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寰枢椎脱位不同植骨材料及内固定方式对植骨后融合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邹小宝 马向阳 +6 位作者 杨进城 夏虹 吴增晖 王建华 艾福志 章凯 尹庆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88-1694,共7页
背景:后路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常用手术方法,寰枢椎间的骨性融合是手术治疗的最终目的。目前,临床中寰枢椎后路手术可应用多种植骨材料及置钉方式,而术后患者获得植骨融合的时间也多有不同。目的:分析寰枢椎脱位后路... 背景:后路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常用手术方法,寰枢椎间的骨性融合是手术治疗的最终目的。目前,临床中寰枢椎后路手术可应用多种植骨材料及置钉方式,而术后患者获得植骨融合的时间也多有不同。目的:分析寰枢椎脱位后路不同植骨材料及钉棒内固定方式对植骨后融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5年12月286例采用寰枢椎后路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并获得寰枢椎间植骨融合的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寰椎固定采用完全经椎弓根螺钉,枢椎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或椎板螺钉,后路植骨材料采用自体骨松质骨粒或异体骨松质骨粒。结果与结论:术后获得植骨融合时间3-24个月,C_1双侧椎弓根螺钉+C_2双侧椎弓根螺钉、C_1双侧椎弓根螺钉+C_2双侧椎板螺钉、C1双侧椎弓螺钉+C_2一侧椎弓根螺钉+C_2对侧椎板螺钉3种内固定方式对术后植骨融合时间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2.134,P=0.120),自体骨松质骨粒和异体骨松质骨粒2种植骨材料术后植骨融合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83.611,P=0.000),内固定方式和植骨材料间无交互作用(F=1.036,P=0.356)。说明不同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方式均可提供稳定可靠的植骨融合环境,自体骨材料植骨更加有利于术后获得植骨融合,缩短融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寰枢椎脱位 后路 植骨 内固定 骨材料 钉棒 融合
下载PDF
3D打印金属手术导板在复杂上颈椎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东升 王建华 +5 位作者 杨永强 王迪 李洪吉 郑永强 廖穗祥 夏虹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金属手术导板在复杂上颈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5例上颈椎患疾合并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4例,女1例;年龄3~36岁。术前均行薄层CT扫描,将数据导入计...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金属手术导板在复杂上颈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5例上颈椎患疾合并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4例,女1例;年龄3~36岁。术前均行薄层CT扫描,将数据导入计算机后,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并设计置钉导航模板。在置钉导板引导下共实施后路手术2例,前后联合手术3例。通过术后CT评价螺钉位置是否正确。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施行手术,共置入椎弓根螺钉5枚,椎板螺钉5枚。术后CT证实10枚螺钉位置均准确。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结论3D打印个体化金属手术导板引导上颈椎置钉手术准确率及安全性较高,对合并复杂颅颈交界畸形的患者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治疗 计算机辅助 骨钉 金属3D打印 导板
原文传递
后路寰枢椎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治疗类风湿性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7
3
作者 马向阳 邹小宝 +5 位作者 杨进城 王宾宾 杨浩志 夏虹 吴增晖 尹庆水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505-1510,共6页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治疗类风湿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5例类风湿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35~75岁,平均55岁。术前摄动力位X线片评估寰枢椎脱位的复位难易程度。...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治疗类风湿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5例类风湿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35~75岁,平均55岁。术前摄动力位X线片评估寰枢椎脱位的复位难易程度。均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后路寰枢椎钉-棒系统提拉复位、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测量手术前后寰齿间隙(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颈项部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运动评分评估运动功能,采用ASIA脊髓损伤分级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术后1周、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随访时均行X线、CT检查,以评价寰枢椎椎间复位稳定性、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为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均成功实施后路寰枢椎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3~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ADI自术前(6.3±1.7)mm降至术后(2.2±0.8)mm,VAS评分由术前(5.4±2.7)分降至术后(1.7±1.0)分,ASIA运动评分由术前(82.3±15.6)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时(95.3±4.5)分,JOA评分由术前(13.8±2.9)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时(15.5±1.4)分,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9例ASIA分级D级患者中3例术后改善为E级,2例术后6个月改善为E级,2例术后12个月改善至E级,余2例术后无变化。随访期间X线片、CT复查显示寰枢椎内固定无松动,无复发脱位。结论 类风湿性寰枢椎脱位大多为可复性脱位,后路寰枢椎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可实现良好复位和可靠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可获得满意的骨性融合,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寰椎 枢椎 脱位 关节炎 类风湿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新鲜不稳定寰椎骨折的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柯柯 姚蒙蒙 +6 位作者 张英东 莫少东 夏虹 吴增晖 马向阳 章凯 艾福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讨新鲜不稳定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7-06采用手术治疗的33例新鲜不稳定寰椎骨折。采用自制寰椎骨折评分系统(AFS)评估骨折情况,AFS>1分且≤3分的18例行单纯骨折复位内固定,AFS≥4分的15... 目的探讨新鲜不稳定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7-06采用手术治疗的33例新鲜不稳定寰椎骨折。采用自制寰椎骨折评分系统(AFS)评估骨折情况,AFS>1分且≤3分的18例行单纯骨折复位内固定,AFS≥4分的15例行骨折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 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7(3~39)个月。除1例经口咽前路JERP钢板内固定者术后第7天因内固定松动行寰枢椎后路植骨融合外,其余患者骨折复位满意且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后所有患者颈项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由术前(7.1±1.1)分改善至(1.8±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34,P<0.001)。未植骨融合者术后颈椎活动度较术前改善,寰椎骨折均愈合,动力位X线片显示寰枢椎稳定性良好;植骨融合者寰椎骨折均愈合,植骨均已获得骨性融合。结论新鲜不稳定寰椎骨折可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及合并损伤情况采用AF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上颈椎稳定性,骨折愈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寰椎骨折 自制寰椎骨折评分系统 手术策略 内固定 植骨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