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色季拉山暗针叶林苔藓多样性及林窗干扰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和平 石玉龙 +2 位作者 赵文茵 慕金勇 李金航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3-509,共7页
为了解西藏色季拉山暗针叶林苔藓多样性及林窗干扰的影响,在过去工作积累的基础上研究了色季拉山西坡5块样地内不同林内环境(林窗、林缘和林下)地面、腐木和树附生苔藓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地面生单位面积苔藓植物生物量储量最高,平均9... 为了解西藏色季拉山暗针叶林苔藓多样性及林窗干扰的影响,在过去工作积累的基础上研究了色季拉山西坡5块样地内不同林内环境(林窗、林缘和林下)地面、腐木和树附生苔藓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地面生单位面积苔藓植物生物量储量最高,平均910.10 g/m^(2),其次为腐木生(221.90 g/m^(2)),树附生的最低(53.59 g/m^(2))。林窗地面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最高,均值为360.47 g/m^(2),其次为林下(305.51 g/m^(2)),最小为林缘(244.11 g/m^(2));林窗、林缘和林下间的地面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沿海拔梯度,林窗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因此,在西藏色季拉山暗针叶林内,林窗对地面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林窗 生物量 西藏色季拉山
下载PDF
西藏林芝市珍稀鸟类物种与保护
2
作者 赵璐璐 曾品 +4 位作者 毛永豪 范丽卿 赵阳 廖秋 米玛吉巴 《高原农业》 2022年第6期559-568,共10页
西藏林芝市拥有十分丰富的鸟类资源。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整理了该市的珍稀鸟类物种情况,并对其保护工作进行讨论,旨在为该地区的鸟类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当前,林芝市共有17目43科111属158种珍稀鸟类: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29种,其中... 西藏林芝市拥有十分丰富的鸟类资源。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整理了该市的珍稀鸟类物种情况,并对其保护工作进行讨论,旨在为该地区的鸟类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当前,林芝市共有17目43科111属158种珍稀鸟类: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2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21种,国家二级保护108种;21种西藏自治区一级保护动物,34种西藏自治区二级保护动物;10、60、2种鸟类分别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Ⅱ、Ⅲ;极危、濒危、易危、近危和缺乏数据的鸟类各有4、9、25、68和18种;中国特有鸟类9种。这些珍稀鸟类的分布型以东洋型和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为主。林芝市是西藏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物种最丰富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鸟类 林芝市 资源 保护
下载PDF
藏东南高山松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 被引量:86
3
作者 卢杰 郭其强 +1 位作者 郑维列 徐阿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4-160,共7页
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主要是指种群径级结构、年龄结构及冠幅结构,垂直结构主要是指种群的高度结构.种群结构不仅反映了种群不同个体的配置情况,也反映了种群数量动... 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主要是指种群径级结构、年龄结构及冠幅结构,垂直结构主要是指种群的高度结构.种群结构不仅反映了种群不同个体的配置情况,也反映了种群数量动态及其发展趋势,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种群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在群落中的作用和地位(范繁荣等,2008).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是进行种群统计和研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重要工具,生存分析的4个函数(生存函数S(i)、积累死亡率函数F(i)、死亡密度函数f(ti)和危险率函数λ(ti))可以辅助种群生命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松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生存分析 时间序列预测
下载PDF
西藏雅尼国家湿地公园气候特征
4
作者 刘昌胜 屈兴乐 +5 位作者 任毅华 孙凯歌 方江平 郑都 向军 罗大庆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6-1762,共7页
对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气候监测,在研究区域内架设标准自动气象站获取观测数据,分析雅尼湿地气候特征。结果表明:2019—2021年,雅尼国家湿地公园的年均辐射总量为7474.25 MJ·m^(-2),近地面年净辐射量为3507.83 MJ... 对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气候监测,在研究区域内架设标准自动气象站获取观测数据,分析雅尼湿地气候特征。结果表明:2019—2021年,雅尼国家湿地公园的年均辐射总量为7474.25 MJ·m^(-2),近地面年净辐射量为3507.83 MJ·m^(-2),日均大于0 MJ·m^(-2),光合有效辐射量为11410.39 mol·m^(-2),其中夏季辐射量、近地面年净辐射量和光合有效辐射量分别为2260.91 MJ·m^(-2)、1249.94 MJ·m^(-2)和3483.62 mol·m^(-2)。观测期间年总辐射量超过6300 MJ·m^(-2),太阳能资源的丰富度与稳定度为A级。湿地区域近地面年均气温为10.09℃,以8月气温最高,平均值17.39℃;1月气温最低,平均值1.19℃;近地面气温整体呈现增温趋势,气温增高速率为0.18℃·a^(-1)。年均降水量470.1 mm,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6—9月降水量为258.9 mm,冬季(1—2、12月)降水量仅15.03 mm。年平均风速为5.8 m·s^(-1),1—6月风速较大,日平均风速最大可达7.38 m·s^(-1),7—9月风速较小,最小日平均风速为4.3 m·s^(-1);盛行南风和西南风,占全年天数的85.4%。土壤温度变化呈单峰型曲线,相对稳定,0~40 cm的土壤年均温度为13.38℃;2月中旬至9月中旬土壤吸收热量为主,9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土壤释放热量。各年平均空气含氧百分比在83.5%~87.8%,空气含氧呈降低趋势,降幅为2.0%·a^(-1),冬季高于夏季。雅尼湿地区域具有较高的太阳辐射量和光能资源,热量水平较高,降雨量及湿润度表明该区处于半湿润区;气温年较差增大,暖湿化过程明显,与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尼湿地 太阳辐射 温度 湿度 气候特征
原文传递
西藏地区土壤盐渍化现状及防治措施
5
作者 韩跃明 薛会英 李虹婵 《南方农业》 2022年第17期155-159,共5页
为给西藏地区可持续利用土壤奠定数据基础,以西藏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数据检索法分析了西藏土壤盐渍化的现状,并通过采样理化方式评价了土壤盐渍化情况。结果表明,拉萨、泽当和日喀则表土每667 m^(2)积盐量分别达到80.0 kg、102... 为给西藏地区可持续利用土壤奠定数据基础,以西藏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数据检索法分析了西藏土壤盐渍化的现状,并通过采样理化方式评价了土壤盐渍化情况。结果表明,拉萨、泽当和日喀则表土每667 m^(2)积盐量分别达到80.0 kg、102.8 kg和115.8 kg。最后,根据西藏不同地区土壤盐渍现状,提出了降低地下水位埋深、减少地表水资源的进入、改变滴水口位置等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盐渍化 土壤 成因 次生盐渍化 西藏地区
下载PDF
乔木树种生物量研究文献分析
6
作者 张瑞文 刘昌胜 罗大庆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8期14-17,22,共5页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1~2021年有关生物量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发文数量、研究机构、发文作者、研究方法和研究区域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物量研究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11年,该阶段年发文量平...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1~2021年有关生物量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发文数量、研究机构、发文作者、研究方法和研究区域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物量研究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11年,该阶段年发文量平稳上升;第二阶段为2012~2015年,此阶段年发文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在2015年达到峰值;第三阶段为2015年至今,年发文数量呈下降趋势。通过对研究机构分析得出,目前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机构多是农业类院校。近年来,国内外对大量的树种进行了不同的研究,研究方法也在日益增多,生物量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虽然国内对于生物量研究的热度不再高涨,但是我们更应该注重生物量的发展,为进一步研究森林群落的结构、功能和评价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研究进展 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粮食播种面积空间差异演化
7
作者 曹宇鹏 关丽雪 +1 位作者 徐迪 方江平 《现代化农业》 2022年第1期39-41,共3页
基于2009~2016年西藏各县域单元粮食播种面积概况对其进行空间差演化分析。结果显示,各县域粮食播种面积在空间上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高值集聚区与低值集聚区呈块状分布,且研究期间分布情况变化不大。粮食播种面积的中心稳定,方向性明显,... 基于2009~2016年西藏各县域单元粮食播种面积概况对其进行空间差演化分析。结果显示,各县域粮食播种面积在空间上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高值集聚区与低值集聚区呈块状分布,且研究期间分布情况变化不大。粮食播种面积的中心稳定,方向性明显,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标准差椭圆 西藏自治区
下载PDF
色季拉山杜鹃花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与抗逆性评价
8
作者 郭文文 卓么草 +1 位作者 韩嘉华 方江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19,共9页
研究杜鹃花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种间差异及其环境响应策略,能够为该属植物的适应性进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以色季拉山5种杜鹃花属植物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物种间各解剖结构的差异性和抗逆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杜鹃... 研究杜鹃花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种间差异及其环境响应策略,能够为该属植物的适应性进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以色季拉山5种杜鹃花属植物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物种间各解剖结构的差异性和抗逆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杜鹃花属植物叶片均为典型的异面叶,由叶脉、表皮和叶肉三部分组成;叶片厚度(LLT)、上角质层厚度(LUCT)、上表皮厚度(LUET)、栅栏组织厚度(LPMT)、海绵组织厚度(LSMT)与组织结构紧密度(LPMT/LT)种间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下表皮厚度(LLET)、LSMT、LPMT/LT、栅海比(LPMT/SMT)和主脉突起度(LMPD)可作为5种杜鹃花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抗逆性评价的关键指标;5种杜鹃花属植物的抗逆性排序依次为:雪层杜鹃(RNH)>黄杯杜鹃(RWW)>散鳞杜鹃(RBH)>林芝杜鹃(RNR)>雪山杜鹃(RAB)。综上所述,RNH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可在杜鹃花品种选育方面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属 解剖结构 抗逆性评价 色季拉山
下载PDF
色季拉山冷杉林下灌丛生物量模型构建与优化
9
作者 刘昌胜 罗大庆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44-50,共7页
灌木生物量模型因地域、物种等因素影响,存在局限性等问题,以藏东南色季拉山海拔3800 m冷杉林下灌木层的取样分析为基础,以林下灌木生物量模型建立过程中自变量和模型形式对模型拟合效果影响,力求通过优化灌木生物量模型,为冷杉林下灌... 灌木生物量模型因地域、物种等因素影响,存在局限性等问题,以藏东南色季拉山海拔3800 m冷杉林下灌木层的取样分析为基础,以林下灌木生物量模型建立过程中自变量和模型形式对模型拟合效果影响,力求通过优化灌木生物量模型,为冷杉林下灌木层生物量模型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根据模型自变量相关性分析,结合模型形式,建立并优化了地上、地下和全株三部分生物量模型,根据评价指标结果,模型具有可适用性。结果表明:生物量模型形式有以下两种:M=a+bx+cx^(2)+dx^(3)+ex^(4),模型自变量以D^(2)H、冠幅面积(S)、DH、基径(D)依次排序;M=a+bx+cx,自变量按冠幅面积(S)、DH、基径(D)、D^(2)H依次排序。模型优化后模型R^(2)在70.0%~90.0%,估计值的标准差(SEE)在2 kg以下,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在26.0%~29.0%,平均预估误差(MPE)低于10%,符合灌木生物量模型的评价标准,达到实际应用的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生物量 相容性 色季拉山 生物量模型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的微生物天然产物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锦鹏 王瑞红 +1 位作者 崔月 张新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近些年,对于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微生物天然产物上,很少有研究人员对该领域文献作全面回顾分析。为探究国内外微生物天然产物领域的研究概况,以便为研究人员提供直观的参考,利用Citespace、VOSviewer软件对自1974年以来发表在W... 近些年,对于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微生物天然产物上,很少有研究人员对该领域文献作全面回顾分析。为探究国内外微生物天然产物领域的研究概况,以便为研究人员提供直观的参考,利用Citespace、VOSviewer软件对自1974年以来发表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的微生物天然产物领域的论文进行统计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自2012年起,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相关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发文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根据布拉福德定律,该领域成果在期刊分布上较为分散。根据普莱斯定律,中英文文献核心作者分别为发文量不少于2篇、3篇的作者。从合作关系来看,欧洲国家间合作最为频繁,中国学者间形成明显聚类,且积极参与国际研究合作。从高频关键词突现和共现图可知,当前国内外在研究层次、策略、内容、热点方面各具特色。通过以上分析建议,国家、研究机构、科研人员之间应继续加强合作,在做好基础性研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应用型研究,以推动微生物天然产物领域的更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 of Sicence CNKI 微生物 天然产物 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PDF
基于GIS的川藏铁路沿线LUCC动态变化
11
作者 曹宇鹏 方江平 +1 位作者 关丽雪 徐迪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4期68-73,共6页
以川藏铁路沿线各县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2000、2005、2010年与2015年土地分类进行处理,获得川藏铁路沿线各县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进而利用标准差椭圆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全局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5年,研究区域土... 以川藏铁路沿线各县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2000、2005、2010年与2015年土地分类进行处理,获得川藏铁路沿线各县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进而利用标准差椭圆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全局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5年,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为主,其中草地平均占比最大,达46.34%,其次是林地,占27.55%,未利用地平均占18.50%,水域、耕地和建筑用地平均分别占3.90%、3.26%和0.45%。2000—2015年,建筑用地、林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增加181.62、26.92、35.68、12.73 km^(2);耕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171.63 km^(2)和85.37 km^(2)。2000—2005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大小表现为建筑用地>耕地>未利用地>水域>林地>草地。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有明显的区域差异,铁路东段变化高于中段与西段。2005—2010、2010—2015年相较于2000—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范围更小,空间离散度更高,且后2个时期已趋于稳定,变化中心由白玉县向东南迁移至康定市。主要变化的覆盖范围有向西、南方向扩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川藏铁路 LUCC(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 标准差椭圆 空间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