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cTnⅠ联合Hcy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个体化诊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叶卫丰 贺敏 +3 位作者 李靖 吴志斌 王璇琳 苏建荣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93-1295,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钙蛋白I(cTnI)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对提高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诊疗效果的作用。方法检测47例NSTEMI患者(NSTEMI组)在治疗前、后及6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cTnI和Hcy水平,并通过统计学方法验证这两项指标对... 目的探讨心肌钙蛋白I(cTnI)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对提高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诊疗效果的作用。方法检测47例NSTEMI患者(NSTEMI组)在治疗前、后及6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cTnI和Hcy水平,并通过统计学方法验证这两项指标对于判断NSTEMI诊疗效果的价值。结果 NSTEMI组血清cTnI为(2.37±0.65)ng/mL、Hcy为(19.23±2.94)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cTnI(0.33±0.14)ng/mL、Hcy(10.62±3.27)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cTnI与Hcy指标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5.74%和85.11%,特异性分别为85.71%和90.48%;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达到97.87%和98.41%;NSTEMI组治疗后的cTnI和Hcy水平均显著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cTnI和Hcy联合检测不仅可用于NSTEMI的诊断,而且对于NSTEMI的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钙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抗辐射新药E0703和代谢物E0703-tone的质量浓度及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褚利娟 甘慧 +3 位作者 高月 窦桂芳 孟志云 邸欣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63-768,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E0703及其代谢物E0703-tone的LC-MS/MS分析方法,并应用于E0703在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以5-雄烯二醇为内标,血浆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后,以乙腈-体积分数0.1%甲酸水溶液(体积比85∶15)为流动相经CAPCELL PAK C...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E0703及其代谢物E0703-tone的LC-MS/MS分析方法,并应用于E0703在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以5-雄烯二醇为内标,血浆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后,以乙腈-体积分数0.1%甲酸水溶液(体积比85∶15)为流动相经CAPCELL PAK C_(18)M GIII色谱柱分离,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化方式,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分别监测离子对m/z 339.2→253.1(E0703)、m/z 337.4→269.1(E0703-tone)和m/z 273.2→159.2(内标)。8名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E0703 20 mg,在不同时刻采集血浆样品进行LC-MS/MS分析,采用Phoenix 64(Win Nonlin6.4)的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E0703和E0703-tone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1~500μg·L^(-1)(r≥0.99),批内精密度分别≤8.0%和9.1%,批间精密度分别≤14.4%和13.3%;准确度分别为-10.0%~6.0%和-5.1%^-1.4%。E0703进入人体内迅速代谢为E0703-tone,E0703-tone的达峰时间为(1.28±0.76)h,达峰质量浓度为(28.9±19.8)μg·L^(-1),血浆消除半衰期为(2.61±0.44)h。结论本方法适用于E0703人体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药 药代动力学 液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鼠巨细胞病毒感染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亚群的研究
3
作者 刘永进 张艳宇 +5 位作者 吕丽萍 周锡鹏 闫舫 马平 于新蕾 许金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18-1223,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鼠巨细胞病毒(MCMV)在小鼠骨髓单个核亚群细胞中的感染特性。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MACS)分选小鼠骨髓单个核亚群细胞,包括lin+细胞、lin-细胞、lin-CD117+和lin-CD117-细胞;用MCMV攻击分选的各组分细胞并以细胞因子和诱导... 本研究旨在探索鼠巨细胞病毒(MCMV)在小鼠骨髓单个核亚群细胞中的感染特性。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MACS)分选小鼠骨髓单个核亚群细胞,包括lin+细胞、lin-细胞、lin-CD117+和lin-CD117-细胞;用MCMV攻击分选的各组分细胞并以细胞因子和诱导剂诱导细胞分化,最后检测病毒核酸及相关蛋白。结果表明:在MCMV感染的lin+细胞中可检测到病毒DNA和立即早期基因的转录产物及其蛋白,而在感染的lin-细胞中则未检测到任何病毒产物。通过添加细胞因子GM-CSF、rhEPO或佛波酯,则可以在感染的lin-细胞中检测到MCMV的立即早期和早期基因转录产物以及蛋白表达。在lin-CD117+和lin-CD117-细胞中也未检测到病毒基因转录产物,但MCMV感染可抑制lin-CD117+造血干/祖细胞集落的形成以及下调其表面标志CD117抗原的表达。结论:MCMV可在小鼠骨髓单个核亚群细胞中潜伏感染;小鼠骨髓中具有原始干/祖细胞性质的细胞群对MCMV不易感,但MCMV感染可对这些细胞的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可使细胞表面标志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巨细胞病毒 潜伏感染 造血干/祖细胞 骨髓单个核亚群细胞
下载PDF
Lgr5和CD44在肠息肉和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4
4
作者 柴宁莉 张文成 +10 位作者 王艳敏 周昭涛 张艳娥 刘红艳 万军 覃金华 王术勇 王韫芳 裴雪涛 吴本俨 令狐恩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72-97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分型肠息肉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干细胞标志Lgr5和CD44的表达及其对息肉癌变的临床预测意义。方法经结肠镜活检获取结肠直肠息肉、腺瘤和癌组织145例,进行病理检测分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病理类型标本中肿瘤干细胞标...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分型肠息肉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干细胞标志Lgr5和CD44的表达及其对息肉癌变的临床预测意义。方法经结肠镜活检获取结肠直肠息肉、腺瘤和癌组织145例,进行病理检测分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病理类型标本中肿瘤干细胞标志Lgr5和CD44的表达,分析比较其与结、直癌的发生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CD44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95.65%,显著高于正常粘膜5%、炎性增生性息肉22.58%、管状腺瘤性息肉55.26%及绒毛状息肉75.76%(P<0.05)。Lgr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达95.65%(22/23),显著高于正常粘膜(无表达)和炎性增生息肉16.12%(P<0.05),而在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中表达分别为86.84%(33/38)和93.94%(31/33),与大肠癌相比,两两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44、Lgr5的表达强度与肠息肉癌变进展均呈正相关(rs=0.69377,P<0.0001;rs=0.81637,P<0.0001)。结论 Lgr5和CD44在大肠癌癌组织中高表达,它们的高表达与临床和病理的特征具有显著相关性;Lgr5和CD44的表达是区别大肠癌癌组织与正常肠粘膜组织的显著特点;与CD44相比,Lgr5表达与息肉癌变具有较强相关性,联合检测Lgr5与CD44在肠道早期病变诊断、尤其是肠息肉癌变预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LGR5 CD44 结肠息肉 结肠癌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5
作者 叶卫丰 贺敏 +1 位作者 吴志斌 李靖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80例PE孕妇作为PE组,并根据PE病情分为重度PE组(n=42)和轻度PE组(n=38);其中重度PE组又根...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80例PE孕妇作为PE组,并根据PE病情分为重度PE组(n=42)和轻度PE组(n=38);其中重度PE组又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重度PE组(n=18)和晚发型重度PE组(n=24)。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待产的80例正常妊娠的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观察各组血压、血脂、血D-二聚体、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等指标水平。结果 PE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PE组D-二聚体、TG、TC、LDL-C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PE组HDL-C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重度PE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轻度PE组(P<0.05),重度PE组D-二聚体、TG、TC、LDL-C水平高于轻度PE组(P<0.05),HDL-C水平低于轻度PE组(P<0.05)。PE组BUN、Scr、UA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重度PE组BUN、Scr、UA均高于轻度PE组(P<0.05)。早发型重度PE组D-二聚体水平(2.02±0.61μg/ml)高于晚发型重度PE组(1.64±0.52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P=0.014,P<0.05)。PE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0.467,0.559,P=0.000,0.000),与TG、TC、LDL-C均呈正相关(r=0.627,0.615,0.572,P=0.000,0.000,0.000),与HDL-C呈负相关(r=-0.591,P=0.000),与BUN、Scr、UA均呈正相关(r=0.621,0.582,0.594,P=0.000,0.000,0.000)。结论 PE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妊娠孕妇且D-二聚体水平与血脂、血压、肾功能等指标相关,D-二聚体水平与PE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发病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严重程度 D-二聚体 血脂 相关性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趋化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孟玲 刘国树 +2 位作者 高艳红 李艳华 裴雪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68-70,i001,共4页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抗体对该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2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干细胞生物实验室完成。取1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骨髓,体外...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抗体对该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2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干细胞生物实验室完成。取1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骨髓,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择第2代作为实验细胞。观察0,5,25,50,75,150μg/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作用;通过细胞迁移实验,观察0,5,25,50,75,150μg/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趋化作用,以及加入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抗体中和后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趋化作用的变化;应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相关受体细胞趋化因子受体2的表达。结果:①二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细胞增殖实验结果:在体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以浓度梯度(0,5,25,50,75,150μg/L)依赖方式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但作用较温和。②细胞迁移实验结果: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以浓度梯度(0,5,25,50,75,150μg/L)依赖方式促进大鼠骨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迁移,该作用显著(P<0.05)。③抗体中和后的迁移实验:75μg/L质量浓度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促迁移作用可被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中和抗体明显减弱(P<0.05)。④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相关受体细胞趋化因子受体2。结论:在体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以浓度梯度依赖方式引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迁移,而且该作用可被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中和抗体减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可能通过与细胞趋化因子受体2结合后发挥作用。本实验为了将影响因素相对简单化,便于观察其中的相互关系,并非将体外实验结果完全等同于在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细胞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下载PDF
IL-17和IL-35在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7
作者 叶卫丰 贺敏 苏建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5(IL-35)在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8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84例甲状腺肿瘤中甲状腺癌52例,甲状腺腺瘤32例。52例甲状腺癌中,甲状腺...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5(IL-35)在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8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84例甲状腺肿瘤中甲状腺癌52例,甲状腺腺瘤32例。52例甲状腺癌中,甲状腺乳头状癌22例,甲状腺滤泡状癌18例,甲状腺未分化癌12例。甲状腺癌病理分期:II期,20例;III期,18例;IV期,14例。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56例为对照。检测受试者血清IL-17、IL-35水平,并对血清IL-17、IL-35水平与年龄、病程、甲状腺癌恶性程度、病理分期、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甲状腺癌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甲状腺腺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甲状腺癌组血清IL-35水平低于甲状腺腺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甲状腺腺瘤组和对照组血清IL-17、IL-35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甲状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血清IL-17水平呈上升趋势,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随着甲状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血清IL-35水平呈下降趋势,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着甲状腺癌病理分期的增加,血清IL-17水平呈上升趋势,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随着甲状腺癌病理分期的增加,血清IL-35水平呈下降趋势,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血清IL-17水平与甲状腺癌恶性程度、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IL-35水平与甲状腺癌恶性程度、病理分期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IL-17水平与血清IL-35水平呈负相关(r=-0.328,P=0.022)。结论 IL-17在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呈现高表达,而IL-35在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呈现下降趋势,IL-17、IL-35与甲状腺癌发病、分化程度及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IL-17 IL-35 相关性
下载PDF
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IL-2、IFN-γ、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叶卫丰 贺敏 吴志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理分级:I级26例,II-III级34例;临床分期[1]:Tis-T1期24例;T2-T4期36例。...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理分级:I级26例,II-III级34例;临床分期[1]:Tis-T1期24例;T2-T4期36例。选择40例膀胱良性病变患者为疾病对照组。另选择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入组对象IL-2、IFN-γ、TNF-α水平。结果膀胱癌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膀胱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膀胱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膀胱癌组血清IL-2、IFN-γ水平低于膀胱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膀胱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血清IL-2、IFN-γ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膀胱癌不同病理分级之间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的升高,血清IL-2、IFN-γ水平呈下降趋势,TNF-α水平呈上升趋势,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膀胱癌临床分期的升高,血清IL-2、IFN-γ水平呈下降趋势,TNF-α水平呈上升趋势,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IFN-γ水平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呈负相关(P<0.05);TNF-α水平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IL-2、IFN-γ、TNF-α与年龄、病程、BMI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TNF-α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呈现高表达,IL-2、IFN-γ在膀胱癌中低表达,IL-2、IFN-γ、TNF-α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白细胞介素2 Γ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相关性
下载PDF
iPS细胞的生成——转录因子的决定性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文成 李艳华 裴雪涛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09年第3期165-167,共3页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具有分化全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其全能性的维持取决于多种转录因子、表观修饰因子等组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在这其中Oct4、Sox2、Nanog被认为是核心调控因子。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Yamanaka...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具有分化全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其全能性的维持取决于多种转录因子、表观修饰因子等组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在这其中Oct4、Sox2、Nanog被认为是核心调控因子。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Yamanaka实验室将Oct4、Sox2、c—Myc和Klf4导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中,成功的获得了与小鼠ESCs在表型、生长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转录因子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IPS 自我更新能力 日本京都大学 OCT4 cells
下载PDF
O型全血及红细胞异型输注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民才 王全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04-805,共2页
关键词 O型血 异型输血 急救输血 抗体效价
下载PDF
不同粘度血浆扩容剂的制备及其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莲 尤国兴 +1 位作者 许婧 周虹 《微循环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的:制备不同粘度的血浆扩容剂,初步研究其在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海藻酸钠和右旋糖酐70制备高粘度血浆扩容剂(HVPE),采用右旋糖酐70制备低粘度血浆扩容剂(LVPE);采用间断放血方法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用两种血浆扩... 目的:制备不同粘度的血浆扩容剂,初步研究其在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海藻酸钠和右旋糖酐70制备高粘度血浆扩容剂(HVPE),采用右旋糖酐70制备低粘度血浆扩容剂(LVPE);采用间断放血方法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用两种血浆扩容剂对休克大鼠进行复苏,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动物存活情况,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血气、全血粘度、血浆乳酸浓度、胶体渗透压等指标。结果:HVPE和LVPE的胶体渗透压分别为42.5mmHg和60.1mmHg。二者分别表现出剪切稀化和剪切稠化等非牛顿流体特性。复苏后90min,HVPE组和LVPE组大鼠存活率分别为57%和100%。HVPE组存活和死亡动物血浆粘度平均值分别为2.37和3.54mPa.S。在纠正酸中毒和改善碱剩余方面,HVPE不如LVPE。其它各项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失血性休克治疗中,血浆粘度应该控制在合适范围内,过高的血浆粘度可能引起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血浆扩容剂 血浆粘度 制备 有效循环血量 液体复苏 改善微循环 扩充血容量
下载PDF
7593名部队官兵ABO血型系统抗原分布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大鹏 李安丽 +6 位作者 王永清 徐学芳 任红 冯永军 张莉华 王则永 黄美荣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83-84,共2页
目的 调查部队官兵ABO血型系统抗原分布 ,以建立完善战备血液采供体系。方法 采用血型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 ,选择陆军、空军、第二炮兵等部队官兵 75 93名 ,进行ABO血型表现型及基因频率研究分析。结果 ABO血型表现型频率顺序B >A ... 目的 调查部队官兵ABO血型系统抗原分布 ,以建立完善战备血液采供体系。方法 采用血型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 ,选择陆军、空军、第二炮兵等部队官兵 75 93名 ,进行ABO血型表现型及基因频率研究分析。结果 ABO血型表现型频率顺序B >A >O >AB ,基因频率r>q >p,抗原分布O :A :B :AB为 2 9:3 0 :3 1:10 ,民族指数 =0 .973 8。结论 部队官兵ABO血型抗原分布确立 ,对深入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和建立完善战备血液采供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队官兵 汉族 血型抗原 ABO血型
下载PDF
固相萃取RP-HPLC法测定西达本胺血药浓度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欣 孟湘明 +1 位作者 孟志云 窦桂芳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 建立测定西达本胺血药浓度的固相萃取RP-HPLC法。方法 采用Kromasil KR100-5C18(4.6mm×250mm,5μm)分析柱:柱温为室温;以0.6%醋酸水溶液.乙腈(0~6min,81:19和6—13min,76:24,v/v)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 目的 建立测定西达本胺血药浓度的固相萃取RP-HPLC法。方法 采用Kromasil KR100-5C18(4.6mm×250mm,5μm)分析柱:柱温为室温;以0.6%醋酸水溶液.乙腈(0~6min,81:19和6—13min,76:24,v/v)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60nm;以MS-275为内标,血浆样品用Waters OASIS固相萃取(SPE)小柱提取纯化,乙腈洗脱,吹干,用流动相复溶后进样分析,进样量20μl。结果 西达本胺血药浓度在0.04~1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1),最低定量浓度为0.04μg·ml^-1。低、中、高3个浓度的日内RSD为5.79%~10.16%,日问RSD为2.01%~14.81%;RE为-0.85%~4.39%;平均回收率为74%。结论 此方法较简便、准确、精密度好,可以用做西达本胺的毒代动力学研究,并为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打下了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达本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 固相萃取 血药浓度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比格犬血浆中西格列羧的血药浓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志云 朱晓霞 +3 位作者 孟湘明 张亮 孙文种 窦桂芳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建立比格犬血浆中西格列羧的定量分析方法,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提供技术手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Agilent XDB-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柱温25℃,水(含5%的乙酸)-乙腈(23:7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 目的:建立比格犬血浆中西格列羧的定量分析方法,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提供技术手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Agilent XDB-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柱温25℃,水(含5%的乙酸)-乙腈(23:7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60 nm,血浆样品经乙腈和乙酸乙酯萃取,以内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线性范围为50~2000μg·L^(-1),定量下限为50μg·L^(-1),日内和日间 RSD 在3.8%~11.3%之间,准确度在-0.5%~3.5%之间,本方法涉及的实验条件下样品是稳定的。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好,能够满足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西格列羧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孕足月羊水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慧 刘大庆 +6 位作者 闫志风 李宝伟 管利东 岳文 吕阳 裴雪涛 李亚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733-2737,共5页
背景:孕中期羊水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性状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孕足月羊水是否也可作为干细胞来源目前报道不多。目的:探讨从孕足月羊水中分离培养羊水干细胞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10/2008-08在解放军... 背景:孕中期羊水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性状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孕足月羊水是否也可作为干细胞来源目前报道不多。目的:探讨从孕足月羊水中分离培养羊水干细胞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10/2008-08在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及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研究室完成。材料:孕足月羊水来自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剖宫产、排除胎儿畸形及母体全身性疾病的孕妇,告知后同意留取羊水标本10例;鼠龄2个月雄性BALB/C裸鼠,体质量15~20g,用于致瘤实验的观察。方法:从10例孕晚期(孕38~40周)羊水中分离扩增羊水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取第5,10代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在酶标仪450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A)值,绘制羊水干细胞生长曲线;待细胞70%汇合时换为脂肪诱导培养基用于检测体外分化能力;分别于第4代,第11代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取第4~6代羊水干细胞1×107个注射到BALB/C裸鼠皮下,观察8周。主要观察指标:①羊水干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及生长曲线。②流式细胞仪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羊水干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③体外向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④染色体核型及致瘤实验结果。结果:10例孕晚期羊水中有4例分离到梭形可持续传代的细胞群,细胞增殖旺盛;羊水干细胞原代生长较慢,传代后生长迅速,第5代,第10代细胞的生长曲线形态相似;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孕足月羊水干细胞表达CD44,CD29,CD105等间质来源标志,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表达胚胎来源标志SSEA-4及oct-4;换为脂肪诱导培养基后6d,细胞内出现透明、浑圆的小液滴,表明向脂肪样细胞分化;所有标本的染色体核型均为46XX或46XY,第11代染色体核型保持正常;羊水干细胞注射到裸鼠体内后无肿瘤形成。结论:孕晚期羊水也可分离培养到干细胞,可以作为干细胞的新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 干细胞 孕晚期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血清剥夺与β-巯基乙醇联合诱导孕足月羊水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16
作者 刘慧 王晶 +4 位作者 闫志风 彭红梅 周红辉 李洁 李亚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680-3684,共5页
背景:羊水干细胞是一种新的干细胞来源,具有不同于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目前有关羊水干细胞的研究多数以孕中期羊水为基础,对孕足月羊水所知甚少。目的:探讨孕足月羊水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可能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 背景:羊水干细胞是一种新的干细胞来源,具有不同于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目前有关羊水干细胞的研究多数以孕中期羊水为基础,对孕足月羊水所知甚少。目的:探讨孕足月羊水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可能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10/2008-08在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及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研究室完成。材料:孕足月羊水来自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剖宫产、排除胎儿畸形的孕38~40周健康孕妇。方法:贴壁法从羊水中体外分离培养羊水干细胞,胰酶-EDTA消化传代。取第四五代细胞,用含1mmol/Lβ-巯基乙醇、体积分数为20%胎牛血清、10μg/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低糖培养基预诱导24h,去除培养液,洗涤后加入含5mmol/Lβ-巯基乙醇的无血清低糖培养基向神经元方向诱导4.0~5.0h;对照组不加任何诱导剂。主要观察指标:孕足月羊水干细胞的形态及免疫表型,诱导后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结果:培养的羊水干细胞呈梭形,漩涡状排列,间质干细胞来源标志CD105,CD29及I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ABC均呈阳性表达,胚胎干细胞标志性基因SSEA-4亦呈阳性表达,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胞浆回缩,出现类似轴突的细长的两极或多极突起,免疫荧光染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呈阳性表达。结论:在血清剥夺与β-巯基乙醇联合诱导条件下,孕足月羊水干细胞具有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羊水干细胞 神经元 分化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B→O血型改造装置控制系统的研制(英文)
17
作者 梁晓会 黄英 +2 位作者 宫锋 韩颖 章扬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4381-4384,共4页
B→O血型改造在平战时紧急条件下的输血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章扬培教授课题组利用基因工程,成功实现了B型血向O型血的转变,从而使国内的血型改造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为实现B→O血型改造过程的标准化、自动化,研制了一... B→O血型改造在平战时紧急条件下的输血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章扬培教授课题组利用基因工程,成功实现了B型血向O型血的转变,从而使国内的血型改造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为实现B→O血型改造过程的标准化、自动化,研制了一套B→O血型改造装置,实现了B→O血型改造工艺的自动化,将单次血型改造时间缩短到了手工操作的1/4,并且实现了工艺流程的标准化和密闭性,在使用一次性无菌管路耗材的情况下,从外部条件上满足了B→O血型改造结果用于临床的要求,为B→O血型改造在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奠定了基础。文章重点介绍了B→O血型改造装置控制系统的研制情况,包括软件及硬件系统的设计。该控制系统为 B→O血型改造过程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血型改造 控制系统 自动化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例
18
作者 李晓慧 苏双 +2 位作者 杨木 宫江 章金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病毒性出血症 病例 剖检变化 诊断
下载PDF
改良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19
作者 苏平 李艳华 +4 位作者 郑敏 管利东 王韫芳 陆兵勋 裴雪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80-82,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改进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制作方法,并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6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①选取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传统组20只,改良组30只,对照组10只。②传统组向右侧中脑黑... 目的:建立一种改进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制作方法,并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6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①选取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传统组20只,改良组30只,对照组10只。②传统组向右侧中脑黑质致密部和中脑腹侧被盖区两点各注射6-羟基多巴胺8μg制作传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改良组向中脑腹侧被盖区单点6-羟基多巴胺12μg制作改良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向右侧中脑黑质致密部和中脑腹侧被盖区两点各注射含2g/L抗坏血酸的生理盐水4μL。③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化。结果:对照组和传统组术后分别有1只和4只动物在1周内死亡,改良组无动物死亡。行为学和免疫组化检测显示:①改良组30只大鼠有22只旋转稳定,平均转数>7r/min,成功率超过70%,与传统组相当。改良组大鼠死亡率低于传统组(20%)和对照组(10%)。②术后传统组和改良组均有部分动物出现震颤、活动迟缓、易激惹、竖毛、尾僵等异常行为。③成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脑黑质注射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达90%以上,改良组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注射侧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显著减少(P<0.001)。结论:改良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方法简便实用,动物死亡率低,模型成功率高,可以较快建立稳定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疾病模型 动物 羟基多巴胺类 黑质 中脑被盖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限细胞系的建立
20
作者 苏平 卢昌均 +6 位作者 赵连旭 李艳华 管利东 王韫芳 陆兵勋 裴雪涛 王之剑(编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5期14-17,I0003,共5页
目的:建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6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人类骨髓细胞来源于解放军三○七医院骨髓移植治疗的6名健康成年骨髓供者,男3名,女3名,年龄25~4... 目的:建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6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人类骨髓细胞来源于解放军三○七医院骨髓移植治疗的6名健康成年骨髓供者,男3名,女3名,年龄25~45岁。常规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分子CD34、CD44、CD45,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特性,细胞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表达,细胞培养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以及PCR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DNA。结果:①人工分离培养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大小一致,呈长梭型或长多边形,从P0至P20基本保持一致,P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基质细胞表面标志CD44,不表达造血系细胞表面标志CD34、CD45。②反转录病毒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感染效率约为10%,修饰后形成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形态上始终保持一致,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几乎完全一样,生长速率与未经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本相同,培养10代后细胞停止分裂,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率超过98%,培养72h后培养基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较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高约20000倍。③PCR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条带。结论:利用反转录病毒载体进行基因修饰得到了稳定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限细胞系,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以多潜能成体干细胞为载体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骨髓细胞 干细胞 生物 基因修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