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郑曙云 付小兵 +1 位作者 徐建国 孙同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60-463,共4页
目的 观察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a 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保护效应及与组织损伤修复的关系。方法 采用肠系膜上动脉 ( SMA)夹闭 4 5 m in后松夹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 目的 观察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a 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保护效应及与组织损伤修复的关系。方法 采用肠系膜上动脉 ( SMA)夹闭 4 5 m in后松夹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肠缺血再灌注组及 a FGF治疗组。假手术组分离 SMA但不夹闭 ,4 5 min后取血并活杀动物 ;其余两组分别松夹形成血流再灌注 ,缺血再灌注组从尾静脉注射 0 .15 ml生理盐水 ,a FGF治疗组则从尾静脉给予 0 .15 m l( 4 g) a FGF。于再灌注后 0 .5、1、2、6、12和 2 4 h取血检测血浆D乳酸水平 ;活杀动物后取小肠组织行苏木素伊红 ( HE)染色 ,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观察两组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存活率。结果 与肠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比较 ,a FGF治疗组动物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 ,以 2 4 h最为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 P<0 .0 5 ) ;血浆 D 乳酸水平于再灌注后 1h则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至 2 4 h仍呈降低趋势 ( P均 <0 .0 5 ) ;小肠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较缺血再灌注组轻。结论 外源性 a 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缺血-再灌注损伤 小肠 大鼠
下载PDF
微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熊德鑫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52-253,共2页
关键词 微生态学研究 微生态制剂 应用
下载PDF
IgA在肠道免疫屏障中的作用及其创伤后的改变 被引量:12
3
作者 于勇 《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5-18,共4页
IgA是肠腔内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对维持正常肠道免疫屏障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肠道IgA结构、功能、代谢、创伤后的改变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肠道免疫学 创伤 免疫球蛋白A
下载PDF
使用悉生大鼠建立肠道膜菌群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熊德鑫 祝小枫 +1 位作者 盛志勇 黎沾良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47-51,共5页
为了深入地研究肠道菌群的生物屏障作用,我们使用悉生动物,建立了肠道膜菌群的研究方法,此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不仅选择效果好,而且各类菌的活菌计数量高。使用悉生动物的研究结果表明:空肠膜菌群杆菌数为5.09±0.09.肠球菌数为4.49... 为了深入地研究肠道菌群的生物屏障作用,我们使用悉生动物,建立了肠道膜菌群的研究方法,此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不仅选择效果好,而且各类菌的活菌计数量高。使用悉生动物的研究结果表明:空肠膜菌群杆菌数为5.09±0.09.肠球菌数为4.49±0.23,乳杆菌数为5.82±0.07,类杆菌数为5.56±0.43,双歧杆菌数为5.19±0.24。回肠膜菌群数依次为6.07±0.29,6.57±0.11,7.40±0.13,6.56±0.09,7.68±0.08。盲肠的膜菌群数依次为6.11±0.45,6.40±0.17,7.04±0.31,7.57±0.22,7.51±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膜菌群 肠球菌 大鼠 悉生动物 活菌计数 生物屏障 兼性厌氧菌 需氧培养 需氧菌 稀释法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烫伤大鼠血浆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孙晓庆 付小兵 +2 位作者 晋桦 孙世荣 姚咏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3-73,共1页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改善创伤和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背部25% ~30% 深Ⅱ~Ⅲ度烫伤,烫伤后分别给予5% 葡萄糖盐水或山莨菪碱,检测血浆内毒素(LPS)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改善创伤和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背部25% ~30% 深Ⅱ~Ⅲ度烫伤,烫伤后分别给予5% 葡萄糖盐水或山莨菪碱,检测血浆内毒素(LPS)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浓度。结果:大鼠血中LPS烫伤后8~16 小时升高,24 小时即恢复正常;而血中TNF α的升高表现为双峰状,第1 个高峰出现在伤后2 小时,第2 个高峰出现在伤后16~24 小时,均与血中LPS的升高无明显关系。山莨菪碱无论对伤后2 小时还是伤后24 小时的TNF α高峰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但不影响血中的LPS水平。结论:烫伤后TNF α升高并不完全依赖于血浆LPS浓度的变化,山莨菪碱降低烫伤后血浆TNF α水平可能是其改善创伤和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脓毒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内毒素 山莨菪碱 TNF-Α
下载PDF
山羊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复苏后胃肠粘膜内pH值的变化 被引量:21
6
作者 胡森 晋桦 +2 位作者 吕艺 黎君友 周宝桐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12期708-710,共3页
目的:研究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复苏后胃肠粘膜内pH值(pHi)的变化规律,为指导隐性代偿性休克复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山羊6只,用Wiggers法造成失血后低血容量性休克〔平均动脉压6.0kPa(1kPa=7.5mm... 目的:研究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复苏后胃肠粘膜内pH值(pHi)的变化规律,为指导隐性代偿性休克复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山羊6只,用Wiggers法造成失血后低血容量性休克〔平均动脉压6.0kPa(1kPa=7.5mmHg)维持1小时〕,快速回输失血和2倍的林格氏液,在胃和回肠处造口,分别置入胃和肠粘膜张力计,动态监测胃肠粘膜pHi。结果:(1)胃肠粘膜pHi随休克程度加重而进行性降低,复苏后48小时恢复至伤前水平;(2)胃肠粘膜pHi变化与门静脉血流量和其pH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门静脉血乳酸和二胺氧化酶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胃肠粘膜pHi能反映胃肠粘膜缺血和酸中毒状态,是指导隐性代偿性休克复苏的敏感和实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胃肠粘膜 休克 低血容量性 复苏
下载PDF
内源性肝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与肠道干细胞分化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常晓彤 王振辉 付小兵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4期2022-2023,T002,共3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肝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L-fabp)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与小肠干细胞增生分化的时空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技术,分别检测胚胎期E14d,E17d,E19d和幼鼠期P1d,P2d,P7d,P28d大鼠小肠... 目的探讨内源性肝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L-fabp)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与小肠干细胞增生分化的时空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技术,分别检测胚胎期E14d,E17d,E19d和幼鼠期P1d,P2d,P7d,P28d大鼠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L-fabpmRN水平及其定位分布。结果胎鼠E19d,小肠细胞内L-fabp基因开始转录mRNA为(2.8±0.23)%。到幼鼠期P2dL-fabpmRNA水平达到最高峰为(6.31±0.24)%,与E19d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01,t=8.411)。幼鼠P1d、P7d、P14d、P28d期,L-fabpmRNA水平有所减少,分别为(4.2±0.25)%,(3.89±0.23)%,(3.3±0.26)%,(3.36±0.23)%。与E19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2.754,2.671,2.167,2.243);L-fabpmRNA原位杂交定位分析显示,E19d少量阳性细胞开始出现于绒毛顶部,阳性率约为1%。从P1d~P28d,L-fabpmRNA阳性细胞表达率不断升高,阳性率分别为12%,45%,65%,89%,并且分布范围从绒毛顶部向下逐渐扩大,而小肠隐窝底部细胞始终为阴性。与此相反,从P14d到P28d,PC-NA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到P28d,阳性细胞只局限于隐窝内细胞。结论肠道干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内源性L-fabp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可能与L-fabp参与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磷脂膜构建及脂肪酸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内源性肝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 干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发育 免疫组织化学 小肠
下载PDF
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透明质酸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姜笃银 周兵 付小兵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18-721,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透明质酸 (HA)浓度变化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吸附等技术 ,比较分析烧伤严重程度不同及其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多器官衰竭 (MOF)和...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透明质酸 (HA)浓度变化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吸附等技术 ,比较分析烧伤严重程度不同及其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多器官衰竭 (MOF)和死亡患者各组血清 H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临床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结果 :烧伤后 2周内血清 HA浓度一直维持高水平 ,并随烧伤严重程度增加和 SIRS、MODS的产生 ,其数值逐步升高、相差显著 (P<0 .0 0 1 ) ,但在 MODS向 MOF发展直至死亡前后 ,血清 HA值又由高限急剧降低。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血清 HA浓度变化与烧伤严重程度和 SIRS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P<0 .0 1 ) ,与血清 TNFα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值呈正相关 (P<0 .0 5或 P<0 .0 1 ) ,而与血浆白蛋白、白蛋白 /球蛋白比值呈负相关 (P均 <0 .0 5 )。结论 :血清 HA浓度中、重度升高可能与 TNFα等持续损伤肝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可将其作为临床大面积烧伤患者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透明质酸 肿瘤坏死因子-Α 肝损伤 诊断
下载PDF
大鼠肠缺血-再灌流损伤对肠粘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孙晓庆 吕艺 +4 位作者 晋桦 黎君友 姜小国 胡森 付小兵 《创伤外科杂志》 1999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流损伤时肠粘膜通透性的变化及对血浆脂多糖(LPS)和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根据夹闭肠系膜上动脉的时间及松夹后的时间随机分9组。于实验各时相点采集标本,血浆D-乳酸和LPS分别用酶偶联法及偶... 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流损伤时肠粘膜通透性的变化及对血浆脂多糖(LPS)和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根据夹闭肠系膜上动脉的时间及松夹后的时间随机分9组。于实验各时相点采集标本,血浆D-乳酸和LPS分别用酶偶联法及偶氛显色鲨试验法检测。结果(1)肠缺血1~1.5小时,血浆LPS和D-乳酸开始升高,再灌流后显著升高,达峰值再灌流后0.5~1小时,2~6小时恢复正常;(2)血浆LPS和D-乳酸变化趋势一致,二者呈正相关(r=0.7198,P<0.05);(3)再灌流后小肠绒毛脱落,固有层白细胞聚集;(4)肝、肾、心功能失常,与LPS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肠缺血再灌流早期肠粘膜已受到严重损伤,通透性增加,导致LPS大量人血,脏器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肠粘膜通透性
下载PDF
参与创面愈合调控的神经因素 被引量:12
10
作者 付小兵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创面愈合 调控 神经因素
下载PDF
肠道菌群紊乱症的生态防治疗法初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德鑫 盛志勇 +4 位作者 祝小枫 邵昌发 符振华 李燕翔 陈荣京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1-24,共4页
我们使用生态防治疗法,治疗了20例因长期不当使用广谱抗生素而引起疡道菌群紊乱症的病人,其主要症状是腹泻和重复感染,我们根据肠道菌群的变化,灵活地应用生态制剂,20例病人全部治愈。
关键词 生态疗法 抗生素 菌群紊乱症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肠缺血大鼠细菌易位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亚平 付小兵 +2 位作者 孙同柱 许明火 郑玉清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12期710-712,共3页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肠缺血后细菌易位的影响,为肠源性感染的防治及脏器功能的保护寻找新的手段。将基因重组的bFGF应用于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大鼠,观察它对肠道细菌易位及脏器功能的影响。结果:bFGF治疗...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肠缺血后细菌易位的影响,为肠源性感染的防治及脏器功能的保护寻找新的手段。将基因重组的bFGF应用于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大鼠,观察它对肠道细菌易位及脏器功能的影响。结果:bFGF治疗组大鼠伤后6小时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含量与单纯夹闭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血尿素氮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病理观察见肠粘膜损伤明显减轻。提示:bFGF对肠缺血早期肠道细菌易位的减少及肝肾功能的保护具有显著作用,这一结果为临床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 细菌易位 BFGF
下载PDF
改构型和野生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皮肤生长促进作用的比较
13
作者 赵京禹 付小兵 +4 位作者 陈伟 孙同柱 郑曙云 翁立新 张英民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58-459,F004,共3页
目的 比较改构型和野生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a FGF)促进大鼠皮肤生长的作用。方法 将 2 mm× 2 mm的新生大鼠皮肤分别接种在含有 1、10和 10 0 μg/ L 3种不同浓度的改构型 a FGF和野生型 a FGF与体积分数为 10 %小牛血清... 目的 比较改构型和野生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a FGF)促进大鼠皮肤生长的作用。方法 将 2 mm× 2 mm的新生大鼠皮肤分别接种在含有 1、10和 10 0 μg/ L 3种不同浓度的改构型 a FGF和野生型 a FGF与体积分数为 10 %小牛血清的 Dulbecco改良 Eagle培养基中培养 4 d,然后测定生长后皮肤的面积。结果 空白对照组的皮肤面积为 ( 2 .96± 1.12 ) mm2 ,浓度为 1、10和 10 0 μg/ L 改构型 a FGF组的皮肤面积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 1.4、1.5和 1.3倍 ,而 3种不同浓度的野生型 a FGF组的皮肤面积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 1.5、3.2和 1.6倍。与其他组相比 ,只有浓度为 10μg/ L野生型 a FGF组的皮肤面积显著升高 ( P<0 .0 5 )。结论 改构型 a FGF对皮肤生长无显著刺激 ,其作用效果明显低于野生型 a F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改构型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野生型 皮肤 大鼠
下载PDF
冷冻对豚鼠肝细胞氧耗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同柱 尹少杰 +1 位作者 吴志谷 周宝桐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997年第3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低温医学 冷冻 肝细胞 氧耗量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普遍大鼠、SPF大鼠及悉生大鼠盲肠膜与内容物菌群分析
15
作者 祝小枫 熊德鑫 +3 位作者 赵军 施志国 陈荣京 符振华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1993年第1期24-26,共3页
作者分析和比较了普通大鼠、SPF大鼠及悉生大鼠的盲肠膜和内容物菌群中5类菌的菌量(以每g肠盲组织或内容物所含菌量的对数表示)。悉生大鼠盲肠内容物中肠杆菌量为8.09±0.26,肠球菌量为7.59±0.26,类杆菌量为10.1±0.34,乳... 作者分析和比较了普通大鼠、SPF大鼠及悉生大鼠的盲肠膜和内容物菌群中5类菌的菌量(以每g肠盲组织或内容物所含菌量的对数表示)。悉生大鼠盲肠内容物中肠杆菌量为8.09±0.26,肠球菌量为7.59±0.26,类杆菌量为10.1±0.34,乳杆菌量为9.62±0.58,双歧杆菌量为10.32±0.18;普通大鼠盲肠内容物中,这5类菌的菌量分别为5.79±0.52,6.13±0.84,8.76±0.5,9.74±0.68和10.10±0.78,其中肠杆菌和类杆菌量与悉生大鼠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SPF大鼠盲肠内容物中5类菌的菌量分别为6.29±0.7,3.47±0.93,8.48±0.71,8.40±0.48,10.06±0.44,其中,肠杆菌、肠球菌及类杆菌量与悉生大鼠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悉生大鼠盲肠膜菌群中5类菌的菌量分别为6.11±0.45,6.4±0.7,7.57±0.22,7.04±0.31,7.51±0.11;普通大鼠盲肠膜菌群中,这5类菌的菌量分别为3.83±0.52,4.90±0.89,6.77±0.86,7.74±0.68,6.7±0.74。两者相比,主要是需氧的肠杆菌及肠球菌的差异显著。悉生大鼠的盲肠内容物与膜菌群比较可知,其膜菌群中5类菌的菌量低于内容物菌群,差异显著(p<0.01或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肠膜菌群 盲肠内容物菌群 大鼠
下载PDF
一种较好的雄性大鼠静脉给药途径
16
作者 孙同柱 付小兵 +4 位作者 姚咏明 杨银辉 陈伟 赵志力 孙晓庆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2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雄性大鼠 静脉给药 注射 阴茎背静脉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表皮细胞促生长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同柱 吴志谷 +4 位作者 耿淼 周宝桐 胥照平 戴红梅 朱厚础 《生物技术通讯》 CAS 1996年第3期141-142,共2页
利用体外培养的自体表皮细胞来覆盖烧伤切痂创面已成为当前烧伤整形领域的一个研究课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促使培养的表皮细胞尽快地增值,扩展成片,以应用于创面的修复和愈合。 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重要... 利用体外培养的自体表皮细胞来覆盖烧伤切痂创面已成为当前烧伤整形领域的一个研究课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促使培养的表皮细胞尽快地增值,扩展成片,以应用于创面的修复和愈合。 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多肽生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细胞膜片 促生长作用 人表皮生长因子 大鼠 重组人 因子对 RHEGF 生长面 培养液 创伤中心
下载PDF
炎症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翟红霞 《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8-141,共4页
炎症触发剂内毒素引起一系列细胞因子的产生,并作用于机体的多个系统和器官,引起损伤。细胞因子之间的网络调控对于平衡炎症的过程,控制炎症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炎症 内毒素 细胞因子 网络调节
下载PDF
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道细菌易位与内毒素血症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勇 施志国 +5 位作者 祝小枫 王亚平 姚咏明 兰复生 田惠民 盛志勇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3年第1期48-50,共3页
用无特殊致病菌大鼠制作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对失血性休克后肠道细菌易位与血中内毒素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发现失血性休克后所有动物均发生了肠道细菌易位。在复苏后5小时,肠道细菌易位达高峰,85%的标本细菌培养阳性,而后逐渐... 用无特殊致病菌大鼠制作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对失血性休克后肠道细菌易位与血中内毒素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发现失血性休克后所有动物均发生了肠道细菌易位。在复苏后5小时,肠道细菌易位达高峰,85%的标本细菌培养阳性,而后逐渐减少。血中内毒素水平也有类似改变。提示失血性休克后肠道细菌易位与内毒素血症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细菌易位 内毒素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中枢胆碱能M受体在烫伤应激后的改变
20
作者 颜光涛 徐世豪 +2 位作者 孙世荣 田惠民 盛志勇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3年第2期56-59,共4页
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对烫伤应激后大鼠脑皮质、海马区M受体、胞内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以及M受体激动剂乙酰胆碱进行测定。发现烫伤应激后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有如下改变:(1)胆碱能递质ACh释放,作用于M受体后使其出现下行调节。(2)M... 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对烫伤应激后大鼠脑皮质、海马区M受体、胞内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以及M受体激动剂乙酰胆碱进行测定。发现烫伤应激后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有如下改变:(1)胆碱能递质ACh释放,作用于M受体后使其出现下行调节。(2)M受体介导cAMP和cGMP增高而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3)ACh释放后很快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4)应激后ACh、M受体及cAMP和cGMP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受体 乙酰胆碱 环核苷酸 烫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