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前路杂合与多节段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史吉胜 吕明波 +3 位作者 林斌 郭峰 徐小会 崔风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927-1932,共6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杂合术式和颈前多节段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4年10月,62例连续累及3个节段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患者接受上、下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中间融合术(... [目的]比较颈前路杂合术式和颈前多节段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4年10月,62例连续累及3个节段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患者接受上、下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中间融合术(杂合组),36例患者行前路连续3个病变节段椎间盘切除融合术(融合组)。临床功能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此外,影像学测量C_(2-7)的活动范围(ROM)。[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节段、病变类型及随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JOA、NDI、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C_(2-7)节段的ROM在术后第1、6个月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杂合组在第12个月和末次随时均恢复到术前水平,融合组直到末次随访时未能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杂合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显著优于融合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节段颈椎病的患者,杂合术式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以替代颈前多节段融合术的手术方式,不但可以有效改善神经症状,而且可保持颈椎的术前运动范围和稳定性,中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全椎间盘置换 脊柱融合术 杂合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