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搞好西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建设,提升科普教育手段 被引量:4
1
作者 群增 《西藏科技》 2011年第2期30-31,共2页
西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中建立的科技馆将成为西藏自治区级的科普教育基地,该科技馆兼具西藏特色和时代特点,即独具特色、藏族风情、综合功能、现代手段。还可以利用该馆来促进我区社会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更好地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 西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中建立的科技馆将成为西藏自治区级的科普教育基地,该科技馆兼具西藏特色和时代特点,即独具特色、藏族风情、综合功能、现代手段。还可以利用该馆来促进我区社会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更好地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 科技教育 西藏特色 科普教育
下载PDF
突出重点 立足实际 努力开创科学普及工作新局面 被引量:2
2
作者 龚世林 《西藏科技》 2019年第10期68-74,80,共8页
文章分析了西藏科普工作面对的实际情况以及科普工作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并从8个方面论述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科普工作,近期对我区科普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 科普 科学素质 农牧区 农牧民 青少年 培训
下载PDF
西藏科技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3
作者 陈祖鹤 《中国藏学》 CSSCI 1995年第3期85-90,共6页
西藏现代意义的科技工作.可以说始于本世纪中叶。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到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这15年,为1965年到现在的30年间的更快、更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平解放初期,党中央、国务院就陆续从祖国各地选派... 西藏现代意义的科技工作.可以说始于本世纪中叶。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到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这15年,为1965年到现在的30年间的更快、更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平解放初期,党中央、国务院就陆续从祖国各地选派大批科技人员进藏,一面参加各项建设,一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1951年,中央派出的西藏工作队在拉萨西郊诺维林卡搭起帐篷,筹建了西藏第一个农业科学试验站,揭开了西藏现代科学研究的序幕。50年代初期,科学工作者对西藏的农业、牧业、林业、交通运输、气象、地质、水文、水利、医药卫生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考察,并解决了建设初期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 祖国 科学研究工作 科学工作者 西藏 帐篷 建设 经济发展 牧业 林业
下载PDF
其美:以科技创新推动阿里发展——记西藏阿里地区科技局局长其美
4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1年第7期61-61,共1页
着眼大局抓学习 2006年6月,其美调任阿里地区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局长。走马上任后的其美深知,在西藏阿里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科技创新的步伐还是比其他地区迈得要艰难一些,他未来要打响的将是一场特殊的战役。
关键词 阿里地区 科技创新 科技局 局长 西藏 党组副书记 土地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空间分布的影响
5
作者 田朋佳 王飞标 +1 位作者 王建林 廖文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26,共7页
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影响,利用121个样点的地理、气候、土壤因子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呈现斑状交错分布的格局,栽培大麦穗粒数的高... 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影响,利用121个样点的地理、气候、土壤因子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呈现斑状交错分布的格局,栽培大麦穗粒数的高值主要集中在西藏林芝地区和山南地区,穗粒数的低值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区;在地理垂直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集中分布在海拔3500~4000 m,以海拔2500 m以下的栽培大麦穗粒数最多,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穗粒数逐渐增加,在海拔3500~4000 m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穗粒数逐渐降低,海拔4500 m以上的穗粒数最少。环境因素对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影响表现为土壤速效磷含量>年均降水量>日平均气温≥0℃积温>地理纬度>土壤pH含量>土壤全钾含量>土壤速效氮含量>海拔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大麦 穗粒数 空间分布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加强我区的爱国主义教育 需要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
6
作者 龚世林 《西藏科技》 2001年第1期46-49,共4页
关键词 西藏 爱国主义教育 青少年 精神文明建设 科普工作 人民群众 精神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