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防治创伤后内毒素血症及其增敏效应
1
作者 施志国 姚咏明 +3 位作者 彭志齐 于燕 翟红霞 SCHLAG G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在严重创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诱发多器官损害中的作用及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的防治效应。方法:采用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30~35mmHg,180min)、35%Ⅲ°烫伤模型... 目的: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在严重创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诱发多器官损害中的作用及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的防治效应。方法:采用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30~35mmHg,180min)、35%Ⅲ°烫伤模型,观察应用重组BPI(rBPI21)对血浆内毒素含量,肺、肝、肠、肾等组织LBPmRNA表达,多器官病理改变及动物存活率的影响。结果:给予rBPI21可完全防止休克所致内毒素血症的发生,血浆内毒素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74.0±22.5)对(13.8±6.8)pg/ml,P<0.05。〕烫伤8小时治疗组血浆内毒素均值降低42.4%。同时,rBPI21处理不同程度地抑制动物肺、肝、肠、肾等组织LBPmRNA表达水平(P<0.05~0.01)。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治疗组严重休克后脏器损害明显减轻,动物48小时存活率提高31.3百分点(68.8%对37.5%,P=0.08)。结论:严重创伤早期应用rBPI21能减轻内毒素血症诱发的多器官损害及改善动物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 内毒素类 脂多糖结合蛋白 多器官衰竭
下载PDF
细菌外毒素在脓毒症发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彭志齐 姚咏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3-254,共2页
关键词 脓毒症 病理生理过程 细菌外毒素
下载PDF
一种研究膜片材料细菌透过性的测试装置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志谷 孙同柱 +2 位作者 祝晓枫 熊德鑫 黄祖秀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0-92,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细菌透过性的测试装置。该装置要由AB两池组成,池面积为7cm2(φ30mm)。本实验研究了4种膜性材料的透菌情况,结果表明培养4小时两种实验菌均未透过,此后因试材孔径的大小而细菌透过量明显不同。我们的实... 本文介绍了一种细菌透过性的测试装置。该装置要由AB两池组成,池面积为7cm2(φ30mm)。本实验研究了4种膜性材料的透菌情况,结果表明培养4小时两种实验菌均未透过,此后因试材孔径的大小而细菌透过量明显不同。我们的实验提示该装置简单,适用于膜性材料细菌透过性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透过性 膜性材料 胶原海棉
下载PDF
髓源性防御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方文慧 姚咏明 +1 位作者 施志国 盛志勇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3-156,共4页
防御素是一组含有 6个半胱氨酸的阳离子抗微生物多肽。在中性粒细胞内 ,防御素含量丰富 ,具有广谱、高效的抗微生物活性 ,是机体天然免疫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临床观察表明 ,测定血浆及各种体液中髓源性防御素的改变有助于某些... 防御素是一组含有 6个半胱氨酸的阳离子抗微生物多肽。在中性粒细胞内 ,防御素含量丰富 ,具有广谱、高效的抗微生物活性 ,是机体天然免疫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临床观察表明 ,测定血浆及各种体液中髓源性防御素的改变有助于某些炎症性疾患的诊断。此外 ,提纯或重组防御素作为“超级抗生素”则已成为药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着重对髓源性防御素的生化特性、生物学活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阳离子抗微生物多肽 天然免疫 髓源性防御素
下载PDF
金葡菌肠毒素B对家兔脏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施志国 于勇 +4 位作者 姚咏明 于燕 陆连荣 常国友 马诺山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89-190,共2页
金葡菌肠毒素B对家兔脏器功能的影响施志国于勇姚咏明于燕陆连荣常国友马诺山(解放军三零四医院创伤外科中心,北京100037)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引起的脓毒性休克在临床上时有发生,革兰氏阳性菌外毒素,如金葡菌中毒性休克毒素Ⅰ... 金葡菌肠毒素B对家兔脏器功能的影响施志国于勇姚咏明于燕陆连荣常国友马诺山(解放军三零四医院创伤外科中心,北京100037)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引起的脓毒性休克在临床上时有发生,革兰氏阳性菌外毒素,如金葡菌中毒性休克毒素Ⅰ和肠毒素等都可以引起这类严重的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器功能 肠毒素B 金葡菌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外毒素 家兔 中毒性休克毒素 一氧化氮 血浆内毒素 脓毒症
下载PDF
创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肿瘤坏死因子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姚咏明 盛志勇 +2 位作者 于燕 陆连荣 周宝桐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46-446,共1页
创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肿瘤坏死因子产生的影响姚咏明盛志勇于燕陆连荣周宝桐SchlagG.作者从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两个方面,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肿瘤坏死因子(TNF)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创伤后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创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肿瘤坏死因子产生的影响姚咏明盛志勇于燕陆连荣周宝桐SchlagG.作者从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两个方面,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肿瘤坏死因子(TNF)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创伤后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内毒素血症 肠源性 肿瘤坏死因子
原文传递
脓毒症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1基因表达及其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立天 姚咏明 +5 位作者 陆家齐 董宁 于燕 鄢小建 方文慧 盛志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56-558,共3页
目的观察脓毒症时高迁移率族蛋白 1(HMG 1)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 (CLP)造成脓毒症模型。 10 0只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10只 )、假手术组 (10只 )、CLP组 (6 0只 )及重组杀菌 /通透性增... 目的观察脓毒症时高迁移率族蛋白 1(HMG 1)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 (CLP)造成脓毒症模型。 10 0只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10只 )、假手术组 (10只 )、CLP组 (6 0只 )及重组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 (rBPI2 1)治疗组 (2 0只 )。留取肝、肺及肾组织标本分别检测HMG 1mRNA表达及内毒素水平。结果CLP术后 6~ 72h肝、肺及肾组织HMG 1mRNA表达均不同程度增强 (P <0 0 5 )。rBPI2 1治疗后 12h肝、肺及肾组织内毒素水平分别为3 1± 0 8、2 6± 0 3、2 4± 0 4EU/g ,均明显低于CLP组 (5 2± 0 8、5 0± 0 8、14 2± 4 0EU/g ,P <0 0 5 ) ;同时 ,12h肝、肺、肾组织和 2 4h肝组织HMG 1mRNA表达明显受抑制 (P <0 0 5 )。CLP后肝、肺、肾组织HMG 1mRNA表达分别与相应组织内毒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2 90 ,P <0 0 5 ;r =0 4 5 5 ,P <0 0 5 ;r=0 2 87,P <0 0 5 )。结论脓毒症时细菌内毒素持续侵入血循环 ,并蓄积于局部组织 ,参与了HMG 1的诱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内毒素血症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严重烫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1基因表达的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19
8
作者 吴成如 董英海 +7 位作者 高学纯 方文慧 姚咏明 施志国 于燕 陆连荣 盛志勇 吴叶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 观察烫伤后肝、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 1(HMG 1)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器官功能损害的关系。 方法 采用大鼠 35 %Ⅲ度烫伤模型 ,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组和重组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 (rBPI2 1)治疗组 ,留取组织和血标... 目的 观察烫伤后肝、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 1(HMG 1)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器官功能损害的关系。 方法 采用大鼠 35 %Ⅲ度烫伤模型 ,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组和重组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 (rBPI2 1)治疗组 ,留取组织和血标本分别检测组织内毒素含量、HMG 1mRNA表达及器官功能指标。 结果 严重烫伤后早期肝、肺组织HMG 1基因表达改变不明显 (正常对照组肝组织 :0 2 0 2± 0 0 97;肺组织 :0 2 6 3± 0 0 91) ,伤后 2 4h则明显增多 (肝组织 :0 487± 0 189;肺组织 :0 5 13± 0 0 6 9,P <0 0 5 ,0 0 1) ,且一直持续至伤后 72h (肝组织 :0 6 87± 0 142 ;肺组织 :0 5 2 0±0 0 76 ,P <0 0 1)。给予rBPI2 1治疗可有效抑制肝和肺中内毒素水平的升高 ,并显著抑制肝、肺组织HMG 1mRNA水平 (P <0 0 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肝组织HMG 1mRNA表达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肺组织HMG 1mRNA表达与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0 0 1)。 结论 严重烫伤后肝、肺组织HMG 1表达显著增多 ,且持续时间较长 ,局部组织H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基因表达 内毒素类 重组蛋白质类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原文传递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微循环灌注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姚咏明 彭志齐 +2 位作者 常国友 于燕 盛志勇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10-413,共4页
目的 探讨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 ( BPI)对内毒素休克时血液动力学和内脏微循环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 ,动态观察血液动力学、内脏微循环灌注量和血浆生物喋呤、一氧化氮 ( NO)水平的变化。结果 休克... 目的 探讨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 ( BPI)对内毒素休克时血液动力学和内脏微循环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 ,动态观察血液动力学、内脏微循环灌注量和血浆生物喋呤、一氧化氮 ( NO)水平的变化。结果 休克早期给予重组 BPI,可显著提高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及每搏输出量 ,明显改善肝、肾、小肠微循环灌注量及动物预后 ( P<0 .0 5~ 0 .0 1) ;同时 ,治疗组血浆生物喋呤水平显著降低 ( P<0 .0 5~ 0 .0 1) ,循环 NO产生亦不同程度受到抑制。结论 早期应用 BPI能有效减轻内毒素休克时全身血液动力学紊乱及组织微循环障碍 ,该保护效应与 BPI抑制机体生物喋呤、NO的诱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血液动力学 微循环 BPI
原文传递
延迟应用TNF-α单抗治疗重度失血性休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姚咏明 陈劲松 +2 位作者 于燕 施志国 盛志勇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486-489,共4页
目的:观察延迟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单抗(TNF MAb)对失血性休克所致血液动力学改变、多器官损伤及存活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4.00~4.66kPa,180分钟)、复苏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治疗组(复苏后... 目的:观察延迟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单抗(TNF MAb)对失血性休克所致血液动力学改变、多器官损伤及存活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4.00~4.66kPa,180分钟)、复苏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治疗组(复苏后注射TNF MAb 20.0mg/kg)和对照组(白蛋白,20.0mg/kg)。结果:延迟应用TNF单抗治疗后,心脏指数有所增高、外周血管阻力指数显著降低(P<0.05);肠、肺等多器官损害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同时,治疗组动物48小时存活率(73.3%)显著高于对照组(26.7%,P<0.05)。给予TNF MAb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组织TNF、脂多糖结合蛋白(LBP)mRNA表达(P<0.05~0.01)。结论:延迟应用TNF MAb可明显减轻重度休克所致多器官损害,并有效改善动物预后。其作用机理与TNF MAb广泛抑制不同组织TNF、LBP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休克 抗体 肿瘤坏死因子 血液动力学
原文传递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对休克大鼠肺组织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姚咏明 盛志勇 +1 位作者 施志国 周宝桐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389-391,共3页
作者在大鼠失血性休克(4kPa,180分钟)模型上,观察了重组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对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mRNA表达及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并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炎症细胞因子诱发... 作者在大鼠失血性休克(4kPa,180分钟)模型上,观察了重组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对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mRNA表达及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并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炎症细胞因子诱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失血性休克可导致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肺组织TNF、IL-6mRNA表达分别在复苏后2、8小时明显增多(P<0.05~0.01);给予BPI治疗则完全中和休克所致内毒素血症,并不同程度地抑制肺组织TNF、IL-6mRNA的表达(P<0.05~0.01);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与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明显降低。作者认为,BPI可有效防止失血性休克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所介导的局部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休克 呼吸窘迫综合征 BPI MRNA
原文传递
已酮可可碱对脓毒症大鼠肝组织生物蝶呤及其合成限速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宁 姚咏明 +3 位作者 王丽芳 于燕 陆连荣 盛志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7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对脓毒症大鼠肝组织生物蝶呤产生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致脓毒症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和己酮可可碱治疗组。分别于 CLP 后2,8,16 h 处死动物,检测肝组织生物蝶呤及其合成...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对脓毒症大鼠肝组织生物蝶呤产生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致脓毒症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和己酮可可碱治疗组。分别于 CLP 后2,8,16 h 处死动物,检测肝组织生物蝶呤及其合成限速酶—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Ⅰ(GTP-CH Ⅰ)mRNA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 表达的改变,同时监测血清肝功能酶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脓毒症动物肝组织生物蝶呤含量显著升高,GTP-CH Ⅰ基因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强,且其改变与局部 TNF-α mRNA 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给予己酮可可碱治疗后2 h,肝组织生物蝶呤含量、GTP-CH Ⅰ及 TNF-α mRNA 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早期应用己酮可可碱能有效抑制肝组织生物蝶呤及其合成限速酶基因表达,并且明显减轻脓毒症动物肝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盲肠结扎穿孔术 生物蝶呤 己酮可可碱 肝损害 合成限速酶
原文传递
抗·TNFα单抗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咏明 吴叶 +2 位作者 于燕 施志国 盛志勇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抗对重度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动物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大鼠肠系膜上动脉阻断75分钟后再灌注6小时,分别静脉给予抗TNFα单抗(防治组)或白蛋白(对照组)。结果:使用抗TNFα单抗可减轻... 目的:观察应用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抗对重度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动物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大鼠肠系膜上动脉阻断75分钟后再灌注6小时,分别静脉给予抗TNFα单抗(防治组)或白蛋白(对照组)。结果:使用抗TNFα单抗可减轻缺皿/再灌注所致血压和心脏指数下降(P<0.01),每搏输出量维持于伤前范围。防治组72小时存活率(90%,9/10)显著高于对照组(20%,2/10)。抗TNFα单抗可有效中和循环中TNFα,并抑制心肌组织TNF mRNA的表达。结论:抗TNFα单抗可显著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血管功能障碍,改善存活率。其作用机理与抑制心肌组织TNF mRNA的表达、中和循环TNF的释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单克隆抗体 TNF 血液动力学 肠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