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前路腰骶神经联合阻滞与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联合股外侧皮神经(LFCN)阻滞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年龄18~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目的比较前路腰骶神经联合阻滞与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联合股外侧皮神经(LFCN)阻滞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年龄18~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前路腰骶神经联合阻滞组(A组)和PENG联合LFCN阻滞组(P组)。全身麻醉诱导前,A组在超声引导下于髂腰肌后内侧、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以及髂腰肌前侧分别注入0.33%罗哌卡因20、10、20 ml,P组在超声引导下于腰大肌肌腱和耻骨支之间以及LFCN周围分别注入0.33%罗哌卡因20、10 ml。术毕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6、8、12、24 h静息和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下肢肌力Lovett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舒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与P组比较:A组术后6、8 h活动VAS疼痛评分较低(均P<0.05),术后2、6、8 h下肢肌力Lovett评分较低(均P<0.05),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较短(P<0.05),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较少(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路腰骶神经联合阻滞和PENG联合LFCN阻滞均能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提供有效镇痛。与PENG联合LFCN阻滞比较,前路腰骶神经联合阻滞对缓解患者术后活动时疼痛更有效,但对下肢肌力的影响较大。展开更多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with anhidrosis,CIPA)是一种以痛觉丧失、无汗、反复发热、自残、发育迟缓、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病,这是一种因编码酪氨酸激酶受体A(tyrosine kinase recep...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with anhidrosis,CIPA)是一种以痛觉丧失、无汗、反复发热、自残、发育迟缓、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病,这是一种因编码酪氨酸激酶受体A(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A,TrkA)蛋白的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1型(neurotrophic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type 1,NTRK1)基因失活突变造成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文章报道1例痛觉丧失、无汗、智力低下,外伤后胫骨骨折的先天性无痛无汗症6岁男孩,该患儿仅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即得到了满意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未发生显著波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改良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60~86岁,体重44~82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连续改良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组(E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C组)。E组在全麻诱导前行改良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后留置导管,术后导管接电子泵行连续阻滞镇痛;C组术后使用PCIA。记录术后2、4、6、12、24、36、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曲马多补救镇痛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48 h E组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1~36 h E组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E组使用曲马多补救镇痛例数明显少于C组[4例(13%)vs 14例(47%),P<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C组[(24.2±1.8)h vs(39.7±1.7)h,P<0.05],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C组[(9.0±0.6)分vs(6.1±0.8)分,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3例(10%)vs 11例(37%),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改良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能提供良好的镇痛,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可作为一种新型的镇痛方式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
文摘目的比较前路腰骶神经联合阻滞与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联合股外侧皮神经(LFCN)阻滞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年龄18~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前路腰骶神经联合阻滞组(A组)和PENG联合LFCN阻滞组(P组)。全身麻醉诱导前,A组在超声引导下于髂腰肌后内侧、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以及髂腰肌前侧分别注入0.33%罗哌卡因20、10、20 ml,P组在超声引导下于腰大肌肌腱和耻骨支之间以及LFCN周围分别注入0.33%罗哌卡因20、10 ml。术毕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6、8、12、24 h静息和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下肢肌力Lovett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舒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与P组比较:A组术后6、8 h活动VAS疼痛评分较低(均P<0.05),术后2、6、8 h下肢肌力Lovett评分较低(均P<0.05),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较短(P<0.05),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较少(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路腰骶神经联合阻滞和PENG联合LFCN阻滞均能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提供有效镇痛。与PENG联合LFCN阻滞比较,前路腰骶神经联合阻滞对缓解患者术后活动时疼痛更有效,但对下肢肌力的影响较大。
文摘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with anhidrosis,CIPA)是一种以痛觉丧失、无汗、反复发热、自残、发育迟缓、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病,这是一种因编码酪氨酸激酶受体A(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A,TrkA)蛋白的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1型(neurotrophic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type 1,NTRK1)基因失活突变造成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文章报道1例痛觉丧失、无汗、智力低下,外伤后胫骨骨折的先天性无痛无汗症6岁男孩,该患儿仅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即得到了满意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未发生显著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