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1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乾隆皇帝为西藏寺院熬茶布施的三份敕书考述
1
作者 斗改才让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15,共15页
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研究员道炜·才让加整理汇编的《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蒙满文档案精选》,详细记录了以清雍正皇帝和孝圣宪皇太后、孝贤纯皇后逝世之后,乾隆王朝清中央政府对西藏色拉、哲蚌、甘丹三大寺以及对西藏大小寺院熬茶布施... 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研究员道炜·才让加整理汇编的《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蒙满文档案精选》,详细记录了以清雍正皇帝和孝圣宪皇太后、孝贤纯皇后逝世之后,乾隆王朝清中央政府对西藏色拉、哲蚌、甘丹三大寺以及对西藏大小寺院熬茶布施的相关事宜。档案原文来自《档案文献》系列档案的第一册和第二册,主要选取三件档案原文,运用历史档案学和文书学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汉藏文历史文献进行对比,重点解读档案原件的具受文主体,考量档案原件具文机构的发文目的与权限,具受文机构之间的行文关系,清中央政府的具文原因,档案内容以及敕书的发文时间断定,包括敕书所载黄历和公立的划分。通过对敕书原件进行解读与分析,可以管窥当时清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之间有关文书往来的内容与范式,对研究我国的边疆民族史、清政府的治藏方略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熬茶布施 敕书 史料价值
下载PDF
多元文化融合下的西藏中学语文教学
2
作者 李亚烜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4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西藏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机遇。西藏地处中国西南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西藏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文化交融与...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西藏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机遇。西藏地处中国西南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西藏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文化交融与碰撞成为常态。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西藏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将深入探讨多元文化融合对西藏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西藏中学 语文教学
下载PDF
1950-60年代西藏文学革命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建构
3
作者 周晓艳 冷海霞 高磊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1950-60年代,以徐怀中、刘克、胡奇、单超、刘汉君、苏策、叶玉林等为代表的进藏作家,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为主,创作了以和平解放西藏,修通青藏、康藏公路和建设西藏为主题的小说,体现了这一时期西藏当代文学以革命叙事建构国家认... 1950-60年代,以徐怀中、刘克、胡奇、单超、刘汉君、苏策、叶玉林等为代表的进藏作家,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为主,创作了以和平解放西藏,修通青藏、康藏公路和建设西藏为主题的小说,体现了这一时期西藏当代文学以革命叙事建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时期的西藏当代文学革命叙事记录、反映、展现了西藏纳入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体现了当代西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建构中积累的独特的地方性文学经验,凝练了当代西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文学的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当代文学 革命叙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话语建构
下载PDF
从文化到文学:西藏游记散文景观符形的身体化过程生成
4
作者 蔡秀清 焦旭辉 颜维康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38-144,共7页
起源于20世纪的文化景观经过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生成建构,成为集景观设计、环境自然、建筑生态等多种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要素,而西藏地域景观与空间区域的联结成为一种表征符形实体和意义理解建构的双向标识。西藏众多游记主体作家的文学描... 起源于20世纪的文化景观经过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生成建构,成为集景观设计、环境自然、建筑生态等多种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要素,而西藏地域景观与空间区域的联结成为一种表征符形实体和意义理解建构的双向标识。西藏众多游记主体作家的文学描写赋予了地理景观更多的生命意识和情感传达,揭示了地理景观蕴藏在民族文化集体无意识根源的众多蕴含,对游记文本文学景观审美书写及意义生成过程的考察,能够更好阐明文学景观在地区文化整体谱系链条中的嵌入作用。文章基于马丽华、杨年华等作家的涉藏散文游记,分析了地理空间、地域景观与文学的亲缘关系,认为蕴含重要文化内涵以及代表特定地方的价值观念的景观、环境、生态等在游历者心中发酵升华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并趋于审美化的文学形式表达。文学表达中将一些约定俗成的代表性文化事象赋予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意义,形成文化符号和图形,从而实现了文化向文学的转化生成。散文文本中图文互现的叙事结构呈现出一种空间向度,引导着读者的异域景观想象,游记文本中的审美化文学表达,在交互主体、身体感知及审美完型的散开性一体化结构中,孕育着文学景观的生产性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符号 文学景观 交互主体 身体感知 西藏散文游记
下载PDF
敦煌藏文写卷《开示轮回》解读
5
作者 索南 索朗白珍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0,共8页
敦煌藏文文献P.T.24.4、P.T.24V.1、P.T.32BV.2、P.T.459、P.T.580V、P.T.757V、P.T.977.4、IOL Tib J 335.I等八个抄卷实为同一部文献。这些编号在相关目录著作和影印本中的命名多有出入,个别亦未命名。本文根据文献题名统一将其定名... 敦煌藏文文献P.T.24.4、P.T.24V.1、P.T.32BV.2、P.T.459、P.T.580V、P.T.757V、P.T.977.4、IOL Tib J 335.I等八个抄卷实为同一部文献。这些编号在相关目录著作和影印本中的命名多有出入,个别亦未命名。本文根据文献题名统一将其定名为《开示轮回》,并以P.T.24.4+P.T.24V.1为底本进行录文、翻译、解读,并指出此文为受藏译《法句经》、《入菩萨行论》等佛经文献及汉文佛经变文影响而创作的一部唐代吐蕃时期的佛经变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藏文文献 《开示轮回》 变文
下载PDF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关于加强西藏大学文学院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6
作者 桑木旦 格桑更堆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S1期88-91,共4页
实践教学是大学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检验,也是增强课堂理论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文章从西藏大学文学院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实践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管理 综合素质
下载PDF
生态文学视域中西方作家对我国少数民族自然写作的影响——以海明威和索南才让为例
7
作者 周晓艳 张玉茹 《高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27-133,共7页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冲击的加剧,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一大问题,生态文化也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写作尤其是边地少数民族写作的关注焦点。我国少数民族的自然生态写作在纵向继承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学优势...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冲击的加剧,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一大问题,生态文化也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写作尤其是边地少数民族写作的关注焦点。我国少数民族的自然生态写作在纵向继承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学优势的同时,也受到了欧美现代文学及其他民族文学的影响。不同于传统小说对生态破坏现状的直白揭露,蒙古族作家索南才让在海明威等作家的影响下以温和且真实的视角,从人和自然的生命联系等角度进行对生态自然的书写,从批判视角走向深层次的领悟和思考,原生态地呈现藏区游牧民族生活场景,在时代巨变的宏观主题下生动展现了具有复合性身份立场的游牧作家的独特生态书写。索南才让在作品中呈现了与海明威笔下相一致的自然生命意义,并着力书写人与自然生命的关系,力图给读者塑造出一个真实的边地环境,展现游牧民族心中的荒原实景。从索南才让生活的边缘游牧环境、创作初期所受到的西方作家影响,以及其作品中人物塑造、色彩运用、民族信仰、象征意义等,可以探寻到索南才让的生态文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海明威 索南才让 少数民族 生态写作
下载PDF
探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以西藏大学文学院为例
8
作者 王军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第32期7-8,共2页
本文以十八大报告“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并结合十九大关于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为内容,进行深刻学习,认真领会,探讨了如何理解这一“新亮点”,并以此为基点,更好地指导面临挑战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对其内涵... 本文以十八大报告“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并结合十九大关于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为内容,进行深刻学习,认真领会,探讨了如何理解这一“新亮点”,并以此为基点,更好地指导面临挑战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对其内涵式发展如何指导,操作,文章进行了有益的探析。并结合西藏大学文学院自身情况,阐述了西藏大学文学院在繁荣发展藏族文化事业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指出了西藏大学文学院在高等教育固有发展模式中的困惑;提出了西藏大学文学院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内涵式发展 文学院的举措
下载PDF
红色叙事与民族文艺:知识考古视域下的西藏当代文学“拓荒期”共同体话语
9
作者 颜亮 杜亦峰 《西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4期16-23,共8页
西藏当代文学的拓荒期是一个多维向、共进式推动发展而生成的历史情势,其中意涵了宏观/微观、现实/思想、主要事件、社会转型等复杂历史镜像。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转向,中国当代文学所续接的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传输进藏,由此生成了... 西藏当代文学的拓荒期是一个多维向、共进式推动发展而生成的历史情势,其中意涵了宏观/微观、现实/思想、主要事件、社会转型等复杂历史镜像。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转向,中国当代文学所续接的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传输进藏,由此生成了西藏文学拓荒时期创作主体们关于西藏和平解放过程、西藏建设、西藏民主改革等富含多义的文学话语、文学陈述、文学主题,成为西藏当代文学极具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开启,亦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共同体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当代文学 拓荒期 知识考古学 文学话语 中华民族文艺
下载PDF
“采挖虫草”的地方性文化与社会组织——基于西藏那曲市索县采挖虫草民族志研究
10
作者 仁青卓嘎 《西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1期116-124,共9页
虫草是西藏那曲索县的经济基础,并在此产生了虫草的地方性文化及相应的社会制度。虫草收入是当地人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随着采挖人数不断增加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虫草数量逐年减少,对当地人们的生计方式和社会生产组织产生了一定影... 虫草是西藏那曲索县的经济基础,并在此产生了虫草的地方性文化及相应的社会制度。虫草收入是当地人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随着采挖人数不断增加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虫草数量逐年减少,对当地人们的生计方式和社会生产组织产生了一定影响。作者依据多年的亲身经历和实地调研、参与观察,试图探讨虫草生活背后的生计方式、虫草的地方性文化和社会生产组织形式,为边疆地区的“图景”与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观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文化 虫草生活 社会组织
下载PDF
明代藏文传记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11
作者 刘微笑 梁冬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3,共3页
2010年中央提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念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明代藏文传记记载了藏族、汉族、蒙古族、门巴族等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大量史实,对研究历史上这些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有重大价值。
关键词 交往交流交融 藏文传记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藏族服饰产业发展中的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与交流交融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捷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9期130-132,共3页
一体性与多样性相统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这一点在藏族服饰文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面对全球化的激烈冲击,既重视特色传承又不断推陈出新的藏族服饰文化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仍然占有西藏服饰至少一半市场,并以藏装写真的形式吸... 一体性与多样性相统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这一点在藏族服饰文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面对全球化的激烈冲击,既重视特色传承又不断推陈出新的藏族服饰文化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仍然占有西藏服饰至少一半市场,并以藏装写真的形式吸引了各地游客。坚持民族特色与追求文化创新相统一,重视与其他民族服饰文化的相互交流,是藏族服饰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宝贵经验。对于藏装写真产业中存在的个别问题要理性看待,加强规范和引导,对于其他民族吸收藏装元素的服装设计尝试与探索,要给予肯定和支持,这有利于促进藏族服饰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服饰文化产业 藏装写真 传承创新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文本阐释学视域下布德贡杰道歌修辞特点及其意义重析
13
作者 朋毛当智 万玛 《攀登(藏文版)》 2024年第3期56-70,共15页
有关布德贡杰道歌意义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已往的研究割裂了诗歌与历史的联系,未能表达出准确的诗义。在文学文本阐释学的视阈下,对“古鲁”的注释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梳理,将此诗置于“历史文化语境”和平定罗安达兹叛乱的历史背景之中... 有关布德贡杰道歌意义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已往的研究割裂了诗歌与历史的联系,未能表达出准确的诗义。在文学文本阐释学的视阈下,对“古鲁”的注释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梳理,将此诗置于“历史文化语境”和平定罗安达兹叛乱的历史背景之中,并结合当时的佛苯教义及古藏文语言特点,以“文学风格”为导向,才能更好地归纳此诗的修辞特点及重要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文本读解学 道歌 修辞 特征
下载PDF
21世纪初以来文艺学学术批评问题浅论——评《文艺学批评实践》
14
作者 肖妍颖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11期I0025-I0025,共1页
在当代文艺学的学术场域中,批评实践已成为推动文艺学理论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文艺学批评实践》一书通过对多位学者的学术观点进行剖析与质疑,勾勒出了当下文艺学领域中一些关键问题和学术争议。通过对经典、理论、历史、课题、学术... 在当代文艺学的学术场域中,批评实践已成为推动文艺学理论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文艺学批评实践》一书通过对多位学者的学术观点进行剖析与质疑,勾勒出了当下文艺学领域中一些关键问题和学术争议。通过对经典、理论、历史、课题、学术事件和高校文艺学六大方面的批评与讨论,展示了作者在文艺学批评实践中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艺学 批评实践 文艺学批评 学术批评 学术场域 学术争议 独特视角 学术观点
下载PDF
梵文写本《五字文殊怙主供养仪轨》汉译与研究
15
作者 达娃群宗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3,157,158,共14页
《五字文殊怙主供养仪轨》是一篇简短的佛教密乘仪轨文献,收录在藏文《丹珠尔》德格版和卓尼版中。西藏博物馆珍藏的《五字文殊怙主供养仪轨》梵文写本的发现,尚属首次。该仪轨系《阿罗波遮那成就法》所收录五篇密乘仪轨之一,内容涉及... 《五字文殊怙主供养仪轨》是一篇简短的佛教密乘仪轨文献,收录在藏文《丹珠尔》德格版和卓尼版中。西藏博物馆珍藏的《五字文殊怙主供养仪轨》梵文写本的发现,尚属首次。该仪轨系《阿罗波遮那成就法》所收录五篇密乘仪轨之一,内容涉及文殊供养方法、密咒、身相等。对《五字文殊怙主供养仪轨》进行梵藏对勘,能展现梵本作为较早版本的特色,更能直接反映化梵为藏过程中,藏族译师对原典的理解和“再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字文殊怙主供养仪轨》 《阿罗波遮那成就法》 梵本
下载PDF
清代西藏治蝗研究
16
作者 郭西梁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10期104-109,共6页
作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地区一部分,西藏地区有长久的治灾历史。清代西藏治蝗史料多存于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灾异志》中。在驻藏大臣制度下,清朝中央政府强化了对西藏地方的直接控制,汉藏进一步交流融合。清代驻藏大臣在西藏推动了农业... 作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地区一部分,西藏地区有长久的治灾历史。清代西藏治蝗史料多存于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灾异志》中。在驻藏大臣制度下,清朝中央政府强化了对西藏地方的直接控制,汉藏进一步交流融合。清代驻藏大臣在西藏推动了农业技术与灾害应对策略的进步。西藏的治蝗举措除了传统的禳灾和减赋,还包括立捕蝗令、铲除虫卵、提前收割等科学手段。清廷派有灭蝗经验的官员入藏任职。清代西藏的蝗灾治理与朝廷政令保持畅通,治灾与蠲恤是驻藏官员有效管理西藏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交融 文化认同 驻藏大臣 治蝗
下载PDF
西藏山南、日喀则和阿里地区寺院古籍文献收藏、整理、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17
作者 任江鸿 岳蕊丽 《古籍保护研究》 2021年第1期133-140,共8页
在西藏自治区政府、文化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西藏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作者采用实地走访、网络查询和统计分类的方法,对西藏自治区内山南、日喀则和阿里地区的6座重要寺院古籍文献收藏、整理、保护现状进行了调研,并通过... 在西藏自治区政府、文化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西藏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作者采用实地走访、网络查询和统计分类的方法,对西藏自治区内山南、日喀则和阿里地区的6座重要寺院古籍文献收藏、整理、保护现状进行了调研,并通过对寺院僧人和当地民众的采访,认为这些寺院的古籍文献目前基本处于自主管理状态,寺院古籍文献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寺院 古籍文献 现状 调研报告
下载PDF
语音学视角下纳塘译师梵文读法论著研究
18
作者 边巴嘉措 边巴多吉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20-129,190,191,共12页
纳塘译师所著《梵文读诵法》(■)是藏传佛教后弘期流传较广的一部关于梵文咒语念诵方法的论著,书中包含梵文的正确读法、辅元音互为敌友说、文字与五行结合论等主要内容。该论著及相关注释均侧重以实例说明梵文的读法,却未能对文字互为... 纳塘译师所著《梵文读诵法》(■)是藏传佛教后弘期流传较广的一部关于梵文咒语念诵方法的论著,书中包含梵文的正确读法、辅元音互为敌友说、文字与五行结合论等主要内容。该论著及相关注释均侧重以实例说明梵文的读法,却未能对文字互为敌友说、文字与五行结合论作进一步阐释,致使后世学者对这些内容产生种种疑惑。文章通过现代语音学方法,揭示语音变化规律,详细剖析文字互为敌友说、文字与五行结合论的具体内涵。认为,纳塘译师所持“大小五行式”的观点与古今语音学家在藏文中规定阴、阳、中三性,划分并界定清浊音、送气不送气音的方法虽表述方式有所区别,但其具体内涵相一致。文章还探讨如何利用文字互为敌友、文字与五行结合理论解决日常用语、吟诵所涉及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等问题,以及它们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的指导意义。同时,反驳了关于《三十颂》和《音势论》过时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文读诵法 五行 文字敌友
下载PDF
措秀喇嘛·罗布丁珍及其《正字法》文法特征解析
19
作者 斯曲次仁 吉太加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61-177,195,196,共19页
《三十颂》和《音势论》是藏文文法的奠基之作,对于这两部语言学巨著的注释与注疏已有不少,但大多数侧重于纯理论性的探讨,未能关注到藏语方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而,措秀喇嘛·罗布丁珍的诸文法著作则注重应用性研究,... 《三十颂》和《音势论》是藏文文法的奠基之作,对于这两部语言学巨著的注释与注疏已有不少,但大多数侧重于纯理论性的探讨,未能关注到藏语方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而,措秀喇嘛·罗布丁珍的诸文法著作则注重应用性研究,他的《正字法》也不以例外。该著作结合语言的实际应用,对藏文字母的发音、拼写、使用,以及动词的一般性变化、特殊性变化和零散性变化等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藏文文法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提出了独特的学术见解。文章在评介措秀喇嘛·罗布丁珍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著作的基础上,探讨了《正字法》在康方言的音节发音特点,及其正字法方面所持的学术观点。同时,通过梳理措秀喇嘛·罗布丁珍关于藏语动词形态的基本学术观点,阐述了《正字法》在藏语文法研究,尤其是藏语动词研究方面取得的学术成就。文章认为,措秀喇嘛·罗布丁珍以藏语方言和书面语中再加字“-s”的读音已然消失为由,提除“简化再后置字-s”的观点虽有事实依据,但不宜全盘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措秀喇嘛 正字法 要义特点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新闻传播学研究现状评述——以藏语言新闻传播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20
作者 达娃次仁 加永卓嘎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48-160,195,共14页
在新形势下,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新闻学的研究成果与队伍建设,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成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分支学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文章以藏语言新闻传播硕士学位论文为例将西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藏... 在新形势下,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新闻学的研究成果与队伍建设,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成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分支学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文章以藏语言新闻传播硕士学位论文为例将西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藏语言)文学专业下设的藏语言新闻方向硕士学位论文作为样本,对藏语新闻传播学相关研究作了整理和归纳。认为,藏语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论文将新闻传播学相关研究深入到“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领域,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媒介融合已成为传媒发展新常态的当下,藏语言新闻传播学研究呈现主题多样、内容广泛,在多个学术向度上均取得了新进展。文章指出,西藏新闻事业在万物互联与智媒传播的时代大背景下,顺应传播对象收视习惯的变化所涌现出的应对趋势需提炼升华,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的区域样本与普适理论需深入细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语言新闻传播 研究现状 学位论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