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塞拉利昂弗里敦地区老年埃博拉病毒病患者临床特点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晨 李文刚 +11 位作者 纪冬 王立福 高旭东 李雷 吉英杰 孙志强 夏晖 孟玉华 张惠英 宋雪艾 段惠娟 段学章 《传染病信息》 2016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研究塞拉利昂弗里敦地区老年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国解放军援塞医疗队2014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60岁)EVD确诊患者21例(老年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特点。选取同期收... 目的研究塞拉利昂弗里敦地区老年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国解放军援塞医疗队2014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60岁)EVD确诊患者21例(老年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特点。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老年EVD患者235例(非老年组)作为对照。结果老年组病毒载量与非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发热、乏力、纳差、腹痛、头痛、咳嗽、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肌肉痛、胸痛和结膜炎。老年组腹痛(85.7%)和精神错乱(23.8%)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组[64.3%(P=0.047)和8.9%(P=0.047)],关节痛(61.9%)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83.0%)(P=0.018)。老年组病死率(33.3%)与非老年组(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入院后至死亡的平均死亡时间[(3.0±1.4)d]与非老年组[(2.3±1.7)d]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EVD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与非老年EVD患者类似,但仍具有其自身特点,这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属 出血热 埃博拉 老年人 临床医学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HBV X蛋白特异性CTL表位变异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志国 许智慧 +5 位作者 洪炜 刘佳 任晓强 刘妍 毛远丽 徐东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比较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HBVX蛋白特异性CTL表位变异差异,探讨乙型肝炎重症化和慢性化的可能机理。方法对393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HLA-A2分型;用巢式PCR扩增血清HBV前S/S基因与X基因并对PCR产物... 目的比较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HBVX蛋白特异性CTL表位变异差异,探讨乙型肝炎重症化和慢性化的可能机理。方法对393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HLA-A2分型;用巢式PCR扩增血清HBV前S/S基因与X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根据HBV前S/S基因序列,用VirusBlast软件鉴定患者感染的HBV基因型;用Vector NTI软件对目前已知的6个HLA-A2限制性X蛋白特异性CTL表位序列分析,对患者各个表位变异的差异进行卡方检验。结果190例(48.35%)患者HLA-A2阳性,其中急性乙型肝炎(AHB)6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5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71例。CTL表位变异分析结果如下:对三组所有患者进行比较时,X92-100表位变异发生频数三组患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三组中HBV C基因型患者进行比较时,X92-100和X115-123表位变异发生频数三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三组中HBV B基因型患者进行比较时,各表位变异发生频数三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某些HBVX蛋白特异性CTL表位在AHB、CHB和CSHB患者间变异有明显差异且受病毒基因型影响,CTL表位变异可能与乙型肝炎的重症化和慢性化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特异性CTL表位 X区蛋白
下载PDF
艰难梭菌感染的流行状况及诊治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曲芬 汤一苇 《传染病信息》 2010年第1期8-10,22,共4页
近年来,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的发生频率在世界各地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令人担忧的健康问题。高毒力株027/NAP1/BI的出现导致该病在全球特别是欧洲和北美的流行暴发迅速增多,严重病例数、复发率和病死率均... 近年来,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的发生频率在世界各地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令人担忧的健康问题。高毒力株027/NAP1/BI的出现导致该病在全球特别是欧洲和北美的流行暴发迅速增多,严重病例数、复发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增高,耐药菌株也在增多。CDI的临床表现多样,可以是轻度水样腹泻,也可以是威胁患者生命的结肠炎、中毒性巨结肠和败血症。实验诊断方法包括艰难梭菌的厌氧培养、细胞毒性试验、菌体及毒素抗原检测、毒素基因扩增检测等。治疗时应首先停用相关的抗生素,应用抗艰难梭菌的抗生素、免疫调节剂及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梭菌感染 流行病学 诊断 药物疗法
下载PDF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与血清sCR1变化的相关性
4
作者 罗丽莎 张继万 +6 位作者 周建丽 何鹏飞 隆莉 张晓芳 赵志勇 刘娴 王海滨 《肝脏》 2012年第1期28-30,共3页
进入血液中的病原体或机体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将直接或间接激活补体C3,产生C3b、C4b等补体片段,这些片段将病原颗粒或循环免疫复合物与红细胞表达的补体受体1型分子(CR1)连接成免疫复合体,然后通过FC段或补体C端与吞噬细胞的FCR... 进入血液中的病原体或机体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将直接或间接激活补体C3,产生C3b、C4b等补体片段,这些片段将病原颗粒或循环免疫复合物与红细胞表达的补体受体1型分子(CR1)连接成免疫复合体,然后通过FC段或补体C端与吞噬细胞的FCR或CR结合,从而活化吞噬细胞[1],释放蛋白水解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血清sCR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EAG阳性 相关性 抗原-抗体复合物 循环免疫复合物 补体C3
下载PDF
李斯特氏菌病的防治
5
作者 李景云 汪力亚 《传染病信息》 2000年第2期57-58,共2页
据健康报2000年1月11日报道,法国卫生部、农业部、商业部1月7日联合发表公告证实法国近日发生李斯特氏菌严重污染食品事件,目前已发现九人中毒,其中两人死亡,一人仍处于昏迷状态。公报指出经化验确定古德雷公司加工生产的部份肉酱和猪... 据健康报2000年1月11日报道,法国卫生部、农业部、商业部1月7日联合发表公告证实法国近日发生李斯特氏菌严重污染食品事件,目前已发现九人中毒,其中两人死亡,一人仍处于昏迷状态。公报指出经化验确定古德雷公司加工生产的部份肉酱和猪舌受到李斯特氏菌的污染,目前法国政府已勒令该公司停业整顿。由于李斯特氏菌病较少见,年发病率为0.2~7.4/10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氏菌病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夏利芳 关博文 +3 位作者 单耀斌 李昆鹏 王童 郭桐生 《肝脏》 2018年第9期775-777,共3页
目的调查隐匿性HBV感染(OBI)的情况。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HBsAg(-)且其他HBV标志物阳性患者血清样本1570份,同时排除单独抗-HBs阳性患者。采用全自动磁珠法核酸提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同时采用罗氏... 目的调查隐匿性HBV感染(OBI)的情况。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HBsAg(-)且其他HBV标志物阳性患者血清样本1570份,同时排除单独抗-HBs阳性患者。采用全自动磁珠法核酸提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同时采用罗氏CAP/Prep HBV检测系统复核。结果 1570份标本中共有71份HBV DNA阳性标本。1570份标本中,肝炎506份,肝硬化399份,肝占位41份,肝癌189份,其他诊断435份。HBV DNA阳性标本中,肝炎31份,肝硬化7份,肝占位3份,肝癌16份,其他14份。71份OBI标本中有7份为健康查体者标本。结论 OBI在人群中有一定的发生率,肝占位和肝癌患者OBI发生率较高,健康体检人群中仍可筛查出OBI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隐匿性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表达水平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徐军 刘佳 +6 位作者 郭静霞 马洪滨 赵静 刘爱霞 徐伟宁 李伯安 毛远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4-336,共3页
目的 分析不同阶段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的变化特征,探讨血清CA-125检测在肝炎肝硬化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解放军第三○二医院2008年1月到12月住院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通过血清胆红素、腹水、血清白蛋白浓... 目的 分析不同阶段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的变化特征,探讨血清CA-125检测在肝炎肝硬化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解放军第三○二医院2008年1月到12月住院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通过血清胆红素、腹水、血清白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及一般状况等5个指标进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并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水平.结合临床诊断进行分类分组,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腹水的产生与血清CA-125表达水平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CA-125水平的突然增高预示着肝功能恶化;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可引起血清CA-125水平显著升高;本研究未发现血清CA-125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具有统计学相关性;血清CA-125与常见肝功能指标(如ALT、AST、ALB、TBIL)及凝血功能指标PT间皆无线性相关性.结论 血清CA-125表达水平,对于预示非癌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恶化程度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作为腹水存在与否的实验室常规监测指标,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糖蛋白类 CHILD-PUGH分级 腹膜炎
原文传递
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内毒素增敏系统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崴 陈礼明 +1 位作者 张世兰 王海滨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浆 降钙素原 内毒素 增敏系统 临床意义 炎症 脂多糖
原文传递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降钙素原与TNF-α和IL-6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崴 张世兰 王海滨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血浆 降钙素原 TNF-Α IL-6
原文传递
情景模拟培训在塞拉利昂医院保洁人员埃博拉出血热防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玉玲 王新华 +3 位作者 贾红军 吴丹 闫涛 郭桐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36期4549-4551,共3页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培训法对塞拉利昂医院保洁人员防控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对塞方40名保洁人员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培训,即针对需解决的防控问题进行情景设计、演练、培训,最后按评价和考核标准进行考核。结果经过培训后40名塞方保洁人...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培训法对塞拉利昂医院保洁人员防控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对塞方40名保洁人员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培训,即针对需解决的防控问题进行情景设计、演练、培训,最后按评价和考核标准进行考核。结果经过培训后40名塞方保洁人员在焦虑、紧张、害怕、失眠、抑郁等方面均有减轻,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2,39.7,34.3,15.9,5.2;P<0.05)。培训前40名保洁人员对环境布局改造满意者7名,培训后工作满意度提高,对环境布局改造满意者39名,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1);培训后40名保洁人员对培训效果和培训内容满意度均达100%;考试得分最高98分,最低68分,合格39人;工作状态良好,未发生院内感染的不良事件。结论分步骤、全流程情景模拟培训是提高保洁人员防控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 出血热 埃博拉 情景模拟培训 保洁人员 满意度
原文传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毛远丽 孙志强 +6 位作者 李永利 陈小倩 刘志国 杨静 郭静霞 刘佳 丛玉隆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血液学指标特点及其与组织学改变关系 ,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SARS的 67例患者外周血血细胞、血清生化等指标进行检测 ,对其中 2 3例痊愈出院患者进行了各项指标的发病早期、...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血液学指标特点及其与组织学改变关系 ,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SARS的 67例患者外周血血细胞、血清生化等指标进行检测 ,对其中 2 3例痊愈出院患者进行了各项指标的发病早期、中期和恢复期的动态观察。结果 发病早期 ,67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WBC)在正常范围内 [(4 0~ 10 0 )× 10 9/L]的为 93 % (62 / 67) ,低于 4 0× 10 9/L的为 7% (5/ 67) ;淋巴细胞绝对值 (LYM )多降低 ,低于 1 5× 10 9/L的占 88% (59/67) ,正常计数的为 12 % (8/ 67) ;粒细胞分类、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正常 ;血清常规 2 7项指标中 ,发病 1周内血清总蛋白、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 谷氨酰转肽酶、胆汁酸总量、胆碱酯酶、淀粉酶、肌酐、尿酸、钙、磷、镁、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葡萄糖、胆固醇总量、甘油三酯等 2 0项指标均正常 ;白蛋白异常降低占 3 5% (2 3 / 67) ;2例死亡病例尿素 (urea)全部降低至 2 0mmol/L以下 ;心肌酶 [乳酸脱氢酶 (LDH )、肌酸激酶 (CK)、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增高 ,异常率分别为 63 %、42 %、3 8%和 2 2 % ;铁 (Fe)降低 ,异常率为 72 %。与正常人群及疑似病人(后排除S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外周血 实验室检查 诊断 血液化学分析 SARS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α干扰素治疗54例小儿慢性丙型肝炎报道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鸿飞 杨晓晋 +6 位作者 朱世殊 董漪 陈大为 贾文峥 徐志强 毛远丽 唐红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 对5 4例小儿慢性丙型肝炎(CHC)采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前瞻性研究。方法 以α干扰素1~3MIU诱导治疗后,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剂量为每周10 4 μg m2 体表面积。利巴韦林剂量为15~2 0mg·kg 1 ·d 1 。结果... 目的 对5 4例小儿慢性丙型肝炎(CHC)采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前瞻性研究。方法 以α干扰素1~3MIU诱导治疗后,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剂量为每周10 4 μg m2 体表面积。利巴韦林剂量为15~2 0mg·kg 1 ·d 1 。结果 本组4 2 6 %CHC患儿经标准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败,70 8%患儿为HCVRNA基因Ⅰ型;14 8%患儿为高病毒载量。联合治疗3个月后87 5 %患儿HCVRNA阴转,8 3%HCVRNA下降≥2log。治疗6个月后87 9%HCVRNA阴转,6 1%HCVRNA下降≥2log。发生轻度流感样症状患儿为5 1 9% ,发热4 8 1% ,且多为低热。乏力4 6 3% ,食欲下降9 3% ,皮疹3 7%。患儿血中性粒细胞计数≤2 0×10 9 L为94 4 % ,其中<1 0×10 9 L为35 2 %。仅2例患儿血红蛋白降低。结论 采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CHC取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 干扰素治疗 小儿 α-2α干扰素 中性粒细胞计数 利巴韦林 前瞻性研究 抗病毒治疗 HCV RNA基因 高病毒载量 流感样症状 病毒学应答 体表面积 治疗失败 联合治疗 食欲下降 血红蛋白 不良反应 CHC 患儿
原文传递
慢性肝炎患者ECR1基因多态性、数量及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毛远丽 王海滨 +4 位作者 孙志强 崔恩博 马洪滨 鞠连才 姜平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 研究慢性肝炎 (CH)患者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 (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数量表达及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ECR1分子基因多态性 ,采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测定ECR1分子的数量 ,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试验测... 目的 研究慢性肝炎 (CH)患者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 (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数量表达及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ECR1分子基因多态性 ,采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测定ECR1分子的数量 ,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试验测定ECR1粘附活性。结果 慢性肝炎患者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健康人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活动性慢性肝炎、肝功能异常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ECR1的数量表达及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群 (t=9 87,P <0 0 0 0 1) ,失代偿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ECR1分子数量明显低于代偿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肝炎患者ECR1数量与健康人群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 慢性肝炎患者ECR1数量表达及活性缺陷系后天引起 ,测定慢性肝炎患者ECR1的数量对临床病情判断及发展预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毒性肝炎 ECRl 基因多态性 红细胞I型补体受体 粘附活性 数量表达
原文传递
三种HBV DNA提取方法对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佳 徐军 +1 位作者 王雪飞 王海滨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80-783,共4页
目的研究3种核酸提取方法对黄疸、溶血和脂血标本HBV DNA荧光定量结果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和改进检测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前临床常用的多聚糖病毒沉淀浓缩法(PEG法)、碱液直接裂解和微量核酸释放剂(Micro-Nucl... 目的研究3种核酸提取方法对黄疸、溶血和脂血标本HBV DNA荧光定量结果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和改进检测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前临床常用的多聚糖病毒沉淀浓缩法(PEG法)、碱液直接裂解和微量核酸释放剂(Micro-Nucleic-Releaser,MNR)等3种核酸提取方法,对含有HBV的黄疸、溶血和脂血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不同标本对荧光PCR定量结果和扩增效率的影响。选择酚-氯仿提纯法作为核酸提取对照方法。结果黄疸、溶血和脂血标本,对3种不同核酸提取方法的荧光PCR定量结果和扩增效率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完全溶血的标本对PCR扩增效率的影响最大,如定量值为4×10^3拷贝/ml的低拷贝完全溶血标本,MNR法测定结果为2.21×10^3拷贝/ml,PEG法为1.02×10^3拷贝/ml,碱性直接裂解法的定量值为阴性,临床自然溶血较重的标本对荧光定量检测影响较小,脂血和黄疸标本对荧光定量PCR扩增效率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实际定量值无明显影响;其中,MNR法在不同标本的定量重复性和荧光PCR扩增效率最好,碱液直接裂解法较差。酚-氯仿提纯法虽然获得较高的扩增效率,但存在大约有1个数量级的核酸丢失。结论基于MNR核酸提取方法的荧光定量PCR检测,对不同的临床标本均可获得较好的扩增效率、敏感性和重复性,操作简便、快速且无核酸丢失和污染,适合临床检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肝硬化患者检出产TEM型耐药基因的多重耐药气单胞菌 被引量:5
15
作者 曲芬 鲍春梅 +3 位作者 崔恩博 史佳彬 郭桐生 毛远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感染的多重耐药气单胞菌产 β 内酰酶的情况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减少耐药菌产生并控制其传播。方法  4株多重耐药的气单胞菌分离自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的住院重症肝硬化患者 ,TEM耐药基因检测用PCR及琼脂糖凝胶...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感染的多重耐药气单胞菌产 β 内酰酶的情况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减少耐药菌产生并控制其传播。方法  4株多重耐药的气单胞菌分离自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的住院重症肝硬化患者 ,TEM耐药基因检测用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结果  4株多重耐药的气单胞菌为分离自血液及腹水中的温和气单胞菌 1株、嗜水气单胞菌 3株 ,检测TEM阳性的有 3株 ,此3株经测序 ,序列均为TEM-1型。重症肝硬化患者感染多重耐药的气单胞菌可直接影响其预后 ,死亡率达 3 4。结论 我国肝硬化患者感染的多重耐药气单胞菌中检测到TEM 1型 β-内酰酶 ,检出率为3/ 4 ,TEM-1耐药基因是气单胞菌的主要耐药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温和气单胞菌 肝硬化患者 药气 感染 耐药基因 TEM-1型 嗜水气单胞菌 分离 测序
原文传递
肝癌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I型分子及其基因多态性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海滨 赵新平 郭峰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 (CR1)在肝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HindIII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 ,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 ,以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R1分... 目的 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 (CR1)在肝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HindIII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 ,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 ,以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粘附活性。结果  10 4例肝癌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 (HH :70 .2 % ,HL :2 4.0 % ,LL :5 .8% )与 75名正常人(HH :74.7% ,HL :2 1.3% ,LL :4.0 % )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肝癌患者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0 .83± 0 .2 2 )及粘附活性 (4 7.1± 6 .5 )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1.2 6± 0 .33、6 2 .4±7.6 ,P <0 .0 1) ;并且CR1分子基因多态性为 :高表达的肝癌患者其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与粘附活性都明显下降 ;伴有肝功能明显异常的肝癌患者其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粘附活性显著低于早期或肝功能正常的肝癌患者。结论 提示肝癌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粘附活性的变化主要是后天因素引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受体 补体 红细胞 基因型
原文传递
CpG ODN2216刺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浆样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庆峰 张政 +4 位作者 姚金霞 施明 张晖 毛远丽 王福生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25-728,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pDCs)的特点,并探讨pDCs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5名健康人外周抗凝血,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pDCs的频率;同时检测CpG ODN2216刺激后pDC...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pDCs)的特点,并探讨pDCs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5名健康人外周抗凝血,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pDCs的频率;同时检测CpG ODN2216刺激后pDCs表型及分泌干扰素(IFN)α功能的变化;并分析HBV慢性感染患者外周血pDCs频率、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结果应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可得到纯度大于95%的pDCs。经CpG ODN2216刺激后纯化的pDCs能高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和CD83,并分泌大量的IFNα。与健康人比较,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pDCs频率明显下降,分别为0.287%±0.142%和0.192%±0.110%;经CpG ODN2216刺激后,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40表达明显下降,产生IFNα的能力也显著降低,分别为(3142.9±1292.3) pg/ml和(972.6±705.5)pg/ml。相关性分析表明,患者pDCs产生的IFNα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呈明显负相关,但与血清病毒载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pG ODN2216可以刺激pDCs成熟并分泌大量IFNα。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pDCs频率、表型和功能明显下降,这可能是HBV持续感染的重要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干扰素α 树突状细胞
原文传递
腹水细胞HBV DNA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意义研究
18
作者 李妍 洪炜 +9 位作者 庞君丽 王大刚 杨宁 李永利 刘立明 王雪飞 陈厦 马洪滨 朱剑功 王海滨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1452-1454,共3页
目的:采用细胞病毒裂解液快速提取腹水细胞内的HBV DNA,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的技术,并初步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乙肝肝硬化患者腹水10 m l,1500 g/m in离心5 m in,全部吸出上清,对沉渣细胞进行HBVDNA荧光定量检测。... 目的:采用细胞病毒裂解液快速提取腹水细胞内的HBV DNA,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的技术,并初步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乙肝肝硬化患者腹水10 m l,1500 g/m in离心5 m in,全部吸出上清,对沉渣细胞进行HBVDNA荧光定量检测。结果:采用荧光PCR技术检测腹水细胞HBV DNA,检测出的数值可达到到102 IU/m l,并且按稀释倍数呈理论梯度,相关系数为0.91,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进行重复性研究发现,5次重复的CV值分别为14.4%、9.8%和11.2%,符合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偏差要求。腹水细胞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单纯腹水中的HBVDNA,二者之差为0.5~1.5个数量级,说明腹水细胞不但含有大量的HBV,而且个体差异明显。对一例乙肝肝癌并发腹水患者每间隔5 d进行三次沉渣细胞HBV DNA动态检测,发现沉渣细胞的HBV DNA与血清HBV DAN同时随患者病情加重而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基于用荧光PcR的检测方法来测定腹水细胞HBV DNA,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重复性,可作为研究腹水细胞内HBV DNA临床意义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细胞 HBV DNA 荧光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