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气腹对大鼠胃肠肌电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周丁华 卫冰 +1 位作者 李宁 黎介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652-1653,共2页
目的:研究CO_2气腹对胃肠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生理方法,观察CO_2气腹不同压力、不同持续时间大鼠胃肠消化间期综合肌电(IMC)各时相变化规律,统计单位时间内胃、十二指肠及回肠肌电快波数及气腹前后肌电决波数变化率。结果:正常... 目的:研究CO_2气腹对胃肠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生理方法,观察CO_2气腹不同压力、不同持续时间大鼠胃肠消化间期综合肌电(IMC)各时相变化规律,统计单位时间内胃、十二指肠及回肠肌电快波数及气腹前后肌电决波数变化率。结果:正常大鼠胃肠消化间期常出现IMC Ⅲ时相,但缺乏IMC Ⅳ时相与Ⅱ时相。CO_2气腹后大鼠胃肠IMC Ⅲ时相极少出现。随着气腹持续时间的延长及气腹压力的增高,大鼠胃、十二指肠及回肠肌电单位时间内快波数逐渐减少。气腹持续1h后,高压组(气腹压2.67 kPa)的胃、十二指肠及回肠肌电快波数变化率显著大于对照组。气腹持续2h后,低压组(气腹压1.33 kPa)、中压组(气腹压2.0 kPa)的胃、十二指肠及回肠肌电快波数变化率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CO_2气腹可抑制胃肠肌电活动,并导致胃肠肌电活动节律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气腹 大鼠 胃肠肌电 实验研究 胃肠动力学 腹腔镜
下载PDF
CO_2气腹对肠道菌群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丁华 卫冰 +1 位作者 李宁 黎介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649-1651,共3页
目的:探讨CO_2气腹对肠道菌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菌显微培养、通用引物PCR及细菌形态学检测技术对CO_2气腹后大鼠肠道菌群进行细菌鉴定,并观察其繁殖及群集性能结果:CO_2气腹后肠道细菌繁殖能力最强的仍是大肠杆菌、乳酸杆... 目的:探讨CO_2气腹对肠道菌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菌显微培养、通用引物PCR及细菌形态学检测技术对CO_2气腹后大鼠肠道菌群进行细菌鉴定,并观察其繁殖及群集性能结果:CO_2气腹后肠道细菌繁殖能力最强的仍是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并无特异性菌株生长与繁殖。随着CO_2气腹持续时间的延长及压力的增高,肠道细菌群集率、细菌潜生体检出率逐渐增大。CO_2气腹持续2h后,肠道菌群潜生体大量生长,并可稳定传代,有明显的群集现象。结论:CO_2气腹后肠道细菌繁殖能力及适应能力显著增强,应充分估计其对抗生素的耐受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气腹 肠道菌群 生物学特性 实验研究 细菌显微培养 PCR 细菌形态学
下载PDF
CO_2气腹对胃黏膜血管活性肠肽及P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周丁华 卫冰 +1 位作者 李宁 黎介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654-1655,共2页
目的:研究CO_2气腹对胃黏膜血管活性肠肽(VIP)及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CO_2气腹不同压力,不同持续时间大鼠胃黏膜VIP及SP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大鼠CO_2气腹后胃黏膜VIP及SP含量均发生变化。随着气腹持续... 目的:研究CO_2气腹对胃黏膜血管活性肠肽(VIP)及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CO_2气腹不同压力,不同持续时间大鼠胃黏膜VIP及SP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大鼠CO_2气腹后胃黏膜VIP及SP含量均发生变化。随着气腹持续时间的延长,大鼠胃部膜VIP含量逐渐减少,而胃黏膜SP含量却逐渐增大。气腹时间持续1h后,高压组胃黏膜VIP含量显著小于对照组,而高压组胃黏膜SP含量显著大于对照组。气腹时间持续2h后,气腹低压组,中压组胃黏膜VIP含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而胃黏膜SP含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CO_2气腹可导致胃黏膜VIP及SP含量变化,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气腹压力大小和气腹持续时间长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气腹 胃黏膜 血管活性肠肽 P物质 放射免疫分析方法 大鼠 兴奋性运动神经元
下载PDF
内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2
4
作者 周丁华 黎介寿 +2 位作者 李宁 吕伟 卫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2-43,46,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 :采用经胸骨前路径内镜甲状腺手术治疗 2 4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病人 ,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2 3例顺利完成内镜甲状腺手术 ,其中 1例因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甲状腺癌而追加常规... 目的 :探讨内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 :采用经胸骨前路径内镜甲状腺手术治疗 2 4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病人 ,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2 3例顺利完成内镜甲状腺手术 ,其中 1例因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甲状腺癌而追加常规甲状腺癌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 1 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 30ml。 2例出现皮下气肿 ,4例出现胸部皮肤麻木。无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术后出血、甲状腺危象等并发症出现。随访1、6月 ,所有病人对手术美容效果非常满意 ,未发现症状及肿瘤复发者。结论 :内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美容效果确切的手术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内窥镜 甲状腺肿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大鼠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模型建立方法改进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丁华 应大君 +2 位作者 肖凌云 朱楚洪 麻晓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建立稳定的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模型。方法 对大鼠在左肾静脉周围去血管化后皮下注射四氯化碳,然后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门静脉系血管压力及分布、肝外门静脉系及侧支循环变化。结果 实验性肝硬变在形成过程中历经肝细胞变性坏死... 目的 建立稳定的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模型。方法 对大鼠在左肾静脉周围去血管化后皮下注射四氯化碳,然后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门静脉系血管压力及分布、肝外门静脉系及侧支循环变化。结果 实验性肝硬变在形成过程中历经肝细胞变性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及假小叶形成过程。实验第5 周始, 门静脉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5) ;实验第15 周时,食管静脉管径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 .05) 。结论 大鼠左肾静脉周围去血管化后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所诱导的大鼠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模型简便、可靠,可广泛应用于门脉高压症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门脉高压症 动物模型 改进
下载PDF
手术方式对肝移植围术期肝功能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耀锋 周丁华 +3 位作者 万葆东 赵伟 夏启俊 卫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3期1947-1950,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方式对肝移植围术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良恶性病变及手术方式的不同,从我院2004~2007年103例肝移植患者中随机抽取恶性肿瘤组行经典式手术者16例和良性病变组行背驮式手术者1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目的探讨手术方式对肝移植围术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良恶性病变及手术方式的不同,从我院2004~2007年103例肝移植患者中随机抽取恶性肿瘤组行经典式手术者16例和良性病变组行背驮式手术者1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手术方式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ALT和TBiL变化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方式对术后肝功能有明显影响,背驮式手术较经典式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大,但是在术后恢复上要比经典式手术快。结论手术操作对肝功能是有影响的,应该注意手术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期间 肝移植 肝功能试验
下载PDF
经胸骨前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 被引量:2
7
作者 周丁华 黎介寿 +4 位作者 李宁 吕伟 卫冰 王正元 孙强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 探讨经胸骨前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胸骨前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治疗 2 4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 ,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2 3例手术顺利完成 ,1例因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甲状腺癌而追加常规... 目的 探讨经胸骨前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胸骨前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治疗 2 4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 ,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2 3例手术顺利完成 ,1例因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甲状腺癌而追加常规甲状腺癌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为 15 0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 30ml。 2例出现皮下气肿 ,4例出现胸部皮肤麻木。无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 ,无术后出血、甲状腺危象等并发症出现。随访1~ 6个月 ,所有患者对美容效果非常满意 ,无近期肿瘤复发者。结论 经胸骨前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美容效果较好的手术方法 ,手术操作空间的建立和术中控制出血是该术式的两大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甲状腺手术 甲状腺肿瘤 治疗
下载PDF
腹股沟疝不同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丁华 卫冰 +2 位作者 吕伟 王正元 孙强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836-838,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不同修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0 8例腹股沟疝患者分别实施传统疝修补、无张力疝修补及腹腔镜疝修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无张力疝修补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疝修补术 ,而腹腔镜疝修补的手术时间显...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不同修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0 8例腹股沟疝患者分别实施传统疝修补、无张力疝修补及腹腔镜疝修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无张力疝修补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疝修补术 ,而腹腔镜疝修补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疝修补。无张力疝修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后患者的自主活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显著短于传统疝修补。随访至少 1年 ,传统疝修补 1例复发 ,无张力疝修补及腹腔镜疝修补均无复发。腹股沟疝修补后 ,患者的白细胞数、血清纤维蛋白原、C -反应蛋白和α -抗胰蛋白酶较术前显著增高。无张力疝修补及腹腔镜疝修补后上述指标与传统疝修补术后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P <0 .0 1)。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及腹腔镜疝修补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尽管网塞及补片的应用可增强机体的炎性反应 ,但并不增加其伤口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外科学 疝修补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内镜检查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丁华 卫冰 +1 位作者 李宁 黎介寿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年第3期168-169,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内镜检查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994年~2002年间常规检查难以明确病因的16例小肠出血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辅助内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辅助内镜检查。腹腔镜下直接发现病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内镜检查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994年~2002年间常规检查难以明确病因的16例小肠出血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辅助内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辅助内镜检查。腹腔镜下直接发现病灶5例,联合应用内镜检查发现病灶11例;病理检查显示平滑肌肉瘤1例,平滑肌瘤4例,小肠腺瘤4例,黏膜下血管瘤2例,血管畸形和毛细血管扩张症2例,Meckel憩室炎伴出血3例。结论 腹腔镜辅助内镜检查对常规检查无法明确病因的小肠出血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该技术方法简单、创伤小、病变阳性检出率高,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内镜检查 小肠出血性疾病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