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弓形束成像技术在语言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家墅 陈晓雷 许百男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91-93,共3页
一、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是以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为基础的纤维束重建技术,其主要原理是根据各个体素中水分子的主要弥散方向,判断最小弥散阻抗的传导路径,达到重建白质纤维通路的目的... 一、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是以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为基础的纤维束重建技术,其主要原理是根据各个体素中水分子的主要弥散方向,判断最小弥散阻抗的传导路径,达到重建白质纤维通路的目的。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是目前显示活体脑白质结构的唯一方法[1],该方法能够高度可重复地重建出与解剖结构一致的白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束 纤维素成像 语言功能
下载PDF
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定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1,共2页
1990年Wickham Fitzpatrick首先提出“微侵袭外科”的概念。1992年德国学者Bauer和Hellwig进一步提出“微侵袭神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MINS)的称谓。MINS的本意是应用微侵袭技术以较小的创伤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1990年Wickham Fitzpatrick首先提出“微侵袭外科”的概念。1992年德国学者Bauer和Hellwig进一步提出“微侵袭神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MINS)的称谓。MINS的本意是应用微侵袭技术以较小的创伤治疗神经外科疾病,达到既安全有效地去除病患、又最大程度保护重要结构功能的目的。MINS是现代神经外科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侵袭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疾病 MINS 微侵袭外科 微侵袭技术 外科发展史 创伤治疗 结构功能
原文传递
颅底外科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定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1-242,共2页
解剖学定义的颅底是脑颅的一部分,其与颅盖的分界线大致为:自枕外隆凸沿上项线至乳突根部,向前经外耳门上缘、颞骨颧突根部,并横越蝶骨大翼颞面,循眶上缘向内至中线。颅底的内面分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三部。按此定义,颅底病变... 解剖学定义的颅底是脑颅的一部分,其与颅盖的分界线大致为:自枕外隆凸沿上项线至乳突根部,向前经外耳门上缘、颞骨颧突根部,并横越蝶骨大翼颞面,循眶上缘向内至中线。颅底的内面分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三部。按此定义,颅底病变应是颅底骨本身及其附着结构的病变。但实际上,现在的“颅底”概念已经超越了上述范围,颅底病变涵盖了所有源自颅底、颅底上下面和脑底面的病变,包括肿瘤、创伤、血管病、畸形和感染等。采用外科手段来处理这些病变便是颅底外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外科 颅底病变 蝶骨大翼 解剖学 外耳门 颅前窝 颅后窝 颅中窝
原文传递
Dexotroscope手术计划系统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及评估 被引量:17
4
作者 卜博 许百男 +3 位作者 周定标 余新光 张远征 魏少波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50-753,共4页
目的使用Dexotroscope手术计划系统,了解其性能及其对临床制定手术计划以及实施手术的帮助。方法临床病人30例,将其术前CT、MRI扫描的原始资料直接输入Dexotroscope计划系统的工作站,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重建、融合、分割等,模拟手术全... 目的使用Dexotroscope手术计划系统,了解其性能及其对临床制定手术计划以及实施手术的帮助。方法临床病人30例,将其术前CT、MRI扫描的原始资料直接输入Dexotroscope计划系统的工作站,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重建、融合、分割等,模拟手术全过程。结果手术中所见病变与周边神经、血管、颅骨的关系与手术前模拟完全符合。动脉瘤夹闭时间和齿状突磨除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减少,且术后Karnofsky评分改善。结论Dexotroscope手术计划系统能使术者对病人影像资料从三维、动态化的角度有更深入的理解。应用该系统可在术前制定精确而详细的手术计划,并可模拟手术经过,提前了解手术的难易程度,同时它也是极其理想的临床培训和教学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计划 虚拟现实 颅内病变 神经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