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元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8
1
作者 袁存国 杨期东 +1 位作者 朱武生 曹贵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2期3066-306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程的亚低温治疗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的神经元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共40只,月龄两三个月。按抽签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n=8),分别为:假手术组(A)、对照组(B)、亚低温0.5h组... 目的研究不同时程的亚低温治疗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的神经元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共40只,月龄两三个月。按抽签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n=8),分别为:假手术组(A)、对照组(B)、亚低温0.5h组(C)、亚低温1.0h组(D)、亚低温3.0h组(E)。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MCAO模型,缺血3.0h后再灌注。缺血后即刻分别进行不同时程(0.5,1.0,3.0h)的亚低温治疗,再灌注后24h断头取脑,连续切片作TUNEL染色及Bcl-2,Bax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凋亡神经元细胞(TUNEL阳性细胞)主要见于梗死灶周围的纹状体及额顶部皮层。Bcl-2及Bax阳性细胞也主要见于梗死灶周围的纹状体及额顶部皮层,与该区凋亡细胞的集中分布相一致。与对照组的Bcl-2细胞阳性率相比,亚低温3.0h组增加犤(23.0±3.8)%,P<0.05)犦;与对照组的Bax细胞阳性率相比,亚低温1.0,3.0h组均降低犤分别为(45.9±4.1)%,(32.4±3.7)%,P<0.05,P<0.01犦;凋亡细胞阳性率与Bcl-2/Bax的比值呈负相关关系(r=-0.9759,P<0.01)。结论亚低温1.0h以上有抑制细胞凋亡作用;Bcl-2/Bax的比值能影响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元 细胞凋亡 调控基因 Bcl-2 Bax 基因表达 亚低温治疗
下载PDF
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神经生长因子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华军 刘新峰 +1 位作者 毛晓薇 徐格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91-1095,共5页
背景:近年研究证实嗅鞘细胞具有支持和促进多种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的作用,与其分泌的神经营养活性物质相关,如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神经营养活性物质在维持神经元存活、生长以及损伤后修复与再生方面的作用值得关注... 背景:近年研究证实嗅鞘细胞具有支持和促进多种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的作用,与其分泌的神经营养活性物质相关,如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神经营养活性物质在维持神经元存活、生长以及损伤后修复与再生方面的作用值得关注。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是否在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的神经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6-01/2007-03在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SD大鼠30只用于嗅鞘细胞培养,出生24h内的SD乳鼠60只用于脑海马神经元培养。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大鼠嗅鞘细胞,添加Forskolin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增殖,培养至10d,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按1×109L-1密度接种,待细胞贴壁后加入含B27的Neurobasal培养基,48h后收集上清液。待所有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收集完毕后,将其混合,低温离心后收集浓缩的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80℃保存备用。取体外分离培养的乳鼠脑海马神经元,设立正常组、谷氨酸损伤模型组、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组、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组。主要观察指标:海马神经元活性,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浓度,神经元凋亡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余3组神经元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与谷氨酸损伤模型组比较,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组、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组神经元活性均明显增高(P<0.01或0.05),且前者升高幅度大于后者(F=5.85,P<0.05)。与正常组比较,其余3组乳酸脱氢酶浓度及神经元凋亡率均明显增高(P<0.05或0.01);与谷氨酸损伤模型组比较,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组、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组乳酸脱氢酶浓度及神经元凋亡率均明显下降(P<0.01或0.05),且前者下降幅度大于后者(F=5.04,F=5.16,P<0.05)。结论: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可提高损伤海马神经元活性,抑制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释放和神经元凋亡;消除神经生长因子后,以上保护作用减弱,提示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中存在多种营养物质共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尤以神经生长因子为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培养液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保护
下载PDF
急性缺氧对大鼠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门冬氨酸诱发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毅勇 邵福源 +3 位作者 孙刚 王春燕 刘玲 赵忠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4期634-636,共3页
目的:研究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NMDA)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诱发电流的特性以及急性缺氧对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诱发电流(INMDA)的影响。方法:运用常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原代培养第七八天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记录INMDA... 目的:研究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NMDA)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诱发电流的特性以及急性缺氧对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诱发电流(INMDA)的影响。方法:运用常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原代培养第七八天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记录INMDA,并建立神经细胞体外急性缺氧模型,由Clampex8.0软件采样系统获得的图形,直接进入Clampfit8.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①在钳制电压为-60mV时,100μmol/LNMDA可在海马神经元上诱发出一大的内向电流,INMDA的峰值为(-745.461±123.731)pA。I-V曲线显示在钳制电压为正值时INMDA呈外向电流,而钳制电压为负值时则为内向电流。给予NMDA后,海马神经元上即刻诱发出内向电流,随后尽管持续给药20s,但INMDA开始发生衰减。②在钳制电压为-60mV时,海马神经元急性缺氧2min后,细胞外给予100μmol/LNM-DA可诱发一大而增强的INMDA,峰值为(-1670.49±202.09)pA,峰值显著增大(t=12.572,P<0.01),峰值增加率为130%。结论:NMDA诱发的电流呈现明显的内向整流性和失敏特性,急性缺氧能提高海马神经元NMDA通道的兴奋性,NMDA受体参与了兴奋毒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氧 大鼠 海马神经元 N-甲基-D-天门冬氨酸 NMDA 诱发电流 干预措施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诱发电流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林毅勇 邵福源 +2 位作者 孙刚 刘玲 赵忠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NMDA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诱发电流的特性以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对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诱发电流(IN)的影响。MDA方法:实验于2002-...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NMDA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诱发电流的特性以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对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诱发电流(IN)的影响。MDA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膜片钳研究室进行,运用常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原代培养第七八天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记录IN,以及GDNF对INMDAMDA的影响,由Clampex8.0软件采样系统获得的图形,直接进入Clampfit8.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NMDA可在海马神经细胞上诱发出大的内向离子流。当钳制电压为-60mV时,细胞外单独给予GDNF(0.1,1.0,10.0μg/L)对静息膜电导及电压门控离子通道无影响。但细胞外同时给予NMDA(100μmol/L)和GDNF10μg/L时,IN()MDA的峰值为(-578.238±100.493)pA,INMDA的峰值被抑制(t=-7.248,P<0.01),峰值受抑制率为(21.502±7.898)%。洗去GDNF后,抑制作用消失。结论:NMDA诱发的电流呈现出明显的内向整流特性,GDNF能抑制海马神经元NMDA通道的兴奋性,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元 N-甲基-天冬氨酸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膜片钳术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性血管生成作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冀萍 刘新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54-1359,共6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诱导血管生成,在血管发生和血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传统观念认为,成年脑部血管内皮细胞是不能增殖的,但近期的动物实验发现局灶性脑缺血后可诱导缺血半暗带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诱导血管生成,在血管发生和血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传统观念认为,成年脑部血管内皮细胞是不能增殖的,但近期的动物实验发现局灶性脑缺血后可诱导缺血半暗带区的新生血管形成。这种脑血管生成是通过血管生长因子与内皮细胞上表达的酪氨酸受体结合而调控的。但是这种血管形成数量有限,并不足以挽救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的损害。新近的研究已经证实,外源性给予血管生长因子能刺激侧枝循环形成和增加局部血流,并且已在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和心肌缺血中成功应用,这种新的刺激和诱导新生血管形成新颖方法—治疗性血管生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血管生成 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白三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武生 刘新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79-880,共2页
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机制,白三烯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一种重要炎性介质。本文综述了白三烯及其代谢途径中的相关物质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以及抗白三烯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白三烯 受体拮抗剂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介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武生 马玉苹 +6 位作者 马敏敏 樊新颖 周广怡 葛颂 徐格林 汪俊军 刘新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中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用10、50、100和20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细胞24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白三烯C4水平,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目的探讨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中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用10、50、100和20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细胞24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白三烯C4水平,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00mg/L和20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h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白三烯C4分泌显著增加(P<0.01),回归分析显示白三烯C4释放量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显著相关(r=0.953,P<0.01)。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发现,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和P<0.05)。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白三烯C4,导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可能与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异常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 白三烯CA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雌激素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江云 陈光辉 +1 位作者 周国庆 孟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6期214-215,共2页
背景: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粘附分子上调导致的白细胞浸润与脑梗死灶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哪些因素对其能产生影响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 背景: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粘附分子上调导致的白细胞浸润与脑梗死灶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哪些因素对其能产生影响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材料:实验在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和病理科完成。成年雌性SD大鼠,制作脑缺血模型时体质量控制在280~350g。方法:大鼠分3组:对照组、卵巢切除组、雌激素治疗组(雌二醇,200μg/kg,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4周)。4周后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h、2h再灌注0、1、3、6、22、70h模型。在苏木精-伊红染色缺血半球选取10个高倍视野计算脑组织内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均数,免疫组化检测核因子κB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脑实质内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和核因子κB表达水平。结果:①核因子-κB表达:卵巢切除组缺血1h即有表达,对照组及雌激素治疗组在缺血2h才有阳性细胞,3组均在缺血2h再灌注3h时相表达最强,后逐渐降低,卵巢切除组在再灌注70h仍有少量表达,对照组及雌激素治疗组再灌注22h后未见核因子κB阳性细胞。②在缺血2h再灌注22h时,卵巢切除组动物脑缺血区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增多,与雌激素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45)熏在缺血2h再灌注70h时,卵巢切除组仍多于对照组和雌激素治疗组,但仅和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雌激素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雌激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 NF-ΚB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新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72-374,共3页
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和介入器材的改良,经皮颈动脉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CAAS)止在成为继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EA)之后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又一种有效方法。目前这两种方法均能达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目的,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和介入器材的改良,经皮颈动脉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CAAS)止在成为继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EA)之后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又一种有效方法。目前这两种方法均能达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目的,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一般来说,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损伤较小,尢须全身麻醉,可避免部分颈动脉内膜剥离手术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技术 颈动脉狭窄 循证医学证据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围手术期并发症 经皮颈动脉成形术 缺血性脑卒中 膜剥离术
下载PDF
爱维治辅助治疗急性酒精中毒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志强 黄云霞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9-300,共2页
目的 :观察爱维治在辅助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中的疗效。方法 :90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人分为爱维治组 4 8例 ,男性 4 0例 ,女性 8例 ,年龄 (32±s9)a ,16~ 4 2a ,爱维治 1.2 g静脉滴注加纳洛酮 0 .8mg静脉推注 ;对照组 4 2例 ,男性 36例 ... 目的 :观察爱维治在辅助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中的疗效。方法 :90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人分为爱维治组 4 8例 ,男性 4 0例 ,女性 8例 ,年龄 (32±s9)a ,16~ 4 2a ,爱维治 1.2 g静脉滴注加纳洛酮 0 .8mg静脉推注 ;对照组 4 2例 ,男性 36例 ,女性 6例 ,年龄(33± 8)a ,18~ 4 7a ,维生素B6 0 .2 g、维生素C 2 .0g静脉滴注加纳洛酮 0 .8mg静脉推注。结果 :爱维治组急性酒精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为 (97± 6 2 )min ,对照组为 (138± 90 )min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加用爱维治对辅助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中毒 纳络酮 维生素B6 维生素C 爱维治 治疗
下载PDF
社区缺血性卒中后患者营养素摄入情况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容 刘亚红 徐格林 《护理学报》 2012年第20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患者营养素摄入情况,为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再发提供指导。方法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南京2个社区136例缺血性卒中后患者和136名普通社民(对照组)的营养素摄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缺血性...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患者营养素摄入情况,为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再发提供指导。方法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南京2个社区136例缺血性卒中后患者和136名普通社民(对照组)的营养素摄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缺血性卒中后患者饮食不规律,饮食口味上偏咸和偏辣较多,在营养素的摄入方面,铁、钙、钾、维生素A、维生素B2和维生素C营养素的摄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脂肪的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后患者在饮食和营养素摄入方面仍存在问题,应加强营养教育,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缺血性 营养素摄入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舒噻嗪治疗癫痫强直-阵挛发作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12
作者 李继民 李作汉 +4 位作者 金泳清 潘道明 徐培锡 胡大萌 徐敏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345-347,共3页
目的 评价舒噻嗪治疗癫痫强直 -阵挛发作 (GT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146例 GTCS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开放试验、苯妥英钠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其中舒噻嗪研究组 32例 ,开放组 82例 ,苯妥英钠对照组 32例。结果 舒噻嗪研究组对 G... 目的 评价舒噻嗪治疗癫痫强直 -阵挛发作 (GT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146例 GTCS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开放试验、苯妥英钠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其中舒噻嗪研究组 32例 ,开放组 82例 ,苯妥英钠对照组 32例。结果 舒噻嗪研究组对 GTCS总有效率 90 .6 % ,苯妥英钠对照组总有效率 81.3% ,两组间无显著差别 (P>0 .0 5 ) ;舒噻嗪对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无明显影响 ;舒噻嗪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 6 .3% ,苯妥英钠组为 2 5 .0 % ,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0 .0 5 ) ,舒噻嗪所致不良反应极大多数轻微且不需特别处理。结论 舒噻嗪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噻嗪 癫痫 治疗 GTCS
下载PDF
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因素
13
作者 马海涵 刘新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5期140-142,共3页
目的: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胚胎或干细胞移植方法尚未有标准化操作模式,分析与临床预后有关的因素为该方法的标准化提供预期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8-01/2005-01与帕金森病及移植治疗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Parkinson’sd... 目的: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胚胎或干细胞移植方法尚未有标准化操作模式,分析与临床预后有关的因素为该方法的标准化提供预期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8-01/2005-01与帕金森病及移植治疗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Parkinson’sdisease,cell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HKD2002-01/2005-01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帕金森氏病,移植”,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帕金森病及组织移植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与帕金森病相关。②与移植治疗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综述、Meta分析。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37篇文献包括临床实验22例,随机对照实验8例,其中动物6例,临床实验2例。纳入13篇,分别对其所用实验方法及临床预后进行讨论分析。资料综合:组织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多样,包括干细胞移植,胚胎组织移植等。而治疗效果也因所取标本位置及具体处理方法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研究者通过结合取材、标本处理、移植部位、移植方式等多种方法和技术细节的探讨,试图分析移植结果与具体操作细节之间的关系。结论:细胞移植是帕金森病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方法的标准化将使治疗预后更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细胞移植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研究所关注的热点
14
作者 刘新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184-185,共2页
脑血管病是临床神经病学中的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神经科医生的核心事业之一。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神经影像学和基础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脑血管病学的进展更是日新月异,与其他学科如放射介入、影像以及血管外科等的交融也越来越多。今... 脑血管病是临床神经病学中的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神经科医生的核心事业之一。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神经影像学和基础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脑血管病学的进展更是日新月异,与其他学科如放射介入、影像以及血管外科等的交融也越来越多。今后脑血管病学关注的热点或发展方向主要包括:①脑卒中的预防。②流行病学研究。③溶栓治疗。④新疗法清除血栓。⑤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⑥神经保护与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预防和控制 脑血管意外/康复 脑缺血
下载PDF
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并发症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江顺福 曹铭华 +1 位作者 殷勤 朱殊 《江西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698-700,共3页
目的评价脑血管狭窄行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3月-2013年2月在我科行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46例患者(颅外动脉36例,颅内动脉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例病人颅内外动脉狭窄完全消失,38例狭窄程度减少70%以上。术后出... 目的评价脑血管狭窄行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3月-2013年2月在我科行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46例患者(颅外动脉36例,颅内动脉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例病人颅内外动脉狭窄完全消失,38例狭窄程度减少70%以上。术后出现头痛仅2例,脑血管痉挛1例。46例患者基本康复。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行支架成形术疗效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临床并发症 脑血管狭窄 支架植入术 脑动脉狭窄 2009年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2
16
作者 周志明 杨松 +4 位作者 岳炫烨 朱武生 马敏敏 徐格林 刘新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51-453,共3页
目的比较有无合并脑微出血(CMB)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和临床生化有无区别,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CMB的可能原因。方法选择南京卒中登记系统中自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所有急性脑梗死并进行MRIGE-T2WI检查的68例患者,并检测纤维蛋... 目的比较有无合并脑微出血(CMB)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和临床生化有无区别,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CMB的可能原因。方法选择南京卒中登记系统中自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所有急性脑梗死并进行MRIGE-T2WI检查的68例患者,并检测纤维蛋白原、尿酸等生化指标,比较有无合并CMB组相关危险因素及生化指标是否存在差异,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合并有CMB29例,共109处CMB。其中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纤维蛋白原含量、尿酸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4,95%CI1.042~1.247;P=0.04)、高血压病史(OR=0.084,95%CI0.017~0.403;P=0.02)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OR=1.009,95%CI1.002—1.017;P=0.019)与CMB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有CMB比率较高,CMB与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纤维蛋白原含量相关。纤维蛋白原增高与CBM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高血压 脑微出血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在机械取栓中原位血栓形成导致再闭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戴征 李敏 +3 位作者 王怀明 代齐良 许剑 刘新峰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0-444,共5页
目的评估在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的治疗过程中,原位血栓形成(in situ thrombosis, IST)导致血管再闭塞及经动脉给予小剂量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替罗非班预防血管再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4年2... 目的评估在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的治疗过程中,原位血栓形成(in situ thrombosis, IST)导致血管再闭塞及经动脉给予小剂量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替罗非班预防血管再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4年2—10月于南京卒中登记注册系统中住院并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对于闭塞血管再通成功且责任血管伴有狭窄的病例,在取栓后30 min内,每10分钟行造影1次,若出现血管再闭塞,则再次取栓1次,并予动脉内注射小剂量替罗非班。术后5~7 d经MRA或CT血管成像证实血管闭塞部位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例,将其纳入IST组,其余纳入非原位血栓形成组(non-in situ thrombosis, NIST)。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闭塞率,同时评估使用替罗非班后患者之间的预后差异[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最终共计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IST的发生率为32.5%(26/80)。IST组患者的血管再闭塞率显著高于NIST组患者[57.7%(15/26)与3.7%(2/54); χ2=30.568, P=0.000]。在血管再闭塞患者中,82.6%(19/23)的患者使用替罗非班后血管成功再通,17.4%(4/23)的患者需要进行补救性支架置入治疗。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90 d预后良好率优于未使用替罗非班患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结论接受机械取栓治疗且伴有原位血栓形成的患者,更易于发生血管再闭塞,随后动脉内注射小剂量替罗非班可以预防再闭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血栓形成 取栓
原文传递
MPTP对小鼠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国庆 徐德隆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7,共2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C57BL型老龄及幼龄鼠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两周及两个月后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发现幼龄鼠两个月后多巴胺由两周时的1.9±0.4μg/g(比对照组减少82%)...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C57BL型老龄及幼龄鼠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两周及两个月后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发现幼龄鼠两个月后多巴胺由两周时的1.9±0.4μg/g(比对照组减少82%)升高至5.1±0.5μg/g(比对照组减少52%);而老龄鼠则无明显改变。这说明老龄鼠多巴胺神经元损害修复的功能减退,这可能是帕金森病多发于老年人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 震颤性麻痹 多巴胺 生物合成
原文传递
开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早期诊疗的新时代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新峰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处理在2010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及2011版"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中均有详细的描述[1-2].它们一致推荐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首选.但循证医学证实,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在...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处理在2010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及2011版"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中均有详细的描述[1-2].它们一致推荐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首选.但循证医学证实,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在静脉溶栓后能实现血管再通的比例偏低[3].在此背景之下,支架样取栓装置(Solitarie FR及TRVEO)的成功研发及临床运用,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于2012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早期 血管闭塞性 诊疗指南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治疗 脑卒中急性期 静脉溶栓
原文传递
双侧颈动脉夹层伴大脑中动脉闭塞一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挺 李凤利 +6 位作者 叶瑞东 樊小兵 高洁 孙文 殷勤 刘新峰 朱武生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8-220,共3页
颈部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AD)是青年卒中的常见原因,诊断或治疗的延误可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甚至昏迷等。临床上患者同时发生双侧颈动脉夹层少见,我们报道1例双侧颈内动脉夹层(internal ... 颈部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AD)是青年卒中的常见原因,诊断或治疗的延误可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甚至昏迷等。临床上患者同时发生双侧颈动脉夹层少见,我们报道1例双侧颈内动脉夹层(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及随访情况,并结合文献综述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夹层 大脑中动脉闭塞 双侧 急性缺血性卒中 ARTERY 神经功能缺损 青年卒中 同时发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