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后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临床防治研究——27年临床诊治经验总结 被引量:9
1
作者 高维谊 盛志勇 +2 位作者 郭振荣 柴家科 胡森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8年第10期606-610,共5页
目的:总结烧伤后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临床防治的经验。方法:将我科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MODS临床救治工作分为3个阶段,分析3个阶段MODS监测技术和防治措施的进步对降低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的... 目的:总结烧伤后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临床防治的经验。方法:将我科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MODS临床救治工作分为3个阶段,分析3个阶段MODS监测技术和防治措施的进步对降低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的作用。结果:90年代以来,由于我科采用了一系列新的监测技术和早期防治措施,烧伤MODS总发生率以及总体表烧伤面积(TBSA)>50%伤员MODS发生率均显著低于70年代和80年代(P<0.05或P<0.01)。90年代以来,尽管MODS脏器衰竭个数多于70年代和80年代,但TBSA>30%患者的病死率(47.1%)却显著降低(P<0.01)。结论:烧伤休克后及时和充分复苏、清除坏死组织和控制伤后感染、加强脏器保护与支持是降低烧伤后MOD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感染 防治 MODS
下载PDF
烧伤早期大鼠骨骼肌组织泛素转录表达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吴焱秋 柴家科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7期423-426,共4页
目的 :研究烧伤后大鼠骨骼肌组织泛素蛋白酶体 (ubiquitin proteasome)蛋白降解途径组成成分中泛素表达的变化 ,探讨烧伤后骨骼肌蛋白降解的增强与泛素蛋白酶体蛋白降解途径表达变化间的关系。方法 :借助烫伤大鼠动物模型 ,利用骨骼肌... 目的 :研究烧伤后大鼠骨骼肌组织泛素蛋白酶体 (ubiquitin proteasome)蛋白降解途径组成成分中泛素表达的变化 ,探讨烧伤后骨骼肌蛋白降解的增强与泛素蛋白酶体蛋白降解途径表达变化间的关系。方法 :借助烫伤大鼠动物模型 ,利用骨骼肌离体孵育系统 ,应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孵育液和骨骼肌组织中酪氨酸(Tyr)和 3甲基组氨酸 (3MH)量的变化 ,用 RNA印迹技术 (Northern blot)方法测定骨骼肌组织中泛素m RNA表达水平。结果 :烧伤后大鼠骨骼肌释放 Tyr和 3MH增多 ,以 3MH增加显著 ;烧伤后骨骼肌组织中泛素 2 .4kb的 m RNA表达上调明显。泛素 m RNA表达增加量与 Tyr和 3MH增加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烧伤后大鼠骨骼肌蛋白降解明显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泛素-蛋白酶体蛋白降解途径 骨骼肌 RNA印迹技术
下载PDF
烧伤患者血中细菌DNA的检测及其意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于勇 盛志勇 +6 位作者 柴家科 杨银辉 姚咏明 杨红明 许明火 朱敬民 鲁刚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烧伤 细菌DNA 检测
下载PDF
111例烧伤脓毒症的发生特点及转归 被引量:53
4
作者 柴家科 盛志勇 +10 位作者 高建川 纪晓峰 郭振荣 杨红明 高维谊 刁力 贺立新 贾晓明 李利根 郝岱峰 姚咏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烧伤脓毒症的发生特点及转归。方法:1993 年1 月~1998 年10月共收治烧伤患者1 641例,对其中发生烧伤脓毒症的111例进行分析,且对脓毒症患者并发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MSOF)存活和死亡患者测定了血... 目的:探讨烧伤脓毒症的发生特点及转归。方法:1993 年1 月~1998 年10月共收治烧伤患者1 641例,对其中发生烧伤脓毒症的111例进行分析,且对脓毒症患者并发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MSOF)存活和死亡患者测定了血浆白介素 6(IL 6)、IL 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内毒素(LPS)。结果:随烧伤面积增加,脓毒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主要原因有:①创面感染(83 例,74.8% ),致创面感染的菌种17 种,每例平均3.5种,其中绿脓杆菌感染占第1 位,其次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G- 杆菌。②烧伤休克(65 例,58.6% ),这些患者平均入院时间较晚,院外抗休克措施不足,入院时常有明显休克或隐匿性休克表现。③此外,大面积深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易并发肺部感染,成为脓毒症的诱因。烧伤脓毒症导致的MSOF发生率14.1% ,每例平均有2 个器官,而非脓毒症患者MSOF发生率仅0.1% ,脓毒症并发MSOF死亡组IL 6、IL 8、LPS和TNF α在整个MSOF期间明显高于存活组,尤其以死亡前为甚。结论:烧伤脓毒症的发生主要取决于烧伤严重程度、感染严重程度、休克严重程度和有无吸入性损伤等多种致病因素,而脓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脓毒症 预后 MSOF 转归
下载PDF
创伤后肠道通透性改变血浆标志物D-乳酸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9
5
作者 孙晓庆 付小兵 +5 位作者 张蓉 吕艺 邓群 张诚 姜小国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8期476-478,共3页
目的 :观察创伤时循环 D 乳酸与内毒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 3种大鼠模型 :(1)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小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2 ) 30 %总体表面积深 ~ 度烫伤模型 ;(3)总胰胆管人工胆汁逆行灌注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模型... 目的 :观察创伤时循环 D 乳酸与内毒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 3种大鼠模型 :(1)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小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2 ) 30 %总体表面积深 ~ 度烫伤模型 ;(3)总胰胆管人工胆汁逆行灌注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模型。于各时间点采集颈动脉及门静脉血 ,分别检测 D乳酸及内毒素含量。结果 :(1)肠缺血 1~ 1.5小时血浆 D乳酸和内毒素均升高 ,再灌注后显著升高 ,二者存在明显正相关(r=0 .7198,P <0 .0 5 ) ;(2 )烫伤后 6小时血浆 D乳酸和内毒素显著升高 ,两者存在明显相关 (r=0 .8771,P<0 .0 1) ;(3) ANP大鼠血浆 D 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在伤后 2小时开始升高 ,2 4小时达峰值 ,两者存在明显相关性 (r=0 .7985 ,P<0 .0 1)。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 3组动物均有小肠绒毛脱落 ,粘膜下炎细胞浸润等改变 ,其严重程度与血浆 D 乳酸水平一致。结论 :血浆 D 乳酸可作为创伤所致肠粘膜损伤、肠通透性改变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形成的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肠通透性 D-乳酸 内毒素
下载PDF
JAK/STAT通路介导脓毒症大鼠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 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王松柏 姚咏明 +2 位作者 董宁 于燕 陶国才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 :探讨 Janus激酶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 ( JAK/ STAT)通路对盲肠结扎穿孔术 ( CL P)所致脓毒症大鼠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 B1( HMGB1) m RNA表达和急性肝损害的影响。方法 :采用 CL P模型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L P脓毒症组、... 目的 :探讨 Janus激酶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 ( JAK/ STAT)通路对盲肠结扎穿孔术 ( CL P)所致脓毒症大鼠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 B1( HMGB1) m RNA表达和急性肝损害的影响。方法 :采用 CL P模型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L P脓毒症组、JAK2激酶抑制剂 AG490和 STAT抑制剂雷帕霉素 ( RPM)处理组。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测定肝 HMGB1m R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CL P后 6~ 48h HMGB1m RNA表达显著升高 ( P<0 .0 1) ;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 ( AST)在 6~ 48h增高明显( P<0 .0 5 ) ,丙氨酸转氨酶 ( AL T)、 AST在 2 4h升高非常显著 ( P<0 .0 1)。与 CL P组相比 ,AG490预处理组2 4h HMGB1m RNA和 AL T水平显著下降 ( P均 <0 .0 1) ,2 4h和 48h AST亦明显降低 ( P均 <0 .0 1) ;同样 ,RPM干预后 HMGB1m RNA表达在 6 h和 2 4h显著抑制 ( P<0 .0 5和 P<0 .0 1) ,AL T、AST在 2 4h和 48h均不同程度下降 ( P<0 .0 1和 P<0 .0 5 )。结论 :抑制 JAK/ STAT通路活化可明显下调肝组织 HMGB1m RNA表达 ,并有助于减轻 CL P所致急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JANUS激酶 信号转导 转录激活子 肝损伤
下载PDF
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7
作者 胡森 盛志勇 周宝桐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8期504-507,共4页
中图分类号:R365;R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603(1999)0805040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是研究MODS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的基础,同时也是MODS研究的一个难点。MOD... 中图分类号:R365;R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603(1999)0805040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是研究MODS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的基础,同时也是MODS研究的一个难点。MODS是多因素诱发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S 动物模型 病理 发病率
下载PDF
饲菌复合低血容量性休克诱发兔肠源性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胡森 盛志勇 +6 位作者 梁延杰 薛立波 姚咏明 陆江阳 黎君友 祝小枫 晋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8年第10期587-591,共5页
目的:复制一种创伤后肠源性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方法:家兔饲入大肠杆菌(O111B4)1.5×1011个/kg后,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平均动脉压为5.3kPa(1kPa=7.5mmHg... 目的:复制一种创伤后肠源性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方法:家兔饲入大肠杆菌(O111B4)1.5×1011个/kg后,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平均动脉压为5.3kPa(1kPa=7.5mmHg),维持1小时〕和再灌注损伤,术后静脉输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50ml·kg-1/d,实验观察14日。另设5个对照组,分别观察手术、饲菌、休克、复苏和内毒素对器官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动物休克复苏后1日~3日出现肠源性菌血症和内毒素血症,随后表现出全身炎症反应、高血糖和氨基酸代谢障碍。实验组动物死亡率和MODS发生率分别为88.3%和71.6%。病理学观察显示,肝、肾、肺和小肠多脏器实质性损害。结论:本模型模拟了创伤后MODS的常见诱因和临床特征,MODS发病率高达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低血容量性 胃肠道 MODS 肠源性脓毒症
下载PDF
迷走神经及其递质乙酰胆碱的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姜小国 石德光 +1 位作者 胡森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神经递质迷走神经 乙酰胆碱 抗炎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早期防治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红明 柴家科 +7 位作者 盛志勇 郭振荣 申传安 刁力 李利根 许明火 贺立新 于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610-612,共3页
目的 :评价改进休克复苏方案对严重烧伤患者延迟复苏后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防治效果。方法 :1992~ 1999年我科首诊收治的大面积烧伤延迟复苏 (伤后 6小时或 6小时后开始补液 )患者48例 ,对比分析采用改进休克复苏方案... 目的 :评价改进休克复苏方案对严重烧伤患者延迟复苏后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防治效果。方法 :1992~ 1999年我科首诊收治的大面积烧伤延迟复苏 (伤后 6小时或 6小时后开始补液 )患者48例 ,对比分析采用改进休克复苏方案治疗与未采用改进方案治疗患者脓毒症和 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改进后的休克复苏方案为 :在 Swan Ganz导管监测下快速有效液体复苏的同时 ,使用山莨菪碱改善肠道血供 ;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 C、维生素 E和甘露醇防治再灌注损伤。结果 :1992年以后 ,使用新方案治疗显著缩短了休克纠正时间 ,提高了复苏成功率。从观察结果来看 ,新方案可显著提高胃粘膜 p H值 ,降低血中丙二醛、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水平 ;从总的治疗效果来看 ,降低了患者脓毒症和 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结论 :改进的休克复苏方案提高了复苏效率 ,减轻了延迟复苏时缺血及再灌注造成的损害 ,进而有效降低了脓毒症和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烧伤延迟复苏 治疗
下载PDF
烧伤病房病原菌耐药性的变迁 被引量:15
11
作者 于勇 盛志勇 +3 位作者 柴家科 施志国 常东 蒋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 :对烧伤病房病原菌耐药性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 :对 1994年 12月~ 1999年 11月 5年我院烧伤病房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对 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 30 % ;铜绿假单胞菌、... 目的 :对烧伤病房病原菌耐药性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 :对 1994年 12月~ 1999年 11月 5年我院烧伤病房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对 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 30 % ;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沙雷氏菌属的耐药率相对较低 ,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低于 30 %。试验菌株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在 1997年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病原菌耐药率的变化与药敏试验平均抑菌环直径的变化呈高度负相关。结论 :金葡菌是烧伤感染病原菌中耐药性最强的细菌。药敏试验平均抑菌环直径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原菌耐药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耐药性 抗生素 烧伤 抑菌环直径
下载PDF
创面用药变革对深Ⅱ°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红明 柴家科 +4 位作者 郭振荣 刁力 李利根 许明火 申传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深 °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的分阶段对比分析 ,了解创面愈合观念及创面用药变革对创面愈合速度的影响。方法  1982年 1月~ 1999年 12月对 15 6 3例小面积深 °烧伤患者 (总面积≤ 10 % ) ,按创面补锌及生长因子和... 目的 通过对深 °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的分阶段对比分析 ,了解创面愈合观念及创面用药变革对创面愈合速度的影响。方法  1982年 1月~ 1999年 12月对 15 6 3例小面积深 °烧伤患者 (总面积≤ 10 % ) ,按创面补锌及生长因子和胶原酶应用等治疗措施采用时间不同 ,分为时间阶段 ,对比观察创面愈合速度变化。结果1982年 1月~ 1990年 12月 ,未使用特殊创面外用药物 ,创面愈合时间为 (2 3.8± 3.5 )天 ;1991年~ 1996年 ,采用银锌霜创面补锌 ,创面愈合时间为 (2 0 .6± 3.2 )天 ;1997年~ 1999年 ,将脱痂药物 (胶原酶 )及生长因子与银锌霜联合使用 ,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为 (16 .2± 2 .8)天。结论 创面愈合观念及创面用药变革促进了深 °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Ⅱ度烧伤 创面愈合 创面用药 愈合时间 治疗
下载PDF
MODS抗炎治疗研究的反思 被引量:74
13
作者 姚咏明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8期456-458,共3页
中图分类号:R365;R364.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30603(1999)0804560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是危重患者死亡的... 中图分类号:R365;R364.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30603(1999)0804560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是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早期液体复苏、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S 抗炎治疗 动物模型 治疗
下载PDF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烧伤后肝脏血流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建川 吴雄飞 +3 位作者 杨宗城 黎鳌 姚咏明 柴家科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42-344,共3页
目的:研究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烧伤后肝脏血流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动态观察大鼠30%Ⅲ度烧伤后血浆及肝脏ET、NO含量及肝脏血流量的变化,应用ET受体拮抗剂和外源性NO载体观察其对烧伤大鼠肝脏血流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烧伤后肝脏血流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动态观察大鼠30%Ⅲ度烧伤后血浆及肝脏ET、NO含量及肝脏血流量的变化,应用ET受体拮抗剂和外源性NO载体观察其对烧伤大鼠肝脏血流量的影响。结果:大鼠烧伤后肝脏血流量明显下降,伤后血浆及肝组织ET和NO含量明显升高,由于ET升高幅度相对较大,ET/NO比值也显著增加,肝组织ET、ET/NO改变与肝脏血流量的降低呈显著负相关;伤后在一定的液体复苏下应用两种ET受体拮抗剂和NO供体在一定程度上明显使肝血流量增加,同时拮抗ET受体A(ETA)、ET受体B(ETB)较单独拮抗ETA效果好,ET受体拮抗剂和NO供体配合使用效果更佳。结论:烧伤后由于肝脏ET的增加和内源性NO相对不足,导致肝脏血管收缩造成肝脏血流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肝脏 内皮素 一氧化氮 血流量
下载PDF
综合治疗手段进步促进烧伤创面愈合——近20年大面积烧伤治疗结果回顾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红明 柴家科 +5 位作者 郭振荣 申传安 刁力 李利根 许明火 贺立新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7期436-437,共2页
关键词 综合治疗 创面愈合 烧伤
下载PDF
应用外源性bFGF对缺血再灌注后脏器组织损伤及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晓庆 付小兵 +4 位作者 杨银辉 孙同柱 蒋礼先 顾小曼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2000年第8期460-462,共3页
目的 :观察应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与肠组织 P物质 (SP)含量的影响及其与组织损伤修复的关系。方法 :5 4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 b FGF治疗组 (每只大鼠 4... 目的 :观察应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与肠组织 P物质 (SP)含量的影响及其与组织损伤修复的关系。方法 :5 4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 b FGF治疗组 (每只大鼠 4μg b FGF)。生理盐水对照组及 b FGF治疗组动物于再灌注后 2、6、2 4和 48小时活杀 ,检测小肠组织 SP含量及血浆 D乳酸、二胺氧化酶 (DAO)和丙氨酸转氨酶 (AL T)水平。结果 :实验结果发现 b FGF治疗组血浆 AL T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2组动物血浆 DAO于再灌注后 2~ 6小时均显著升高 ,b FGF治疗组 6小时血浆 DAO升高幅度更大 ,但 2 4小时均已恢复正常。生理盐水对照组动物伤后 6~ 48小时小肠组织 SP含量显著增加 ,血浆 D 乳酸与 SP呈平行性升高。而 b FGF治疗组动物小肠 SP及血浆 D 乳酸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应用 b FGF可减轻肝功能的损伤 ,可能加重肠上皮的损伤 ,但后期抑制小肠 SP过量释放可能有利于肠道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肠道P物质 BFGF 脏器损伤 修复
下载PDF
脓毒症研究的若干新动态 被引量:68
17
作者 姚咏明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23-325,共3页
关键词 脓毒症 内毒素 革兰阳性菌
下载PDF
手烧伤患者康复期抑郁症状调查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4
18
作者 路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8期1346-1346,共1页
烧伤作为一个应激原,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包括心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的改变,甚至可导致精神障碍。已有资料显示,烧伤患者早期着重关心自己的生存情况,表现出的情绪反应则偏向于焦虑反应,随着创面愈后瘢痕的增生,毁容与功能丧失的威... 烧伤作为一个应激原,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包括心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的改变,甚至可导致精神障碍。已有资料显示,烧伤患者早期着重关心自己的生存情况,表现出的情绪反应则偏向于焦虑反应,随着创面愈后瘢痕的增生,毁容与功能丧失的威胁变得明显,其情绪反应倾向于抑郁反应。调查手功能受限患者恢复期的抑郁状态和有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康复期 抑郁症状 调查 护理 应激反应
下载PDF
皮肤代用品在烧伤创面修复和功能重建中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志谷 付小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8期52-53,共2页
现介绍近10年国外烧伤皮肤代用品的研究动态,对暂时性和永久性皮肤替代用品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皮肤替代品 移植 创伤修复
下载PDF
控制烧伤创面感染的手术策略与手段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郭振荣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12期730-731,共2页
关键词 烧伤创面 感染 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