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肌肉减少症对胃癌病人临床预后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田浩 周达 +5 位作者 叶晨 田锋 张颖 高学金 李国立 王新颖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6-170,175,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前存在肌肉减少症对术后病人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93例胃癌病人,使用生物电阻抗法检测骨骼肌质量,分为两组:肌肉减少症组和非肌肉减少症组,比较分析术前存在肌肉减少症对胃癌病人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住...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前存在肌肉减少症对术后病人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93例胃癌病人,使用生物电阻抗法检测骨骼肌质量,分为两组:肌肉减少症组和非肌肉减少症组,比较分析术前存在肌肉减少症对胃癌病人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60天再入院及病死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术前存在肌肉减少症的病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总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天数和术后住院天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60天再入院率、60天病死率和总住院费用方面肌肉减少症组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存在肌肉减少症及存在营养风险是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存在肌肉减少症可导致胃癌病人术后不良临床预后,肌肉减少症是胃癌病人术后并发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常规进行筛查与评估并及时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肌肉减少症 营养不良 生物电阻抗法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克罗恩病人肠黏膜炎性区域真菌菌群组成变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何琴 戴伟 +4 位作者 唐春 赵晓璠 王晨阳 李秋荣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69-373,共5页
目的 :比较克罗恩病人肠黏膜炎性与非炎性区域真菌菌群组成的差异,探讨黏膜真菌菌群变化与克罗恩病的潜在联系。方法 :手术收集7例活动性克罗恩病人肠黏膜炎性与非炎性区域组织,提取DNA,采用巢式PCR扩增18S r RNA基因片段,行变性梯度凝... 目的 :比较克罗恩病人肠黏膜炎性与非炎性区域真菌菌群组成的差异,探讨黏膜真菌菌群变化与克罗恩病的潜在联系。方法 :手术收集7例活动性克罗恩病人肠黏膜炎性与非炎性区域组织,提取DNA,采用巢式PCR扩增18S r RNA基因片段,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确定肠黏膜真菌菌群多样性和组成。结果 :与非炎性黏膜相比,炎性区域真菌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升高(P<0.05)。肠黏膜炎性区域真菌菌群组成发生显著改变,主要表现为条件致病白色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串珠状赤霉菌,甘蓝链格孢菌和新型隐球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而共生菌酿酒酵母菌,芽殖酵母菌,产黄青霉菌和双色蜡蘑菌显著降低(P<0.05)。结论 :克罗恩病人肠黏膜炎性区域真菌菌群严重失衡,条件致病真菌定植增加可能参与了肠黏膜炎性损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真菌菌群 肠黏膜 炎性反应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下载PDF
直肠癌非手术治疗的新策略
3
作者 朱曦 范朝刚 考晓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50-854,共5页
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目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式。术前同步放化疗可使肿瘤退缩、降期,增加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术后少部分患者可达病理完全缓解。手术相关的前切除综合征引起的功能损害、风险及并发症,使以&q... 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目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式。术前同步放化疗可使肿瘤退缩、降期,增加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术后少部分患者可达病理完全缓解。手术相关的前切除综合征引起的功能损害、风险及并发症,使以"器官保留"、"等待观察"为代表的非手术治疗策略逐渐引发研究与探讨,从而为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新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临床完全缓解 非手术治疗 器官保留 等待观察
下载PDF
克罗恩病合并腹腔脓肿临床路径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曹磊 李毅 +7 位作者 龚剑峰 郭振 丁成亮 顾立立 韦瑶 苏化 朱维铭 黎介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评价克罗恩病(CD)合并腹腔脓肿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总医院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心连续收治的进入临床路径的30例CD合并腹腔脓肿病人(路径组)临床资料。同时,以2013年1-12月收治的30例未... 目的评价克罗恩病(CD)合并腹腔脓肿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总医院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心连续收治的进入临床路径的30例CD合并腹腔脓肿病人(路径组)临床资料。同时,以2013年1-12月收治的30例未采用临床路径的CD合并腹腔脓肿病人(非路径组)为对照,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均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路径完成率为100%。路径组与非路径组手术率[80.0%(24/30)vs.66.7%(20/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2%(7/24)vs.50.0%(10/20)]、治疗费用[(56 745.2±45 465.4)元vs.(73 928.3±50 576.6)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非路径组,路径组病人临时性肠造口发生率降低[16.7%(4/24)vs.55.0%(11/20),P=0.011],住院时间缩短[(28.9±21.4)d vs.(43.8±34.3)d,P=0.047]。出院后随访1年,两组病人脓肿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临床路径在确保疗效和安全的前提下,优化了CD合并腹腔脓肿的治疗,使临时性肠造口发生率降低并缩短了住院时间,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克罗恩病 腹腔脓肿
原文传递
菌群干预对大鼠小肠移植急排期肠道微生态和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兴伟 习年产 +3 位作者 王晨阳 丁凯 范朝刚 李秋荣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81-1683,共3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和益生菌对大鼠小肠移植急排期末端回肠菌群及肠黏膜上皮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采用异基因节段性原位小肠移植模型,分别使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益生菌(培菲康)连续灌胃。变形梯度凝胶电泳分析移植后D... 目的探讨抗生素和益生菌对大鼠小肠移植急排期末端回肠菌群及肠黏膜上皮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采用异基因节段性原位小肠移植模型,分别使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益生菌(培菲康)连续灌胃。变形梯度凝胶电泳分析移植后D7大鼠末端回肠菌群的变化特征,病理检测肠黏膜形态学变化并评分。结果抗生素组大鼠菌群多样性明显减少,与对照组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益生菌组多样性未减少,大肠杆菌的繁殖明显弱于抗生素组。肠黏膜上皮在抗生素组较对照组损害严重,益生菌组则明显修复。各组病理变化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结论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加剧了菌群结构和数量的改变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严重。益生菌则有效减少了有害菌的繁殖,增加了乳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减轻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末端回肠 菌群 肠黏膜屏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