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春市郊区保护地美洲斑潜蝇发生动态及综合防治 被引量:1
1
作者 潘洪玉 董维民 +1 位作者 杨万里 祝旭生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2年第z1期20-21,29,共3页
采用黄板诱集法 ,对长春市郊保护地蔬菜中的美洲斑潜蝇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 ,美洲斑潜蝇属于集聚分布 ,在长春市郊每年可发生 10多代 ,春、秋两季为发生高峰 ,世代重叠 ,嗜食瓜类、茄科和豆科蔬菜 ,冬季日光温室是主要虫源。建... 采用黄板诱集法 ,对长春市郊保护地蔬菜中的美洲斑潜蝇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 ,美洲斑潜蝇属于集聚分布 ,在长春市郊每年可发生 10多代 ,春、秋两季为发生高峰 ,世代重叠 ,嗜食瓜类、茄科和豆科蔬菜 ,冬季日光温室是主要虫源。建立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大力推广应用黄板诱杀和防虫网阻隔技术 ,保护和利用寄生蜂的自然种群 ,辅之无公害的选择性杀虫剂综合防治体系 ,才能将美洲斑潜蝇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 发生动态 综合防治
下载PDF
大豆菌核病可持续控制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潘洪玉 席景会 +5 位作者 刘伟成 李宏宇 刘宝林 白鹏军 赵清阳 张尊贤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经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主推品种抗性差异极显著,北93-313和北92-28较抗病.在菌核病常发区,大豆垄上双行栽培模式的群体微生态不利于菌核病发生.实行豆-麦-麦的种植结构有益于控制菌核病.深翻将使菌核在耕层全层感染,92.73%的菌核分布于5... 经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主推品种抗性差异极显著,北93-313和北92-28较抗病.在菌核病常发区,大豆垄上双行栽培模式的群体微生态不利于菌核病发生.实行豆-麦-麦的种植结构有益于控制菌核病.深翻将使菌核在耕层全层感染,92.73%的菌核分布于5~20 cm土层中.耙茬和深松@耙茬使93.85%和95.04%的菌核分布于0~10 cm土层中.菌核在3 cm土层下几乎不能萌发.近10 a试验表明,将豆-麦-麦的种植结构与耙-松@耙-翻的耕作模式有机结合,可将菌核病控制在5%左右,为菌核病的可持续控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可持续控制 种植结构 耕作方式 菌核分布 土传病害 可持续防治
下载PDF
蓼蓝齿胫叶甲寄主专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潘洪玉 席景会 +1 位作者 王旭明 段金太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0-62,共3页
对 1 1科 36种植物测试的结果表明 ,蓼蓝齿胫叶甲嗜食蓼科植物 ,尤其喜食酸模属和蓼属的植物 ,专食性强。蓼蓝齿胫叶甲在酸模、巴天酸模和皱叶酸模上产卵量多 ,发育进度快 ,幼虫死亡率低 ,羽化率高 ;经田间多点、多次调查 ,由于蓼蓝齿... 对 1 1科 36种植物测试的结果表明 ,蓼蓝齿胫叶甲嗜食蓼科植物 ,尤其喜食酸模属和蓼属的植物 ,专食性强。蓼蓝齿胫叶甲在酸模、巴天酸模和皱叶酸模上产卵量多 ,发育进度快 ,幼虫死亡率低 ,羽化率高 ;经田间多点、多次调查 ,由于蓼蓝齿胫叶甲的取食 ,使酸模、巴天酸模和皱叶酸模自然死亡率达 90 %以上。强迫取食试验未发现危害任何经济作物。该虫在蓼科杂草上繁殖力强 ,对自然控制蓼科杂草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蓼蓝齿胫叶甲 蓼科杂草 寄主 专食性 食性 天敌
下载PDF
刺儿菜的重要天敌——蓟跳甲 被引量:1
4
作者 潘洪玉 席景会 +1 位作者 杜红军 朱玉奎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2年第z1期22-24,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 ,蓟跳甲嗜食菊料刺儿菜属和蓟属的几种植物 ,属于单食性昆虫。强迫取食试验未发现危害任何经济作物 ,食性专一 ,安全可靠。在农田生态系统中 ,对自然控制刺儿菜起重要作用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蓟跳甲 刺儿菜 天敌昆虫
下载PDF
51#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控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金鹏 潘洪玉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2年第z1期71-72,共2页
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表明 ,15 % 5 1# 除草剂为水剂 ,在 90 0~ 12 0 0g/hm2 剂量下 ,对玉米田苗后稗草、蓼、藜、苍耳及苘麻等主要杂草均有明显防效 ,防治时期以玉米 3~ 4叶期为宜 ,对杂草则越早越好 ,综合防效好于玉农乐 ,且成本较... 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表明 ,15 % 5 1# 除草剂为水剂 ,在 90 0~ 12 0 0g/hm2 剂量下 ,对玉米田苗后稗草、蓼、藜、苍耳及苘麻等主要杂草均有明显防效 ,防治时期以玉米 3~ 4叶期为宜 ,对杂草则越早越好 ,综合防效好于玉农乐 ,且成本较低 ,对玉米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除草剂 玉米田杂草 化学除草
下载PDF
大豆菌核病的防治适期与防治指标 被引量:5
6
作者 潘洪玉 席景会 +2 位作者 刘伟成 王千 李宏宇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9-302,共4页
采用系统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菌核病的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子囊盘发生期与大豆开花期的重叠盛期是菌核病防治适期,一般以7月20~25日为宜。7月25日前子囊盘数量和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极相关,而以子囊盘数量作... 采用系统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菌核病的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子囊盘发生期与大豆开花期的重叠盛期是菌核病防治适期,一般以7月20~25日为宜。7月25日前子囊盘数量和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极相关,而以子囊盘数量作为产量损失估计和防治指标确定更为科学准确,其回归模型为Y=-4.5499+2.311X(r=0.8442),防治指标为3~4个子囊盘/9.75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子囊盘 防治适期 防治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