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P点注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瘢痕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邓婉斯 李宁静 翁学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25-0028,共4页
观察自体富小板血浆(PRP)点注技术与CO_2点阵激光技术联合治疗烧伤后增生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在本院烧伤整形科就诊的烧伤后并发瘢痕增生患者列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访谈和研究知情同意书签署结果将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3... 观察自体富小板血浆(PRP)点注技术与CO_2点阵激光技术联合治疗烧伤后增生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在本院烧伤整形科就诊的烧伤后并发瘢痕增生患者列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访谈和研究知情同意书签署结果将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30例患者纳为观察组,并选择未参与本研究,接受常规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瘢痕增生常规给予CO_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PRP微针点注技术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每2个月治疗一次,连续治疗3次为一疗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皮损治疗效果、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统计共90.00%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66.67%的治疗有效率,组间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两组到诊时的首次VSS测试结果,平均得分相近(P>0.05),一疗程后,两组的VS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体PRP点注技术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不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还能有效改善VS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P CO_2点阵激光 瘢痕增生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rh-aFGF外用联合水凝胶敷料治疗Ⅱ度烧伤创面 被引量:1
2
作者 邓雪 李宁静 柳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aFGF)联合水凝胶敷料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4例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探究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aFGF)联合水凝胶敷料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4例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水凝胶敷料外敷治疗;观察组给予外用rh-aFGF联合水凝胶敷料外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相关指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IL-6]水平、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和瘢痕情况[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ore,OSA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无渗出液时间、肿胀消失时间、结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IL-10、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OSAS各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aFGF联合水凝胶敷料治疗Ⅱ度烧伤能有效促进患者创面愈合,缓解炎症反应,调节生长因子表达,并能减少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烧伤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水凝胶敷料 创面愈合 瘢痕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注射中毒8例分析
3
作者 董莹 唐建兵 +2 位作者 董云青 张玉妮 程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注射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肉毒抗毒素血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8例A型肉毒毒素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液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等,评估对症支持及抗毒素...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注射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肉毒抗毒素血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8例A型肉毒毒素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液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等,评估对症支持及抗毒素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经对症支持及抗毒素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预后良好,远期随诊无不适症状。结论:病史、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有助于肉毒毒素中毒的早期诊断,越早行对症支持及抗毒素治疗,对预后越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注射 肉毒中毒 临床表现 治疗
下载PDF
改良边缘切除法治疗小阴唇肥大的优劣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哲昊 胡葵葵 +1 位作者 柳丛 李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020-2022,共3页
小阴唇处在大阴唇内侧,起屏障作用,若其发育、形态失常,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平时生活、行动与性行为。导致小阴唇肥大的因素诸多,包括性行为、先天因素、不当手淫、慢性炎症长期作用、雄激素刺激等[1]。一般情况下弥漫性增生以两侧为主... 小阴唇处在大阴唇内侧,起屏障作用,若其发育、形态失常,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平时生活、行动与性行为。导致小阴唇肥大的因素诸多,包括性行为、先天因素、不当手淫、慢性炎症长期作用、雄激素刺激等[1]。一般情况下弥漫性增生以两侧为主,也有单侧为主,面积由阴蒂包皮到阴唇系带,此现象会导致局部刺激,疼痛难受,对局部卫生环境、性活动有不利影响[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因素 小阴唇 大阴唇 阴唇系带 弥漫性增生 阴蒂包皮 优劣分析 慢性炎症
下载PDF
基于整合理念的医学教育改革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6
5
作者 许鹏程 程飚 付小兵 《医学争鸣》 CAS 2020年第5期10-15,共6页
医学教育是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注重独立学科的完整性,缺少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医学概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通过实地调研以及专家研讨等方式,本文对基础与临床的整合... 医学教育是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注重独立学科的完整性,缺少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医学概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通过实地调研以及专家研讨等方式,本文对基础与临床的整合现状和改革实施成效进行了梳理,为医学教改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医学 医学教育改革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下载PDF
不同浓度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邓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n=25)、乙组(n=25)、丙组(n=25)、丁组(n=25),均实施自...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n=25)、乙组(n=25)、丙组(n=25)、丁组(n=25),均实施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甲组浓度是(900~1200)×10^(9)/L,乙组浓度是(1200~1500)×10^(9)/L,丙组浓度是(1500~1800)×10^(9)/L,丁组浓度是(1800~2100)×10^(9)/L,记录治疗效果、伤口体积、覆盖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愈合时间,并比较4组间有无差异。结果4组患者伤口愈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患者治疗后伤口体积低于甲组、乙组、丁组(P<0.05),治疗4周伤口覆盖率高于甲组、乙组、丁组(P<0.05)。结论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时,最佳浓度是(1500~1800)×10^(9)/L,浓度增加将抑制治疗效果,且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慢性难愈性创面 不同浓度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不良反应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大麻素在皮肤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许鹏程(综述) 程飚(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172-176,共5页
作为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大麻素在机体中的作用越来越多地被挖掘。近年来,随着皮肤多种细胞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ECS)的发现,大麻素在皮肤疾病以及皮肤美容中的作用机制得到了广泛研究,这些基础研究与临床观... 作为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大麻素在机体中的作用越来越多地被挖掘。近年来,随着皮肤多种细胞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ECS)的发现,大麻素在皮肤疾病以及皮肤美容中的作用机制得到了广泛研究,这些基础研究与临床观察为大麻素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目前大麻素在效应细胞以及皮肤疾病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中的研究成果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大麻素的研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皮肤美容 皮肤疾病
下载PDF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合并双足多发性皮肤溃疡伴感染1例
8
作者 蒋丹 李宁静 程飚 《感染.炎症.修复》 2022年第2期114-115,F0003,共3页
目的:总结1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导致双足多发性皮肤溃疡伴感染患者的创面修复方法。方法:患者双足背反复多发红斑、紫癜,局部肿胀伴疼痛,破溃、结痂,病理诊断为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给予全身抗感染、免疫抑制药物及激素治... 目的:总结1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导致双足多发性皮肤溃疡伴感染患者的创面修复方法。方法:患者双足背反复多发红斑、紫癜,局部肿胀伴疼痛,破溃、结痂,病理诊断为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给予全身抗感染、免疫抑制药物及激素治疗,并行多学科会诊,创面清创,覆盖氧化电位水纱布湿敷配合红蓝光治疗,出院后在当地医院继续换药并由创面诊疗中心远程监控创面愈合进展。结果:患者住院治疗27 d后溃疡明显好转出院,2个月后创面基本愈合。结论:通过皮肤科和血管外科医生控制原发病,烧伤整形科伤口治疗师控制皮肤溃疡创面以及营养师、临床药理科等多学科医护团队合作,以及出院后远程监控指导创面处理,患者的慢性创面得到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皮肤溃疡 慢性创面 多学科合作
下载PDF
下肢小动脉硬化性溃疡伴局部癌变的诊治一例
9
作者 陈孝强 唐建兵 +5 位作者 宣敏 周宇明 董云青 刘艺杰 张玉妮 程飚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4期348-350,共3页
患者女,83岁,慢性病程。因"右足皮肤破溃伴渗液50年余,加重4月余"入院;家属代诉患者于5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背部一黄豆大小丘疹伴水泡,并出现破溃和渗液,经换药愈合后反复破溃和渗液,迁延不愈。4个月前右足溃疡加深伴红肿... 患者女,83岁,慢性病程。因"右足皮肤破溃伴渗液50年余,加重4月余"入院;家属代诉患者于5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背部一黄豆大小丘疹伴水泡,并出现破溃和渗液,经换药愈合后反复破溃和渗液,迁延不愈。4个月前右足溃疡加深伴红肿,附着淡黄色分泌物,伤口剧烈疼痛,影响行走,患者家属予以换药,未见好转。2个月前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创面门诊,定期予清创换药处理,伤口仍难以愈合并逐渐扩大,加深。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拟以"右足慢性溃疡"收入病房。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规律服用降压药(具体不详),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动脉硬化 烧伤整形科 皮肤破溃 慢性溃疡 慢性病程 足溃疡 代诉 患者家属
原文传递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预防皮肤光老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美抒 程飚 +4 位作者 庞梦如 范锟铻 韩艳丽 姜宏 杨光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4期263-269,共7页
目的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在预防皮肤光老化中的作用。方法将8月龄雌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n-3 PUFA组和对照组。n-3 PUFA组小鼠除正常饮食外,每日喂食100μL富含n-3 PUFA [18%二十碳五烯酸(EPA)和12%二十... 目的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在预防皮肤光老化中的作用。方法将8月龄雌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n-3 PUFA组和对照组。n-3 PUFA组小鼠除正常饮食外,每日喂食100μL富含n-3 PUFA [18%二十碳五烯酸(EPA)和12%二十二碳六烯酸(DH)]的鱼油,喂食1个月后对小鼠背部进行脱毛,再以最小红斑剂量的紫外线B对小鼠进行(70 mJ/cm^2)照射处理,每周3次,每次20 s,持续1个月。对照组仅同法照射,不喂食n-3 PUFA。实验结束后观察2组小鼠的背部皮肤变化,包括皮肤黑色素沉积灰度和皮纹宽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黑色素细胞诱导转录因子(MITF)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小鼠背部皮肤组织做切片,再用天狼猩红染液进行染色观察,计算皮肤组织厚度;测量胶原蛋白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炎症巨噬细胞相关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以及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数据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结果 n-3 PUFA组小鼠皮肤黑色素沉积灰度值为0.87±0.39,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5);n-3 PUFA组MITF mRNA表达量为0.89±0.02,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5);对照组的皮纹相比n-3 PUFA组更加混乱;n-3 PUFA组皮纹宽度为9.65±0.68,对照组皮纹宽度为14.30±0.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t=4.65,P<0.05);经天狼猩红染液染色观察到,n-3 PUFA组的皮肤厚度为(218.40±20.40)×10~2μm,明显高于对照组(131.60±15.99)×10~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5);n-3 PUFA组胶原蛋白含量(13.90±0.99)mg/g,高于对照组(10.45±0.44) m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P<0.05);n-3 PUFA组胶原蛋白Ⅰ表达量1.29±0.09,高于对照组0.9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5),而2组胶原蛋白Ⅲ表达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P=0.32)。n-3 PUFA组炎症巨噬细胞相关因子MCP-1和TNF-α的表达为0.74±0.06、0.67±0.06,低于对照组1.00±0.09、1.00±0.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3.51,P值均小于0.05);n-3 PUFA组MMP-2和MMP-9的相对值为0.58±0.04、0.74±0.05,均低于对照组1.00±0.06、1.00±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3.24,P值均小于0.05)。结论 n-3 PUFA通过增加胶原蛋白合成、降低巨噬细胞浸润和其表达的MMP来抵抗皮肤光老化,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类 不饱和 皮肤 紫外线 光老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
原文传递
微环境控制是实现创面完美修复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9
11
作者 程飚 付小兵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03-1008,共6页
随着对创面愈合机制逐渐深入认识,创面微环境的概念与构成不断完善与清晰。在创面愈合进程中,外部微环境和内部微环境既相对独立,又交互影响,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需要从空间、时间等多维度认清创面愈合的微环境变化规律与特点,才可... 随着对创面愈合机制逐渐深入认识,创面微环境的概念与构成不断完善与清晰。在创面愈合进程中,外部微环境和内部微环境既相对独立,又交互影响,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需要从空间、时间等多维度认清创面愈合的微环境变化规律与特点,才可能根据具体情况有目的地调控创面愈合进程,有助于在合适的时间窗采取合理的再生医学技术,实现皮肤软组织损伤真正意义上的完美修复与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再生 微环境 创面 修复
原文传递
含银黏性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小鼠细菌定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董云青 李琳琳 +4 位作者 朱宣儒 冯龙宝 贾柯瑶 郭瑞 程飚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36-1047,共12页
目的制备负载银粒子的改性透明质酸黏性水凝胶,探讨其在小鼠细菌定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制备多巴胺修饰的透明质酸(HA-DA)和苯硼酸修饰的透明质酸(HA-PB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其特... 目的制备负载银粒子的改性透明质酸黏性水凝胶,探讨其在小鼠细菌定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制备多巴胺修饰的透明质酸(HA-DA)和苯硼酸修饰的透明质酸(HA-PB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其特征峰。在HA-DA和HA-PBA中加入不同质量的丙烯酰胺,制备质量分数为10%、15%、20%丙烯酰胺的黏性水凝胶。观察含质量分数20%丙烯酰胺的黏性水凝胶在37℃下倾斜状态和倒立状态的成胶情况,旋转流变仪检测前述3种黏性水凝胶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在含质量分数20%丙烯酰胺的黏性水凝胶中加入纳米银离子,制备含银黏性水凝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量含银黏性水凝胶释放的银离子浓度,并计算累计银离子释放率(样本数为5)。取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黏性水凝胶组及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并进行相应处理,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培养1、2、3 d细胞存活情况(样本数为5)。取24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在其背部建立48个接种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悬液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每只小鼠2个创面。将创面分成生理盐水组、黏性水凝胶组、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并进行相应处理,每组16个创面,且每只小鼠的2个创面纳入不同组。伤后3、7、10、14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伤后3 d,观察并计数创面中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伤后14 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并分析创面上皮化的表皮厚度和胶原纤维的光密度;伤后3、7、10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各指标各时间点创面数均为4个。对数据进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HA-PBA在波数为1369、1425 cm-1处检测到特征峰,表明苯硼酸成功接枝到透明质酸上;HA-DA在波数为1516、1431 cm-1处检测到特征峰,表明多巴胺已成功接枝到透明质酸上。含质量分数20%丙烯酰胺的黏性水凝胶在37℃下,无论是倾斜还是倒立时都保持稳定不流动的凝胶状态。随着丙烯酰胺含量的增加,黏性水凝胶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均有所增加,但3种不同丙烯酰胺含量黏性水凝胶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随振荡频率或时间的增加变化不明显且储存模量均大于损耗模量。含银黏性水凝胶中银离子释放长达7 d,累计银离子释放率最高达65%。培养1、2、3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PBS组和黏性水凝胶组(P<0.05或P<0.01);培养1 d,黏性水凝胶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PBS组(P<0.01)。随着伤后时间的延长,3组小鼠创面均不断缩小。伤后3、7、10、14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3.0±3.6)%、(75.3±6.9)%、(93.3±1.2)%、(96.7±0.8)%,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的(21.8±6.4)%、(53.9±8.2)%、(72.0±7.8)%、(92.5±0.4)%(P<0.01)。伤后3、14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黏性水凝胶组的(43.5±2.4)%、(94.1±1.5)%(P<0.05);伤后3、10 d,黏性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伤后3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中2种细菌菌落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及黏性水凝胶组(P<0.01),黏性水凝胶组创面中2种细菌菌落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伤后14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基本上皮化且表皮厚度更厚,胶原蛋白含量较其他2组明显增多且胶原排列更加有序;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的表皮厚度较其余2组明显增加(P<0.05),胶原纤维光密度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加(P<0.05)。伤后3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TGF-β1和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或P<0.01),黏性水凝胶组创面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伤后7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2组(P<0.01),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伤后10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TNF-α的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TGF-β1和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或P<0.01),且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黏性水凝胶组(P<0.0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含银黏性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弹性,可以持续释放银离子,有助于加速小鼠细菌定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愈合,生物毒性较低,可以促进创面再上皮化、胶原沉积和血管再生,可能涉及炎症细胞的浸润与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水凝胶 透明质酸 纳米银 再上皮化 胶原沉积 血管再生
原文传递
医用二氧化碳激光器——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娜 郭紫薇 +5 位作者 王昕 王森 邹正 苑凯华 王敏 黄正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23-231,共9页
二氧化碳激光器(carbon dioxide laser)的临床应用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现有的医用CO_(2)激光设备的种类和规格繁多,适于CO_(2)激光器治疗的病种多,使用的科室也较多,是激光医学领域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技术和设备。本文对CO_(2)激光器的... 二氧化碳激光器(carbon dioxide laser)的临床应用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现有的医用CO_(2)激光设备的种类和规格繁多,适于CO_(2)激光器治疗的病种多,使用的科室也较多,是激光医学领域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技术和设备。本文对CO_(2)激光器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质和医学应用做一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激光 激光治疗仪 原理 应用
原文传递
促进创面愈合的负载硫化铜改性葡聚糖水凝胶微针贴片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柯瑶 董云青 +2 位作者 冯龙宝 郭瑞 程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1-245,共5页
目的研发制备一种可负载硫化铜(CuS)的改性葡聚糖水凝胶微针贴片, 探讨其对SD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合成改性葡聚糖后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以确定改性葡聚糖水凝胶的改性情况, 进而合成可分离式负载CuS的改性葡聚... 目的研发制备一种可负载硫化铜(CuS)的改性葡聚糖水凝胶微针贴片, 探讨其对SD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合成改性葡聚糖后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以确定改性葡聚糖水凝胶的改性情况, 进而合成可分离式负载CuS的改性葡聚糖水凝胶微针贴片, 评估其力学性能及穿刺能力。在12只雄性SD大鼠(200~250 g), 每只背部造2个12 m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伤口分别用空白水凝胶微针贴片(DeXMA MNs)和负载硫化铜水凝胶微针贴片(CuS MNs)覆盖治疗, 评价CuS MNs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治疗后3、7、14 d, 每组各取4只SD大鼠, 拍照记录创面愈合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 取创口及创周组织, 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 观察分析组织新生胶原沉积、血管形成和再上皮化情况。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采用t检验对比组间计量资料。结果红外光谱展示出2900 cm^(-1)附近的吸收峰为Dex的-CH2-拉伸振动吸收峰, 表明DexMA以Dex为主体进行修饰的产物。力学性能评估显示不载药时水凝胶针尖的力学性能到达0.35 N, 负载有CuS的针尖甚至达到0.55 N, 表明制备的DexMA水凝胶针尖对皮肤具有良好的刺穿能力。在动物创面模型中, 证明了负载有CuS的MNs能够在早期促进创面的修复。在伤后第3、7天CuS MNs组的创面愈合率[(70.80±2.86)%、(90.70±1.50)%]明显高于DexMA MNs组[(45.60±2.52)%、(81.30±3.14)%, t=22.420, F=1.179, P<0.01;t=7.276, F=4.984, P<0.01]。在伤后第3天、第7天CuS MNs组的再上皮化率分别为(54.20±11.51)%、(70.80±6.29)%, 均明显好于对照组[(33.30±8.70)%、(57.30±2.94)%, t=5.000, F=1.750, P<0.01;t=5.508, F=4.571, P<0.01]。组织学HE和Masson染色检测结果说明CuS MNs具有促进新生胶原沉积和血管形成, 促进皮肤再上皮化。结论负载硫化铜的改性葡聚糖水凝胶微针贴片可促进胶原沉积和血管形成及皮肤再上皮化, 是一种有前景的组织工程新型水凝胶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葡聚糖 水凝胶 微针
原文传递
浓缩血小板制品在创面修复中应用的全国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26
15
作者 黄跃生 程飚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93-1002,共10页
以浓缩血小板衍生物为代表的创面生物治疗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在制备的质量控制、使用方式等方面不统一,导致有一些不一致观点。本共识编写组成员通过复习大量文献,筛选出高质量的证据文章,结合创面修复领域专家反复的研讨,形成具有... 以浓缩血小板衍生物为代表的创面生物治疗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在制备的质量控制、使用方式等方面不统一,导致有一些不一致观点。本共识编写组成员通过复习大量文献,筛选出高质量的证据文章,结合创面修复领域专家反复的研讨,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专家共识,以指导从事创面修复的医护人员科学、规范地使用浓缩血小板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伤口愈合 适应证 禁忌证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急慢性创面的光照治疗全国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跃生 程飚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87-894,共8页
一般来说,不同种类的光在创面治疗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但波长相近的不同种类的光又存在部分类似或相同的治疗功能。光照治疗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到,目前光照治疗已成为临床创面治疗的重要手段。红光因在加速创面愈合、减轻疼痛、控制渗液... 一般来说,不同种类的光在创面治疗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但波长相近的不同种类的光又存在部分类似或相同的治疗功能。光照治疗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到,目前光照治疗已成为临床创面治疗的重要手段。红光因在加速创面愈合、减轻疼痛、控制渗液量等方面的效果突出,目前在创面治疗中应用最广。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筛选出高质量的证据文章,并经创面修复领域专家反复研讨,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急慢性创面的光照治疗专家共识,为创面修复的光照治疗提供科学、规范的应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光疗法 专家共识 适应证 禁忌证
原文传递
转录组水平探讨人富血小板血浆调控人表皮干细胞促创面再上皮化的机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许鹏程 贺伟峰 程飚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5-922,共8页
目的分析人富血小板血浆(PRP)调控人表皮干细胞(ESC)的靶基因。方法(1)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泌尿外科手术的6例男性患者术后弃用的包皮组织,患者年龄为5~25岁,既往身体健康,无泌尿系统感染,采用快速贴壁法培养人ESC并进行形... 目的分析人富血小板血浆(PRP)调控人表皮干细胞(ESC)的靶基因。方法(1)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泌尿外科手术的6例男性患者术后弃用的包皮组织,患者年龄为5~25岁,既往身体健康,无泌尿系统感染,采用快速贴壁法培养人ESC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及鉴定。收集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1名29岁女性健康志愿者静脉血40 mL,采用二次离心法提取PRP。(2)将培养成功的原代人ESC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PRP处理组,每组3孔。对照组细胞不行特殊处理;PRP处理组待细胞贴壁12 h,在培养基中加入PRP,使其最终体积分数为2.5%。提取RNA应用RNA测序技术进行2组人ESC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以错误发现率<0.05、差异倍数≥4为标准应用Dr.Tom数据挖掘系统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找出显著富集的GO条目。再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KEGG)信号通路注释分析进一步寻找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或者代谢通路。最后,选取与再上皮化过程相关且差异表达明显的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验证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培养细胞呈克隆样生长,形态为铺路石样,CD49f阳性率达95.132%、CD71阳性率为0.006%,证明ESC原代培养成功。(2)质控数据分析显示,选取样本质量较好,序列比对百分比较高,满足测序要求。(3)测序数据显示,2组间共有44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54个、下调基因95个,进一步聚类分析确定2组间有18个显著上调基因和5个显著下调基因。GO富集分析以及KEGG信号通路注释分析表明,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表皮构建和角化过程,同时可能与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相关。(4)选取了与再上皮化过程相关且差异表达明显的角蛋白19、角蛋白10以及S100A7基因进行验证。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RP处理组细胞角蛋白19 mRNA和S100A7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t=10.270、5.690,P<0.01),角蛋白10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t=7.306,P<0.01),与测序数据结果一致。结论PRP调节人ESC功能促进创面再上皮化涉及角蛋白19、角蛋白10以及S100A7等多个基因的转录调控,深入探讨PRP影响人ESC的可能调控网络将为其后续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人表皮干细胞 转录组分析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在雄激素性脱发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琳琳 程飚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612-614,共3页
雄激素性脱发是最常见的脱发原因,虽无明显自觉症状,但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而现有的治疗方法疗效有限。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由于安全、耐受性良好,被探索作为治疗雄激素脱发的新手段。现从各项治疗参数对相关研究进行阐述和总结... 雄激素性脱发是最常见的脱发原因,虽无明显自觉症状,但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而现有的治疗方法疗效有限。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由于安全、耐受性良好,被探索作为治疗雄激素脱发的新手段。现从各项治疗参数对相关研究进行阐述和总结,对治疗人群进行分析,结合大多阳性结果和少量阴性结果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方案,达到理想的雄激素脱发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脱发 雄激素脱发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鲜红斑痣的光电与光动力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紫薇 王玉芝 苑凯华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1年第3期243-246,共4页
鲜红斑痣是一种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脉冲染料激光是治疗鲜红斑痣的金标准。然而,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的脉冲染料激光对鲜红斑痣患者的真皮扩张血管也有选择性,仅对部分患者产生较好效果。近年来,针对脉冲染料... 鲜红斑痣是一种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脉冲染料激光是治疗鲜红斑痣的金标准。然而,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的脉冲染料激光对鲜红斑痣患者的真皮扩张血管也有选择性,仅对部分患者产生较好效果。近年来,针对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研究出多种治疗方法以提升治疗效果。一方面,光电仪器的不断改进以及联合应用提高了疗效;另一方面,光学疗法联合某些药物的有效应用为鲜红斑痣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红斑痣 血管畸形 激光 光动力疗法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去甲肾上腺素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20
作者 孔亚男 金晶 程飚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73-1182,共10页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取20只3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处死后取出股骨和胫骨,分离培养BMSC并鉴定。取第2代或3代细胞,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1μmol/L NE组、1...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取20只3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处死后取出股骨和胫骨,分离培养BMSC并鉴定。取第2代或3代细胞,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1μmol/L NE组、10μmol/L NE组及100μmol/L NE组,每组8孔。1μmol/L NE组、10μmol/L NE组及100μmol/L NE组细胞分别在含体积分数1%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以下简称低血清培养基)内分别加入终物质的量浓度为1、10、100μmol/L的NE培养,PBS组细胞在低血清培养基内加入等体积的PBS培养。在刺激前(0 d)及刺激1、3、5 d,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以吸光度值表示)。(2)细胞划痕试验1中,取细胞分为PBS组和单纯NE组,行划痕试验后,单纯NE组细胞采用低血清培养基+终物质的量浓度为10μmol/L的NE培养,PBS组细胞采用低血清培养基+等体积PBS培养。细胞划痕试验2中,取细胞分为PBS组、普萘洛尔+NE组、酚妥拉明+NE组,行划痕试验后,普萘洛尔+NE组细胞每天采用低血清培养基+终物质的量浓度为1μmol/L的普萘洛尔、酚妥拉明+NE组细胞每天采用低血清培养基+终物质的量浓度为10μmol/L的酚妥拉明预处理30 min后,均再采用低血清培养基+终物质的量浓度为10μmol/L的NE培养;PBS组采用低血清培养基+等体积PBS培养。细胞划痕试验3中,取细胞分为单纯NE组、单纯(2E,6E)-2,6-二(4-吡啶基亚甲基)环己酮(SC-66)组、SC-66+NE组,行划痕试验后,单纯NE组采用低血清培养基+终物质的量浓度为10μmol/L的NE培养;单纯SC-66组细胞每天采用终物质的量浓度为30 mmol/L的SC-66预处理30 min后,再采用低血清培养基培养;单纯SC-66+NE组每天采用终物质的量浓度为30 mmol/L的SC-66预处理30 min后,再采用低血清培养基+终物质的量浓度为10μmol/L的NE培养。以上3个细胞划痕试验,每组样本数均为6,均计算划痕后24、48、72 h的划痕愈合率。(3)取细胞分为PBS组、单纯NE组、普萘洛尔+NE组、酚妥拉明+NE组,每组3孔,PBS组、单纯NE组下室处理分别同细胞划痕试验1相同组,普萘洛尔+NE组和酚妥拉明+NE组下室处理分别同细胞划痕试验2相同组,行Transwell实验。常规培养24 h后,计数迁移细胞。(4)取细胞分为PBS组、单纯NE组、普萘洛尔+NE组、酚妥拉明+NE组,每组2皿,PBS组、单纯NE组细胞处理分别同细胞划痕试验1相同组,普萘洛尔+NE组和酚妥拉明+NE组细胞处理分别同细胞划痕试验2相同组。常规培养24 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水平。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LSD-t检验、Bonferroni校正。结果(1)刺激1 d,100μmol/L NE组细胞吸光度值明显低于PBS组(t=2.986,P<0.05);刺激5 d,10μmol/L NE组细胞吸光度值明显高于PBS组(t=3.547,P<0.01)。(2)细胞划痕试验1中,划痕后24、48、72 h,单纯NE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分别为(34.4±3.4)%、(52.5±4.7)%、(70.0±3.8)%,明显低于PBS组的(44.1±4.2)%、(80.0±3.6)%、(95.9±2.2)%(t=19.320、128.319、221.575,P<0.01)。细胞划痕试验2中,划痕后24、48、72 h,普萘洛尔+NE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均明显低于PBS组(t=4.073、9.618、15.272,P<0.01)。细胞划痕试验3中,划痕后72 h,单纯NE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低于单纯SC-66组(t=8.862,P<0.01);划痕后24、48、72 h,SC-66+NE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均明显低于单纯SC-66组(t=3.862、4.290、10.357,P<0.01)。(3)Transwell实验显示,培养24 h,单纯NE组、普萘洛尔+NE组及酚妥拉明+NE组细胞迁移数量均明显少于PBS组(t=11.895、10.196、3.222,P<0.01)。(4)培养24 h后,与PBS组比较,单纯NE组、普萘洛尔+NE组细胞Akt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t=8.186、5.996,P<0.01)。结论NE可抑制小鼠BMSC迁移,Akt信号通路参与了此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迁移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