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西藏的细石器遗存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永宪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26-132,共7页
细石器遗存是西藏高原史前考古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构成因素,自本世纪五十年代在藏北首次发现这类遗存后,考古研究中对西藏细石器已多有论及,但研究结果略感简单。近年来随着全区大规模文物考古调查的展开,细石器遗存在广袤的高原... 细石器遗存是西藏高原史前考古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构成因素,自本世纪五十年代在藏北首次发现这类遗存后,考古研究中对西藏细石器已多有论及,但研究结果略感简单。近年来随着全区大规模文物考古调查的展开,细石器遗存在广袤的高原上有了更多的令人鼓舞的发现,这对于我们将西藏细石器遗存的时空分布范围、工艺特征、区域差别及起源发展等勾勒出一个粗略的轮廓提供了极为现实的依据,本文的写作目的就在借此引起学术界对西藏石器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宽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石器 西藏高原 文化遗存 工艺特征 卡若遗址 石核 石制品 考古学文化 直接法 磨制石器
下载PDF
西藏贡觉县发现的石板墓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周虎 《文博》 1992年第6期70-71,共2页
贡觉县在1971年修公路、1984年修砖厂取土时,曾两次在城北学校周围发现石板墓葬多座,并出土了较多的随葬品,但均被毁不存。1986年8月,我们在该县搞文物普查时,对现存的一座残墓进行了清理,出土随葬品4件,骨架1付。
关键词 石板墓 文物普查 贡觉县 修砖 石棺 北室 城北 葬式 分布范围 文管会
下载PDF
玛仓噶举派的发祥地及其创始人
3
作者 次旦格列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78-79,共2页
藏传佛教噶举派形成於公元十一世纪,最初只有两大传承。一个是以克珠琼波奈觉巴开始的香巴噶举。另一个是玛尔巴之再传弟子塔布拉杰所创始的塔布噶举。这两派传承虽然同原於印度的噶举派,但是到十五世纪时香巴噶举已经衰落,而塔布噶举... 藏传佛教噶举派形成於公元十一世纪,最初只有两大传承。一个是以克珠琼波奈觉巴开始的香巴噶举。另一个是玛尔巴之再传弟子塔布拉杰所创始的塔布噶举。这两派传承虽然同原於印度的噶举派,但是到十五世纪时香巴噶举已经衰落,而塔布噶举则发展成四大八小的庞杂支系。其中噶玛噶举,蔡巴噶举、帕主噶举、跋绒噶举四派是塔布拉杰直接师传的,故称四大支、而其中的帕主噶举在1354年开始取代萨迦派掌握西藏地方政权达两个多世纪,成为西藏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大教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噶举派 创始人 发祥地 塔布 十五世纪 藏传佛教 蔡巴噶举 噶玛噶举 西藏 主巴噶举
下载PDF
西藏日土县古代岩画调查简报 被引量:23
4
作者 仵君魁 张建林 《文物》 1987年第2期44-50,共7页
日土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端,北纬33°12′,东经79°38′,平均高度约为4600米,南距阿里地区政府所在地狮泉河约110公里。1985年9月,我队阿里分队在日土县日松区、日土区和多玛区分别发现三处古代岩画(图一),现简报如下。一日松区... 日土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端,北纬33°12′,东经79°38′,平均高度约为4600米,南距阿里地区政府所在地狮泉河约110公里。1985年9月,我队阿里分队在日土县日松区、日土区和多玛区分别发现三处古代岩画(图一),现简报如下。一日松区任姆栋岩画日松区北距日土县约30公里,任姆栋山岩画在日松区东南1.5公里处,附近标高6238米。日松区和任姆栋山岩西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画 日土县 岩面 西藏自治区 线轮廓 耗牛 原始宗教 地区政府 狮泉河 古代
原文传递
西藏林芝县多布石棺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建中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665-666,670,共3页
1991年7月,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普查队在林芝县八一镇的多布村发现一处石棺墓葬群。随即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调查和清理情况简报如下。多布村位于林芝县北,东距八一镇(林芝地区所在地)32公里。地处平缓的小山包,西依大山,北... 1991年7月,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普查队在林芝县八一镇的多布村发现一处石棺墓葬群。随即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调查和清理情况简报如下。多布村位于林芝县北,东距八一镇(林芝地区所在地)32公里。地处平缓的小山包,西依大山,北傍泥洋河,属较宽的河谷森林地带。原建有自治区印制厂,今已搬迁,墓葬分布在小山包两侧原印刷厂与多布村之间,概无封土堆。由于印刷厂和当地村民长期在此坡地上取土建房而时有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棺墓 清理简报 林芝地区 林芝县 文物 森林地带 西藏自治区 墓葬 印刷厂 普查
原文传递
西藏乃东普努沟古墓群清理简报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建林 更堆 《文物》 1985年第9期39-46,100,共9页
1984年6月,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在乃东县昌珠区桑珠德庆公社普努沟发现一处大规模的古墓群,随即进行了调查,并对冲刷沟边一些暴露出石棺和面临破坏的墓葬进行了清理试掘。现将调查和清理试掘情况简报如下。
关键词 西藏乃东 墓群 墓葬结构 石棺 雅隆 清理简报 骨架 石砌 吐蕃 随葬品
原文传递
唐蕃会盟碑碑座出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望生 《文物》 1985年第9期77-78,共2页
唐蕃会盟碑坐落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又称长庆舅甥会盟碑,立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碑文为汉文与古藏文两种,记录了长庆元年、二年唐与吐蕃双方会盟于长安、逻些(今拉萨)时的盟文及双方参加会盟人员。这是极为重要的古代碑刻之一。
关键词 会盟 长庆 古藏文 大昭寺 出土 吐蕃 拉萨市 形制 碑刻 碑文
原文传递
西藏乃东县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存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建林 旦扎 《文物》 1985年第9期30-31,共2页
1984年7月,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在乃东县进行普查时,先后从亚堆区曲德公社四队、温区门中公社钦巴村征集到磨制石器三件、磨制玉器一件,并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钦巴村找到一处小范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雅鲁藏布江 西藏乃东 新石器时代遗存 磨制石器 玉器 普查 发现 灰坑 温区
原文传递
拉萨查拉路甫石窟调查简报 被引量:11
9
作者 何周德 《文物》 1985年第9期51-64,101-102,共16页
在布达拉宫西南0.5公里,有一座招拉笔洞山(又称药王山),山东麓距地面20余米处有一石窟,洞口向东,与大门西向的大昭寺遥遥相对,这就是查拉路甫石窟。据明《贤者喜宴》记载:"茹雍妃在查拉路甫雕刻大梵天等佛像,……历十三年圆满完成... 在布达拉宫西南0.5公里,有一座招拉笔洞山(又称药王山),山东麓距地面20余米处有一石窟,洞口向东,与大门西向的大昭寺遥遥相对,这就是查拉路甫石窟。据明《贤者喜宴》记载:"茹雍妃在查拉路甫雕刻大梵天等佛像,……历十三年圆满完成。"茹雍妃即洁莫尊,为松赞干布的一位王妃。可见,查拉路甫石窟的开凿年代当在唐初。唐代晚期以后,查拉路甫石窟几经兴衰。196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崖造像 石窟寺 菩萨 松赞干布 左手 塔式 手镯 下垂 石窟造像 西藏
原文传递
千年古寺扎玛尔吉如拉康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仲立 《文物》 1985年第9期65-72,103,共9页
扎玛尔吉如拉康(简称吉如拉康。拉康,藏语"佛殿"的音译)为我国西藏地区吐蕃王朝第五代赞普赤德祖丹时期(公元704—755年)始建的一座古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1984年5月,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对该寺进行了全面调查,... 扎玛尔吉如拉康(简称吉如拉康。拉康,藏语"佛殿"的音译)为我国西藏地区吐蕃王朝第五代赞普赤德祖丹时期(公元704—755年)始建的一座古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1984年5月,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对该寺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就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佛堂 供养人 西藏地区 建筑构件 吐蕃时期 塑像 回廊 情况介绍 桦树皮
原文传递
拉萨曲贡村遗址调查试掘简报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建林 更堆 《文物》 1985年第9期20-29,98,共11页
1984年11月,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在拉萨市北郊曲贡村附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采集到一些打制石器和陶片,并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发现窖穴一座,灰坑两座,出土大量打制石器、石片、陶片和少量骨器、磨制石器。现将遗址的试掘情况... 1984年11月,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在拉萨市北郊曲贡村附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采集到一些打制石器和陶片,并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发现窖穴一座,灰坑两座,出土大量打制石器、石片、陶片和少量骨器、磨制石器。现将遗址的试掘情况简报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若遗址 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刮削器 陶片 磨光 三角形 劈裂面 磨制石器 拉萨市
原文传递
乃东县切龙则木墓群G组M1殉马坑清理简报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仲立 王望生 《文物》 1985年第9期47-50,共4页
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于1984年7月在山南地区乃东县温区切龙则木山东侧山脚发现并清理了两座吐蕃时期墓葬的殉马坑(图一),简报如下。切龙则木山南距乃东县约15公里,山势较陡,但东侧山脚坡面却较平缓,土层厚,植被发育良好。顺着山脚缓冲... 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于1984年7月在山南地区乃东县温区切龙则木山东侧山脚发现并清理了两座吐蕃时期墓葬的殉马坑(图一),简报如下。切龙则木山南距乃东县约15公里,山势较陡,但东侧山脚坡面却较平缓,土层厚,植被发育良好。顺着山脚缓冲坡面南北约6公里一线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时期 乃东 五花土 墓群 墓葬 黄褐土 植被发育 普查 西藏地区 东侧
原文传递
赤德松赞墓碑清理简报 被引量:6
13
作者 索朗旺堆 张建林 《文物》 1985年第9期73-76,共4页
赤德松赞为吐蕃后期赞普,公元793—815年在位,死后葬于今西藏穷结县历代吐蕃赞普墓地(藏王陵区)。墓碑立于赤德松赞墓东侧,是整个墓群中仅见的两座碑之一,对此碑中外学者多有著述。由于千年以来的风雨冲刷和水土淤积,陵区的地貌发生了... 赤德松赞为吐蕃后期赞普,公元793—815年在位,死后葬于今西藏穷结县历代吐蕃赞普墓地(藏王陵区)。墓碑立于赤德松赞墓东侧,是整个墓群中仅见的两座碑之一,对此碑中外学者多有著述。由于千年以来的风雨冲刷和水土淤积,陵区的地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原立碑地面已深深埋入后期堆积的土层之下,因而迄今发表的有关著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碑 吐蕃 碑文 古藏文 中外学者 后期 浮雕 立碑 形制 新发现
原文传递
介绍两幅明清唐卡 被引量:3
14
作者 欧朝贵 《文物》 1985年第11期79-81,共3页
唐卡为藏语,意即用彩缎织物装裱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唐卡的质地是多种多样的,多数是在布面、纸面和绢面上进行彩绘,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的织物唐卡。绘画唐卡多为西藏的作品,织物唐... 唐卡为藏语,意即用彩缎织物装裱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唐卡的质地是多种多样的,多数是在布面、纸面和绢面上进行彩绘,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的织物唐卡。绘画唐卡多为西藏的作品,织物唐卡则大部分在内地制作。这里介绍两幅明、清时代内地制作的织物唐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卡 织物 艺术风格 民族特色 西藏 宗教色彩 布达拉宫 制作 大庆 介绍
原文传递
布达拉宫藏明成祖朱棣画像 被引量:2
15
作者 欧朝贵 《文物》 1985年第11期65-65,共1页
布达拉宫珍藏着一幅明成祖朱棣的画像,通高3.6、宽1.87米。四周裱镶红、蓝、黄色绫框三圈,天头0.75、地头0.17、边框0.19米,绘有花瓣式团龙纹。下端有长2.4米的木轴,轴头为青玉,玉上刻云龙纹,极为精致。整幅画装在特制的长盒里,盒上有... 布达拉宫珍藏着一幅明成祖朱棣的画像,通高3.6、宽1.87米。四周裱镶红、蓝、黄色绫框三圈,天头0.75、地头0.17、边框0.19米,绘有花瓣式团龙纹。下端有长2.4米的木轴,轴头为青玉,玉上刻云龙纹,极为精致。整幅画装在特制的长盒里,盒上有描金云龙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达拉宫 明成祖 朱棣 画像 龙纹 黄色 轴头 西藏 花瓣 天头
原文传递
大昭寺藏永乐年间文物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仲立 《文物》 1985年第11期66-71,共6页
拉萨大昭寺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古寺,寺内保存大量反映汉藏兄弟情深谊厚、密切往来的重要文物。本文就大昭寺藏明朝永乐年间的几件珍贵文物作一介绍。
关键词 大昭寺 永乐年间 西藏地区 永乐时期 佛教 造像题材 唐卡 金刚 珍贵文物 宗教领袖
原文传递
几件有关驻藏大臣的文物 被引量:1
17
作者 其美 文竹 《文物》 1985年第11期82-87,共6页
清朝建立以来,逐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其中最主要的一项,便是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清政府曾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派侍郎赫寿赴藏管理西藏事务;又于雍正元年(1723年)派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鄂赖进藏办事;雍正五年... 清朝建立以来,逐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其中最主要的一项,便是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清政府曾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派侍郎赫寿赴藏管理西藏事务;又于雍正元年(1723年)派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鄂赖进藏办事;雍正五年(1727年)开始正式设置驻藏大臣。这一年,由于藏臣内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藏大臣 西藏 清政府 达赖喇嘛 令牌 事务 文物 色拉寺 乾隆 执照
原文传递
布达拉宫东侧的四处清代摩崖刻铭 被引量:1
18
作者 仵君魁 达嘎 《文物》 1985年第11期88-91,共4页
1984年12月,在拉萨市文物普查中,我们在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东侧断崖上发现了七处清代摩崖刻铭。其内容与清朝政府在西藏地区的用兵有关。其中两处被后人刻划,年款及大部分内容已难以辨识,一处雍正七年刻铭内容过于简单。现将其它四处摩... 1984年12月,在拉萨市文物普查中,我们在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东侧断崖上发现了七处清代摩崖刻铭。其内容与清朝政府在西藏地区的用兵有关。其中两处被后人刻划,年款及大部分内容已难以辨识,一处雍正七年刻铭内容过于简单。现将其它四处摩崖刻铭介绍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达拉宫 西藏地区 清朝政府 准噶尔部 摩崖 崖刻 东侧 雍正 四川 康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