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疗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俊毅 姜洋洋 +1 位作者 黄抗默 朱武生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4年第2期38-44,共7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常见的卒中原因之一。我国卒中患者中ICAS尤为高发。近年来,随着相关学者对症状性ICAS的深入认识,无论从评估、诊断方面,还是药物、手术或更先进的治疗方法都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基于此,本文作者主要针对...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常见的卒中原因之一。我国卒中患者中ICAS尤为高发。近年来,随着相关学者对症状性ICAS的深入认识,无论从评估、诊断方面,还是药物、手术或更先进的治疗方法都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基于此,本文作者主要针对症状性ICAS的诊疗新进展进行系统概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进展
2
作者 刘锐 朱武生 刘新峰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4年第2期31-37,共7页
我国成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脑血管病。脑血管病的诊疗一直在不断改进。血管内介入治疗是脑血管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国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脑血管病的择期介入诊疗以及临床研究的设计与实施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本... 我国成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脑血管病。脑血管病的诊疗一直在不断改进。血管内介入治疗是脑血管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国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脑血管病的择期介入诊疗以及临床研究的设计与实施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中就脑血管病介入诊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的开展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血管内介入 综述
下载PDF
浅谈脑小血管病与阿尔茨海默病
3
作者 樊新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1-563,共3页
脑小血管病(CSVD)是指影响脑小动脉及其远端分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1]。其影像学特征包括脑白质高信号(WMH)、脑微出血(CMB)、近期皮质下小梗死、推测为血管源性的腔隙、血管周... 脑小血管病(CSVD)是指影响脑小动脉及其远端分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1]。其影像学特征包括脑白质高信号(WMH)、脑微出血(CMB)、近期皮质下小梗死、推测为血管源性的腔隙、血管周围间隙和脑萎缩[1]。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的最常见原因,约占所有痴呆疾病的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蛋白 血脑屏障 氧化性应激 风险
下载PDF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度中心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颖 胡静泽 +4 位作者 张志强 戴西件 张其锐 徐银 杨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01-506,共6页
目的采用度中心度(DC)法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癎(BECTS)患儿神经功能网络连接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的27例BECTS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以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受试者于静息态接受fMR... 目的采用度中心度(DC)法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癎(BECTS)患儿神经功能网络连接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的27例BECTS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以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受试者于静息态接受fMRI扫描,DC法进行数据处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DC差异脑区与Raven标准推理测验(RSPM)智商和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验(IVA-CPT)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ECTS组患儿DC值增加的脑区包括右侧额上回和右侧后扣带回,DC值降低脑区为双侧小脑后叶、双侧纹状体和(或)丘脑皮质下团块和右侧额上回;DC值增加的右侧后扣带回分别与RSPM测验智商(r=-0.597,P=0.001)和综合注意力商(r=-0.400,P=0.039)呈负相关,而RSPM测验智商则与DC值降低的左侧小脑后叶(r=0.442,P=0.021)和右侧纹状体和(或)丘脑(r=0.452,P=0.018)呈正相关。结论 BECTS与丘脑-皮质网络功能异常有关,DC法为BECTS患儿样放电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运动性 磁共振成像 儿童
下载PDF
健康教育路径在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中的应用
5
作者 胡思娇 付成成 +4 位作者 李婷 杨玉 张延 曹梦瑶 侯华娟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S01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5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5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进行测试,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6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7.33%(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能有效疏解其不良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健康教育路径 全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
下载PDF
人文关怀护理对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
6
作者 胡思娇 曹梦瑶 +5 位作者 王妮娜 付成成 丁晓凤 马晨晨 杨玉 侯华娟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S02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拟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80例,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加用人文关怀护理干预。结果试...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拟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80例,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加用人文关怀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不仅可有效缓解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还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护理干预 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二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楠 王璇 +7 位作者 章如松 程凯 姜少军 朱武生 饶秋 周晓军 李南云 张志强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应用HE、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电子显微镜技术对2018-2019年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病理... 目的探讨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应用HE、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电子显微镜技术对2018-2019年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诊断的2例NIID进行观察。结果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均为76岁,均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入院。MRI检查示双侧额叶(男性患者)、双侧大脑半球(女性患者)对称性皮髓质交界区异常高信号影。镜下于直肠黏膜的神经元和皮肤汗腺细胞的核内均见嗜酸性透明包涵体样物,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包涵体呈p62阳性表达。电子显微镜下在皮肤汗腺细胞找到核内包涵体,为类圆形无膜结构,由8~18 nm的微丝组成。结论NIID是一种罕见的多系统慢性进展性神经变性疾病,临床表现具有高度的多样性,易误诊漏诊,影像学对NIID可作出疑似诊断。以往通过尸检才能确诊NIID,该文研究证实通过皮肤或直肠黏膜病理活检等,即可确诊NI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变性疾病 核内包涵体 磁共振成像 显微镜检查 电子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活组织检查
原文传递
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延迟性功能独立的预测因素
8
作者 胡海颍 许英杰 +3 位作者 张盼 段作伟 梁永 贾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vertebrobasilar artery occlusions,VBAO)患者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后延迟性功能独立(delayed functional independence,DFI)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国... 目的探讨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vertebrobasilar artery occlusions,VBAO)患者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后延迟性功能独立(delayed functional independence,DFI)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VBAO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临床、实验室以及影像学资料。早期功能独立(early functional independence,EFI)定义为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DFI定义为非EFI患者出院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FI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122例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的急性VBAO患者,年龄(61.8±11.9)岁,男性91例(74.6%),中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7分,中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26.5分,中位后循环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9分。24例(20.0%)EFI;在98例非EFI患者中,18例(18.4%)DFI。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优势比(odds ratio,OR)0.03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002~0.658;P=0.025]、心源性栓塞(OR 0.116,95%CI 0.023~0.579;P=0.009)、基线NIHSS评分(OR 1.136,95%CI 1.040~1.242;P=0.005)和肺部感染(OR 6.089,95%CI 1.451~25.562;P=0.014)是DFI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近1/5的非EFI患者会出现DFI。男性、心源性栓塞、基线NIHSS评分较低以及无肺部感染是DFI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动脉闭塞性疾病 基底动脉 椎动脉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功能恢复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基于CT血管成像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尹铸豪 周长圣 +4 位作者 郭健 卫渊 马逸飞 朱武生 张龙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3期2634-2637,共4页
回顾性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FR)评估的8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为47~77(59±3)岁。基于患者CTA构建优化三维颅内血管模型,利... 回顾性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FR)评估的8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为47~77(59±3)岁。基于患者CTA构建优化三维颅内血管模型,利用流体力学方法计算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颅内动脉CT-FFR为0.59±0.18,有创FFR为0.60±0.22,由二者数值推测无创血流动力学分析有潜力用于颅内动脉狭窄生理学意义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颅内动脉狭窄 计算流体力学 血流储备分数 CT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失眠与脑卒中双向关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玉景 彭敏 +2 位作者 黄显军 孙文 刘新峰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5-480,共6页
失眠作为人群中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常伴随着抑郁、焦虑及其他精神疾病的发生,可导致社会和职业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失眠很可能是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卒中人群失眠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正... 失眠作为人群中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常伴随着抑郁、焦虑及其他精神疾病的发生,可导致社会和职业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失眠很可能是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卒中人群失眠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正确认识失眠与卒中的双向作用关系可以加强临床医生对失眠的关注和治疗,增加失眠与卒中患者的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卒中 危险因素 机制 影响
原文传递
CARD8基因rs2043211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发病年龄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顾津瑜 樊新颖 +3 位作者 蔡必扬 肖露露 张治中 刘新峰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胱天蛋白酶激活与募集结构域8(caspase activation and recruitment domain 8,CARD8)基因rs2043211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卒中发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南京卒中注册系统回顾... 目的探讨胱天蛋白酶激活与募集结构域8(caspase activation and recruitment domain 8,CARD8)基因rs2043211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卒中发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南京卒中注册系统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LAA卒中患者并进行基因分型。按照不同遗传模型分组,比较不同基因型组间年龄分布差异,应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年龄相关的累计未发病频率。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738例LAA卒中患者,其中717例(97.15%)成功进行基因分型并纳入分析。各基因型组之间年龄、体重指数以及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和饮酒患者构成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共显性模型分析显示,携带突变型T等位基因的患者发病更早[AA基因型:61.68岁,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59.92~63.45岁;AT基因型:60.51岁,95%CI 59.41~61.60岁;TT基因型:60.44岁,95%CI 58.96~61.92岁]。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年龄相关的累计未发病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log-rank检验P=0.041)。按照性别进行分层分析,在女性患者中得到相似的结论(P=0.001)。结论CARD8基因rs2043211突变型T等位基因可使中国汉族女性LAA卒中发病年龄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硬化 CARD信号转导衔接蛋白 多态现象 单核苷酸 发病年龄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