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隆吐山设卡之争及其对清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的影响
1
作者 李蓉 《西藏研究》 CSSCI 2005年第2期23-28,共6页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主义者以“传教”、“探险”、“游历”等方式对我国西藏进行侵略渗透失败之后,为尽快打开西藏的门户,使西藏尽早成为英属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于1886年英帝国主义擅自划界,并将西藏地方政府在隆吐山设卡进行防范...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主义者以“传教”、“探险”、“游历”等方式对我国西藏进行侵略渗透失败之后,为尽快打开西藏的门户,使西藏尽早成为英属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于1886年英帝国主义擅自划界,并将西藏地方政府在隆吐山设卡进行防范的行为指责为“越界”,任意增兵挑衅,以挑起战端。这一事件,不仅使西藏地方很快陷入了英帝国主义发动的第一次侵藏战争的“泥淖”中,而且对离间清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以及增加彼此的隔阂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吐山 西藏 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 清朝 英国 帝国主义 关卡 边界问题
下载PDF
试探西藏史前时期的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及研究价值
2
作者 次旺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26,共12页
西藏史前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包括石器时代(包括旧石器时代、细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大石遗迹"、岩画、早期的墓葬(门突尔)等内容。通过探讨史前时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对于藏族的来源、西藏远古是否有人类居住、远古时期藏族先民... 西藏史前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包括石器时代(包括旧石器时代、细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大石遗迹"、岩画、早期的墓葬(门突尔)等内容。通过探讨史前时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对于藏族的来源、西藏远古是否有人类居住、远古时期藏族先民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可以使我们对西藏现有的旧石器历史古迹文化、细石器文化、新时期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对探究小邦部落时期的历史、探寻藏族美术的起源、探索原始苯教的祭祀活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时期 历史古迹 资源 价值
下载PDF
17-18世纪天主教在西藏传播概述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9-75,共7页
文章试从分析早期西方传教士入藏传教的背景、传教阶段、特点、失败的原因等方面入手,对早期天主教在西藏的渗透活动作一个简单的概括和评述。以期较为客观、准确、全方位地把握17-18世纪入藏活动的天主教的概貌,了解天主教传教士与西... 文章试从分析早期西方传教士入藏传教的背景、传教阶段、特点、失败的原因等方面入手,对早期天主教在西藏的渗透活动作一个简单的概括和评述。以期较为客观、准确、全方位地把握17-18世纪入藏活动的天主教的概貌,了解天主教传教士与西方殖民势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天主教的传入给西藏近代社会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教 传播背景 传播阶段 传播特点 评价
下载PDF
西藏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刍议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蓉 《西藏教育》 2016年第12期22-26,共5页
本文以我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质量状况为依据,指出该群体目前存在的数量不足、占比较低、来源单一、教育和实践能力待提高、培养培训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并就"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从"升级"传统培养模式... 本文以我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质量状况为依据,指出该群体目前存在的数量不足、占比较低、来源单一、教育和实践能力待提高、培养培训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并就"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从"升级"传统培养模式、强化教师的企业实践和社会服务、"以研促培"和建立健全培养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具体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中职学校 “双师型”教师 培养路径
下载PDF
再探西藏面具艺术活态生存的本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映婕 张虎生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0-45,139,共6页
古老的面具艺术形态在现代语境下正处于整体衰落的境地,许多地区悠久的面具表演传统都已经荡然无存。然而西藏面具的寺院和民间两大社会系统,至今依旧保留了活态的艺术造型与较完整的表演艺术。究其本质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即:面具一直... 古老的面具艺术形态在现代语境下正处于整体衰落的境地,许多地区悠久的面具表演传统都已经荡然无存。然而西藏面具的寺院和民间两大社会系统,至今依旧保留了活态的艺术造型与较完整的表演艺术。究其本质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即:面具一直存活于一个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独立社会,面具艺术因西藏"神性社会"的宗教传统而得到繁荣,以及民间社会对面具表演形态与多元世俗功能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面具 活态生存 宗教艺术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西藏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其问题探析——以拉萨市中小学为例
6
作者 张青峰 李蓉 +1 位作者 张善玉 张德才 《西藏教育》 2013年第2期55-57,共3页
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永恒主题,也是坚持人才发展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拉萨市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广泛调研,对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成效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和分析总结,以便为进一步... 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永恒主题,也是坚持人才发展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拉萨市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广泛调研,对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成效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和分析总结,以便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中小学 德育 现状 问题
下载PDF
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轨迹探寻——佛典互译贯穿于汉藏佛教界的交流史中
7
作者 旺多 达娃卓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21,共5页
从吐蕃时期开始汉藏佛教界形成了频繁而又深厚的关系,佛典翻译又是这一关系的具体体现。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都有千年的佛典翻译历史,以佛典翻译为媒介,缔造了汉藏两个民族心理上和文化上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文章回顾和探讨了汉藏佛典... 从吐蕃时期开始汉藏佛教界形成了频繁而又深厚的关系,佛典翻译又是这一关系的具体体现。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都有千年的佛典翻译历史,以佛典翻译为媒介,缔造了汉藏两个民族心理上和文化上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文章回顾和探讨了汉藏佛典互译的历史、主要翻译实践、重要译文成果、重要人物,通过汉藏佛典互译和汉藏佛教界的交流途径或视角探寻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中国化 汉藏佛典 互译 交流
下载PDF
论西藏中职教育发展的历程、特点与基本经验
8
作者 李蓉 《西藏教育》 2019年第3期44-48,共5页
教育作为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受制于社会发展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西藏和平解放至今,中职教育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及援藏省市的关心帮助下,形成了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专业较齐全、覆盖面广、人才培养... 教育作为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受制于社会发展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西藏和平解放至今,中职教育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及援藏省市的关心帮助下,形成了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专业较齐全、覆盖面广、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的教育培养体系,成为西藏基础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西藏中职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梳理,较全面详细地分析总结了其发展特点、问题和取得的主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中职教育 发展历程 特点 经验
下载PDF
劝人恤出痘碑汉文碑文校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虎生 《中国藏学》 CSSCI 2006年第2期180-187,F0003,共9页
在西藏实地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劝人恤出痘碑的遗存现状。并对该碑在不同文献中载称的4种不同碑名作了评介,指出当沿用劝人恤出痘碑称谓。在碑身所刻文字严重漫漶缺损、拓本所显文字多半不全的情况下,选光绪版《卫藏通志... 在西藏实地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劝人恤出痘碑的遗存现状。并对该碑在不同文献中载称的4种不同碑名作了评介,指出当沿用劝人恤出痘碑称谓。在碑身所刻文字严重漫漶缺损、拓本所显文字多半不全的情况下,选光绪版《卫藏通志》作为重要补充,经分析考辨,还原了碑面所缺损的刻文内容。同时在确定校勘原则的前提下,分别校对出了不同文献中对该碑碑文多字、缺字、误写、别写等多处,解决了众书籍文献从记载该碑碑文历史以来,以误传误、书载文字一直与碑刻文字内容不相完全一致的问题。整理出了较为完整的汉文碑文,并对碑文作了一定的注释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人恤出痘碑 碑名 校勘 拓本 《卫藏通志》
下载PDF
吐蕃佛苯之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文萍 罗央 《西藏艺术研究》 2014年第4期85-90,共6页
赤德祖赞时期的佛苯之争吐蕃王朝建立之初,松赞干布通过一系列政治制度的建设大大加强了赞普地位和王权的有效统治,初步建立起以赞普王权为核心的吐蕃政权结构。并且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下,引进佛教,兴修寺庙,使佛教这一外来文化初... 赤德祖赞时期的佛苯之争吐蕃王朝建立之初,松赞干布通过一系列政治制度的建设大大加强了赞普地位和王权的有效统治,初步建立起以赞普王权为核心的吐蕃政权结构。并且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下,引进佛教,兴修寺庙,使佛教这一外来文化初现于吐蕃社会。对于外来事物人们最初的反应总是抵触与拒绝的。吐蕃也不例外,然而鉴于松赞干布的威望与权势,贵族大臣们对佛教的抵制尚处在敢怒不敢言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苯之争 赞普 赤德祖赞 有效统治 寂护 苯教 泥婆罗 达扎路恭 佛教信仰 土观宗派源流
下载PDF
清初甘丹颇章政权的性质和地位问题再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布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53,共10页
1642年顾实汗打败藏巴汗并在拉萨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这在西藏地方历史发展进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事件。但在甘丹颇章政权的性质和地位问题上,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并有明显盲点。文章从蒙藏历史文化传统和当时具体情境出发,试对这一问题... 1642年顾实汗打败藏巴汗并在拉萨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这在西藏地方历史发展进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事件。但在甘丹颇章政权的性质和地位问题上,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并有明显盲点。文章从蒙藏历史文化传统和当时具体情境出发,试对这一问题再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丹颇章政权 和硕特汗廷 性质 关系
下载PDF
论汉藏佛教界的交流与吐蕃时期的佛经翻译 被引量:2
12
作者 旺多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63,共6页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从印度和大唐引入了佛教。吐蕃时期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促使吐蕃与周边民族加强了文化交流,同时也开始了佛教经典的翻译。随着唐蕃甥舅关系的进一步稳固发展...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从印度和大唐引入了佛教。吐蕃时期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促使吐蕃与周边民族加强了文化交流,同时也开始了佛教经典的翻译。随着唐蕃甥舅关系的进一步稳固发展,吐蕃不仅大力吸收唐朝先进的文明,佛教的引进与佛经翻译也成为唐蕃关系史上重要的一环。本文就吐蕃时期的汉藏佛教界交流和佛经翻译进行了概述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 大唐 吐蕃 佛经翻译
下载PDF
浅析格萨尔王传之《世界公桑》的文化现象
13
作者 罗央 《西藏艺术研究》 2010年第3期36-39,共4页
《格萨尔王传》之《世界公桑》部,讲述格萨尔王为开始其戎马生涯举行祭祀战神的煨桑故事。此部多处有远古藏族文化现象的记载,本文从周边民族的文化交流、女性地位和审美标准、以及饮食和娱乐等三个方面阐述其文化现象的体现,以示史诗... 《格萨尔王传》之《世界公桑》部,讲述格萨尔王为开始其戎马生涯举行祭祀战神的煨桑故事。此部多处有远古藏族文化现象的记载,本文从周边民族的文化交流、女性地位和审美标准、以及饮食和娱乐等三个方面阐述其文化现象的体现,以示史诗的历史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王传 《世界公桑》 文化现象
下载PDF
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王妃蔡邦氏梅脱仲小考
14
作者 罗央 《西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1期74-77,共4页
蔡邦氏梅脱仲是赞普赤松德赞王妃之一,在当时佛苯之争中先是作为苯教徒而后皈依佛教,并生有赞普继承人,修建了规模宏伟的康颂桑康林,主导数件对吐蕃政权关系重大的历史事件,对这一时期的吐蕃王政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她当时参... 蔡邦氏梅脱仲是赞普赤松德赞王妃之一,在当时佛苯之争中先是作为苯教徒而后皈依佛教,并生有赞普继承人,修建了规模宏伟的康颂桑康林,主导数件对吐蕃政权关系重大的历史事件,对这一时期的吐蕃王政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她当时参与的一系列事件分析,将她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妃 蔡邦氏梅脱仲 佛苯之争
下载PDF
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公众参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永铭 次旺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5期40-42,共3页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遗址保护与利用间的矛盾越发严重。就实际保护与利用情况而言,公众依旧处在边缘化位置,其切身利益并没有得到良好保障,特别是遗址区域的居民。积极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公共事务,也是民主权利实现的重要表现,争...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遗址保护与利用间的矛盾越发严重。就实际保护与利用情况而言,公众依旧处在边缘化位置,其切身利益并没有得到良好保障,特别是遗址区域的居民。积极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公共事务,也是民主权利实现的重要表现,争取自身权益的核心途径。公众参与主要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对公共事务表达建议,共享发展的成果。基于此,文章结合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现存问题展开分析,进一步提出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公共参与机制构建,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保护与利用 公众参与机制 公众利益
下载PDF
■:吐蕃早期西部西藏部落首领的一种名号 被引量:1
16
作者 次旦扎西 索南才旦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58,212,共9页
据敦煌、西域出土古藏文历史文献,吐蕃赞普墀松赞(■■■■■■617—649)统一西藏高原以前,与雅隆悉补野部落在政治形态、经济结构,以及文化习俗上有所不同的其他各部落酋长,都享有本部落独特的名号。赞蒙墀没禄(■■■■?—712)在其“... 据敦煌、西域出土古藏文历史文献,吐蕃赞普墀松赞(■■■■■■617—649)统一西藏高原以前,与雅隆悉补野部落在政治形态、经济结构,以及文化习俗上有所不同的其他各部落酋长,都享有本部落独特的名号。赞蒙墀没禄(■■■■?—712)在其“垂帘听政”初期,因查抄了象雄君长府,导致作为西部西藏部落首领名号的■在之后的吐蕃政治体系中再未出现。公元11世纪伊始,所谓的象雄语■,又以藏文■(王)的对译词出现在各种苯教书籍中。通过分析■和■■的语音关系、悉补野部落早期赞普的名号,笔者发现象雄部、藏部,以及洛沃部等吐蕃早期西部西藏部落首领所用名号中的■,是一种脱落辅音l的藏语方言,其正确读音为■■,意指胜利,与施事后缀■■■一起组成■一词,即胜者或王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部落首领 西部西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