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MSCT灌注成像检查评估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化程度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江叶 汪祝莎 +1 位作者 孙韬 何洪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77-78,共2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检查评估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确诊的52例周围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分化级别患者的MSCT灌注成像参数;分析灌注参数与...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检查评估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确诊的52例周围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分化级别患者的MSCT灌注成像参数;分析灌注参数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高分化、中分化周围型NSCLC患者BF、BV、PS、MTT及PH数值均高于低分化周围型NSCLC,以高分化周围型NSCLC的BF、BV、PS、MTT及PH数值最高。各个灌注参数值,其中高分化、中分化周围型NSCLC的BF、PH与低分化周围型NSCLC比较差异显著(P<0.05),三者BV、PS及MTT数值比较,均为明显差异(P>0.05)。周围型NSCLC患者灌注参数BF、PH与其分化程度成负相关,且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检查可有效反映周围型NSCLC的分化程度,其灌注参数中BF、PH对评估其分化程度有一定帮助,与周围型NSCLC分化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 分化程度
下载PDF
低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全氟戊烷相变纳米粒治疗冠状动脉血栓栓塞的体外溶栓效率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姜楠 谭团团 +4 位作者 高顺记 周桢 周青 郭瑞强 胡波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评价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联合全氟戊烷(DDFP)相变纳米粒靶向助溶人工血管内血栓的溶栓效率,探讨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及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声振乳化法制备DDFP脂质相变纳米粒,检测其一般性能。取家兔颈总... 目的评价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联合全氟戊烷(DDFP)相变纳米粒靶向助溶人工血管内血栓的溶栓效率,探讨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及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声振乳化法制备DDFP脂质相变纳米粒,检测其一般性能。取家兔颈总动脉血制备成统一规格约(0.2 ml)的条形血栓,分为3组:PBS对照组(A组)、声诺维微泡组(B组)和DDFP相变纳米粒组(C组)。将各组血栓条块置入体外溶栓模拟循环装置的人工血管中,同时联合LIFU靶向辐照,优化LIFU辐照参数(时间、功率、频率、占空比),分析LIFU和纳米粒的安全性,探索最佳溶栓条件。称量溶栓前后血栓质量评价溶栓效率,观察并比较血栓HE染色内部结构;评价不同浓度纳米粒和不同强度LIFU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制备好的DDFP相变纳米粒粒径为(542.6±28.4)nm;纳米粒在液体相时结构稳定,大小均一,分散性好。当LIFU的参数调整为辐照强度6 W、辐照时间20 min时,DDFP相变纳米粒的相变转化率、溶栓效率及HUVECs的存活率均较高,达到最优化的相变效率和溶栓效果,同时保证了其生物安全性。溶栓后C组血栓HE染色显示红细胞及血小板梁数量显著减少,质地松软,结构疏松。结论 LIFU联合DDFP相变纳米粒可有效助溶人工血管内血栓,不仅高效且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有望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一种新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辐照 微气泡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梗死病灶类型与CT灌注成像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铭思 黎红华 +1 位作者 陈信坚 邹佳妮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比较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不同脑梗死病灶类型的灌注状态。方法对89例MC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进行头颅320排CTA+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不同梗死病灶类型患者MCA闭塞率、侧支循环程度、MCA供血区灌注情况。结果 89例患者中... 目的比较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不同脑梗死病灶类型的灌注状态。方法对89例MC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进行头颅320排CTA+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不同梗死病灶类型患者MCA闭塞率、侧支循环程度、MCA供血区灌注情况。结果 89例患者中,穿支动脉梗死(PAI)8例(9.0%)、皮质分支动脉梗死(PI)7例(7.9%)、大面积梗死(LTI)7例(7.9%)、分水岭梗死(BZI)43例(48.3%)、多发性脑梗死(MI)13例(14.6%)、无梗死灶11例(12.4%);不同类型梗死灶间MCA M1段病变、血管闭塞及不良侧支循环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类型梗死灶局部脑血流量(rCBF)患健比、达峰时间(TTP)患健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ZI组rCBF患健比显著高于LTI组与无梗死灶组(均P<0.05);LTI组及BZI组TTP患健比显著高于无梗死灶组及PAI组(均P<0.05),MI组TTP患健比较无梗死灶组升高(P<0.05)。LTI组MCA供血区低灌注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梗死灶组(P<0.05)。不同亚型BZI组间低灌注异常及不良侧支循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灌注参数、MCA M1段病变及闭塞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TI为失代偿期表现,低灌注发生率最高,其余类型为代偿期表现。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较其他亚型侧支循环差,低灌注发生率更高,与血流动力学受损为主要病因的观点相符。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梗死病灶类型以BZI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发病机制 病灶类型 灌注成像
下载PDF
Castleman病诊断中三维增强CT的应用价值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洪杰 黄文才 赵林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773-777,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CT在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 disease)诊断中的优势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3例确诊和误诊为Castleman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增强扫描,重点观察其在三维增强CT中的影像表现,包括其具体形态、详...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CT在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 disease)诊断中的优势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3例确诊和误诊为Castleman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增强扫描,重点观察其在三维增强CT中的影像表现,包括其具体形态、详细边界、病灶内部钙化(坏死)、滋养血管起源、与邻近结构关系以及强化程度(方式)等影像征象,并与普通增强CT影像征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确诊Castleman病13例,其中普通增强6例,占15.00%(6/40);三维增强7例,占53.85%(7/13)。误诊病例40例,其中普通增强34例,占85.00%(34/40);三维增强6例,占46.15%(6/13)。部分病例在三维增强CT图像上可以获得更多的影像征象,有助于Castleman病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结论:三维增强CT可以多方位、多平面、多空间、更薄层的观察Castleman病的影像征象,有时能发现普通增强CT难以发现的影像征象,在Castleman病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及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增强CT CASTLEMAN病 误诊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及颈动脉超声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风险预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杰 廖美焱 +2 位作者 高建 张寒菲 蔡伟国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942-946,共5页
目的:比较临床风险评估系统(UKPDS、FRS)、钙化积分(CACS)、冠脉CT血管成像(GCS)及颈动脉超声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AD)风险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T2DM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病例按照性别进行分组,对UKPDS、FRS、CACS、... 目的:比较临床风险评估系统(UKPDS、FRS)、钙化积分(CACS)、冠脉CT血管成像(GCS)及颈动脉超声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AD)风险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T2DM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病例按照性别进行分组,对UKPDS、FRS、CACS、GCS、风险等级积分(LS)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计算各个危险因素对T2DM合并CH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男性组103例,女性组60例,其中64例为T2DM合并CAD。男性组T2DM合并CAD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CACS(OR=1.012)、GCS(OR=1.632)、LS(OR=1.447);女性组T2DM合并CAD的独立危险因素UKPDS(OR=1.088)、CACS(OR=1.008)及GCS(OR=1.651)。CACS、GCS与LS对男性组T2DM合并CAD具有诊断价值(AUC=0.789,0.975,0.671);UKPDS、CACS、GCS对女性组DM合并CAD具有诊断价值(AUC=0.673,0.847,0.984)。结论:在对T2DM合并CAD的诊断价值中,GCS价值最高,UKPDS、FRS、LS及CACS在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脉CT血管成像 颈动脉超声 危险因素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基于MRI-T2WI纹理分析鉴别第四脑室不典型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价值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沈桂萍 王鹰 +4 位作者 宋战强 黄文才 薛阳 熊飞 刘江勇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MRI-T2WI纹理分析在鉴别第四脑室不典型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经病理证实36例第四脑室肿瘤(其中19例髓母细胞瘤、17例室管膜瘤)患者术前MRI资料,运用纹理分析软件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 目的探讨MRI-T2WI纹理分析在鉴别第四脑室不典型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经病理证实36例第四脑室肿瘤(其中19例髓母细胞瘤、17例室管膜瘤)患者术前MRI资料,运用纹理分析软件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取直方图参数,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偏度、峰度、最大值、最小值,异质性、熵、第5百分位数(T2WI5th)、第10百分位数(T2WI10th)、第25百分位数(T2WI25th)、第50百分位数(T2WI50th)、第75百分位数(T2WI75th)、第95百分位数(T2WI95th)。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间各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意义参数行多参数联合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鉴别两者的阈值和诊断效能。结果参数中髓母细胞瘤组均值、中位数、T2WI5th、T2WI10th、T2WI25th、T2WI50th、T2WI75th百分位数小于室管膜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2WI5th诊断效能最佳,当临界值为1343时诊断特异度为75.0%,敏感度为92.9%。应用Logistic回归预测概率参数联合分析T2WI5th+T2WI10th诊断效能最佳,AUC为0.928,当临界值为0.75时诊断特异度为75.0%,敏感度为100.0%。结论MRI-T2WI纹理分析能为不典型髓母细胞瘤与室管膜瘤术前诊断提供量化信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具有较明显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室管膜瘤 磁共振成像 T2WI纹理分析 影像组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