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子涵 徐璐 +2 位作者 王静 李岩松 仇靖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846-850,868,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和研究组(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依达拉奉),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时,采用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C...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和研究组(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依达拉奉),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时,采用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2组患者随访3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14天时,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清BDNF和N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ADL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月随访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相比,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重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神经功能修复相关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节苷脂钠 依达拉奉 缺血性脑卒中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维姣 陈会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基于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大型研究——中国发病4.5 h内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登记研究(INTRECIS)数据库,回顾性分析经尿激酶静脉溶栓的898例...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基于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大型研究——中国发病4.5 h内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登记研究(INTRECIS)数据库,回顾性分析经尿激酶静脉溶栓的89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的用量分为不使用他汀组(132例)、常规剂量他汀组(591例)和强化剂量他汀组(175例)。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包括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和90 d预后极好(改良Rankin评分≤1分)率。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卒中复发、出血事件和90 d全因死亡率。结果在调整基线特征(年龄、冠心病、糖尿病、房颤、收缩压、卒中发作到静脉溶栓时间、入院到静脉溶栓给药时间、既往抗血小板用药史、血糖、三甲医院治疗)的差异后,常规剂量他汀组和强化剂量他汀组入院到14 d的NIHSS评分改善、90 d预后极好率均优于不用他汀组(P<0.05);安全性结局指标的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组的卒中复发和出血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90 d全因死亡率比较,不用他汀组(10.6%)明显高于常规剂量他汀组(2.0%)和强化剂量他汀组(2.9%)(P<0.01)。结论对于AIS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患者,强化剂量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促进14 d NIHSS评分和近期预后改善,同时不增加卒中复发和出血事件的风险;他汀类药物使用有利于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 急性缺血性卒中 尿激酶 静脉溶栓 预后
下载PDF
吡贝地尔缓释片辅治老年帕金森病合并糖尿病的炎性指标及神经功能改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琳 孙冬萌 蒋智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究吡贝地尔缓释片辅治老年帕金森病合并糖尿病对炎性指标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帕金森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 目的探究吡贝地尔缓释片辅治老年帕金森病合并糖尿病对炎性指标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帕金森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62)和研究组(n=64)。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丝肼片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多巴丝肼片联合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与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改善情况。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包括肢体感觉症状、自主神经症状以及HY分级等。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与IL-18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更为显著(t=3.362,2.129,6.257,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肢体疼痛、肢体寒凉、肢体痉挛和不安腿综合征等症状的发生率均有明显降低(χ^2=4.354,5.680、5.395,4.614,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降低并不显著(χ^2=1.442,2.185,2.563,1.846,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Y分级1、2级的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3、4级的数量明显降低(Z=2.887,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Y分级的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25,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口干、便秘、尿频尿急、出汗等自主神经异常症状的发生率均有明显降低(χ^2=5.236,7.127,30.676,30.040,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口干、便秘发生率降低并不显著(χ^2=1.679,3.345,P>0.05),尿频尿急、出汗的发生率明显降低(χ^2=15.629,23.522,P<0.05)。结论吡贝地尔缓释片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老年帕金森病合并糖尿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和肢体感觉症状、运动症状、自主神经症状等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糖尿病 吡贝地尔缓释片 炎性因子 神经功能
下载PDF
miR-26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巍 吕彦 +4 位作者 张景华 赵子艾 孙显辉 刘欣 赵永刚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16-19,24,共5页
目的探讨miR-26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iR-26 mimic组和miR-NC组,每组12只。模型组、miR-26 mimic组和miR-NC组均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后1、... 目的探讨miR-26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iR-26 mimic组和miR-NC组,每组12只。模型组、miR-26 mimic组和miR-NC组均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后1、3、7 d,4组分别取4只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功能评定,检测miR-26 mRNA与Apba-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miR-26 mimic组和miR-NC组大鼠均造模成功,3组造模后1、3、7 d的Tarlov评分、脑水肿与脑梗死相对体积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miR-26 mimic组显著高于模型组与miR-NC组(P<0.05)。模型组、miR-26 mimic组、miR-NC组造模后1、3、7 d的miR-26 mRNA与Apba-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miR-26 mimic组显著高于模型组与miR-NC组(P<0.05)。结论miR-26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中的过量表达能促进Apba-1的表达,从而抑制脑水肿与脑梗死,改善大鼠的神经行为功能,发挥相应的脑功能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6 大鼠 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 神经行为功能 Apba-1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影响因素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子涵 王静 +1 位作者 李岩松 仇靖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影响因素及预测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早期有无血肿扩大(HE)分为HE组42例,... 目的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影响因素及预测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早期有无血肿扩大(HE)分为HE组42例,无HE组64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影响SICH患者早期有无HE的一般情况、脑出血情况、血肿情况、出血后处理情况及患者机体反应情况等因素,具有统计意义的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E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HE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血管淀粉样变、血肿不规则、6 h内使用甘露醇、hs-CRP、WBCT1、NET1、LYT1、NLRT1均为SICH患者早期HE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T1和hs-CRP对SICH患者早期发生HE预测的AUC为0.982、0.940,具有较高准确性。以ROC曲线靠左上方约登指数的最大切点作为最佳临界值,该点预测NLRT1和hs-CRP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9%/90.5%、100%/89.1%。两项联合预测AUC为0.979,敏感度、特异度为92.9%、100.0%。结论SICH患者早期HE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出血后药物使用、血肿情况、出血后机体反应情况等,在临床护理中需要加强监测,及早预防HE发生,NLRT1和hs-CRP对其具有一定的预测评估价值,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早期血肿扩大 影响因素 NLR HS-CRP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浆sCD40L、D-D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6
作者 曹晖 李丽丽 赵红伟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8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D-二聚体(D-D)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50例TIA患者,根据是否发生CI分为脑梗死组(58例)、非脑梗死组(9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两组血浆sC...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D-二聚体(D-D)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50例TIA患者,根据是否发生CI分为脑梗死组(58例)、非脑梗死组(9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两组血浆sCD40L、D-D水平,并进行ABCD2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IA后CI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sCD40L、D-D联合ABCD2评分对TIA后发生CI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高脂血症占比、ABCD2评分、发作次数和血尿酸、甘油三酯、sCD40L、D-D水平高于非脑梗死组,发作至就诊时间和持续时间长于非脑梗死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作至就诊时间(OR=1.924,95%CI:1.492~2.482)、发作次数(OR=10.305,95%CI:4.985~21.299)、持续时间(OR=1.825,95%CI:1.427~2.334)、sCD40L(OR=1.128,95%CI:1.080~1.179)、D-D(OR=1.033,95%CI:1.022~1.044)、ABCD2评分(OR=3.243,95%CI:1.143~5.024)为TIA后发生CI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sCD40L、D-D联合ABCD2评分预测TIA后发生CI的曲线下面积、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各单独指标。结论TIA后发生CI患者血浆sCD40L、D-D水平升高,联合ABCD2评分能进一步提高TIA后发生CI风险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可溶性CD40配体 D-二聚体 ABCD2评分
下载PDF
Flair高信号血管征联合炎症细胞预测急性脑梗死面积扩大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宋鸿雁 段阳 +4 位作者 杨本强 徐志华 张楠 裴禹淞 李晓秋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07-411,共5页
目的探讨Flair高信号血管征(HVS)联合炎症细胞预测急性脑梗死面积扩大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2例急性前循环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资料。参考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评估HVS(HVS-ASPECTS)、对CT及DWI显示梗... 目的探讨Flair高信号血管征(HVS)联合炎症细胞预测急性脑梗死面积扩大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2例急性前循环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资料。参考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评估HVS(HVS-ASPECTS)、对CT及DWI显示梗死面积行ASPECTS评分(CT-ASPECTS、DWI-ASPECTS)。根据CT-ASPECTS与DWI-ASPECTS的差值评估梗死面积是否扩大并分析其独立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HVS-ASPECTS、中性粒细胞计数对梗死面积扩大的预测价值,并与出院时mR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VS-ASPECTS、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急性脑梗死面积扩大独立相关(均P<0.05)。HVS-ASPECTS、中性粒细胞计数单项及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789、0.717、0.830;联合时灵敏度、特异度为0.917、0.708,灵敏度较各单项检测明显提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VS-ASPECTS、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出院时mRS评分的相关性分别为r=-0.414(P=0.000)、r=0.281(P=0.017)。结论HVS-ASPECTS、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作为独立预测急性脑梗死面积扩大的标志,二者联合、相互补充可提高预测价值,并且这两项指标与近期功能转归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高信号血管征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益生菌对调节脑梗死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姚志成 那里 +1 位作者 宋虓福 孙晓羽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后康复期使用益生菌治疗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PF级7~8周龄Wistar大鼠,体重200~250 g,共35只。25只大鼠颅内注射内皮素制作脑缺血模型,模型制作后5只大鼠死亡,剩余2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缺血...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后康复期使用益生菌治疗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PF级7~8周龄Wistar大鼠,体重200~250 g,共35只。25只大鼠颅内注射内皮素制作脑缺血模型,模型制作后5只大鼠死亡,剩余2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缺血组(ISC组)和缺血+益生菌组(ISC+PB组),每组10只。另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SHAM组大鼠仅使用生理盐水按照上述造模流程进行。各组均喂食普通大鼠饲料。ISC+PB组大鼠第7天开始使用益生菌VSL#3溶液进行灌胃,0.25 mL/(只·d)。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凋亡试剂盒检测凋亡细胞。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与梗死周边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蛋白水平变化。使用梯形平衡木测试大鼠的肢体运动功能。结果ISC组大鼠TUNEL阳性细胞数量较SHAM组显著增多(t=3.278,P=0.016),ISC+PB组大鼠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低于ISC组(t=2.721,P=0.037)。ISC组大鼠海马与梗死周边BDNF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HAM组(t=2.012,P=0.032),ISC+PB组大鼠海马与梗死周边皮层BDNF水平较ISC组进一步提高(t=1.892,P=0.021)。梯形平衡木行走实验显示ISC组大鼠产生明显的运动功能损伤(t=3.425,P=0.041),而ISC+PB组错误率低于ISC组(t=4.131,P=0.024)。结论脑梗死后益生菌通过调控BDNF水平,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益生菌 凋亡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与时间窗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彭道勇 王晓东 +3 位作者 王茂湘 邓勇 孙小鹏 周中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期172-175,166,共5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与时间窗的关系。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于2016年3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阿...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与时间窗的关系。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于2016年3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阿替普酶治疗)和研究组(n=59,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水平、头颅CT梗死面积,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4.75%(50/59),高于对照组的63.79%(37/58)(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MMP-9、IL-6、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24h、48h、72h的头颅CT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发病72h内、发病48h内患者NIHSS评分、头颅CT梗死面积高于发病24h内,且发病72h内高于发病48h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过氧化损伤,降低细胞因子水平,且越早的时间窗内接受治疗的患者,其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面积改善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依达拉奉 急性缺血性卒中 疗效 神经功能 时间窗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TX3、Cat S、IL-17A及miR-32-3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永刚 高洋 +4 位作者 刘欣 孙显辉 吕彦 张景华 李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6期1070-1074,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at S)、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A及miR-32-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at S)、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A及miR-32-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正常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血清PTX3、Cat S、IL-17A及miR-32-3p含量与全血组织miR-32-3p的表达,评估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PTX3、Cat S、IL-17A含量及全血miR-32-3p相对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平均NIHSS评分为9.58±1.28分,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NIHSS评分与血清PTX3、Cat S、IL-17A含量和全血miR-32-3p相对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TX3、Cat S、IL-17A含量和全血miR-32-3p相对表达都为影响NIHSS评分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TX3、Cat S、IL-17A与全血组织miR-32-3p呈高表达,可能作为评价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正五聚蛋白3 组织蛋白酶S 白细胞介素-17A miR-32-3p
原文传递
磁共振高信号血管征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鸿雁 段阳 +6 位作者 杨本强 徐志华 张楠 裴禹淞 张晓君 杨发军 李晓秋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24-931,共8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高信号血管征(HVS)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7年4月—2019年8月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09例急性前循环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影像参数,所有患者发病24 h内完成头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 目的探讨磁共振高信号血管征(HVS)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7年4月—2019年8月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09例急性前循环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影像参数,所有患者发病24 h内完成头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及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检查。根据FLAIR序列将HVS的分布范围分为4级(0、1、2、3级),进一步将患者分为HVS低级组(0和1级)与高级组(2和3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VS分布的相关因素。选取发病6 h内先于磁共振成像完成基线CT扫描的52例患者,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半定量评估脑梗死体积,计算CT-ASPECTS与DWI-ASPECTS的差值,以ASPECTS的差值≤1分为ASPECTS未变化(AN)组,ASPECTS的差值>1分为ASPECTS变化(AY)组,比较HVS的级别在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并将HVS分级与ASPECTS的差值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高脂血症、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型(CE)/其他或病因不明型(SOE或SUE)]、Willis环分型(Ⅰ/Ⅱ/Ⅲ/Ⅳ型)在HVS低级组与高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8.6%(34/58)比37.3%(19/51),χ²=4.959,P=0.026;23/5/23比43/1/14,P=0.004;3/14/12/22比7/29/14/8,χ²=13.124,P=0.004]。其他临床因素与血管闭塞位置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OAST分型中LAA型(LAA型比SOE或SUE型,OR=3.054,95%CI 1.257~7.422,P=0.014)及Willis环Ⅰ型(Willis环Ⅰ型比Ⅳ型,OR=5.494,95%CI 1.074~28.091,P=0.041)、Ⅱ型(Willis环Ⅱ型比Ⅳ型,OR=5.571,95%CI 1.895~16.372,P=0.002)是促进HVS广泛分布的独立影响因素。HVS的分级(低级/高级)在AN与AY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比18/18,χ²=9.114,P=0.002)。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VS分级与ASPECTS的差值呈负相关(r=-0.573,P<0.001)。结论TOSAT分型、Willis环分型是影响HVS分布的重要因素。HVS分级反映侧支代偿状态,认识HVS可能有助于评估脑梗死早期体积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信号血管征 WILLIS环 脑梗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