期监测等方面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 凋落物 元素循环 水文过程 生物学机制
下载PDF
树轮密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
16
作者 蔡苗 卢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107-112,共6页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成为研究热点,树轮密度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代用资料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树木年轮密度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当前国内外对树轮与气候关系的研究进展,本文分别从树轮密度测量方法、树轮...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成为研究热点,树轮密度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代用资料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树木年轮密度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当前国内外对树轮与气候关系的研究进展,本文分别从树轮密度测量方法、树轮密度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树轮密度对气候响应的影响因素方面等进行综述。总结了树轮密度与主要气候因子(温度、降水)综合作用的关系,树高、海拔、树龄和坡向等非气候因子对树轮密度与气候响应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它们的关系体现在早材密度与降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晚材密度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树轮密度受降水和温度双重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密度 测量方法 气候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森林凋落物特性及其输入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17
作者 李雅 卢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134-138,148,共6页
森林凋落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植物养分的供应,以及土壤碳的吸收和储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从凋落物量动态、凋落物分解,以及凋落物持水性等方面分析了森林凋落物的特性。其中凋落物分解受到很... 森林凋落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植物养分的供应,以及土壤碳的吸收和储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从凋落物量动态、凋落物分解,以及凋落物持水性等方面分析了森林凋落物的特性。其中凋落物分解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凋落物质量及土壤动物等因素。通过整理相关研究成果,综述了森林凋落物输入不同处理对土壤团聚体以及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凋落物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寒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卓男 张新军 +3 位作者 王瑞红 李傲 李欣彤 魏雨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6,共11页
为探究高寒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揭示海拔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本研究于西藏色季拉山3500~4300 m海拔梯度开展为期一年的凋落物掩埋实验,结合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不同海拔凋落物降解规律来分... 为探究高寒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揭示海拔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本研究于西藏色季拉山3500~4300 m海拔梯度开展为期一年的凋落物掩埋实验,结合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不同海拔凋落物降解规律来分析,阐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凋落物分解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相对稳定,优势菌门丰度受总氮、碳氮比显著影响(P<0.05),土壤含水率、碳氮比显著影响真菌优势菌门变化(P<0.05),细菌和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均受海拔、凋落物降解及二者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01)。高海拔(4100和4300 m)和低海拔(3500、3700和3900 m)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别具有一定相似性,而不同海拔细菌和真菌共生网络复杂程度差异较大,掩埋1年后,凋落物在不同海拔的降解率为28.2%~45.2%,碳氮比与凋落物降解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发现,海拔、碳氮比、土壤含水率均对细菌、真菌群落演替和凋落物降解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真菌群落较细菌群落对凋落物降解贡献更大。本研究可为色季拉山高寒森林不同海拔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凋落物降解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细菌 真菌 凋落物 降解率
原文传递
苔藓植物对急尖长苞冷杉种子萌发及幼苗数量的影响
19
作者 卓嘎巴永 董营 +1 位作者 潘刚 王瑞红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36,共6页
为探究苔藓植物对冷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机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方式及不同等级苔藓植物厚度对急尖长苞冷杉种子萌发及幼苗数量的影响。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对照组种子数量>除去苔藓处理种子数量>除去... 为探究苔藓植物对冷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机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方式及不同等级苔藓植物厚度对急尖长苞冷杉种子萌发及幼苗数量的影响。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对照组种子数量>除去苔藓处理种子数量>除去苔藓并整地处理种子数量;天然更新幼苗数量表现为对照组>除去苔藓并整地处理>除去苔藓处理;苔藓厚度对种子萌发影响表现为Ⅰ级>Ⅱ级>Ⅲ级,对幼苗数量的影响表现为Ⅱ级>Ⅰ级>Ⅲ级。室内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方式下苔藓植物对急尖长苞冷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冷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与烘干方式下的苔藓植物对冷杉种子的萌发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但烘干状态下的影响较新鲜状态下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急尖长苞冷杉 种子萌发 幼苗
下载PDF
南迦巴瓦峰地区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婵 陈鹏英 罗建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24-1631,共8页
目的:基于青藏高原二次科考项目对南迦巴瓦峰地区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整理,为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发掘利用及传统医学和制药产业发展提供科学资料。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鉴... 目的:基于青藏高原二次科考项目对南迦巴瓦峰地区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整理,为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发掘利用及传统医学和制药产业发展提供科学资料。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鉴定与文献资料查阅等方法,对研究区域内药用植物进行了种类构成、生活型组成、分布区类型等方面的分析比较。结果:该区域有药用植物141科556属1 023种(含变种);物种组成以寡种科(2~5种)最多,占总科数的37.59%;生活型以草本药用植物居多,占总种数的58.56%;在草本药用植物中,又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49.76%;入药部位最多的是全草类,其次是根及根茎类;该区域药用植物区系分布特点表现为以热带分布为主,且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趋势;民族药有109科345属508种,占该区域药用植物的总数近一半。结论:南迦巴瓦峰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具有浓郁的多民族地方特色。建议针对资源丰富的民族药用植物展开专项研究,制定适宜的发展策略,以便充分发挥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迦巴瓦峰地区 药用植物 多样性 资源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