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自治区粮食播种面积空间差异演化
1
作者 曹宇鹏 关丽雪 +1 位作者 徐迪 方江平 《现代化农业》 2022年第1期39-41,共3页
基于2009~2016年西藏各县域单元粮食播种面积概况对其进行空间差演化分析。结果显示,各县域粮食播种面积在空间上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高值集聚区与低值集聚区呈块状分布,且研究期间分布情况变化不大。粮食播种面积的中心稳定,方向性明显,... 基于2009~2016年西藏各县域单元粮食播种面积概况对其进行空间差演化分析。结果显示,各县域粮食播种面积在空间上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高值集聚区与低值集聚区呈块状分布,且研究期间分布情况变化不大。粮食播种面积的中心稳定,方向性明显,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标准差椭圆 西藏自治区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估算 被引量:5
2
作者 唐佳 陈芝兰 方江平 《高原农业》 2018年第6期654-659,共6页
本文采用能值分析法对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涵养水源能值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涵养水源能值价值为3.83×10~7美元。从各优势树种来看,冷杉每年涵养水源能值价值最高,达1.36×10~7美元,占全区森林... 本文采用能值分析法对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涵养水源能值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涵养水源能值价值为3.83×10~7美元。从各优势树种来看,冷杉每年涵养水源能值价值最高,达1.36×10~7美元,占全区森林生态系统的35.54%;从各地区来看,林芝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涵养水源能值价值最高,达2.23×10~7美元,占全区森林生态系统的58.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生态系统 西藏 涵养水源 服务功能
下载PDF
基于能值的西藏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估算 被引量:5
3
作者 唐佳 陈芝兰 方江平 《高原农业》 2018年第5期519-525,共7页
本文采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对西藏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功能进行价值估算,结果表明: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吸收二氧化碳3894.89万t,释放氧气2867.40万t,其能值价值分别为3.44×107和3.42×107美元,主要集中在云冷杉林及高山松、... 本文采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对西藏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功能进行价值估算,结果表明: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吸收二氧化碳3894.89万t,释放氧气2867.40万t,其能值价值分别为3.44×107和3.42×107美元,主要集中在云冷杉林及高山松、柏木等针叶林分,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林芝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西藏 固碳释氧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西藏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土壤价值估算 被引量:3
4
作者 唐佳 陈芝兰 方江平 《高原农业》 2019年第1期1-8,14,共9页
本文采用能值理论分析方法对西藏森林生态系统之保育土壤功能进行了价值评估,得出该系统年固土能值价值为1.30×10~8美元,保肥能值价值为0.62×10~8美元,保育土壤产生的总价值为1.92×10~8美元。由此可见,森林生态系统的保... 本文采用能值理论分析方法对西藏森林生态系统之保育土壤功能进行了价值评估,得出该系统年固土能值价值为1.30×10~8美元,保肥能值价值为0.62×10~8美元,保育土壤产生的总价值为1.92×10~8美元。由此可见,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土壤功能在其系统中价值贡献是比较大的。该结果可为政府制定宏观政策和战略措施,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生态系统 西藏 保育土壤 服务功能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西藏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程丽 方江平 李超逸 《高原农业》 2019年第6期642-649,共8页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了对资源快速消耗,资源的快速消耗则导致了对于环境自身的压力与日俱增。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定量评价西藏能值生态足迹与承载力,评价西藏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性能。通过对西藏能值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及发展趋势进...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了对资源快速消耗,资源的快速消耗则导致了对于环境自身的压力与日俱增。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定量评价西藏能值生态足迹与承载力,评价西藏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性能。通过对西藏能值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及发展趋势进行测算、分析。结果发现:2007~2017年EEF的变幅在6.1955~7.26 hm2之间,持平缓上升趋势。EEC变幅在8.8017~6.5927 hm2。自2016年,西藏生态承载力低于生态足迹,呈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对调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有益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不同生境条件下西藏原始冷杉林凋落物分解特征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代松家 段斐 +2 位作者 方江平 龙春林 周晨霓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63,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林内、林外、林缘)藏东南急尖长苞冷杉林(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凋落物分解特征与土壤养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深入了解高寒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分解袋法和室内分析相结...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林内、林外、林缘)藏东南急尖长苞冷杉林(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凋落物分解特征与土壤养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深入了解高寒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分解袋法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在林内、林外、林缘3种不同生境条件下对藏东南急尖长苞冷杉林凋落物进行了原位分解试验。[结果]分解速率总体上呈现出:林内>林缘>林外的特点,逐月分解率的变异系数表现为:林内(34.83%)<林缘(57.35%)<林外(72.09%);Olson指数衰减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不同生境条件下(林内、林缘、林外)凋落物分解50%需要的时间为2.11,2.52,2.34 a,分解95%需要的时间为8.96,10.01,10.84 a;3种不同生境土壤养分在空间上差异显著,林内生境中与凋落物分解速率呈现极显著相关的土壤养分因子有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N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以及WC∶WN值;林外、林缘生境中与凋落物分解速率相关性最大的为土壤TOC含量,其次为WC∶WN值。[结论]生境条件的差异对凋落物分解速率有显著影响,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对凋落物分解影响起主导作用的土壤养分因素不同,凋落物—土壤生物地化循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关系复杂,生境作用效应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土壤养分 西藏 急尖长苞冷杉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森林群落沿海拔梯度变化格局 被引量:6
7
作者 高辉 刘丽娟 方江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130,共9页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森林群落系统发育结构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以西藏色季拉山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系统发育α多样性Faith’s PD指数与系统发育β多样性PhyloSor指数对西藏典型森林群落的系统发育多样性进行分析,并结...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森林群落系统发育结构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以西藏色季拉山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系统发育α多样性Faith’s PD指数与系统发育β多样性PhyloSor指数对西藏典型森林群落的系统发育多样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净亲缘指数(net relatedness index)和最近亲缘指数(nearest taxon index),探讨色季拉山不同植被类型的森林群落系统发育结构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究色季拉山沿海拔梯度的森林群落构建机制。从色季拉山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来看,乔木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在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呈现聚集状态,在中海拔地区呈现离散结构。在所有空间尺度上,色季拉山系统发育的周转呈现出非随机状态,并且环境距离对系统发育的α及β多样性解释程度要显著高于空间距离。研究结果揭示,环境过滤在西藏色季拉山森林群落构建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中起到主导作用;随着海拔梯度变化,群落系统发育结构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性;不同群落间系统发育结构指数对于空间变量和环境变量的响应也是不一样的。本文同时从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单元印证了生态群落构建过程中非随机过程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季拉山 森林群落 系统发育α多样性 系统发育β多样性 海拔梯度 变化格局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原始林芝云杉林的空间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高辉 方江平 +1 位作者 刘丽娟 刘禧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103,共9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青藏高原地区典型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本文以西藏原生裸子植物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 Cheng et L.K.Fu)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法,通过设置样地调查云杉林中乔木、灌木、草本... 为了进一步揭示青藏高原地区典型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本文以西藏原生裸子植物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 Cheng et L.K.Fu)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法,通过设置样地调查云杉林中乔木、灌木、草本的生长情况,从而对西藏原始林芝云杉林的空间结构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点格局分析表明:在小尺度范围内,林芝云杉趋向于集群分布,在大尺度范围内,受环境异质性的影响林芝云杉呈现为随机分布;其中小径木在一定尺度范围内表现为集群分布,经过自然界的竞争和选择,林窗的大小起到了决定性因素,到大径级时表现出均匀分布。空间结构研究表明:西藏原始林芝云杉林具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等明显的分层现象;林芝云杉是该群落绝对优势种,个体数在66%以上;林窗使林芝云杉林的环境异质性得到增强;林芝云杉林的空间格局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地形具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区域的土壤理化性质决定了群落空间格局的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芝云杉 点格局分析 空间结构 林窗 环境
下载PDF
西藏扁头的年龄与生长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陈锋 马宝珊 +1 位作者 谢从新 张惠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51,共7页
为了解雅鲁藏布江扁头种群的生物学特征,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对策,于2012年4-9月、2016年3-9月采集西藏帕隆藏布支流东久河、鲁朗河和拉月曲的695尾扁头(Pareuchiloglanis kamengensis),以耳石为年龄材料,进行年龄与生长特征... 为了解雅鲁藏布江扁头种群的生物学特征,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对策,于2012年4-9月、2016年3-9月采集西藏帕隆藏布支流东久河、鲁朗河和拉月曲的695尾扁头(Pareuchiloglanis kamengensis),以耳石为年龄材料,进行年龄与生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扁头群体样本体长分布范围为56~179 mm,雌雄体长分布有显著差异,范围分别为94~158 mm和98~179 mm;群体年龄范围为2~20龄,雄鱼年龄为5~18龄,雌鱼年龄为6~20龄;体长体重关系式为:W=3.330 6×10^(-5)SL^(2.81)(n=695,R^2=0.838),t检验表明种群为异速生长类型。采用von Bertalanffy方程拟合生长方程,雌雄鱼体长生长方程分别为:L_(t♀)=165.97[1-e^(-0.107(t+3.172))],L_(t♂)=200.31[1-e^(-0.073(t+3.933))];雌雄鱼的生长拐点分别为6.24龄和10.52龄,对应体长为105 mm和130 mm,对应体重为16.44 g和28.96 g。由于扁头生长缓慢,为保证扁头种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捕捞时建议选择大于130 mm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头(Pareuchiloglanis kamengensis) 年龄 生长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组合的模糊Borda法在林芝市朗县农村饮用水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宗永臣 黄德才 +1 位作者 段小龙 陆光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101,共7页
以林芝市朗县18个村庄为评价对象,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两种评价法进行水质安全评价,为避免各种评价法权重赋值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将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运用组合的模糊Borda法进行了二次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组合的模糊Borda... 以林芝市朗县18个村庄为评价对象,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两种评价法进行水质安全评价,为避免各种评价法权重赋值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将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运用组合的模糊Borda法进行了二次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组合的模糊Borda法相对综合污染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两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区分度;经评价结果和评价排序分析可以发现综合污染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组合的模糊Borda法3个排序具有相近的趋势,较高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和肯达尔相关系数也证明了运用组合的模糊Borda法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安全评价是可行的。林芝市朗县18个村庄饮用水安全评价结果表明,帮玛村、托麦村、冲康村、堆村、卓村、来义村、列村、秀村、扎西塘村、杰村、娘村、康玛村、嘎贡村、东雄村、多龙村、热米村、拉多村、桑木村等18个村饮用水源安全性依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污染指数法 主成分分析法 组合的模糊Borda法 饮用水 安全评价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色季拉山高寒草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11
作者 盛基峰 李垚 +2 位作者 于美佳 韩艳英 叶彦辉 《高原农业》 2023年第2期125-133,共9页
草地作为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以西藏林芝市巴宜区色季拉山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共设置对照CK、低氮LN、中氮MN和高氮HN(0、10、15、... 草地作为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以西藏林芝市巴宜区色季拉山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共设置对照CK、低氮LN、中氮MN和高氮HN(0、10、15、20 kg N·hm^(-2)·a^(-1))4种处理,研究0~20 cm高寒草地土壤中养分含量变化,探讨不同程度的氮沉降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LN、MN到HN的模拟氮沉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有机碳、碱解氮和可溶性总氮含量相比于CK处理均有显著增加,增幅在28.59%~65.27%之间,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仅在MN下显著增加,增加了35.35%,易氧化有机碳在LN处理下抑制效果最强,达到72.92%,pH值在LN与HN添加下显著下降了15.67%和17.48%;(2)模拟氮沉降下色季拉山高寒草地土壤不同理化性质之间呈现显著相关关系。结论说明,土壤有机质和碳氮相关养分含量对模拟氮沉降均比较敏感,不同氮沉降水平下对色季拉山高寒草地养分有显著影响,且多数养分之间均有显著相关系,表明高寒草地不同养分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高寒草地 土壤理化性质 碳氮组分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农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梅江梅 黄晓慧 +3 位作者 周尧治 任毅华 侯磊 郝文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7805-7814,共10页
气候变化已经对西藏地区产生了明显而深刻的影响。农牧民对气候变化的当地影响有较系统的认识。以西藏乃东区为研究对象。调查4个不同海拔梯度上农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然后利用气象数据对比农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探究海拔高... 气候变化已经对西藏地区产生了明显而深刻的影响。农牧民对气候变化的当地影响有较系统的认识。以西藏乃东区为研究对象。调查4个不同海拔梯度上农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然后利用气象数据对比农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探究海拔高度与农牧民感知及其适应行为的关系,分析影响农牧民对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行为的因素。结果如下,研究区增温趋势明显,年降水量自2005年以来明显减少。不同梯度上的农牧民对当地气候变化的相对感知强度存在差异。农牧民对气温和雪覆盖变化的相对感知强度较高且基本随海拔升高而增强,而对雨季、农作物病虫害、新的病虫害变化的相对感知强度则随海拔升高而减弱。农牧民对年降水量的相对感知强度整体较低,但对近年年降水量持续减少记忆较深刻。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的上下两端会遭受较多的气候变化负面影响。农牧民对当地气候变化的感知与其采取的适应行为并不具有同步性。农牧民的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当地传统文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强度等因素均会影响农牧民对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选择。政府在制定及实施气候政策时应考虑流域内不同海拔高度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感知 适应 海拔梯度 西藏
下载PDF
组分和生境差异对藏东南原始冷杉林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代松家 周晨霓 +2 位作者 段斐 方江平 龙春林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80,共9页
以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分不同组分(纯叶样、纯枝样和自然样)和不同生境(林内、林外和林缘)进行分解试验,旨在探明组分和生境差异对高寒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逐月分... 以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分不同组分(纯叶样、纯枝样和自然样)和不同生境(林内、林外和林缘)进行分解试验,旨在探明组分和生境差异对高寒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逐月分解速率为纯叶样(2.21%)>自然样(2.17%)>纯枝样(1.70%),林内(2.17%)>林外(1.94%)>林缘(1.93%);同一生境下自然样、纯叶样、纯枝样分解95%所需时间分别为8.96、10.02和13.18年;同一组分不同生境下(林内、林外和林缘)分解95%所需时间分别为8.96、10.01和10.84年;碳(C)和氮(N)过程释放速率均与组分极显著正相关,而磷(P)和钾(K)过程释放速率均与组分极显著负相关;C、N、P和K过程释放速率均与生境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C/N、C/P和N/P在不同生境间均差异极显著;C/N与生境间呈现极显著负相关、C/P与生境无显著相关性、N/P与生境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不同组分和生境条件对凋落物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特征均有显著的影响,且组分和生境影响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尖长苞冷杉 凋落物 分解速率 养分释放
下载PDF
色季拉山沿海拔梯度的森林群落分布格局及环境解释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辉 刘丽娟 方江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47,64,共10页
选取西藏高山生态系统典型代表地区色季拉山作为研究对象,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梯度开展多样性格局、群落物种组成和环境解释研究,探讨色季拉山群落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及环境变量对其影响的响应等问题。研究发现色季拉山群落分布格局的变... 选取西藏高山生态系统典型代表地区色季拉山作为研究对象,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梯度开展多样性格局、群落物种组成和环境解释研究,探讨色季拉山群落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及环境变量对其影响的响应等问题。研究发现色季拉山群落分布格局的变化主要由海拔决定,总的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呈下降分布格局,空间变量和环境变量显著影响群落物种的丰富度和物种组成,相似的群落具有相似的生境偏好。考察环境因子对不同生活型的物种丰富度的影响情况,发现影响色季拉山乔木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干扰程度、坡向以及土壤中的总碳和总氮含量;影响灌木物种丰富度的是海拔;影响草本物种丰富度的是海拔和湿度,影响不同生活型的物种丰富度的是不同类别的环境因子。研究区域物种的共有度也反映了群落间的相互关系沿环境梯度的物种替代,色季拉山阳坡的共有度远高于阴坡,共有度随群落间的海拔差增大而减小,充分反映出每一个群落都有自己独特的“家族系列”组成,色季拉山群落构建主要表现为生境过滤的模式,物种的共存过程主要受环境选择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季拉山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分布格局 环境解释
下载PDF
基于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的林芝市城市绿地公园空气清洁度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文涛 华和安 +1 位作者 邢震 李文博 《高原农业》 2021年第2期128-134,共7页
为更好建设林芝城市绿地公园,以空气负离子为参考依据,选取林芝市内6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城市绿地公园区域,对其进行空气正、负氧离子浓度、氧气浓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的观测,并以空气离子单极系数和安培空气离子评价... 为更好建设林芝城市绿地公园,以空气负离子为参考依据,选取林芝市内6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城市绿地公园区域,对其进行空气正、负氧离子浓度、氧气浓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的观测,并以空气离子单极系数和安培空气离子评价指数为依据,对林芝地区空气质量进行了初步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林芝市绿地公园空气负离子呈现明显的日变化趋势,峰值多出现在11:00~14:00之间,空气离子单极系数平均值为1.18,安培空气离子评价指数平均值为1.54,达到最清洁水平,AQI全年平均值为45,达到一级水平,林芝市城市绿地公园空气质量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芝市 城市绿地公园 空气负离子 空气清洁度 单极系数 安培指数
下载PDF
建群种更新特征与典型生境异质性的关系——以色季拉山森林群落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辉 刘丽娟 方江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6,共8页
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Orr var.smithii(Viguie et Gaussen)Cheng et L.)作为西藏色季拉山气候顶极群落的建群种,其幼苗的补充与更新情况对森林群落演替和群落构建有重要影响。以西藏色季拉山典型森林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经... 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Orr var.smithii(Viguie et Gaussen)Cheng et L.)作为西藏色季拉山气候顶极群落的建群种,其幼苗的补充与更新情况对森林群落演替和群落构建有重要影响。以西藏色季拉山典型森林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的群落学调查方法对森林群落进行调查,在3种典型生境(急尖长苞冷杉林、林芝云杉林(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撂荒草地)中设置三因素(种子埋藏、枯落物干扰、灌草遮荫)两水平的野外播种实验(随机区组设计),对主要建群种冷杉和优势种云杉在3种不同生境中幼苗定居数量和生物量进行为期2年的监测记录。分析结果可知灌草微生境对处于演替早期的草地中乔木幼苗的定居起促进作用,对处于演替后期阶段的森林群落中乔木幼苗的定居起抑制作用;枯落物对演替早期的草地中乔木幼苗的定居表现为正效应,对处于演替后期的生境表现为负效应;种子萌发过程对水分的需求,使得种子埋藏对幼苗定居产生了正效应;但是埋藏种子影响了演替前期阶段对幼苗根系的生物量分配方式,对幼苗根系生长表现出了负效应。通过以上试验筛选出冷杉幼苗定居过程中的关键生态因子,在植被恢复的过程中,根据不同演替阶段冷杉对生境表现出来的不同响应,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抚育措施,以促进森林群落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季拉山 急尖长苞冷杉 建群种 演替 更新机制
下载PDF
林芝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宇鹏 关丽雪 +1 位作者 徐迪 方江平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8期239-242,共4页
基于林芝市2000年、2005年、2010年与2015年的土地利用情况,探究了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5年三个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林芝市以林地占主要优势,呈现减少趋势;林地、草地与未利... 基于林芝市2000年、2005年、2010年与2015年的土地利用情况,探究了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5年三个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林芝市以林地占主要优势,呈现减少趋势;林地、草地与未利用地的相互转换明显;水域面积在2010~2015期间增加,主要由未利用地转入;未利用地主要向林地转换;而建筑用地与耕地的转移量不大;2000~2005年相较于后两个阶段方向性更为明显,2005~2010年变化范围更广,变化中心位于墨脱县东北部,呈垂直于峡谷方向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芝市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标准差椭圆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流域林芝段景观指数相关性与景观格局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文博 方江平 赵文涛 《高原农业》 2020年第6期592-600,622,共10页
以雅鲁藏布江流域林芝段为研究区域,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ENVI遥感影像处理技术,获取2017年研究区域景观类型分布,利用Fragstats v 4.2.1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并将21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剔除冗余指数,最... 以雅鲁藏布江流域林芝段为研究区域,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ENVI遥感影像处理技术,获取2017年研究区域景观类型分布,利用Fragstats v 4.2.1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并将21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剔除冗余指数,最终确定8个代表性景观指数对对景观格局空间水平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PAFRAC-MN:耕地>建设用地>水域>草地>林地>未利用地;PD:水域>草地>未利用地>林地>耕地>建设用地;ED边缘密度:草地>水域>林地>未利用地>耕地>建设用地;PLAND:林地>草地>未利用地>水域>耕地>建设用地;AREA_MN:林地>未利用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耕地;AI:林地>未利用地>草地>水域>耕地>建设用地;IJI:建设用地>草地>水域>耕地>林地>未利用地;LSI:水域>草地>耕地>未利用地>林地>建设用地;(2)林地类型斑块结构稳定,连通性好;水域景观类型景观异质性指数高,水资源空间形态复杂;耕地类型板块分维数值高,呈现不规则性,说明受人为干扰度强;草地景观类型的单位面积周长长度大,破碎化程度高,对整个景观的影响大。本研究可对高原生态景观规划、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指数 相关性 差异性 雅鲁藏布江流域 林芝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农牧民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感知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梅江梅 周尧治 《高原农业》 2019年第1期108-116,共9页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山南市不同海拔高度的农牧民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并通过计算其相对感知强度,探究不同海拔高度农牧民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差异,并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结果表明:(1)山南市绝大部分农牧民感知...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山南市不同海拔高度的农牧民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并通过计算其相对感知强度,探究不同海拔高度农牧民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差异,并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结果表明:(1)山南市绝大部分农牧民感知到气候变化,不同海拔高度的农牧民对本地气候变化的感知存在差异。农牧民对夏季升温、过去与现在气候对比方两方面,相对感知强度很高,而且基本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强。这表明海拔高度是影响农牧民对气候变化感知一个重要因素。(2)不同海拔高度的农牧民一致认为可利用水源发生了变化,且随海拔升高,认为可利用水源减少的农牧民增多,变化的时间大致在2011年以后。这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数据显示的山南市降水量从2010年开始至今持续低于多年平均值相吻合。(3)政府应建立防灾减灾体系,拓展当地的产业格局,根据不同海拔村庄的气候环境制定相宜的适应计划,积极利用气候变化带来的潜在利益,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感知 适应 不同高度 差异分析 西藏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典型植物群落维管植物资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葛青松 屈兴乐 +1 位作者 罗大庆 方江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8期44-55,共12页
【目的】通过对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植物资源的调查,旨在为该区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样方(线)法对样地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调查,结合相关文献,对该区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维管... 【目的】通过对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植物资源的调查,旨在为该区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样方(线)法对样地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调查,结合相关文献,对该区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维管植物进行植物资源研究。【结果】该区共有维管植物34科68属96种(包括亚种、变种),分别占西藏和全国维管植物科、属、种总数的16.83%、5.48%、1.66%和11.63%、2.02%、0.31%;该区维管植物生长型以草本植物为主,植物生活型以地上芽和地面芽植物占相对优势,生态类型以中生植物分布占一定优势。该区共有药用植物48种、绿化观赏植物40种、饲用植物25种、其他经济植物(材料植物、食用植物、能源植物、种质植物、有毒植物等)23种,同时分布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结论】该区植物类群相对匮乏,但植物资源丰富,应科学开发利用植物资源,并加强对珍稀植物的保护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 典型植物群落 植物资源 植物生长型 植物生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