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氏菌病的流行趋势及诊断 被引量:46
1
作者 崔恩博 鲍春梅 +5 位作者 郭桐生 陈素明 张菊玲 王欢 曲芬 毛远丽 《传染病信息》 2010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加强对布氏菌病的流行趋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的认识,更好地监测该病。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的70例布氏菌病患者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包括血培养及血清学凝集方法。结果实验室血液培养阳性的19例均为临床诊断病例... 目的加强对布氏菌病的流行趋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的认识,更好地监测该病。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的70例布氏菌病患者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包括血培养及血清学凝集方法。结果实验室血液培养阳性的19例均为临床诊断病例,而76例血清学阳性的有70例临床诊断为布氏菌病,特异度为92.11%。患者以成年男性为主,且呈逐年递增之势;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痛为主。结论布氏菌病有增加趋势,须加强对其监测及临床特征的认识。血培养是诊断布氏菌病的金标准,血清凝集试验是快速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流行病学 诊断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与血清sCR1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罗丽莎 张继万 +6 位作者 周建丽 何鹏飞 隆莉 张晓芳 赵志勇 刘娴 王海滨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9期1069-1071,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与血清可溶性Ⅰ型补体受体(sCR1)的浓度变化,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肝功能正常、血清HBV DNA大于106 U/mL的HBeAg阳性...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与血清可溶性Ⅰ型补体受体(sCR1)的浓度变化,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肝功能正常、血清HBV DNA大于106 U/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肝功能正常组,48例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肝功能异常组。检测RNIAF,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清sCR1含量。结果肝功能异常组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NIAF较肝功能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而sCR1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观察持续肝功能异常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NIAF与血清sCR1含量变化,显示二者呈明显负相关(r=-0.9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含量与凝血酶原活动度也呈明显负相关(r=-0.87)。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NIAF与血清sCR1的含量变化与肝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 红细胞 免疫黏附 可溶性补体Ⅰ型受体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相关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郭桐生 刘爱霞 +4 位作者 史云 崔恩博 曲芬 文翠荣 毛远丽 《肝脏》 2009年第5期374-376,共3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菌血症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三○二医院2001—2006年30例大肠埃希菌菌血症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择与阳性患者...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菌血症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三○二医院2001—2006年30例大肠埃希菌菌血症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择与阳性患者性别、年龄及培养日期最接近的ESBLs阴性大肠埃希菌菌血症肝硬化患者30例作为病例对照。分析患者初次血培养阳性时的基础疾病、体温、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合并症、免疫抑制治疗、有创操作、住院时间及培养前、后住院时间等;分析患者菌血症预后与抗生素使用的关系。统计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均数比较采用Student′s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双边);如Fisher精确检验相差显著,做比数比和可信区间及M-Hχ2检验;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逻辑回归分析。结果预用头孢类抗生素是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菌血症肝硬化患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OR=5.675,χ2MH=8.076,P=0.004)。不适当抗生素治疗导致感染预后不好(OR=22.000,χ2MH=6.658,P=0.010)。结论谨慎使用头孢菌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能够降低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血症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菌血症 肝硬化
下载PDF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外周血改变的特点 被引量:2
4
作者 毛远丽 陈小倩 +4 位作者 李永利 刘志国 孙志强 曲芬 郭静霞 《传染病信息》 2003年第2期71-72,共2页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WHO称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目前已经确认冠状病毒是导致SARS的病原体。但对其发病机制、病情发生、发展及预后尚未完全搞清。我们通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WHO称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目前已经确认冠状病毒是导致SARS的病原体。但对其发病机制、病情发生、发展及预后尚未完全搞清。我们通过对23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包括1例死亡病例)外周血细胞、多项临床化学实验室指标在病程发生、发展中的改变进行分析。同时还进行了几种呼吸道病原抗体的检测。力图通过其血液学指标改变特点及与临床病症的发生、发展及组织学改变关系,为揭示SARS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诊治提供一点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外周血改变 冠状病毒 细胞计数 分类改变 血清生化指标 血气指标
下载PDF
单核李斯特菌引起的肝硬化患者败血症一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桐生 崔恩博 陈素明 《肝脏》 2008年第3期222-222,共1页
关键词 肝硬化患者 单核李斯特菌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败血症 肝硬化失代偿期 中性粒细胞计数 血清蛋白电泳 脾切除术后
下载PDF
1999年腹泻病源菌分型及药敏试验数据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景云 黄上媛 +1 位作者 汪力亚 宋敏 《传染病信息》 2000年第3期135-136,共2页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菌型鉴定血清。卫生部生物制品鉴定所生产的M-H培养基及药敏纸片,WHONET4药敏分析软件,标准菌株ATCC25922、ATCC25923、ATCC27853。本室自制的SS培养基。
关键词 腹泻 病原菌 分型 药敏试验 数据分析
下载PDF
马尔他布鲁氏菌引起自发性腹膜炎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素明 张鞠玲 崔恩博 《肝脏》 2009年第4期294-294,共1页
关键词 自发性腹膜炎 布鲁氏菌 浅表淋巴结 特殊体征 蜘蛛痣 发热 就诊 体温
下载PDF
法国野猪中Rickettsia raoultii的流行(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曲芬 Jean Luc Llabers +1 位作者 Oleg Mediannikov Jean-Marc Rolain 《传染病信息》 2010年第1期14-16,64,共4页
目的调查和鉴定法国野猪身上Rickettsia raoultii的流行情况以及野猪作为贮存宿主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法国2007年9月到11月的野猪身上的边缘革蜱163只。应用柠檬酸合成酶基因和外膜蛋白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普通PCR技术及序列分析方... 目的调查和鉴定法国野猪身上Rickettsia raoultii的流行情况以及野猪作为贮存宿主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法国2007年9月到11月的野猪身上的边缘革蜱163只。应用柠檬酸合成酶基因和外膜蛋白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普通PCR技术及序列分析方法检测立克次体。结果 113只(69.3%)边缘革蜱立克次检测阳性。进一步鉴定为斑点热的两类病原,其中R.raoultii占57.5%(存在于65只蜱中)和R.slovaca占42.5%(存在于48只蜱中)。结论证明R.raoultii是野猪身上边缘革蜱的主要病原,边缘革蜱中感染率较高。应警惕野猪对立克次体的传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体属 野猪 流行病学 疾病贮主 昆虫媒介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全自动细菌培养阳性标本直接药敏的探讨
9
作者 张鞠玲 刘亚静 +5 位作者 崔恩博 鲍春梅 陈素明 王欢 曲芬 郭桐生 《肝脏》 2010年第3期188-190,共3页
关键词 直接药敏试验 慢性肝病患者 细菌培养 阳性标本 腹水感染 临床治疗 血液
下载PDF
2000年夏秋季腹泻病原与药敏情况分析
10
作者 王红旗 宋敏 +3 位作者 夏光明 李景云 崔恩博 鲍春梅 《肝脏》 2001年第S1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药敏情况 复方新诺明 沙门菌 敏感率 磷霉素 环丙沙星 志贺菌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非伤寒沙门氏菌血液感染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
11
作者 郭桐生 史云 +5 位作者 陈素明 杨静 崔恩博 鲍春梅 曲芬 毛远丽 《肝脏》 2009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分析非伤寒沙门氏菌血液感染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调查患者临床基本情况、原发病、实验室结果、治疗和预后;培养患者全血标本,使用VITEKⅡ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血清学分型。K-B药敏纸片测定法作药敏试验... 目的分析非伤寒沙门氏菌血液感染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调查患者临床基本情况、原发病、实验室结果、治疗和预后;培养患者全血标本,使用VITEKⅡ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血清学分型。K-B药敏纸片测定法作药敏试验。结果非伤寒沙门氏菌血液感染是散发的;血液感染的非伤寒沙门氏菌对三代头孢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性好;出现对头孢曲松耐药和中介的非伤寒沙门氏菌;血液感染的非伤寒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耐药比较常见。结论非伤寒沙门氏菌血液感染推荐使用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类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伤寒沙门氏菌 肝硬化 菌血症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菌和新生隐球菌自发性腹膜炎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纪金玲 鲍春梅 郭桐生 《肝脏》 2011年第1期70-70,共1页
患者,男性,73岁,HbsAg阳性28年、高血压20余年,无伤寒、结核、猩红热等传染病史;2009年消化道出血后曾行硬化治疗4次。2010年4月21日因乏力、腹胀、食欲差、双下肢轻度浮肿收住院。入院查体:面色晦暗,肝掌及蜘蛛痣阳性,
关键词 自发性腹膜炎 大肠埃希氏菌 新生隐球菌 HBSAG阳性 消化道出血 2009年 传染病史 硬化治疗
下载PDF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感染留观中心62例患者就诊时临床特征分析
13
作者 闫涛 牟劲松 +7 位作者 秦恩强 王冶 刘丽英 吴丹 李志伟 贾红军 郭桐生 李进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了解埃博拉病毒病(EVD)患者就诊时临床特征,为医务人员提供对该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记录解放军医疗队首批援非医疗队在塞拉利昂塞中友好医院收治的62例疑似EVD患者接诊时患者信息、病史和症状.采用反转录(RT)-PCR检测明确或排... 目的 了解埃博拉病毒病(EVD)患者就诊时临床特征,为医务人员提供对该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记录解放军医疗队首批援非医疗队在塞拉利昂塞中友好医院收治的62例疑似EVD患者接诊时患者信息、病史和症状.采用反转录(RT)-PCR检测明确或排除诊断,分析埃博拉病毒(EBOV)阳性和EBOV阴性患者在就诊时症状的差异.两组间患者年龄、发病至住院时间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62例留观者中,男35例,女27例,平均年龄(27.3±15.4)岁.EBOV阳性组40例,EBOV阴性组22例.EBOV阳性组患者潜伏期2~24 d,平均(8.8±5.7)d,且入院时发热、恶心或呕吐、腹泻、乏力、纳差、咽痛阳性率均高于EBOV阴性组患者(均P<0.05);虽然眼痛、呃逆、失眠发生率在EBOV阳性组较低,但均未在EBOV阴性组出现.EBOV阳性组有1例患者入院时有血便.EBOV阳性组入院时平均出现(8±5)个症状,EBOV阴性组平均出现(4±3)个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P=0.001).应用症状数量判断EVD的阈值为6,其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86.4%,阳性预测值为87.0%,阴性预测值为48.7%.62例留观者中,36例有明确与EVD疑似或确诊者接触史,其中EBOV阳性组22例(55.0%),EBOV阴性组14例(6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4,P=0.596).在有明确接触史的36例留观者中,EBOV阳性组发热19例(86.4%)、乏力20例(90.9%),EBOV阴性组发热6例(42.9%)、乏力5例(3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EVD疑似患者中,EBOV阳性患者较EBOV阴性患者在入院时阳性症状更多,主要为发热、恶心或呕吐、腹泻、乏力、纳差、咽痛等,虽然症状并非特异性诊断指标,但仍有助于医务人员对该病的早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热 埃博拉 留观中心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乙肝患者外膜蛋白血清学检测及对于判定HBV DNA复制的意义 被引量:47
14
作者 毛远丽 李伯安 +6 位作者 马洪滨 孙志强 史佳彬 李筱涵 徐军 王雪飞 杨丽华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血清中PreSl-Ag、PreS2-Ag、大蛋白(LP)的检测意义及其对判定HBV复制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1例HBV感染血清的PreS1-Ag、PreS2-Ag、HBV-LP及HBVM,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PreS...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血清中PreSl-Ag、PreS2-Ag、大蛋白(LP)的检测意义及其对判定HBV复制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1例HBV感染血清的PreS1-Ag、PreS2-Ag、HBV-LP及HBVM,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PreS1-Ag、PreS2-Ag、LP、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S2-Ag、LP检出阳性率均高于HBeAg;LP的检出阳性率与HBVDNA的检出阳性率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且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值与HBV-LP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reS1-Ag、PreS2-Ag、LP较准确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是HBVM有益的必要补充;血清中HBV-LP的含量与HBVDNA的拷贝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抗原 乙型 病毒包膜蛋白 遗传标记
原文传递
甲胎蛋白异质体L3预警原发性肝癌的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李永利 马洪滨 +6 位作者 郭静霞 史佳彬 徐军 刘爱霞 杨丽华 李伯安 毛远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的检测在预警原发性肝癌中的作用。方法对100例AFP升高肝病患者血清,应用甲胎异质体微量离心柱分离并洗脱获得AFP-L3,再同时检测原始血清中的AFP以及AFP-L3含量,计算AFP-L3在AFP中的比例,对AFP-L3...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的检测在预警原发性肝癌中的作用。方法对100例AFP升高肝病患者血清,应用甲胎异质体微量离心柱分离并洗脱获得AFP-L3,再同时检测原始血清中的AFP以及AFP-L3含量,计算AFP-L3在AFP中的比例,对AFP-L3异常升高者、正常者进行跟踪,结合6个月后临床诊断结果,分析AFP-13升高在鉴别良性肝脏病变与预警肝癌中的作用。结果肝癌、疑似肝癌患者与良性肝病患者中的AFP-L3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1.80%、73.68%、11.80%,P〈0.05)。未确诊肝癌(疑似HCC、肝病)的患者中,AFP—L3阳性的21例中有12例在6个月内被诊断为HCC,而且有6例是通过B超、CT等影像学手段被早期确诊的单发性小肝癌。AFP-L3阴性的62例标本中,6个月内有3例发生肝癌,AFP-L3阳性发生肝癌的危险率增加了11.9倍。结论AFP-L3与AFP值无相关性,可以作为一个独立肝细胞癌诊断因子。AFP-L3的测定对于AFP升高时良、恶性肝病的鉴别及肝癌的早期预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类 肝细胞
原文传递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在肝病不同病期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海滨 张继万 +1 位作者 郭静霞 刘振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 研究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 (RNIAF)的变化 ,探讨其在评估肝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测定 :采用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方法 :5 0 μl 1.2 5 %的红细胞悬液在 10 0 ... 目的 研究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 (RNIAF)的变化 ,探讨其在评估肝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测定 :采用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方法 :5 0 μl 1.2 5 %的红细胞悬液在 10 0 μl自身血浆中与 10 0 μl的 1× 10 6/ml肿瘤细胞悬液反应 ,1个肿瘤细胞粘附有 5个或以上的红细胞为一个粘附单位 ,计算粘附率。血清sCR1水平测定 :采用鼠抗人CR1单克隆抗体包被聚苯乙烯微孔板 ,及碱性磷酸酶结合的第二抗体建立的夹心ELISA法定量测定肝病血清sCR1浓度变化。红细胞膜CR1分子定量测定 :采用细胞酶免疫分析法。结果 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不同程度地低于正常人群 (P <0 .0 1) ,自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Child′A、肝硬化Child′B、肝硬化Child′C、重型肝炎依次加重 ,与患者CHE、PT、PTA等指标显著正相关 ,重型肝炎病情恢复期时其RNIAF显著回升 ,但患者CHE、PT、PTA等指标持续处于低水平。肝病红细胞CR1数量亦不同程度地下降 ,但其变化较RNIAF的变化迟缓。血清sCR1水平在肝硬化病人明显升高 ,但在慢性肝炎及急性肝炎变化不如RNIAF的变化明显。结论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可灵敏地反应肝病病情的严重程度 ,在慢性肝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 肝病 自身血浆 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 肝硬化
原文传递
高尔基体蛋白73在原发性肝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爱霞 刘佳 +6 位作者 戴亮 王卫东 赵静 陈霖 徐军 侯俊 李伯安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64-46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血清GP73,分别测定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术后(2周、4周)以及术后3 ~12个月复发的21例重新入院患者的GP73的浓度.结果 原发性...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血清GP73,分别测定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术后(2周、4周)以及术后3 ~12个月复发的21例重新入院患者的GP73的浓度.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GP73平均水平为240.5±81.4 ng/ml,手术治疗后2周GP73平均浓度为114.4±34.1 ng/ml,治疗后4周平均浓度为57.6±23.3 ng/ml,治疗前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后浓度(P<0.05).肝癌复发的患者重入院后GP73浓度(181.2±72.4 ng/ml)明显高于GP73.术后的浓度(P<0.05).结论 GP73作为一个新型肝癌血清标记物在判断肝癌预后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 预后 肝肿瘤
原文传递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酶联免疫分析实验和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的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静霞 马洪滨 +8 位作者 李永利 徐军 杨丽华 史佳彬 李波 刘爱霞 李小溪 李伯安 毛远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评价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Enhanted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v,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含量(LN)、Ⅳ型胶原(Ⅳ-C)和Ⅲ型前胶原(PCⅢ)方法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相... 目的评价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Enhanted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v,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含量(LN)、Ⅳ型胶原(Ⅳ-C)和Ⅲ型前胶原(PCⅢ)方法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以患者肝穿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用ECLIA和ELISA法检测253例患者的4项血清纤维化指标,并分别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均能反映患者从肝炎到肝硬化的肝纤维化逐渐加重的趋势。但与ELISA法比较,ECLIA方法检测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较好。结论ECLIA系统检测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可以更好的反应肝硬化的发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便化 血清学 强化学发光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病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赵景民 王松山 +12 位作者 孙艳玲 周光德 刘平 孟二红 辛绍杰 张泰和 王福生 毛远丽 李莉 李迎新 张鸿飞 张玲霞 陈菊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病机理。方法 对 2 6例治疗前AIH患者的血清和穿刺肝组织进行血清学、病理学及临床观察分析 ,并采用IAIHG(1999年 )标准进行评分 ;采用多种树突状细胞 (DC)标志性抗体 ,以免疫组化方...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病机理。方法 对 2 6例治疗前AIH患者的血清和穿刺肝组织进行血清学、病理学及临床观察分析 ,并采用IAIHG(1999年 )标准进行评分 ;采用多种树突状细胞 (DC)标志性抗体 ,以免疫组化方法对肝组织中DC的变化进行观察 ,并对肝星状细胞 (HSC)的活化与增殖 ,及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的表达作观测 ,另取慢性乙、丙型肝炎肝组织各 10例 ,正常肝组织 5例作对照。结果  2 6例AIH中Ⅰ型和Ⅱ型分别占 80 8% (2 1 2 6 )和19 2 % (5 2 6 ) ,累计评分均值分别为 18 6± 1 4和 19 1± 2 1。Ⅰ和Ⅱ型比较 ,平均年龄、血清平均ALT、AST及γ Glo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或P <0 0 1或P <0 0 5 )。 2 6例AIH肝组织均呈活动性慢性炎症改变 ,其中界面炎 碎屑坏死 (PN) 10 0 % ,桥接坏死 (BN)Ⅰ型 5 7 1% ,Ⅱ型 80 0 % (P <0 0 5 ) ,显著性小叶内炎Ⅰ型 95 2 % ,Ⅱ型 10 0 % ,玫瑰形肝细胞Ⅰ型 71 4% ,Ⅱ型 10 0 % (P <0 0 1) ,小叶中央区融合性坏死Ⅰ型 33 3% ,Ⅱ型 80 0 % (P <0 0 0 1) ,明显的浆细胞浸润Ⅰ型 95 2 % ,Ⅱ型 2 0 0 % (P <0 0 0 1)。阳性DC弥散或聚集分布于汇管区及肝小叶内 ,尤其在AIH肝组织活动性病变区 ,Ⅰ型85 7% (18 2 1) ,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病理学 血清学
原文传递
血清中甲胎蛋白异质体L3含量与肝癌分期及大小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健 阿克木江 +8 位作者 刘爱霞 刘佳 赵静 徐军 戴亮 王卫东 卞成蓉 郭晓东 李伯安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水平与肝癌分期和癌灶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162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血清,分别进行总甲胎蛋白(AFP)和AFP-L3的纯化和检测,并计算AFP-L3的百分含量后与患者的癌...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水平与肝癌分期和癌灶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162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血清,分别进行总甲胎蛋白(AFP)和AFP-L3的纯化和检测,并计算AFP-L3的百分含量后与患者的癌灶大小和肝癌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HC患者血清AFP-L3百分含量与癌灶大小呈正相关(r=0.332,P=0.009),与肝癌分期不相关(r=0.121,P=0.189).结论 AFP-L3的测定对于判断癌灶的大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类 肝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