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八世纪西藏地方历史发展趋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
1
作者 罗布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31,159,160,共12页
18世纪西藏地方政局可谓起伏不定、动荡不止,却有一个主流趋势日益清晰可见:清朝在西藏的统治从间接到直接不断强化。其大致过程是,借蒙藏上层矛盾和冲突之机,逐步加大直接干预力度,以驱准保藏终结蒙藏联合执政格局,改变当时地方治理运... 18世纪西藏地方政局可谓起伏不定、动荡不止,却有一个主流趋势日益清晰可见:清朝在西藏的统治从间接到直接不断强化。其大致过程是,借蒙藏上层矛盾和冲突之机,逐步加大直接干预力度,以驱准保藏终结蒙藏联合执政格局,改变当时地方治理运行不畅的局面,逐步推行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模式,最终形成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完备形态,得到西藏僧俗的衷心拥护,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成为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世纪 西藏地方 政治体制 清朝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大一统”视域下明代西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
作者 赵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123,共8页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中华各民族,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对峙融汇,但对国家“大一统”的不懈追求却成为中华各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道德...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中华各民族,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对峙融汇,但对国家“大一统”的不懈追求却成为中华各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感,并形成了对历代中央政权、正统、治统的高度政治认同,这些认同均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内容,不仅成为中华各民族联系、融合与携手前行的桥梁和纽带,也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得以巩固和发展的核心凝聚力量。自古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勤劳勇敢的藏民族,在与周边地区和民族进行广泛而持久的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明一代,藏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重要成员,不仅为维护明朝的“大一统”政权和正统、治统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作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西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论“老西藏精神”在西藏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时代价值
3
作者 顿珠扎西 次仁片多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8-152,162,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与“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老西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之一,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与“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老西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之一,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弘扬“老西藏精神”指引了方向,“老西藏精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西藏经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磅礴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大力提倡和弘扬“老西藏精神”,构筑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对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老西藏精神 时代价值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下载PDF
依法治藏背景下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多维路径研究
4
作者 王虎 高大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2-230,共9页
法治化是新时代西藏社会治理的基本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藏是顺应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必然要求,是在西藏全社会实现良法善治、合作共治的基础性工程。文章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藏促... 法治化是新时代西藏社会治理的基本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藏是顺应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必然要求,是在西藏全社会实现良法善治、合作共治的基础性工程。文章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藏促进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意蕴,探索全面推进依法治藏同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互构逻辑,并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藏促进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维路径。指出西藏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依法治藏工作,法治理念和模式在西藏各族人民群众中深入人心,为西藏高质量发展与长治久安给予有力的法治保障,为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依法治藏 多维路径
下载PDF
晚期印度密教及其主要文本研究
5
作者 次仁顿珠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4年第1期31-52,187,188,共24页
公元8世纪后半叶,在印度兴起的无上瑜伽派被学界统称为晚期密教,这一时期形成密教父续文本《密集教王经》后,母续文本《喜金刚续》和《胜乐续》也陆续问世。不过随着11世纪穆斯林对北印度的征服,佛教进入了一段生死攸关的时期,这也促使... 公元8世纪后半叶,在印度兴起的无上瑜伽派被学界统称为晚期密教,这一时期形成密教父续文本《密集教王经》后,母续文本《喜金刚续》和《胜乐续》也陆续问世。不过随着11世纪穆斯林对北印度的征服,佛教进入了一段生死攸关的时期,这也促使了无上瑜伽派以及包含印度一切恒特罗思想的无二续《时轮经》在印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随着后来超戒寺和那烂陀寺相继被破坏,佛教最终还是在印度渐趋消亡。另一方面,随着亚洲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往交流日渐增多,唐宋时期先后对《密集教王经》和《喜金刚续》进行了汉译,不过以无上瑜伽续为主的所有金刚乘密法由于受文字障碍和社会动荡等因素的影响,在祖国内地影响逐渐式微。值得庆幸的是,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大进程中,朗达玛灭佛后的西藏进入佛教后弘期,一度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阶段,五位印度亲教师所创作的《无上瑜伽根本续》及其注疏、成就法、秘法、仪轨等文本几乎全部得以译为藏文,正是《甘珠尔》和《丹珠尔》收录的3000多本无上瑜伽续经典,极大地充实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佛教文献的数量。文章基于上述历史事实,对晚期密教即无上瑜伽派的主要经典《密集教王经》《喜金刚续》《胜乐续》《时轮经》的内容和及其藏译本的形成历史,《密集教王经》和《喜金刚续》汉藏译本的异同,以及西藏学者所著四部密续注疏等内容进行了梳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密教 《密集教王经》 《喜金刚续》 《胜乐续》 《时轮经》
下载PDF
17世纪西藏地方若干法典版本比较研究
6
作者 才让东知布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4期42-58,共17页
藏学界历来重视西藏地方政府传统法典研究,取得了可喜成就。从现有的成果看,藏巴汗地方政权时期的《十六法典》与甘丹颇章地方政权初期的《十三法典》是学者们重点关注的传统法典文献,至于其他17世纪的法典,没有给予相应的关注。采用文... 藏学界历来重视西藏地方政府传统法典研究,取得了可喜成就。从现有的成果看,藏巴汗地方政权时期的《十六法典》与甘丹颇章地方政权初期的《十三法典》是学者们重点关注的传统法典文献,至于其他17世纪的法典,没有给予相应的关注。采用文献学方法,探究了17世纪西藏地方传统藏文法典文献的作者、成文时间及相关问题等。分析传统藏文法典文献的绪论与结尾,及其他藏文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认为藏巴汗地方政权时期除了《十六法典》以外先后颁布了三部法典,而甘丹颇章地方政权初期除了《十三法典》外颁布了两部法典,至此17世纪西藏地方共有7部传统藏文法典文献。后期,在以木版印刷和手抄版的形式流传过程中7部法典均有多种不同版本,书写时主要使用了藏文乌坚(དབུ་ཅན)与乌梅(དབུ་མེད)两种字体。通过目前所能找到的多种不同版本的形式与内容比较,论述了这些传统藏文法典文献版本的前后次序,并发现最初印刷或手抄这些传统藏文法典文献时使用的藏文字体为乌梅(དབུ་མེད),其后便有了藏文乌坚(དབུ་ཅན)字体的书写方式。现留存于两类不同的文献中,其一为含有几种不同法典版本的文献,其二为只收录了一种法典版本的文献。上述西藏地方传统藏文法典文献证实了每一部传统法典的形成都经过修改和删减,逐步形成为较完善、全面而具体的地方性法典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典 版本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阈下推进民族地区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探索——以湖南鲊埠回族乡军功嘴村为例
7
作者 谭朋 季凡琳 王鸿 《现代农机》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促农”。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突破点。文章以我国民族地区鲊埠回族乡军功嘴村为调查点,通过实地访谈和观察,分析总结该村在探索农文旅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促农”。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突破点。文章以我国民族地区鲊埠回族乡军功嘴村为调查点,通过实地访谈和观察,分析总结该村在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挑战的一些路径,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农文旅融合 民族政策 鲊埠回族乡 军功嘴村
下载PDF
青海湖南岸蒙藏女性背饰文化研究——以倒淌河镇村落为中心
8
作者 旺宗 拉毛才让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101,共8页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名片,它反映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与民俗文化。自顾始汗入居青海湖开始,青海环湖地区的蒙藏两族有了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当地蒙藏女性背饰也在继承本民族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服饰文化。文章以青海湖南岸藏...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名片,它反映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与民俗文化。自顾始汗入居青海湖开始,青海环湖地区的蒙藏两族有了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当地蒙藏女性背饰也在继承本民族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服饰文化。文章以青海湖南岸藏族女性背饰“玛尔丹”和蒙古族女性背饰“恰当”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分析二者的功能、仪式、符号、象征等文化意蕴,提出了其形成受当地人口、地缘、宗教、民俗、生计、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不断发生变迁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蒙藏女性 背饰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川西北若尔盖牧区嫁妆及其社会功能的研究——以红星镇为例
9
作者 玖西措 《西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3期115-120,共6页
本文通过描述川西北若尔盖县红星镇嫁妆的地方性含义、嫁妆的来源及具体内容、与其他礼物的比较来揭示其独特的社会功能。文章主要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实地调研材料,重点阐释了牧区婚礼仪式的社会现象与其背后隐藏的功能。
关键词 嫁妆 红星镇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八宿拉鲁卡岩画研究
10
作者 美郎宗贞 南吉道吉 樊瑶 《西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4期67-75,共9页
八宿拉鲁卡岩画位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流域,青藏高原东麓最南端,是我国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地带,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本文从多文明并接与比较的视角,对八宿拉鲁卡岩画的风格属性、年代、多文明复合的岩画特点做了分析。... 八宿拉鲁卡岩画位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流域,青藏高原东麓最南端,是我国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地带,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本文从多文明并接与比较的视角,对八宿拉鲁卡岩画的风格属性、年代、多文明复合的岩画特点做了分析。认为,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的拉鲁卡岩画以凿刻为主,内容上与藏西、藏北等地的岩画具有鲜明的延续性特征,多反映狩猎、畜牧的生活。同时又深受我国西南岩画的影响,形成了多文明复合的岩画风格。对我国西南地区早期文明的互动、交通路线、人口的流动提供了线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宿拉鲁卡 岩画 风格
下载PDF
近十年藏文古籍出版历史研究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11
作者 拉毛才让 多坚次仁 《传播与版权》 2023年第23期15-18,共4页
出版史是编辑出版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也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发文量、发文机构、发文期刊等方面,对2013—2022年国内关于藏文古籍出版历史的学术成果进行分... 出版史是编辑出版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也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发文量、发文机构、发文期刊等方面,对2013—2022年国内关于藏文古籍出版历史的学术成果进行分析。同时,文章还应用Citespace软件构建关键词网络共现聚类图和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图,探究藏文古籍出版历史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从而更好地厘清藏文古籍出版历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文古籍 出版历史 研究动态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加强西藏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研究
12
作者 单增卓玛 常永虎 《西藏发展论坛》 2024年第2期54-59,共6页
西藏高校大学生是稳定西藏、建设西藏、繁荣西藏的新生力量和后备军。在西藏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关系“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新的伟大征程上,通过在西藏高校... 西藏高校大学生是稳定西藏、建设西藏、繁荣西藏的新生力量和后备军。在西藏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关系“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新的伟大征程上,通过在西藏高校中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堂教育教学,使广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加强西藏高校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校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
下载PDF
略论《南海寄归内法传》的文献价值
13
作者 旺多 索巴尖措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4年第1期91-103,189,190,共15页
唐代高僧义净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作为研究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的重要资料,在汉语词汇史、唐代中外关系、中外医药学交流、古印度及南海地区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南海寄归内法传》在较早时期... 唐代高僧义净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作为研究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的重要资料,在汉语词汇史、唐代中外关系、中外医药学交流、古印度及南海地区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南海寄归内法传》在较早时期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自公元19世纪末以来陆续译成法、俄、英、日等外文。该著作在各类佛教史著中多有引用,是了解公元6世纪佛教历史以及印度四大教派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印度佛教及藏传佛教各教派的综合性资料,是直观了解外器世界的形成、外道观点、佛教源流、各闻道宗派的传播地区、大乘与小乘区别等方面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僧义净 南海 归内法传
下载PDF
拉萨北部江多墓群墓主考释
14
作者 次旺 平措扎西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4年第1期53-64,188,共13页
江多墓群位于今西藏拉萨市林周县唐古乡江多村,海拔4200米左右,墓群均坐北朝南,依山临水,坐落于热振藏布北岸。墓群共有101座封土墓,其中14座分布在江多沟西岸台地,87座分布在玛钦山腰坡地上。根据地表上封土形状,可分为梯形和圆形两种... 江多墓群位于今西藏拉萨市林周县唐古乡江多村,海拔4200米左右,墓群均坐北朝南,依山临水,坐落于热振藏布北岸。墓群共有101座封土墓,其中14座分布在江多沟西岸台地,87座分布在玛钦山腰坡地上。根据地表上封土形状,可分为梯形和圆形两种。在墓群中,大型墓葬都坐落于视野开阔处,其封土平面呈梯形,最大者为编号M1的梯形墓,封土底边长50米、腰长32米、高7米,为众墓之首。而中小型墓葬封土平面以圆形为主,居于大型墓葬的两侧。文章通过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从封土外观、构筑方式、布局特征、选址环境等方面将江多墓地与青藏高原其他高等级吐蕃墓地的比较分析,认为江多墓地属于吐蕃时期营建的高等级墓地群。并结合《弟吴宗教源流》等藏文史籍的相关记载,发现江多一带在吐蕃时期为迥巴东岱,其地正是属庐氏领地。另外,根据《格西仲敦巴传记(写本)》中关于热振周围墓地相关的史料记载,推测江多墓地为庐氏家族之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多 大型墓地 属庐氏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湖滨三处岩画榜题的释读与研究
15
作者 夏吾卡先 《西藏研究》 2024年第2期63-71,157,共10页
2021年西藏那曲市和拉萨市联合组织的“纳木错环湖科考”先后在纳木错湖东南岸扎西岛和西岸其多山,发现三处年代约为9至12世纪的洞穴岩画并保留着榜题。其中一部分榜题内容与附带画面高度吻合,与吐蕃时期的苯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另一... 2021年西藏那曲市和拉萨市联合组织的“纳木错环湖科考”先后在纳木错湖东南岸扎西岛和西岸其多山,发现三处年代约为9至12世纪的洞穴岩画并保留着榜题。其中一部分榜题内容与附带画面高度吻合,与吐蕃时期的苯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另一部分榜题内容与洞穴动物、祭祀画面并无直接关联,但其共存关系为羌塘先民利用洞穴,外界贸易文化交流等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木错 岩画 文化遗迹
下载PDF
喜马拉雅汉语拓展词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拉毛吉 《青海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208,共6页
学界在研究喜马拉雅南麓北缘地区时,往往采用跨喜马拉雅、环喜马拉雅、大喜马拉雅、泛喜马拉雅、外喜马拉雅这样的拓展词来指称这一区域,而相应的英文词多采用Trans Himalaya对译,也有Pan Himalaya和Great Himalaya的对应翻译。然而,这... 学界在研究喜马拉雅南麓北缘地区时,往往采用跨喜马拉雅、环喜马拉雅、大喜马拉雅、泛喜马拉雅、外喜马拉雅这样的拓展词来指称这一区域,而相应的英文词多采用Trans Himalaya对译,也有Pan Himalaya和Great Himalaya的对应翻译。然而,这些词汇是有不同内涵与外延的,不甄别使用会造成语义上的混淆。因此,探究关于喜马拉雅的几个拓展词汇,分析其来源、出处,甄别其内涵与外延,能为学界使用这些词汇提供一个可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冈底斯山系 斯文·赫定
下载PDF
图像中的国家与地方社会——从一套十三世纪的匝嘎利看图像与文字的双向锚固
17
作者 王正宇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11,共8页
综合利用符号学、历史学、人类学等相关理论、方法与材料,可以发现十三世纪的匝嘎利作品中不仅包含了宗教与艺术,还包含了政治权力等社会性因素。因应多民族国家重新恢复统一的历史进程,僧人发展了特殊的匝嘎利艺术形式,在符号层面实现... 综合利用符号学、历史学、人类学等相关理论、方法与材料,可以发现十三世纪的匝嘎利作品中不仅包含了宗教与艺术,还包含了政治权力等社会性因素。因应多民族国家重新恢复统一的历史进程,僧人发展了特殊的匝嘎利艺术形式,在符号层面实现了国家与地方社会的双向锚固。一定程度上,这套匝嘎利反映了当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家与西藏地方社会的双向互动与建构过程已经深入人心,而不仅仅是国家对西藏地方的政治或文化征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国家 地方社会 双向锚固 匝嘎利
下载PDF
多维视野下的区域佛教研究--评段玉明《巴蜀佛教文化史》
18
作者 余琳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4-236,共3页
巴蜀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与之相关的专题性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而且也一直是区域佛教研究的重要题材。不过,关于巴蜀佛教系统性地多维度的研究仍有所欠缺,是需要填补与扩展的研究领... 巴蜀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与之相关的专题性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而且也一直是区域佛教研究的重要题材。不过,关于巴蜀佛教系统性地多维度的研究仍有所欠缺,是需要填补与扩展的研究领域。段玉明教授撰写的《巴蜀佛教文化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21年),是目前关于巴蜀佛教重要和集中的研究著作,也是弥补相关研究欠缺的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文化 巴蜀佛教 专题性研究 文化史 多维视野 多维度 系统性 宗教文化出版社
原文传递
敦煌藏文文献中的“章木南赛则”再考
19
作者 才让东知布 《攀登(藏文版)》 2023年第4期32-40,共9页
敦煌藏文文献P.T.1286及P.T.1287中均出现了“章木南赛则”,学界对此有不同的观点,有赞普墓称谓,有人名之说,至今未有公认之定论。通过深入解读敦煌藏文文献P.T.1286及P.T.1287的内容,依据敦煌藏文文献P.T.1287中关于布德贡杰赞普的历... 敦煌藏文文献P.T.1286及P.T.1287中均出现了“章木南赛则”,学界对此有不同的观点,有赞普墓称谓,有人名之说,至今未有公认之定论。通过深入解读敦煌藏文文献P.T.1286及P.T.1287的内容,依据敦煌藏文文献P.T.1287中关于布德贡杰赞普的历史叙述,以及在以往学者们的研究基础上,对此段历史叙述进行了较细致的考证和综合分析,认为“章木南赛则”是一个历史人名,是布德贡杰赞普之王妃,并在布德贡杰赞普去世后,其子托勒赞继承王位之前处理赞普政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木南赛则 墓葬 赞普之子 王妃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实践——以福建俞邦村为例
20
作者 罗武才 谭朋 李璐 《广西农学报》 2023年第6期1-5,13,共6页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一切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以福建俞邦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实践作为研究案例,分析俞邦村...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一切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以福建俞邦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实践作为研究案例,分析俞邦村通过思想教育、跨村联建、人才回引、乡风文明等举措,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做法,得出一般性经验启示,即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思想引领力、政治领导力、社会号召力、群众组织力为着力点,筑实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筑牢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夯实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打牢乡村振兴的群众基础,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为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党组织 俞邦村 乡村振兴 农民群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