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回肠J型储袋肛管吻合模型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冯登宇 朱峰 +2 位作者 顾立立 龚剑峰 朱维铭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8-242,247,共6页
目的:优化大鼠储袋炎模型制作工序,制定相关指标量化标准,创新吻合方式,提高储袋制作成功率,为术后储袋相关疾病如储袋炎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基础研究搭建有力平台。方法:选取重量为300~350 g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 目的:优化大鼠储袋炎模型制作工序,制定相关指标量化标准,创新吻合方式,提高储袋制作成功率,为术后储袋相关疾病如储袋炎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基础研究搭建有力平台。方法:选取重量为300~350 g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J型储袋肛管吻合术,待建模技术稳定后,选取2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非手术组(n=10),另一组为手术组(n=10)。术后比较两组大鼠体重、粪便变化,储袋术前术后尺寸,显微病理结构等改变,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比较改变吻合方式后手术时间及存活率变化。结果:改变吻合方式后建模时间缩短至约40 min,术后长期存活率>80%。术后5周内,手术组第1周体重平均减轻(42.0±1.2)g,且体重降至最低水平,而后4周,每周平均体重增加是(19.6±1.4)g、(44.0±1.2)g、(46.2±2.2)g及(33.1±2.1)g,术后15~21 d恢复至术前体重,手术组与对照组术后1到5周体重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IPAA组术后第1~5周粪便评分分别为(1.3±0.5)、(2.5±0.5)、(3.8±0.5)、(4.0±0.0)、(4.0±0.0),术后第1~3周评分与术前评分相比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术中、术后5周储袋容积分别为(2.7±0.1)cm3和(4.8±0.4)cm3,后者是前者的是1.8倍,体积有显著增加(P<0.001)。病理结果示储袋黏膜绒毛钝化变矮融合,潘氏细胞减少,肠壁肌层增厚,而对照组末端回肠黏膜未见异常。结论:通过改变吻合方式、术后护理方法,优化制作流程,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建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模型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