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白朝晖 章莹 +2 位作者 尹庆水 夏虹 李凭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8期9046-9050,共5页
背景:快速成型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硬组织外科领域,但国内目前尚未有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报道。目的:通过对相关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中国骨科领域应用方面的现状及发展趋... 背景:快速成型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硬组织外科领域,但国内目前尚未有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报道。目的:通过对相关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中国骨科领域应用方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BMdisc数据库(1978-01/2010-06),以主题词"骨科学"结合自由词"快速成型、快速成形、快速原型、快速原形"等作为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医药卫生类专辑(1994-01/2010-06),以"快速成型、快速成形、快速原型、快速原形"等为检索词,以篇名、关键词、摘要为主要检索字段;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共收集到241篇论文,通过浏览全文纳入203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其中重复发表2篇,对最终纳入的201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国内有关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的文献首次发表于1998年,随着人们对快速成型技术的逐步认识和深入研究,关注这一主题的文献逐渐增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和《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等是该研究主题的重要期刊,相关文献主要发表在骨科专业杂志、高等院校学报以及与数字骨科密切相关的生物医学工程、组织工程、机械工程以及材料学等专业期刊上。李祥、陆声、马兴、颜永年、陈玉兵是该主题研究的高产作者,但尚未形成一个专业的研究群体;所有论文的第一作者均出自三甲医院和高等院校,发表文献最多的是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西安和北京是该主题研究最为活跃的两个地区,但发展存在地域分布不平衡现象。63.2%的论文获得了基金支持,主要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博士后基金等为主,彰显了该主题文献起点高、科研力量雄厚、论文质量好的特点。此外,快速成型技术在国内骨科领域的应用已逐渐从基础研究向临床研究转化,相关基础研究主要关注人工骨仿生制造、假体设计与制造、骨科器械研发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物模型等内容,而临床研究主要以四肢复杂骨折、四肢畸形矫形、骨肿瘤以及脊柱疾患的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型 数字化骨科技术 文献计量学 高产作者 基金支持
下载PDF
中国导航模板数字骨科技术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白朝晖 章莹 +3 位作者 尹庆水 夏虹 王建华 许俊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023-3030,共8页
背景:随着数字骨科学的蓬勃发展,导航模板技术目前在骨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尚未有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国内导航模板数字骨科技术研究现状的文献报道。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导航模板技术在国内骨科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其... 背景:随着数字骨科学的蓬勃发展,导航模板技术目前在骨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尚未有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国内导航模板数字骨科技术研究现状的文献报道。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导航模板技术在国内骨科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为国内数字骨科学的发展提供文献计量学依据。方法:以"导航模板相关关键词AND骨科学主题词"为检索策略,机检CBMdisc、CNKI、CSPD、CMCI等数据库,同时手检2016年骨科专业主要核心期刊(检索截止日期为2016-12-01),全文浏览并筛选命中文献,对最终纳入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国内最早报道导航模板数字骨科技术的文章发表于2008年,9年间共发表相关论文199篇,2009至2014年每年均产出十余篇文献,2015,2016年则进入快速增长期;(2)文献主要发表在骨科专业杂志以及与数字骨科学密切相关的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数字医学等专业期刊上;国内核心科技期刊为该主题贡献了86.9%的论文;《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等杂志是发表该主题的重要期刊;(3)论文合著率为99.5%,合著度为6.15,张元智、丁焕文、陆声、陈玉兵、胡勇、黄轩、郑朋飞等为该主题的高产作者,核心作者发表文献占论文总数的53.8%,表明其核心作者群正在形成中;所有论文的第一作者均来自医院和大学院校,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华南理工大学是发文最多的机构;而两个机构以上合作产出的文献占54.8%,提示在大学科研单位的积极参与和强有力支持下,该主题研究科研力量雄厚,发展势头强劲。59.3%的论文获得基金资助,国家级、省部级基金占基金总数(239项)的64.0%,57.6%的基金文章为两项以上基金资助,提示该主题文献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学术价值;(4)共被引763次,陆声、陈玉兵、张元智为高被引作者,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为高被引机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为高被引杂志;(5)主题分析结果表明,在模板设计制作及尸体标本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将导航模板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尤其是颈椎外科)、创伤骨科、关节外科、骨肿瘤科、小儿骨科等各个领域,在辅助螺钉置钉、引导截骨矫形、辅助肿瘤精确切除与功能重建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满意效果,但未有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访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脊柱 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计算机辅助设计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导航模板 数字骨科学 快速成型 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肿瘤 儿童
下载PDF
垂直载荷作用下骨盆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肖进 尹庆水 +3 位作者 张美超 赵卫东 马向阳 李鉴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9期7615-7619,共5页
背景:目前对骨盆的力学分析还处于极其粗糙阶段,而有限元法因其具有不受样本量限制,实验误差小,重复性好等优点,正日益成为骨盆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目的:建立正常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骨盆在垂直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 背景:目前对骨盆的力学分析还处于极其粗糙阶段,而有限元法因其具有不受样本量限制,实验误差小,重复性好等优点,正日益成为骨盆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目的:建立正常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骨盆在垂直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分布。设计、时间及地点:三维有限元分析,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03/09在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1例进行PET-CT扫描,层厚1mm,得到二维原始图像以DICOM格式输出。方法:应用Mimics、Freeform、ANSYS等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建立正常骨盆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人体双腿直立位的生理姿势,对模型施加500N轴向载荷。具体方式为约束双侧髋臼,向骶骨椎体上表面垂直加压,压力均匀分布于各个结点。主要观察指标:计算该加载方式下骨盆的应力、应变及位移的分布情况。结果:垂直加载500N载荷于骶骨上表面时,应力经两侧骶骨翼、骶髂关节,斜向下方经过坐骨大切迹附近,髂骨中央弓状线,传导至两侧髋臼。骨盆前环即耻骨支和耻骨联合受力较小。应变集中在两侧骶髂关节,绝对值很小,前方的耻骨联合处应变极小,可忽略不计。位移以骶骨背侧的骶正中嵴处最大。结论:正常骨盆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力学结构。过大的垂直应力容易引起骶骨或骶髂关节受损导致骨盆的垂直稳定性下降;恢复骶骨至髋臼的连续性对应力传导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垂直载荷
下载PDF
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42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黄华扬 郑小飞 +1 位作者 张余 尹庆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6283-6286,共4页
回顾性分析2006-08/2007-03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42例,男27例,女15例。均采用LARS人工韧带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等距点建立胫骨和股骨骨道,置入韧带后游离纤维位于关节腔内,挤压螺钉固定。本... 回顾性分析2006-08/2007-03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42例,男27例,女15例。均采用LARS人工韧带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等距点建立胫骨和股骨骨道,置入韧带后游离纤维位于关节腔内,挤压螺钉固定。本组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抽屈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全部阴性。术前IKDC评分为D级28例,C级14例;术后早期为A级35例,B级7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243,P<0.05)。术前及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6.8±7.1)分和(94.2±4.6)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0.769,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滑膜炎、韧带断裂、活动明显受限等并发症。术后X射线示螺钉位置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人工韧带 移植
下载PDF
双侧钉棒及同侧单钉棒置入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立业 夏虹 +1 位作者 王建华 尹庆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8期8985-8988,共4页
背景:腰椎失稳、腰椎滑脱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常常需要实施腰椎融合,其目标是稳定脊柱,但究竟采取何种内固定方式仍存在争论。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6具,L4... 背景:腰椎失稳、腰椎滑脱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常常需要实施腰椎融合,其目标是稳定脊柱,但究竟采取何种内固定方式仍存在争论。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6具,L4~5模拟微创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融合,根据不同的内固定组合方式分为2组,即双侧钉棒组及同侧单钉棒组。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测量各种固定方式不同工况下的运动范围(ROM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以完整的腰椎运动单元为参照,两固定组的ROM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双侧钉棒组在各工况下ROM值均显著低于同侧单钉棒组(P<0.05)。提示在生物力学实验中,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生物力学性能优良,刚度适中,腰椎可获得可靠的稳定性。但与双侧钉棒固定比较,单钉棒方式仍然存在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 内固定 钉棒 工况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伤椎传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与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后椎体生物力学稳定性的比较 被引量:51
6
作者 范志丹 夏虹 +2 位作者 昌耘冰 尹庆水 赵卫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5011-5014,共4页
背景:目前通常采用在骨折椎相邻的上下椎弓根置入螺钉复位、固定的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但固定后容易出现伤椎高度恢复不够,融合节段后突畸形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一般认为固定螺钉少是内固定失败的重要原因。目的:比较在治疗胸腰椎... 背景:目前通常采用在骨折椎相邻的上下椎弓根置入螺钉复位、固定的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但固定后容易出现伤椎高度恢复不够,融合节段后突畸形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一般认为固定螺钉少是内固定失败的重要原因。目的:比较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时,增加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否较传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有生物力学优势。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10/2008-02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实验室完成。材料:6具新鲜冰冻家猪胸腰椎标本T14-L3节段。方法:测量完整标本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的稳定性后,通过重物撞击技术制造伤椎骨折模型,然后对每个标本行传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4枚螺钉固定)及增加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固定(6螺钉固定)。主要观察指标:①完整标本、4螺钉固定标本、6螺钉固定标本中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的运动范围。②4螺钉固定及6螺钉固定在3个轴向运动范围与完整标本运动范围的比值。结果:6枚螺钉固定在前屈、后伸、侧屈状态下的运动范围均小于对照组和4枚螺钉固定组(P〈0.01),6枚螺钉固定组和4枚螺钉固定组旋转运动范围均高于对照组(P〈0.01)。6枚螺钉固定在3个轴向运动范围与完整标本运动范围的比值均高于4枚螺钉固定。结论:附加伤椎置钉较传统的4枚螺钉固定可增加生物力稳定性,有助于椎体高度恢复的保持和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生物力学 运动范围
下载PDF
Mimics软件重建脊柱三维骨骼数据基础上快速成型的脊柱畸形模型 被引量:18
7
作者 肖进 尹庆水 +3 位作者 张美超 赵卫东 马向阳 李鉴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6835-6838,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脊柱侧凸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7-07/09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和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进行。选择6例脊柱侧凸病例,男1例,女5例;平均年龄14岁,全部进行脊柱PET-CT扫描,应用Mimics...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脊柱侧凸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7-07/09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和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进行。选择6例脊柱侧凸病例,男1例,女5例;平均年龄14岁,全部进行脊柱PET-CT扫描,应用Mimics8.1软件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依据三维重建结果进行快速成型,得到与病变完全一致的脊柱实体模型。在脊柱模型上测量各种数据,进行手术操作模拟;术中验证模型与实体的相似性。结果:6例患者术前均应用快速成型模型进行手术设计、内固定植入设计及模拟操作等,术中可将模型带至手术台旁进行参考。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神经、血管等并发症,术后复查见畸形矫正满意,内固定位置正确。结论:快速成型技术能直观、准确地反映侧凸脊柱的形态,对脊柱侧凸的诊断、手术设计及内固定选择等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快速成型 三维重建
下载PDF
镁合金AZ31B材料表性与成骨细胞的黏附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涛 武肖娜 +5 位作者 尹庆水 夏虹 张余 李梅 杨小明 蓝国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123-2130,共8页
背景:镁合金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早期黏附是否有影响尚不明确。目的:分析镁合金AZ31B的表性,并评价其对成骨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明确镁合金AZ31B的表面形态及元素组成。以蛋白吸附实验检测镁合金AZ31B与... 背景:镁合金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早期黏附是否有影响尚不明确。目的:分析镁合金AZ31B的表性,并评价其对成骨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明确镁合金AZ31B的表面形态及元素组成。以蛋白吸附实验检测镁合金AZ31B与钛合金对蛋白的吸附能力。将镁合金AZ31B与钛合金分别与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l共培养于24孔板内,观察培养2,6,24h的细胞黏附情况。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可见镁合金AZ31B表面较为粗糙,有利于细胞在其表面的黏附.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镁合金AZ31B的主要元素有镁、铝、锌,其中镁约占96%,铝约占3%,锌约占1%,另有一些其他元素,含量较少。镁合金AZ31B与钛合金的蛋白吸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培养2h时,镁合金AZ31B与钛合金上的细胞黏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培养6,24h,镁合金AZ31B上的细胞黏附率显著低于钛合金上的细胞黏附率(P<0.01)。培养于镁合金表面的成骨细胞贴壁展开,形态不规则,大多呈梭形,有较多突起,部分细胞间突起相互连接。表明镁合金AZ31B具有良好的细胞黏附性,适合于成骨细胞的早期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镁合金 钛合金 成骨细胞 黏附 表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生物材料 图片文章
下载PDF
大块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骨肿瘤巨大骨缺损78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郑小飞 黄华扬 +2 位作者 丁焕文 张余 尹庆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978-2983,共6页
回顾性分析1999-08/2007-01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患者78例,男47例,女31例,年龄7~56岁,平均21.5岁。其中骨巨细胞瘤34例,骨肉瘤1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1例,平滑肌肉瘤2例,腺泡状软组织细胞瘤1例,骨纤维... 回顾性分析1999-08/2007-01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患者78例,男47例,女31例,年龄7~56岁,平均21.5岁。其中骨巨细胞瘤34例,骨肉瘤1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1例,平滑肌肉瘤2例,腺泡状软组织细胞瘤1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8例。以Enneking外科分期标准为原则,对肿瘤进行切除。主要发病部为股骨上端,股骨干,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骨盆。重建方式以行大块骨移植63例,骨干移植10例,髂骨移植2例,人工关节-异体骨复合物移植3例。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37.9个月。移植后结果以Mankin等所提出的评定标准为原则优36例,良29例,中4例,差9例。出现局部排斥反应18例,予反复抽吸积液及抗排斥反应治疗7~54d后症状消失,肿瘤复发7例,感染4例,骨不连5例,异体骨骨折1例,关节不稳定2例。大块异体骨与宿主骨在移植后1周就可在接合部出现明显的骨痂生成,在接合部和异体骨表面尽量布满细小的异体骨或自体骨可明显加强骨诱导。提示采用大块异体骨重建骨肿瘤术后大的缺损,临床效果良好,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同种异体骨 移植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3种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小飞 黄华扬 +2 位作者 张余 李凭跃 尹庆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903-3906,共4页
背景: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的选择存在很多争论。目前两个以上移植物之间的比较研究还比较少见。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3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分析,对比观察,于199... 背景: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的选择存在很多争论。目前两个以上移植物之间的比较研究还比较少见。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3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分析,对比观察,于1998-06/2005-06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完成。对象:选择同期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42例,其中异体髌腱移植87例,自体髌腱移植34例,自体双股半腱肌21例。方法:回顾分析34例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21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和87例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情况,随访31~84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和KT2000评价疗效,并检测术后住院期间体温。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患者Lysholm评分、IKDC分级。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3组间患者满意度、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自体骨-髌腱-骨重建组膝前痛发生率较异体骨-髌腱-骨、半腱肌腱组高。异体骨-髌腱-骨术后发热时间平均10.1d,自体骨-髌腱-骨和自体半腱肌组分别为4.9d和5.1d,与异体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1例异体骨-髌腱-骨出现排斥反应,表现为胫骨隧道外口持续果酱样液体流出。经换药、激素或消炎痛治疗后痊愈。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相同,但各组间供区并发症、排斥反应等并发症之间的差异将影响人们对移植物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骨-髌腱-骨 关节镜 移植
下载PDF
关节置换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跃平 高辉 +2 位作者 陈亮 罗东方 尹庆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656-1660,共5页
背景: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治疗常需要内固定或人工髋关节置换,两种术式如何选择一直是骨科医生争论的焦点。目的:对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5... 背景: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治疗常需要内固定或人工髋关节置换,两种术式如何选择一直是骨科医生争论的焦点。目的:对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5期)、MEDLINE(1966-01/2011-05)、EMbase(1984-01/2011-05)、CNKI(1979-01/2011-05)。收集所有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比较治疗老年人(>60岁)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2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使用GRADEpro version3.2.2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证据评级。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7篇,最终纳入13个RCT,共24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随访2年、10年或10年以上病死率,关节置换和内固定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随访2年、10年或10年以上再手术率及并发症,关节置换组均显著低于内固定组。提示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选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可明显降低术后再次手术率及主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多还原 股骨颈骨折 关节置换 内固定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自行防旋转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敏 马向阳 +2 位作者 杨进城 陈树金 邹小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031-3037,共7页
背景: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是目前治疗寰枢椎失稳和或脱位的主要术式,但是常规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中的连接棒是圆柱形,为增强复位功能,连接棒预弯的曲度一般较大,在拧螺母固定时连接棒容易发生旋转,需要额外的辅助器械把持和固定连接棒的方... 背景: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是目前治疗寰枢椎失稳和或脱位的主要术式,但是常规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中的连接棒是圆柱形,为增强复位功能,连接棒预弯的曲度一般较大,在拧螺母固定时连接棒容易发生旋转,需要额外的辅助器械把持和固定连接棒的方向,但辅助器械存在手术术野遮挡,且当辅助器械把持不稳时可能造成脊髓的过度骚扰和意外损伤。自行防旋转寰枢椎钉棒系统是一种既保持了常规钉棒系统的优点,又具有自行防旋转的功能,但其生物力学性能与常规钉棒系统之间的差异需进一步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评估新型自行防旋转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创建上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出钉棒内固定系统的应力分布云图。结果与结论: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几何相似性好,其中常规及新型钉棒系统模型分别包含198 330个节点和964 747个单元,246 788个节点和996 069个单元。两种内固定系统均无明显应力集中现象,且主要应力分布区域基本一致,主要集中螺钉-骨质界面、螺钉-连接棒界面,其中新型自行防旋转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的主要应力分布区域的应力均值高于常规钉棒系统,但2种钉棒内固定系统连接棒的最大应力值均小于钛合金棒的屈服强度(795-827 MPa)和极限强度(860-896 MPa)。提示新型自行防旋转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连接棒的设计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新型连接棒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脊柱内固定装置,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应力 物理 内固定器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上颈椎 寰枢椎失稳 寰枢椎脱位 后路内固定 钉棒系统 自行防旋转 生物力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辅助下内固定三维重建:个性化方案修复髋臼骨折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晓泽 章莹 +2 位作者 夏远军 黄显华 余杰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8期7838-7843,共6页
背景:髋臼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髋臼具有位置较深、外形不规则及毗邻重要血管神经等解剖学特点。髋臼骨折的治疗目的就是要精确恢复髋臼关节面的解剖对位,最大程度的保存髋关节功能。数字化技术对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目的... 背景:髋臼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髋臼具有位置较深、外形不规则及毗邻重要血管神经等解剖学特点。髋臼骨折的治疗目的就是要精确恢复髋臼关节面的解剖对位,最大程度的保存髋关节功能。数字化技术对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内固定修复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创伤骨科收治50例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5例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术前计划,并根据术前计划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25例未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与结论:试验组2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对照组2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试验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试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术前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髋臼骨折模型三维重建,模拟骨折复位,制定个体化方案,依据个体化方案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内固定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髋臼骨折 数字化技术 内固定 切开复位 三维重建 手术入路 个体化方案 随访研究
下载PDF
镁合金材料的溶血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旭琼 尹庆水 +1 位作者 张余 王智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5期4632-4636,共5页
背景:镁合金作为潜在的新型医用可降解生物金属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体外纯镁合金浸提液具有溶血作用。目的:探讨镁合金浸提液与其溶血率的关系。方法:将镁合金浸提液稀释,按GBT16175-2008《医用有机硅材料生物学评价实验方法》第13... 背景:镁合金作为潜在的新型医用可降解生物金属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体外纯镁合金浸提液具有溶血作用。目的:探讨镁合金浸提液与其溶血率的关系。方法:将镁合金浸提液稀释,按GBT16175-2008《医用有机硅材料生物学评价实验方法》第13部分《溶血试验》的改良方法进行溶血实验。测量A值,计算溶血率,各稀释度溶液钠、镁离子浓度及pH值。结果与结论:100%,50%,25%,10%,5%,2.5%和1%稀释度镁浸提液的溶血率分别为65.3%,66.7%,33.8%,11.8%,6.2%,0.3%和-0.3%。随着稀释度的加大,镁离子浓度呈下降趋势,而钠离子则无明显波动。100%,50%,25%,10%,5%和2.5%稀释度之间的pH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高于1%稀释度(P<0.05)。提示镁合金浸提液的高pH值和离子浓度是影响其体外试验溶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溶血实验 浸提液 离子浓度 生物材料
下载PDF
镁铝合金最大剂量的致敏试验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旭琼 尹庆水 +6 位作者 张余 夏虹 张涛 杨柯 张炳春 谭丽丽 林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899-2902,共4页
背景:镁合金作为潜在的新型医用可降解生物金属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植入物需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评价镁铝合金(AZ31B)的致敏性。方法:白化豚鼠35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10只和体积分数为5%甲醛阳性对照组1... 背景:镁合金作为潜在的新型医用可降解生物金属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植入物需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评价镁铝合金(AZ31B)的致敏性。方法:白化豚鼠35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10只和体积分数为5%甲醛阳性对照组10只,镁铝合金浸提液组15只。根据《GB-T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最大剂量致敏试验步骤进行皮内诱导、局部诱导和激发。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6,24,48,72h的豚鼠皮肤反应按Magnusson和Kligman等级进行分级。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72h后对皮肤进行活检,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光镜下观察。结果与结论: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和镁铝合金浸提液组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24,48,72h皮肤无致敏反应,而甲醛阳性对照组在这任一时间点均有中度以上红斑。活检皮肤光镜下镁铝合金浸提液组未见皮肤水肿,皮肤棘细胞层水肿,血管周围、弥漫的真皮和表皮单核细胞浸润,见散在少量的嗜碱性细胞。结果提示镁铝合金浸提液在致敏方面具有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合金 致敏 豚鼠 生物相容性 可降解材料
下载PDF
计算机虚拟健侧镜像辅助复原复杂跟骨骨折 被引量:7
16
作者 万磊 尹庆水 +3 位作者 章莹 张海燕 谭新宇 周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8期9443-9446,共4页
排除骨折和解剖学变异的正常人双侧跟骨CT数据40例,采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后测量Bohler角和Gissane角。24例单侧跟骨骨折患者术前建立健患侧跟骨的三维数字模型,对健侧跟骨采取三维模拟镜像技术,以虚拟镜像为标准进行患侧跟骨骨折复位的计... 排除骨折和解剖学变异的正常人双侧跟骨CT数据40例,采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后测量Bohler角和Gissane角。24例单侧跟骨骨折患者术前建立健患侧跟骨的三维数字模型,对健侧跟骨采取三维模拟镜像技术,以虚拟镜像为标准进行患侧跟骨骨折复位的计算机设计。结果正常跟骨两侧Bohler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198,P=0.235),Gissane角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t=1.254,P=0.214),提示健侧跟骨镜像可视为患侧骨折前跟骨的虚拟原像,以健侧跟骨虚拟镜像为标准恢复Bohler角提高了手术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虚拟镜像 Bohler角 Gissane角
下载PDF
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跃平 陈亮 +2 位作者 高辉 罗东方 尹庆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132-3139,共8页
背景:国外研究调查显示,在全膝关节置换中有95.2%采用骨水泥进行假体固定,但是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风险高。目的: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膝关节置换中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的效果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 背景:国外研究调查显示,在全膝关节置换中有95.2%采用骨水泥进行假体固定,但是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风险高。目的: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膝关节置换中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的效果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1996年1月至2011年8月)、Embase(1980年1月至2011年8月)、Cochranelibrary(2011年8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0年1月至2011年8月)及相关参考文献,收集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的方法学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1.2进行Meta分析。比较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在术后生存率、稳定性、相关并发症、翻修率、异位骨化的差异。并使用GRADEpro version3.2.2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证据评级。结果与结论: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381例患者,实验组(骨水泥组)676例,对照组(非骨水泥组)705例。4个研究比较了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假体置换后≤5年组的膝关节生存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置换后≤5年骨水泥组生存率高。4个研究比较了置换后>5年组膝关节生存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置换后>5年组骨水泥假体组生存率高。3个研究在不同随访时间比较了置换后假体稳定性,结果显示两组间在假体稳定性上差异无显著性。4个研究在不同随访时间比较了置换后假体相关的并发症,两组间在假体相关并发症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个研究在不同随访时间比较了置换后翻修率,两组间在假体翻修率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个研究在不同随访时间比较了置换后假体异位骨化,两组间在置换后假体异位骨化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置换后疗效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组间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是≤5年组还是>5年组,均是骨水泥型假体生存率均高于非骨水泥型假体生存率,两组在稳定性、相关并发症、翻修率、异位骨化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循证医学 关节成形术 关节置换 骨水泥型假体 非骨水泥型假体 假体 骨水泥 翻修率 异位骨化 稳定性 系统评价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与椎内静脉丛相关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丰 尹庆水 +2 位作者 吴锐辉 艾福志 权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中减压范围与椎内静脉丛出血问题相关的应用解剖学研究。方法:选择6具新鲜尸体和12具经防腐固定的完整的成人颈部标本(C1~T1),对椎体钩突前脚间距、钩突前脚与横突孔内壁垂直距离及椎内前静脉丛两侧纵行血管间距...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中减压范围与椎内静脉丛出血问题相关的应用解剖学研究。方法:选择6具新鲜尸体和12具经防腐固定的完整的成人颈部标本(C1~T1),对椎体钩突前脚间距、钩突前脚与横突孔内壁垂直距离及椎内前静脉丛两侧纵行血管间距等进行解剖观察。结果:椎内前静脉丛潜行于后纵韧带内,紧贴硬脊膜背面,两条纵行血管间形成横行交通支;在C3~C7相应椎体,钩突内侧缘与横突孔内壁间距为(5.25±0.85)mm,C3~C7相应节段椎内前静脉丛两侧纵行血管间距从(11.13±0.20)mm增大到(14.98±0.27)mm。C3~C7钩突前角间距从(14.60±1.03)mm增大到(21.51±1.91)mm,钩突前后径均大于11mm。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减压的安全区域可以双侧钩突前角为解剖标志,在此范围内,可完全显露椎内静脉丛两侧纵行静脉,从而有效地处理椎内静脉丛术中出血问题,手术安全,减压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内静脉丛 前路减压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中国数字人CT数据颈椎运动节段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英文) 被引量:8
19
作者 袁元杏 万磊 +1 位作者 尹庆水 钟世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4915-4918,共4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已建立了数字人体多个部位的骨骼有限元力学模型,但如何能在保证模型收敛的情况下提高模型精度与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建立精确的数字力学人颈椎运动节段模型。方法:采用中国数字人男1号数据,使用经Material... 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已建立了数字人体多个部位的骨骼有限元力学模型,但如何能在保证模型收敛的情况下提高模型精度与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建立精确的数字力学人颈椎运动节段模型。方法:采用中国数字人男1号数据,使用经Materialise公司授权试用的MIMICS13.1医学图像重建软件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其结果导入ABAQUS6.7有限元系统进行处理,观察试运行结果,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6.7中调用颈椎运动节段三维模型的".lis"文件,获得颈椎运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此模型共有节点10465个,单元52752个,模型经验证有效。结果证实,实验成功建立了高度拟真的数字力学人颈椎运动节段有限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力学人 中国数字人 有限元 计算机模拟 生物力学 数字化骨科
下载PDF
股骨双隧道Y型双束LARS人工韧带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11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华扬 郑小飞 +1 位作者 张余 沈洪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7110-7113,共4页
回顾性分析2007-01/07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收治的男性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1例。采用股骨双隧道Y型双束LARS人工韧带进行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分别于屈膝90°和30°位拉紧固定。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 回顾性分析2007-01/07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收治的男性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1例。采用股骨双隧道Y型双束LARS人工韧带进行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分别于屈膝90°和30°位拉紧固定。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滑膜炎、韧带断裂、活动明显受限等并发症。术后X射线示挤压螺钉位置准确,术后抽屈试验全部阴性。术前IKDC评分为D级8例,C级3例;术后早期为A级10例,B级1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9.142,P<0.05)。术前及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5.2±5.6)分和(90.7±3.6)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0.572,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人工韧带 后交叉韧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